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寬和教養
-
2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其實繪畫是孩子的第二語言,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透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透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有的孩子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不管孩子們用什麼方式,其實都是想讓家長們知道他們的想法。可別小看了孩子們的繪畫行為,其實每幅畫都傳達著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最初認知和感受。
我是一名教師,我班上也有一位類似的孩子,總是沉迷在自己的繪畫當中,剛上學那時,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他就總是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的畫畫,當我走上前去問他:“凱凱(化名),你在畫什麼呢?能讓老師看看嗎?”凱凱總是很害羞的把圖畫本藏起來,不讓我看,也不願多我和說話,不管我用什麼辦法,都改善不了。後來,我改變了方法,既然他喜歡繪畫,那我就從繪畫來吸引他的關注,我也跟著畫了起來,並且還把畫拿給他看,還問到:“你覺得老師畫的這幅畫,好看?”這次他竟然開口回答我:“好漂亮啊!”接著,我就引導他說說我畫了些什麼,當他看不明白時,還會主動問我,我們就這樣透過畫作由師生關係成為了朋友關係,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防備著我。他還會主動告訴我,他畫的是些什麼。後來我透過學習心理學,並買來相關書籍,邊看邊研究,發現理解孩子,真的可以從畫畫開始的。我也透過凱凱的畫作看出了他心裡的一些想法與看法。
所以我覺得你也可以像我這樣,先從繪畫開始,與孩子成為朋友,再一步一步的引導他自己透過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很簡單,他畫了什麼,為什麼這麼畫,不都是很好的溝通話題嗎?而且,圖畫本身就是了解兒童心理狀態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有些心理諮詢師都會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孩子的心理現狀,探索孩子內心的癥結所在呢。
為什麼題主明明知道孩子的愛好,卻不能很自然的想到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溝通呢?我猜是因為題主所謂的溝通,並不是孩子想要的溝通,很可能就是一種以讓孩子聽話為目的的說教,比如嘮叨他,你性格怎麼這麼悶啊,你知不知道不愛說話的孩子不容易受歡迎,不合群啊之類的。
父母想和孩子溝通,第一步要做到耐心傾聽,不要武斷的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或者曲解他們的行為動機。不要把自己對孩子的不合理預期強加給他們,這才能真正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打下溝通的基礎。
簡言之,孩子不是你的學生或徒弟,沒義務傳承你的性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先要尊重他們,拿他們當朋友,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