回覆列表
-
1 # 東野洛
-
2 # 王義濤
史載,劉邦出生於豐邑,后豐邑劃歸沛縣,再后豐邑單獨列為豐縣,劉邦後多在沛縣活動。現在,兩縣爭劉邦,並不是對劉邦的敬仰,而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名人效應,利用名人招商引資。
-
3 # 與人為善146293431
與其爭搶名人屬於自己縣,化費大量精力與錢財耗在這上邊,倒不如相關領導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商引資上,給進駐企業提供一個優良的創業環境,使其為當地財政創造更多財富,另外加大對農村產業的扶持力度,使廣大農民能在自己土地上發家致富而不是輸出外地做農民工,工業與農業有了特色的支柱產業,就業機會多了,人員反而會湧入,這樣又可以帶動更多行業發展,政府有錢後,再加大與精細基礎設施的投入,建立一個美麗縣城比去爭一個過去一千多年前的皇帝是哪兒個有意義多了,若每個地方都去抱著一個曾經的皇帝不放又裹是不前,對民眾又有何益處?!總之爭這些名人的歸屬地,要到處去找各類專家求證,實屬勞民傷財!
-
4 # 慕風漂揚
劉邦出生在現在豐縣,是從現在的沛縣走上革命道路的,明顯地,他對現在的沛縣感情更深一些,你說他是哪裡人?歷史上就有大沛和小沛之說,大沛指沛郡小沛指沛縣。現在豐沛兩縣都曾屬於沛郡。史書上的沛是指沛郡還是沛縣?豐邑是指豐縣還是豐鄉?這些問題有幾人能說得清楚?豐沛自古一家,出去都互認老鄉的,親得很,不要為一人傷了幾千年兄弟感情!
-
5 # 大鴿Q
古時的沛郡都去查查百科別大言不慚說是現在的沛縣還從屬關狗屁不通 睜眼說屁話 華人去日本你能說他是日本人嗎。
-
6 # 都市放牛145773877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很簡單:爭得越厲害越好,最好雙方都投入上千萬,招一些專家論證,甚至起訴到徐州中院裁決,再發動媒體宣傳造勢。這樣的結果就是二個縣都火了,然後攜手聯合打造豐沛劉邦故鄉之旅!
-
7 # 蠡黿驁影視TM
穿開襠褲掏鳥蛋的時候劉邦在豐縣,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沛縣,那個時候到四十多了才完成大業。。。豐縣曾經很長時間屬於沛縣管轄,對吧?
最近國務院審批的徐州市總體規劃,其中提到豐縣部分說是漢皇故里。然後部分豐縣網友以此認定官方定論豐縣才是劉邦故里,豐縣某論壇很激動,並說沛縣不要去爭了。結果豐縣網友很振奮人心,紛紛表態支援。怎奈沛縣網友不可接受,也發文回擊。這不,澎湃新聞也摻和進來,也發表文章,對此事件評論,然後國內各大新聞網站紛紛轉載,這已經不是地方小範圍的論戰,而成為國內網路熱點事件了。作為徐州人,小編也有話說。
劉邦故里之爭,豐沛各有各的軟肋,各有各的理由
沛縣方面的理由:
1、徐州豐沛一帶很早就流傳豐沛一家,劉邦豐生沛養的故事,並且形成默契,以此把劉邦說成劉邦故鄉並不錯。
2、《史記》、《漢書》的註解者把沛豐邑都解讀為沛縣豐邑,比如顏師古先生直接就說:沛是泗水郡屬縣,豐為其鄉,並且還證明了為何這麼推論的。以此解讀,說劉邦為沛人並不為過。
3、漢高祖劉邦在臨死前的漢高帝十二年平叛後路過家鄉,去的是沛縣,並且《大風歌》中親口說出了: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試問,不是自己家鄉能這麼說嗎?我想這是一條劉邦欽定的自己故鄉的最直接證據,也是沛縣是劉邦故里的最核心、最權威證據。
4、漢高祖臨死前對漢惠帝說,其魂魄千秋萬歲後猶思沛。因此,惠帝把漢高祖原廟設立在沛縣,這是遵守劉邦遺願。
5、沛縣是劉邦的湯沐邑,這是湯沐邑劉邦親口封的,當然湯沐邑僅僅是榮譽性的,沒有啥實質性內容。
6、劉邦起兵於沛,並且在沛縣有一大幫,也可以說為漢朝打下江山的功臣中絕大多數是沛人,沛縣的劉邦遺蹟最多,也是劉邦生活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
豐縣方面的理由:
1、當然了,豐縣是劉邦出生地,在這裡度過了童年。這是豐縣方面無可辯駁的鐵證,無人能夠撼動。
2、豐縣也有劉邦的遺蹟,古中陽裡就在豐縣縣城附近,這是劉邦出生的地方。龍霧橋是劉邦母親懷上劉邦的感孕之地。枌榆社是古中陽裡的里社,是劉邦起兵之前祈禱的地方。奪取天下後,這裡承擔了祭祀劉邦先祖的神位。也是重要的劉邦古蹟。這些都為劉邦故里豐縣增加佐證。
豐沛二縣劉邦故里地位不能互相排斥的理由分析
沛縣方面的軟肋:
雖然稱為劉邦故里,並且有劉邦欽點,但是劉邦出生地畢竟在今天的豐縣。即使沛豐邑解釋為沛縣豐邑,但是豐縣畢竟後來建縣了。
豐縣方面的軟肋:
豐縣雖然是劉邦出生地,但是我們國家定義名人故里並不一定看出生地的,比如李白就出生在今天的中亞某國,但是故里仍然定在了四川。梁啟超長子梁思成其實出生在日本東京,並且在東京長到好幾歲才回國的,其實在故里幾乎沒住過,但是他的故里仍然是廣東。這麼說,即使劉邦出生豐縣並不完全可以定義劉邦就是豐縣人。
解決之路---豐沛聯合,共同承擔豐沛劉邦故里稱號
《後漢書》記載 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春,正月,丙辰,以舂陵鄉為章陵縣,世世復搖役,比豐、沛。,意思是說把光武帝劉秀把家鄉舂陵鄉改為章陵縣,是參照了按照劉邦故鄉豐縣和沛縣的作法,世世代代免除賦稅徭役。以後歷代都把豐沛當成帝王之鄉的代名詞,明朝的朱元璋也把鳳陽當成自己的豐沛,都是仿造的劉秀的做法。古代豐沛並稱呼,並沒有說劉邦只是沛縣人,不是豐縣人。也沒有說劉邦是豐縣人,不是沛縣人。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後人學習,近現代豐沛和徐州的老百姓的做法也很明智,“豐生沛長”,豐沛都是劉邦故里,都是劉邦故鄉,是豐縣人也是沛縣人。上面分析過了,豐沛二縣皆有自己的理由和軟肋,並不能互相排斥。古代和近現代老百姓的共識難道不好嗎?為何非要分出個“非豐即沛”?合作共贏的局面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