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餘飯後聊閒天

    空空導彈近年的發展確實給有人戰機的生存性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典型的四代格鬥彈瞬時機動過載動輒五六十g,能夠配合頭瞄進行大離軸角發射甚至後射,多數中距彈的機動過載也超過了30g,而受制於人體生理極限,有人戰鬥機的極限過載在多年前就定格在了9g。

    即使近年引擎、向量、氣動等方面有所進步,人體依舊成為卡宕機動過載的低板,退一步說,即使有“超人”體質的駕駛員,以龐大的戰鬥機來對抗超高推重比,超高機動性的導彈依舊是無稽之談。

    (圖為中國利劍無人機)

    但與空空導彈的對抗技術遠遠沒有達到瓶頸,現代戰機從早期簡單的機動/熱誘/箔條反制,已經發展為電子、光學等多方面的對抗。對於六代機來說,高機動,高隱身的無人戰鬥機固然是理想選項,但受制於ai技術的發展,“人”的邏輯判斷與思維仍舊是不可捨去的因素,所以在許多國家的預想中,六代戰機會是有人戰機與無人戰機搭檔的模式,兩種戰機以資料鏈為媒介,隱身與空戰能力更強的無人機在有人戰機的指揮下進行作戰。

    (早先實驗的鐳射器都十分龐大)

    為了應對日益發展的導彈技術,除了傳統的誘騙、電子干擾外,近年還發展了以鐳射等定向能武器對導彈進行致盲、攔截的技術。實際上,鐳射攔截導彈並非什麼新概念,但受制於電源與鐳射器體積,機載鐳射器一直處於大型機實驗階段,但隨著近年引擎技術的發展,下一代變迴圈引擎將提供更強的動力,在英國BAE“暴風”戰鬥機的設計理念中,裝備變迴圈引擎的戰機將採用引擎轉子發電技術,為鐳射器提供充足電源,攔截來襲的導彈與敵機。

    (圖為暴風戰鬥機)

    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中,有人戰鬥機的發展還遠未到瓶頸,未來的天空仍舊有著有人戰鬥機的一份。

  • 2 # 航空君

    目前以美國的F-35閃電II戰鬥機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已經開始大批裝備,從2011年至今F-35閃電II戰鬥機已經累計生產了357架,這些戰鬥機在全球16個基地服役,累計飛行時間已經達到了17.5萬小時。F-22A和F-35閃電II戰鬥機都是具備隱身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而目前對於隱身戰鬥機的探測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難題,因此隱身戰鬥機具備了很強的威懾能力。

    包括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了第6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第6代戰鬥機的一個標準,包括有人還是沒有人都是一個沒有確定的標準。有人駕駛和空空導彈的先程序度沒有必然的聯絡,而是目前的隱身技術的發展讓隱身戰鬥機本身在尋找對手方面遇到了難題,如果大家是隱身戰鬥機的話就基本上只有到目視範圍內才能發現對方的存在。

    有人駕駛的戰鬥機還在不斷髮展,現在的無人機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自主空戰的地步,雖然人工智慧技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目前的無人機還是沒有具備自主作戰的能力,人員的遠端操作是無人機的使用方式。

    未來戰鬥機有人還是沒有人的發展不是在於空空導彈是否先進,而是在於戰鬥機本身的資訊處理能力,這個要依靠系統能夠具備判斷能力,包括敵我識別等。當發現目標的時候在什麼情況下進行打擊,這些都是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研究。

  • 3 # 畫人物

    影響現代戰鬥機機動性最大的瓶頸,確實是人。但是在人工智慧還達不到全面替代人腦的前提下,還只能繼續用有人機。

    這是個矛盾,確實,現代空空導彈的技術已經到達了非常高的層級。尤其是在機動性方面,橫向機動性60G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也就是說戰鬥機運氣稍微差點,被鎖定基本沒處可逃。這就讓很多人下了個結論,未來一定是無人機的天下。

    但是,畢竟鎖定發射一時爽,可如何鎖定如何發射無人機還沒辦法達到自主,因此無人機還暫時沒有辦法完全替代有人機。在六代機研究中,世界各國基本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有人機和無人機之間實現相互配合作戰,畢竟人腦在邏輯處理和模糊判斷上的優勢,AI技術無法替代。

