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鬥學生心理
-
2 # 趣致手工
確實,很多父母都是隻關心孩子的學習的,特別是農村的父母。在他們眼裡就是他們每天起早摸黑的幹活,賺錢就是為了供你讀書,孩子的成績才是他們唯一關心的。
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就會覺得孩子很對不起他們,各種責罵孩子,覺得他們悲慘,覺得孩子不懂感恩,不孝順。至於其他的學習生活上有什麼困難,與同學相處有沒有什麼不愉快,老師是否對孩子好,甚至孩子的身體健康,他們都是看不到的,更不用說平時會與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
這是很失敗的父母,在他們眼裡,你生出來就是為了給他們養老送終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又要生呢?直接自己賺錢的養兒費存起來養老不就行了?
孩子們在成長學習過程中,極度需要父母的愛和對自己的關心,在充滿愛的家裡長大,孩子的人格才會健全,心理才會健康。只關心成績,難道孩子只是考試的機器,給父母炫耀的工具嗎?
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只關心學習不說其他,孩子心裡肯定特別特別的難受,他一定想跟父母聊聊學校裡的趣事,老師如何幽默。長期下去,孩子一個字都不想與家長交流了。
-
3 # 漫語慢文
就我自己對待兒子的做法談談。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
如果,我兒子回家很高興,學習的時候學習,玩耍的時候玩耍,而且學習時特別專注,我就會打心眼裡高興。因為孩子高興,我就會主動問孩子一些學校的事情,或者家裡發生的事。因為孩子的學習狀態在,心情也好,所以我願意和孩子分享生活,也希望孩子和我分享學校的生活。
如果,孩子迴心情不好,我也會小心翼翼的試探,但不會隨意追問,孩子上高中或者初中,如果相信你就會主動說,我只能旁敲側擊,怕傷害孩子的或者干預孩子的生活,想讓他自己堅決遇到的事情。
什麼情況我不說其他事,只要求孩子學習。那就是孩子在外邊玩了一天,或者在家裡無所事事一天,沒有看一眼書,我會督促學習。並且會不高興,使臉色。不過,這樣往往會起矛盾。不建議。
回家有幾種,住校回家,我一般不要求,希望孩子放鬆,不說其他的家長,也許對孩子要求很高,唯恐浪費一點時間。不過這樣好像不對吧,孩子畢竟是生龍活虎的,怎麼可能對多彩的生活不感興趣?不說,意味著家長認為你不懂,說了也白說,或者怕打擾孩子的平靜單一的學習心態,不想孩子為家裡操心,也是一片苦心,這樣把孩子置於家庭之外,孩子感覺自己像外人,缺少了親密感。
如果孩子不住校,在外面玩了一天,父母肯定不高興,會督促孩子學習。沒有時間了拉家常了,只能催促學習了。家長只是為孩子一天沒有學習擔心,著急,我想沒有其它想法。
我孩子回來,我喜歡和孩子拉孩子家常,無論什麼事,讓他拿主意,學會承擔生活,懂得生活,遇事知道怎麼處理更人性。如果什麼也不和孩子分享,孩子知懂學習,不懂人情世故,難道孩子生活在真空,這樣是不妥的。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畢竟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
回覆列表
不要指望父母理解你的“喜怒哀樂”,換位思考你也不能理解父母世界裡的“悲歡離合”,道理是一樣的!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快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和孩子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因為他們生活的世界和環境和你不一樣。所以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們認為成績是他們能夠和孩子之間建立溝通的比較好的渠道,這才導致很多的家長“唯成績論”。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可能遇到這樣的父母會討厭、反感、想要逃離,那麼請在你們逃離之前,拿出你們的本事讓父母看到。
1.父母看到你的成績很好。
2.父母覺得不再需要為你們的成績操心。
3.父母看到你的成績完全可以去一所很不錯的高中或者大學。
4.你的成績能讓他們的“悲苦”的世界中有一絲亮色。
5.你的成績能讓他們在左鄰右舍“顯擺”,讓他們獲得足夠多的“存在感”。
6.你的成績能讓他們有更多的奮鬥的勇氣和動力。
做到這幾點,你的父母就會不再關注你的成績,會關注你的未來,你的同桌、你的學習生活、你吃的是否好、穿的是否好、你的青春期是否活的更快樂,甚至你有沒有暗戀和正在戀愛的小物件。
否則,如果你無法達到父母要求的高度,你的父母在你學習的關鍵時間裡關注的只有學習。然後在你應該談戀愛的時間裡關注的只有物件,在你應該好好賺錢的時間裡關注的只有你賺了多少錢。
天下的父母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