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ujing1971
-
2 # Ziranaturalist
因為宋公是他的前朝封號,所以接受禪讓建立新朝代也會沿用以示正統。同樣情況還有曹魏,司馬晉,隋,唐,宋等。
劉裕趁南燕內訌之際而出兵滅燕,[參 2]隨後又平定了盧循之亂,以及消滅了劉毅、諸葛長民及司馬休之等異己,鞏固了在東晉國內的地位。接著又乘後秦內亂而北伐,[參 3]收復了洛陽及關中地區,受封宋公並得九錫,終篡奪了東晉政權,建立劉宋,開始了南北朝時代。
-
3 # 桂圈兒
首先,高祖時老老實實做人,劉秀時一決高下是石勒說的。
第二,劉裕是漢高祖劉邦哥哥的後代。祖籍江蘇彭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地盤。
第三,劉裕在南北朝佔據長江以南;長江以北是北魏。在劉裕之前一百多年的三國時期,同為漢室的劉備蜀漢最後沒有拿下曹操的魏國,反而一直受到壓制。劉裕的國號再叫漢,豈不是仍然要被北魏再壓一頭?
綜上,劉裕稱宋不稱漢。
-
4 # 香羅書館
不邀自答。
一、效仿三代先賢,由上一代君主禪讓獲得統治的合法性,這是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前提,就是後來的君主必須承認前朝,接受前朝的封號。這種形式實現王朝換代的有曹魏、西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隋、唐、五代的梁、唐、晉、漢、周,這種方式幾乎被大部分王朝採納,王朝的國號都來自前朝君主的封賞。曹丕代漢之前,曹操被封為魏公;司馬氏代魏之前被封為晉公,而劉裕代東晉有天下之前,被東晉國君封為宋公。這不是簡單的替換,而是一種合法性的流轉。
二、前朝絕後,天下諸侯共同推舉天下共主,獲取統治的合法性。這種獲得政權的方式,國號一般是君主之前的封號,如果沒有封號的,就可以自行選擇。採納這種方式的王朝有西漢。劉邦稱帝之前,作為統治中國合法的君主義帝被項羽派人殺害,這引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和反叛。劉邦在擊敗項羽以後,被推為天下共主,國號漢其實是他先前作為漢王的封號。
三、前朝統治喪失或者沒有合法性,獲取政權的人自行選擇國號。這種方式一般在亂世,地方反叛的人否定統治者的合法性,自行選擇政權的旗號、國號,最著名的是就是金、元、明、清、大順、太平天國。
-
5 # 磨史作鏡
說實話,我當時最初看到劉裕建立政權稱宋而不稱漢的時候,也很不理解,畢竟大漢王朝那麼強大輝煌的歷史,而劉裕又是西漢宗室後人,要知道,連少數民族政權,比如匈奴人劉淵、沙陀人劉知遠,還有不姓劉的統治者比如成漢的李雄,還有一些人,都建立的漢為國號的國家。
劉裕,小字寄奴,後來的宋武帝。想來想去,劉裕沒有用“漢”為國號,應該還是跟當時的國際形勢和讖語流行有關。當時的鮮卑貴族拓跋氏已經在北方建立了一個魏,史稱北魏。而此時(420年)距離曹魏代漢(220年)、滅蜀漢(263年)時間都還不遠,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語還在,如果北魏拿此大做文章,確實會造成南朝的政治被動。這應該是主要原因。
其他原因我覺得都是次要的或者是站不住腳的,比如說漢的年代已久,影響已經式微。這肯定是瞎扯,後面幾百年後還有劉知遠的後漢,劉巖的南漢,劉崇的北漢等等,年代豈不是更遠!而且強漢盛唐的威名至今影響尚在,遑論當時不過過去了不到兩百年。
劉裕號稱南朝第一帝,文治武功在宋齊梁陳是最厲害的,特別是北伐取得很大成功,收復了大片江山,鼎盛時可以和後來的趙宋王朝相媲美,不過如果他知道趙宋王朝的皇帝后來被北國擄掠而去,也許就不會建立“宋”了吧?哈哈,穿越了。
-
6 # 歷史簡單說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題主說的那句話,並不是劉裕說的,而是後趙石勒說的,而原話是
如果我遇到了漢高祖劉邦,那我臣服於他,像韓信與彭越那樣,為他效力,如果我遇到了漢光武帝劉秀,那麼我將會與他逐鹿中原,到時候鹿死誰手就不好說了。
劉裕的小名叫寄奴,最開始接觸劉裕,是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裡面的那句:“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劉裕是南朝宋的開國皇帝,他是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那為什麼他的國號,不像東漢,蜀漢,那樣為漢,而是宋呢?
在資治通鑑胡三省注,有這麼一段註釋,劉裕世代住在徐州的彭城,而彭城在春秋的時候是在宋國裡,所以劉裕的南朝宋的國號就為宋,而不是劉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劉裕在公元418年,劉裕被封為宋公,擁有十個郡的宋國,加九錫,隨後諡殺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也就是晉恭帝。
公元419年,劉裕加封為宋王,他的宋國又加了十個郡,一共有二十個郡,隨後,又加了天子規模的禮制。
公元420年,晉恭帝禪讓給了劉裕,東晉滅亡,劉裕建立了南朝宋,也就是說他的這個國號是與他的宋公與宋王有關的。這樣的例子,還有曹丕的魏國,司馬炎的晉國,李淵的唐國公,楊堅的隨國公(後來改隨為隋),劉邦的漢王。
另外,劉裕是不是漢朝劉氏的後裔,這個也存在很大的爭議,畢竟相隔五百多年,實在太遠,劉裕有可能是給自己加了這麼一個身份,而到了自己能夠建立一個王朝的時候,就不需要這一層身份了,就把這個身份給扔到一邊去了,所以自然不採用漢,而是宋了。
還有一種可能,假使劉裕的先祖真的是劉邦的弟弟劉交,那麼也不是劉邦的後裔,這個跟漢光武帝的東漢,劉備的蜀漢還是不一樣的,也可以這樣理解,劉邦做哥哥的用了漢這個國號,那麼劉裕會為自己的先祖劉交用宋這個國號,而不用自己先祖的哥哥的漢這個國號。
-
7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宋武帝劉裕
劉裕並不需要藉助漢朝的名頭,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劉裕在420年建立南朝第一個國家宋,這時期已經與東漢滅亡的221年隔了近200年,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不過30,也就是200年已過去了快7代人,歲月早已經把漢朝的影響力消化殆盡,一個沒有號召力的國號,劉裕為什麼要用呢?