    目前AI技術是可以在近距離狗鬥領域鎖定人類駕駛的戰鬥機(實驗室模擬條件下)。而且鎖定機率極高,基本是壓倒性勝利。但是並沒有進入到實際空戰領域模擬,在實驗室條件下AI能夠獲得的技術支援和環境引數遠勝於人類。但是如果真的到了空中,雙方都是透過儀表/感測器來獲得引數,那就另說了。因此,AI技術雖然很強大,但是也沒請到到替代飛行員的地步。

    然後我們就得說回來空空導彈發展了,空空導彈目前發展到紅外凝視和複合制導這些領域上,都決定了空空導彈被欺騙的難度越來越高,欺騙成本也越來越貴。因此,在第六代戰鬥機之後,有人機的角色應該是逐步後移,最終進入到完全無人機空戰階段。但是這個過度時間會多長,目前是個疑問。

  • 4 # 蓮花村江雲

    說法比較正確,但也不完全,和所有老的東西一樣,有人戰鬥機在未來的比例肯定下降,但是就像遠端導彈不能完全取替轟炸機一樣,有人戰鬥機始終會保留一席之地。

  • 5 # 淡然小司

    有人駕駛戰鬥機的發展確實已經遇到了瓶頸,面對越來越智慧化的今天,有人駕駛戰鬥機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凸顯人為因素在戰鬥機當中的承受能力和整體反應判斷能力的欠缺。尤其是空空導彈的快速發展已經讓現代的戰鬥機擁有這樣的一種預感,即“鎖定”就意味著“摧毀”。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認為,主要是由於現代防空導彈、空空導彈其先進的技術性能。比如現代第四代紅外格鬥導彈,其安裝的新型導引頭特別是凝視成像型導引頭,不僅僅是要捕捉戰機的發動機強大的紅外訊號輻射,包括整個戰機的紅外輻射輪廓都能進行鎖定。這可了不得,這意味著一旦被鎖定,幾乎紅外誘餌都根本無法發揮作用。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過去30年當中,紅外導引頭鎖定的空中目標被毀傷率高達93%以上,再加上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技術的普及應用恐怕就是現在的第五代戰鬥機也沒有什麼逃脫的可能。

    為了對抗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技術的普及,各國都在開發紅外對抗系統。比如在2015年9月,美國陸軍進行了定向紅外對抗系統(CIRCM)專案的工程生產製造。CIRCM系統是美國陸軍提出的一種輕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定向紅外對抗系統,該系統相容原有和新型導彈告警裝置,可以跨軍兵種使用。可以保護旋轉翼、偏轉翼及小型固定翼飛機免遭紅外製導導彈的攻擊,為飛機平臺提供360度防禦能力。通用定向紅外對抗系統(CIRCM)

    可是這樣的系統再好,卻也無法解決有人駕駛飛機無法進行導彈規避的超機動行為。目前的空空導彈或者空地導彈都擁有超過50G以上的機動過載能力,而有人駕駛戰鬥機只能限制在9G的範圍之內,超過這個範圍就會讓飛行員出現喪命的可能。那麼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在機動上就很難甩開導彈的機動過載,這就造成了很大的機動範圍縮小。也正是這樣的機動限制,讓有人駕駛戰鬥機已經發展出現了不可跨越的瓶頸。

    可是就目前世界提出有六代機發展傾向的國家,卻沒有聽說哪個國家有設計未來無人駕駛作戰飛機。雖然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出現了這樣不可跨越瓶頸,但是依然世界主要強國卻沒有將六代機的開發納入無人作戰領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慧(AI)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替代人腦的判斷能力。只有AI技術的高度進步,才有可能出現我們所期待的超高效能的無人作戰飛機。

    所以,雖然說在有人駕駛戰鬥機中已經出現了瓶頸,但是在六代機的開發中,還沒有出現人工智慧來代替有人駕駛的傾向。未來第六代戰鬥機的發展還不是無人化的時代,只有科技發展到達AI技術的大規模超越了人腦的綜合思維範疇,那麼就可能出現真正的無人作戰飛機。可是那樣的時代,對於人類來說恐怕未必是好事!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 6 # 孔乙己亂彈

