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軍創業觀察室
-
2 # zhanglei0315
網際網路時代對於企業來講創新主要體現在手段與工具上的創新,使企業原有結構的一種最佳化和補充。
企業應當認識到網際網路對於傳統經營資料的作用及經營模式的轉變,這個轉變機遇傳統經營的理論,但是藉助網際網路可以解決計劃向資料話的轉變,企業可以更有效的進行基於資料話的運營管理方式。
網際網路模式下要求企業的經營戰略更加全面與準確,因為網際網路讓企業的發展更快,所以企業一旦出現決策戰略性失誤那麼走的彎路就會很長。
早期專案由於商業模式本身比較單一,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往往在見投資人以後,都說需要最佳化與打磨,那麼如何最佳化呢?創投智達認為,可以學習一些成功的商業模式案例,並不斷總結經驗,是可以有一些改變的。
商業模式難以突破的案例:比如山茶油的銷售,由於生產成本高,如果主打食用油市場,進入超市,與價格低廉的調和油同臺競爭,很難被老百姓接受;如果主打禮品市場,進入禮品店,一則客戶重複購買率低,二則與同價位的禮品全面競爭,很難脫穎而出。我們來分析它除了營養健康外,它還能促進食慾;易於吸收,利氣、通便、降火、助消化;提高胎兒智力,預防和祛除妊娠紋等,那麼我們調整目標消費者,那就是:孕期、哺乳期婦女及嬰幼兒!山茶油的價格確實比較貴,但對這類人群來說不是問題。
我提出的解決方案:
1、專門開發針對母嬰人群的產品和包裝;
2、銷售渠道最佳化:進入母嬰專賣店、婦幼保健院、月子會所、早教中心、高階幼兒園等場所
3、營銷推廣的最佳化:開展知識宣講、產品介紹和銷售活動,並提供精心製作的山茶油烹飪食譜。
說了這個案例,給我們很多啟示,商業模式最佳化有很多戰略思考工具,包括有以下:
1、網際網路思維:以使用者為核心,策劃品牌IP,包括定位、形象、標籤、信用等,透過精準、優質內容吸引流量和使用者,根據使用者痛點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再經過核心粉絲,進行社群轉化和裂變,最後提供網路虛擬終端體驗(直播、影片、短影片等),比如有個鑼號APP,透過有趣的社交分享,廣告紅包、購買鑼號、第三方商城等模式,註冊26萬用戶,實名10萬+,日增加1000個使用者,發展還是不錯的。
2、價值鏈思維:比如對使用者群體定位上加以調整,為使用者利益打破傳統價值鏈結構,在價值鏈上去尋找創新的機會,透過最佳化價值鏈而產生的新盈利模式。當同質化競爭白熱化時,更需要全新的盈利模式。
3、產品迭代思維:我們要準確捕捉住消費者的需求,即便做一些微小的創新與產品功能迭代,帶來附加價值也能構建全新盈利模式。
4、免費戰略思維:透過軟體或者服務免費,搶先佔領市場,把產品當作流量工具,快速形成市場壟斷。典型有的360模式,透過軟體免費獲取使用者爆炸式增長,匯入更多的細分應用,賺取廣告應用分發等收益。當然初創專案不能完全按此方式進行。
5、成本擠壓思維:最佳化產業鏈成本,透過效能提升,降低環節損耗從而讓利使用者。典型的有沃爾瑪模式,透過壓縮、最佳化供應鏈、倉儲成本,降低使用者購買成本,以獨特定價權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6、行業壟斷思維:透過燒錢培養使用者習慣,快速佔領市場,實施兼併行為完成規模效應,最終形成市場壟斷。典型的有滴滴出行模式,滴滴打車透過戰略兼併,形成行業壟斷地位,從而實現後續盈利的目的。當然,這在初創專案中也需要有一些的資本作為基礎。
7、生態鏈閉環思維:給使用者有個入口,形成高黏性、獨特體驗的封閉空間,轉而從其他價值鏈獲取利潤。典型的有蘋果、騰訊模式,透過單一產品構建龐大的使用者基數,實現閉環效應,隨之而來的就是收取過路費、附加增值費、服務差異費等。
8、使用者思維:以使用者價值取向為中心,構建出來的新商業模式。典型的有小米模式,透過接近成本價的策略,提供高性價比的手機,獲取大量使用者之後,開發出更多其它品類的產品,利用衍生品的配件、服飾、金融、內容、規模效益差賺取利潤。
9、多重服務思維:實現多重服務的提供,從單一客戶身上賺取更多的利潤,讓客戶有更多的附加價值。
10、逆向思維:有時候放棄一些功能,也是可以進行新的商業模式的,加法或減法都可以是一種思考路徑,是可以獲得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
創投智達認為,不管是共享、眾籌、網際網路思維,總之還是要為使用者創造價值,才能真正優化出具有生命力的商業模式,希望大家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學習、最佳化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在一個細分領域做出自己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