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方曌

    詩畫屬於不同的藝術類別,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詩與畫關係非常密切。要給古詩配畫,就要了解寫詩的背景、讀懂詩的含義、明白詩人寫作時的心境,然後再來給古詩繪畫。

    繪畫者在創作時要深入瞭解的詩內涵,運用形象的思維把詩融入繪畫之中,把畫也融入到詩中,這樣使得欣賞者感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與畫具有一致性,或者說相得益彰,對“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也能有更深的感觸。

    具體到《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應考的習作亦是成名作,當時年僅16歲。作者透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其中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是傳誦千古。

    詩的前四句寫古原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鬚,來年會更青更高,很快蔓延原野。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從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在詩的後四句,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萋萋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詩意啊。

    看到了這裡,還用問怎麼配畫嗎?

  • 2 # 竹影文韻

    此詩作於貞元三年(787),當時的白居易年僅十六歲,相當於現在的中學生。這首詩是白居易應考習作,由於當時考場上多是指定或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還必須加“賦得”二字等要求,類似於現在命題之類的作文,因為限制要求偏多,是的考場上鮮有佳作。但白居易這首詩是個例外。當十六歲的白居易拜訪長安名士顧況時,顧況說:“長安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雖是打趣白居易的名字,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時不好混飯吃。等到他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讚歎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不久廣為延譽。

    古人寫詩多是體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點王維的詩歌是典範),這一點在白居易的這首詩中表現得很好。你看那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作畫時應該用綠色打底),每年秋冬枯黃春來秋色濃。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拂來大地又是綠意盎然(此處是想像中的情景,一年四季更替,應用黃綠色)。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綠色中隱約現出一些黃色),Sunny下碧草連線荒城(此處應以亮綠,黃褐色為主)

    一首送別詩本應該充滿離情別緒,色調灰暗,但因為處於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中,一切似乎又顯得如此有詩意,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藍色畫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