    四代機,五代機在世界幾個強國飛行部隊已經服役。四代機,五代機的標準姿勢:隱身技術,超機動性,長航程,超視距打擊。

    最具時代代表性的當屬F22,F35系列,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35/s57。這些四代機/五代機!有人駕駛作戰飛機不可能消失。

    有人駕駛作戰飛機已經進入高新技術的轉型期,設計,材料,向量發動機技術,航電技術,火控雷達技術的發展可以說一日千里,飛機造價越來越高不可攀,一般國力難以承受也真“玩不起”!四代機/五代機可以說富國玩的,二、三流國家根本裝備不起!航空技術的發展,從來就是不斷在更新換代中不斷提高進步,飛機的各種技術裝備都是有預研性技術儲備的,任何一款先進的飛機型號,都不會完全採用高新技術,高科技產品的運用佔型號的50%都屬於高風險設計。F35就是因為一些新技術的運用造成了很多麻煩,被迫停飛檢測,改進。

    無人機這些年發展的異常迅速,無人機從之初的偵察,炮描,測繪已經發展到直接參與一線作戰攻擊和精確打擊,定點清除等等作戰任務,無人機的優勢特點就是長航程,留空時長,靈活機動,價效比高,尤其是有效的避免人員傷亡損失。無人機作為一種物美價廉的作戰武器裝備,越來越受到各國軍隊重視和歡迎!

    但是,無人機近50年內還不可能取代有人駕駛作戰飛機。

  • 7 # 思悟心蕾

    空空導彈技術的進步是可見的,但也並非完全否定有人戰鬥機已經無路可走。縱觀科技的發展,從起始的單一專項發展,正朝著綜合多功能以及大資料方向前進,這也從規律中衍射出六代機的發展要會在各個方面拔得頭籌。而從單方面認定六代機是無人機的天下有點言過其實,只不過會在無人作業系統上走的更遠,但並不會徹底擺脫人為操作因素,而會再二者之間進行更高度的融合。

    首先,六代機依然是服務於戰爭和維護人類和平而存在。若是在戰爭武器領域徹底擺脫人為因素的存在,那麼就會使得一些不安分子來擾亂和平秩序可乘之機,在沒有完全成熟和完全必要的情況下,人類還是不會把戰爭武器的操縱模式完全劃歸無人智慧,這樣既不利於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還會給人類的和平埋下隱患。

    其次,空空導彈的技術進步,並不會絕對使得戰場平衡向一方徹底傾斜。空空導彈即使在多麼先進,依然擺脫不了自身的死腦筋的規律,即使日後擺脫了死腦筋的規律,但戰鬥機還有科技革新小型化的空空鐳射攔截器來機會來襲導彈。這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的實現,並且應用於多個領域,使得在戰鬥機自身防護上更具優勢。

    最後,軍工科技的發展是多元化、多層次同步發展。雖然科技發展之間有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但是在總體規劃和佈局上卻相差並不遠。這便如矛與盾的關係,有攻有防、有進有退,使得總體格局始終都能處在相對平衡的過度之中。

    總之,隨著未來戰場的多樣性,無人智慧戰鬥機也會逐步形成一個梯隊來服務於人類。但主旨還是以人為本的原則來展開,在不同層次上進行合理的分工佈局,使其獲得整體在維護世界和平處在最最佳化的統籌範圍內。過於依賴智慧裝置,而放棄自身的錘鍊,會使得人類未來進入文明之爭的災難,這並不是我們人類所真正喜聞樂見的。

  • 8 # 龍驤虎賁九天游龍

    目前,各主要國家都在探索五代機的技術要求和特徵。

    從楊偉總師的公開言論來看。五代機還是有人機,如果釆用高低搭配方式,低檔機並非單發,或雙中發中型機,而是無人機。

    從三代機的輕重搭配,典型機型是美空F15,和F16,美海F14和F18,俄羅斯蘇27米格29,中國殲10和殲11。到四代機的重重搭配,美空F22和F35A,美海是F18EF和35C。F18EF接近30噸,F35C已經接近32噸,都不是中型機了。可見四代機兩型之間是分工不同。到了五代機的時代,無人機的技術已經長足發展了,無人機相對有人機有幾個優勢,一是無傷亡,二是可以做更高G的機動,三成本更低。但是五代機的時代,無人機還是代替不了有人機。

