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彩巧克力今天去看了《柔軟》。因為郝蕾版的《戀愛的犀牛》給我很深的印象,她身上那種執拗冷清的氣質反而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方物的感覺,這次她演《柔軟》,本是充滿了期待的。 但是看完了,卻有點小失望。 先鋒戲劇到今天這一步,其實已經不曉得究竟什麼才算的上先鋒了。多媒體和聲光電的運用的確加大了對觀眾的感官刺激,但是卻不能彌補戲劇靈魂上的無力。我是個看戲或者電影都很投入的人,場燈一黑大幕拉開後,整個人就被淹沒了,那種被淹沒的感覺更能讓人全新的去關注臺上的人生。不管多差的戲,演出中絕不會三心二意做別的事或者睡覺,第一這是對演職人員的尊重,第二是戲劇藝術必須要遵守的一種原則,就好像祭祀,必須有一個氛圍,氛圍被打破了,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這一場戲,觀看的過程似乎非常艱難煩躁,周圍的觀眾不是昏昏欲睡中就是躁動不安的做著各種小動作。因為臺詞過於露骨,或者說關於性的表述太冰冷太客觀了,反而讓人不舒服。整個故事的衝擊力其實很大,但是演出的過程,故事卻被丟在了一邊,關於兩性的探討也有點淺嘗輒止,明明用了一個很極致的話題,卻並沒有很極致的將人物豐富好,明明選擇了很極致的表現方式,卻沒有很極致的刺激觀眾的內心。 它之所以叫柔軟,大概是一種性和愛的隱喻,也是人處在愛情中的一種難以言喻的狀態。和戀愛的犀牛一樣,這部戲中也強調了人最常有的一種狀態——孤獨。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愛催生孤獨,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愛或者不愛,是因為遇不到愛或者遇到不愛。愛也產生性,因愛而性,性是表達愛發洩愛的最本真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孤獨也催生性,性也能催生愛(就像《色戒》),性、愛、孤獨這三者的關係糾結不清,被這三者折磨的人於是就開始渴望另一種東西——瞭解。 然而整齣戲中,卻對“瞭解”點到為止,轉而對性進行滔滔不絕的描述和科普,並且忽視了與觀眾心理的互動,強硬的單方面的灌輸讓觀眾感覺煩躁和被動,而這種煩躁和被動無疑加劇了觀眾的牴觸情緒讓人從心底拒絕交流,一部名為“柔軟”的戲卻讓人的心無法柔軟起來。
-
2 # 重點381
孤獨的確對—個人的成長與歷煉作用不可小視。—,在當今如此紛繞的年代,資訊如此寵雜,很難讓人靜心析辯,而孤獨卻能讓你遠離塵埃,細心觀查,靜心思考,建設自己獨立恩考能力。二,因為時常孤立無助,常常面對困局,需要你獨立解困,有時是面對生死的重大挑戰,你得求生、活著…所以在這時你能發現你原始的潛能與堅強,練就你動手能力…你會體會到生命的價值,人性的珍貴,道德的崇高與親情、友情的含義…。為什麼狼頭都是獨狼生成?為什麼亂世出英才?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