其次,劉裕自己文治武功卓絕,但由於出身貧寒,感覺總有點自卑。就像後來的朱元璋一樣,自卑又有點自負,之以一代雄主虎視中原的身份,不屑於藉助漢朝的聲勢,他要的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龐大王朝,所以不能用前人已經用過的國號。
那麼劉裕為何定國號為“宋”呢?小編覺得這大概是因為劉裕自己是彭城人,而彭城在春秋時屬宋國,而且劉裕稱帝前被東晉封為宋公後加九錫,稱宋王,劉裕仿曹丕,司馬炎之舉,把王號定為國號,表示劉裕得國之正。綜上所以受禪後建立的是劉宋而不是第四個劉漢。
-
8 # 大風起兮偶飛揚
劉裕與劉備,雖都雲乃漢宗室之後,卻都出身貧寒,而建一方之帝業。然而,不同的是,劉備所建之帝業,雖襲用“漢”之國號,標榜自己才是正統。卻長期不被後世官方認可,而被認定為地方割據政權,並被稱作為“蜀”。劉裕所建之帝業,並沒有襲用“漢”之國號,而是定國號為“宋”,卻被後世認可為正統。
兩漢享國四百餘年,國祚綿長,文化昌明、武功強盛,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盛世朝代,也是中國的主體民族融合形成的朝代。後世的朝代與割據政權,稍能跟漢朝攀上點關係的,莫不想以“漢”為國號。如匈奴貴族劉淵,建國號為“漢”;沙陀族劉知遠,亦建國號為漢;割據嶺南的劉龑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等等。而劉裕乃西漢宗室--楚王劉交之後,劉交雖是漢宗室旁支,卻於宗室最長。故而,楚王劉交這一支脈一直充任漢朝宗正(掌管皇室親屬)一職,地位超然。但為何劉裕卻沒有恢復“漢”之國號呢?一,漢亡國已久,政治影響力已微乎其微。劉裕代晉自立時,已經是公元420年,距漢朝滅亡也有兩百年,歷經魏、晉兩朝,“漢”的政治影響力在當時已微乎其微,已無必要再抗起“漢”的旗幟。而採用新的國號,有朝政煥新的感覺。二,受漢末三國時期的讖言的影響。漢末三國時期,圖讖之說非常盛行,而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說法。信服度最高的解釋是“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即是指“魏”當代“漢”。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定國號為“魏”。雖劉備亦於次年在成都稱帝,仍使用“漢”之國號,但蜀漢政權最終還是於263年被曹魏所滅。
三國時期的歷史,雖早已過去。但北方的鮮卑人卻於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而劉裕再使用“漢”之國號,則會在“圖讖之說”上處於被動,於國不詳。故而,劉裕沒有以“漢”為國號。 -
9 # 關東俠客
劉裕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弟弟楚王劉交22世孫,他取得東晉大權後,封宋王,加九錫,封20郡。公元420年奪得大權後,漢朝己滅亡155年,同漢朝皇室血緣關糸疏遠,以封號建國是順理成璋的事情。劉裕(363一422),子德輿,小名寄奴。劉裕是彭城人,姨母把他養大。他從小家庭貧困靠砍柴種地打漁為生,出身和劉備劉皇權差不多,劉備還能拜大儒盧植為師,劉裕幾乎沒什麼文化。劉裕長大後風神奇偉,不拘小節,氣度宏大有漢高祖劉邦之風。劉裕年少從軍在北府軍將領劉牢之帳下為將,在軍旅生涯中鍛煉出著越的軍事才能。他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創造出許多獨特戰法,比如卻月陣法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公元407年起,劉裕任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吏,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開始掌握朝中大權。劉裕是軍事天才一生征戰無數,內戰外戰幾乎從無敗績。定孫恩,恆玄,滅桓楚,西蜀,平盧循,劉毅,司馬攸之消滅江南割據勢力。滅南燕、後秦,降仇池,收復長安和洛陽,氣吞萬里如虎。劉裕一生擒南燕穆容超,西蜀譙縱,後秦姚泓,楚桓玄四個皇帝。雖著劉裕權力的擴大,他的政治野心也極度彭脹。義熙四年(418年)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等官職,封十郡建宋國,封宋國公,加九錫之禮。派王韻等人殺死晉安帝,立司馬德文為新皇帝。元熙元年(419年)劉裕被封為宋王,領20個郡。享受天子規格的十二旒冕,用天子旌旗等一糸列殊禮,離皇帝寶座僅一步之遙。420年,劉裕派人把晉恭帝司馬德文用被子捂死,自己登基作了皇帝,因為劉裕已被加封為宋王,所以他就以封號立國號為宋,史稱劉宋。至於漢朝己滅國一百五十五年了,人民早就把它遺忘了。
回覆列表
中國朝代的建立都有固定的規律講究傳承不管封號來自那隻要接受就要一直用下去劉裕從前朝獲得宋的封號所以只能叫宋不能叫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