    五代機的三高。相對四代機,五代機要求更高了。一是高度隱身,二是高綜合航電,三是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已經成了普通的必須效能。

  • 9 # 戰武奇兵

    絕無可能!從五代機的發展來看,世界所有的武器裝備研發似乎都遇到了瓶頸。不單單是未來的六代機,所有的武器都在從隱身化向無人化發展,如果這是一個進步方向的話,那麼無人化往後會是什麼?個人感覺那就是太空化!

    坦克、飛機這種武器平臺的發展出現了瓶頸,它們所搭載的武器也不會繼續出現大的進步。空空導彈不會與搭載它的飛機產生代差。人類思想進步的太快,科技能力又跟不上,這就需要一個很長的過渡期。不要著急,五代機剛剛起步,六代機頂多處於理論驗證階段。而無人效能似乎是目前能想到的六代機最大特色。但是很顯然人工智慧還沒發展到如此程度,能讓無人六代機能獨自完成多種戰鬥任務並返回基地,它還是需要有人駕駛飛機來起主導作用。

    六代機的無人操作不像全球鷹、捕食者這樣,透過遠端操控,它的無人化必須要基於人工智慧的前提下,自己能處理執行任務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特殊情況。單就目前而言,能達到提前輸入作戰指令,透過指令完成任務就不錯了。六代機也不會像目前無人機這樣小,它的身軀必須大,這樣才能完成多種作戰任務。

    網路上現在所有傳播六代機資訊都是不真實的,美國及歐美一些國家正剛開始部署五代機。千萬不要將美國的X-47B無人機當做六代機模本,它只是無人機的“無人化”版本,上面的電腦可以自己執行一些簡單任務,不需要人為遠端控制,但是諸多效能連四代機都比不上。

    所以,六代機絕不是無人化為主導,而是應該以有人化為主,無人化為輔。執行任務時,無人機負責突防、攻擊目標等危險任務,有人駕駛戰機負責掩護和其他行動。單從經費和技術能力來看,五代機主導天空時間會比較長,六代機的研發必定更為耗時耗力。僅五代機全球也只有中美俄有能力製造,到了六代機完全是未知數。

    六代機想像圖

    而到了七代機,我們只能以美國空天飛機為藍本,想象一下它的作戰能力了。七代機可以從本土升空後直接進入大氣層 ,飛到作戰區域後根據情況或直接在大氣層外或進入大氣層,直接用導彈或鐳射武器攻擊目標。七代機的造價絕對是天文數字!

    美國空天飛機
  • 10 # 風雲天下趣談

    按目前的科技狀況戰鬥機還沒有發展到瓶頸,現在全球有五代戰鬥機也只有中美俄,(中俄劃分為四代機)能跟美國的f22一較高下的,也只能是中國殲20,畢竟俄羅斯的蘇57都沒有服役,除了發動機領先中國,在隱身航電上都不如殲20,不然俄羅斯也不會只生產3架了。

    所以目前為止能研究出來六代機的,最有可能的就是中國和美國,俄羅斯估計多半沒希望了,畢竟經濟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廣東省,太窮了。歐洲是看見中國研究出五代機,不甘心直接跳過研究六代機,但是以歐洲的制度,光討論都能討論好幾年,力不往一塊使,從建設伽利略導航衛星就能看出來,研究出六代機機率很小。

    所以有能力的只能是中國和美國研究出六代機,畢竟都有五代機基礎,但是未來發展是社麼樣呢,記得殲20用設計師說過,中國不會在跟隨美國,會研究出自己獨有的六代機技術,可能是空天飛機,就是飛行高度可能達到接近太空,並且可以遙控無人機作戰,高資訊高配合的情況。唯一制約六代機發展的因素就是人,因為人最多承受9g的力量,所以六代機速度可以更快,無人飛行也可以有人駕駛,無人駕駛的話速度可以超過9g,不受人的制約。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也可能是飛翼佈局,猶如b2轟炸機一般。

