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0268436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但是在我13歲時,我就想對父親:"長大後我不想變成你的樣子"。我的父親是位老實、木訥的農民,身強力壯,只知道埋頭苦幹。後來被生產隊分配到村裡瓦磚廠當燒火工,我童年時期社會還處於計劃經濟時期,生活在窮鄉僻壤的我們一家,生活極端貧困,父親乾的又是體力活,體力消耗大、食量也大得很,每一餐母親總是儘可能地把飯菜讓給父親這個家庭勞動力吃。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概在我7、8歲時,我就負責給父親送飯。我經常餓著肚子,提著母親準備好的飯菜到瓦磚廠給父親吃。母親把大部分飯撈出來裝進提籃裡,鍋中往往一眼望到底不見飯。而且母親總說,待會你父親吃剩一點,你就能吃點好的了!小孩子嘛,想到有吃就有幹勁,彷彿那也是父母給我的獎賞!

    可是,每一次,我都是嚥著口水,眼巴巴地看著父親吃,多麼希望他能剩下一點給我,那怕一口也好。可從來沒有,不管我帶多少,他總能把一整鍋飯菜一掃而光。我母親從工友那裡知道了,有好幾次跟我父親說:“你少吃點吧,看看孩子餓著提飯給你吃,你分點給孩子吧!俗話說:大人少吃一囗,小孩都能吃飽。”可是我父親總是說:孩子長大了就有得吃,現在我要吃飽了才行。把我母親氣得都差點跟他吵架。

    後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我們農村,村裡好多青壯年陸陸續續外出打工。我姑丈看到人家外出打工賺回來的錢比在瓦磚廠多很多,就請親戚帶著我父親外出打工。家裡就剩我和母親兩個人,那時我也才十歲剛出頭吧。我母親還要做手工貼補家用。我就邊讀書邊幫母親打理二畝多的責任田(有旱園有水稻地)。而我父親一到外面打工,就一去悠悠,三年五載才回來一次。

    "農忙"時節,跟他一起去打工的人,大都回來幹農活,收割稻穀,他卻不回。有時"農忙"會碰到颱風雨季,我們就只得請親戚幫忙,欠下好多人情。到了我13歲時,我漸漸覺查出來:父親雖然老實巴交,幹活有力氣,但是家庭責任心不足,不管是我們餓了,還是病了,他都不曾問過一聲。只知道用自己的力氣換錢,把錢寄回來就好。我那時就在心裡默默地說:父親,長大後我不想變成你的樣子。圖片來源於網路

    父愛如山,我並非抹殺父親對家庭的貢獻,沒有他就沒有我的成長。但因為他的木訥,嚴重缺少人情味,以及對孩子成長的忽視,讓我覺得自己的童年、少年時期異常痛苦與艱辛!如今,我也成為孩子的父親,我不會再像我的父親一樣,默默無言。我會努力不讓孩子感覺到父愛的缺失。父愛是需要表現的,需要溝通的,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更自信,讓家成為愛的港灣,家庭才會更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2020年全球外貿B2B市場報告,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