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model3的下線,對於新能源汽車板塊的關注度又再次升溫,今天我們就重點剖析特斯拉板塊的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
1、 臺北時間7月29日,特斯拉大眾化關鍵車型Model 3 首批30輛交付。Model 3是特斯拉大眾化關鍵車型,目前訂單超過50萬輛。首批Model 3的交付一方面強化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極大的加快了國內外車企新能源車型的投放速度。
2、 汽車電動化十年大趨勢正式開啟。本輪行情的驅動因素已經變味全球主流車的成長股行情,主流車企的戰略不會因為積分制的落地細節而發生改變。英國2040年起禁止銷售燃油車輛。繼大眾、戴姆勒、沃爾沃之後,寶馬錶示旗下所有品牌和車系均可實現電氣化。梅賽德斯賓士計劃於2018年推出無線充電系統。
3、 Model 3正式下線,關注點不僅限於汽車電動化,智慧汽車也有望藉此機會進入普及階段。Model 3除了引以為傲的電池系統,ADAS和智慧駕駛艙亦是亮點,在鯰魚效應下,傳統車企創新有望進一步加速,中國公司在智慧駕駛艙領域彎道超車。
4、 乘用車週期與成長並存。狹義乘用車2017年銷量增速預計前低後高,全年5%-8%;結構上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預計會相對更高。乘聯會與威爾森的聯合預測8月乘用車批發量為185萬輛,同比增長5.3%。包括新款吉利博瑞、廣汽傳祺GS3/GS7、東風標緻全新2008、大通D90在內的23款新車將於8月正式上市,半數為SUV。
1、 堅定看好自主品牌崛起。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意願極強,高性價比新車型密集投放;一線品牌自主產品力和品牌力持續提升,將穿越市場冷暖階段。
2、 自主共振和進口替代的成長路徑更清晰。自主品牌崛起將帶動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實現量與價(高階化)的突破,未來將進一步透過差異化競爭代替進口。
3、 佈局新能源汽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2017年同步回暖,Model 3 正式交付,在 其與雙積分的雙重壓力下,整車巨頭持續加大新能源投入搶奪市場,2018年全球市場或因供給改善而突破,以特斯拉為首的爆款新能源爆款乘用車及其產業鏈值得關注。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股市有風險,入市必謹慎,投資者買賣自負,謹慎投資!)
隨著model3的下線,對於新能源汽車板塊的關注度又再次升溫,今天我們就重點剖析特斯拉板塊的投資機會。
新能源汽車
行業分析1、 臺北時間7月29日,特斯拉大眾化關鍵車型Model 3 首批30輛交付。Model 3是特斯拉大眾化關鍵車型,目前訂單超過50萬輛。首批Model 3的交付一方面強化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極大的加快了國內外車企新能源車型的投放速度。
2、 汽車電動化十年大趨勢正式開啟。本輪行情的驅動因素已經變味全球主流車的成長股行情,主流車企的戰略不會因為積分制的落地細節而發生改變。英國2040年起禁止銷售燃油車輛。繼大眾、戴姆勒、沃爾沃之後,寶馬錶示旗下所有品牌和車系均可實現電氣化。梅賽德斯賓士計劃於2018年推出無線充電系統。
3、 Model 3正式下線,關注點不僅限於汽車電動化,智慧汽車也有望藉此機會進入普及階段。Model 3除了引以為傲的電池系統,ADAS和智慧駕駛艙亦是亮點,在鯰魚效應下,傳統車企創新有望進一步加速,中國公司在智慧駕駛艙領域彎道超車。
4、 乘用車週期與成長並存。狹義乘用車2017年銷量增速預計前低後高,全年5%-8%;結構上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預計會相對更高。乘聯會與威爾森的聯合預測8月乘用車批發量為185萬輛,同比增長5.3%。包括新款吉利博瑞、廣汽傳祺GS3/GS7、東風標緻全新2008、大通D90在內的23款新車將於8月正式上市,半數為SUV。
選股邏輯1、 堅定看好自主品牌崛起。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意願極強,高性價比新車型密集投放;一線品牌自主產品力和品牌力持續提升,將穿越市場冷暖階段。
2、 自主共振和進口替代的成長路徑更清晰。自主品牌崛起將帶動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實現量與價(高階化)的突破,未來將進一步透過差異化競爭代替進口。
3、 佈局新能源汽車。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2017年同步回暖,Model 3 正式交付,在 其與雙積分的雙重壓力下,整車巨頭持續加大新能源投入搶奪市場,2018年全球市場或因供給改善而突破,以特斯拉為首的爆款新能源爆款乘用車及其產業鏈值得關注。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股市有風險,入市必謹慎,投資者買賣自負,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