  • 11 # 心為擎

    針對第一問。確實如問題所講當今空空導彈技術相比之前無論是在推進技術還是在制導能力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而作為空空導彈的載體或者攻擊目標,現代有人駕駛戰鬥機卻在飛行過載方面有著嚴格的限制。對於一般性飛行員來說所能承受的飛行過載也不過在5~7g,即便是身體素質優異的特技飛行員也不會超過9g。無人機則不同,只要在機體承受範圍以內,可以做任何過載機動動作來躲避導彈攻擊或者其他場景的戰術需要。憑藉這一點來說,似乎有人機發展已經到了盡頭,發展無人機才是最好的選擇。但目前實際狀況如何呢?

    殲20戰鬥機發射中國產霹靂15空空導彈示意圖

    透過對世界各國的無人攻擊機使用模式來看,都還是採用遙控控制技術,由後方操作人員來操控飛機,以此完成相應任務需求。華夏軍猜測,之所以沒采用計算機完全自主控制,可能是由於下列原因:1、完全由電腦決定是否開火,安全難以得到保證。2、在相對簡單的空戰條件下,計算機的能力確實優異,但如果增加更多的複雜因素,計算機相對人為控制會在應對上顯得靈活性欠缺。所以華夏軍認為具備有人駕駛功能還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戰鬥機發展中的重要考量。

    美國-X47B無人戰鬥機

    針對第二問。目前,有計劃發展六代機的國家不在少數,像傳統軍事大國中、美、俄、英及歐洲國家都有各自或聯合發展六代機的專案計劃,但就六代機駕駛功能是有人還是無人尚未形成統一的論調,因為現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之前有媒體採訪殲20總師楊偉時他稱,六代機的標準應應當由我們自己制定,它最核心的部分是在更高的機械化平臺上追求更高的資訊化、智慧化,誰能在智慧化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便能使新一代戰機的效能成倍飆升。由此來看,高度的智慧化與資訊化將是六代機發展的重中之重。下面華夏軍整理了各軍事大國提出的關於六代機的部分概念,讓我們一窺其發展方向。

    一、美國。2010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了六代機的概念諮詢書,2015年編入預算,專案啟動。目前已經提交方案的是美國戰鬥機研製領域的傳統三大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以及諾斯羅普.格魯曼。美國國防部希望六代機不僅侷限於傳統空域作戰,還要能夠在大氣層外具備相應的功能,同時六代機也將融合網路及電子戰系統,擁有極強的互聯互通能力。

    美國波音公司提出的六代機概念圖

    二、英國。2018年7月16日,第51屆範堡羅航展中,代號"暴風"的新一代戰鬥機概念機等比例模型首次公之於眾。簡報中稱,該機的優勢源於人工智慧,開放架構,一體化感測器和互聯互通性。"暴風"首次實現了內建彈倉的模組化配置,此外還將配置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分為電子束武器、鐳射武器及微波武器)。"暴風"將採用混合駕駛模式,即可有人駕駛也可自主駕駛。

    第51屆範堡羅航展中的“暴風”六代機等比例模型

    俄羅斯“獵人”無人攻擊機

    四、歐洲。2018年7月13日,法、德宣稱將聯合研製歐洲新一代戰鬥機,旨在取代現有的陣風、颱風戰鬥機。據悉,該機將大量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協調無人飛行器,實現作戰功能的網路化,資訊化。該機也同樣採用了混合駕駛模式。

    歐洲六代機概念圖

    總結:迄今為止,美國在六代機專案中已經進行了實質性推進。根據中國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武器發展規劃傳統,相信也一定在穩步前行。俄雖有五代機設計建造經驗,但其在電子及資訊科技方面相對欠缺。更何況,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依託,也不可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至於英國及歐洲國家,在沒有五代機技術積累的前提下大搞六代機,估計接下來迎接他們的也將是重重的障礙。另外我們可以看到,關於六代機,高度的智慧化和資訊化將是比較確切的方向,至於是有人駕駛還是無人駕駛,都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不過華夏軍認為,基於有人駕駛系統的基礎上增加無人駕駛功能,也許能成為下一代戰機的一類發展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千左右,15.6寸的筆記本推薦,最好是輕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