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語papa
-
2 # 品牌張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個個國家都是比較強盛的,在一段時期內誰都不能奈何誰。那為什麼秦能統一六國而楚國不能,這中間的差別也可以看成是其他五國的差別。
在群雄割據時代,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軍事能力、經濟能力和戰略能力,在七雄中大都進行了變法,但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最徹底的,儘管後來被車裂,但在秦惠文王手上的得以繼續,商鞅的獎勵耕戰,充實了經濟、豐富了軍事實力,一舉成為七國實力之首。楚國任用的是吳起變法,也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吳起死後,變法在貴族勢力干涉中被迫失敗,再加上繼位的楚肅王能力不行,接連在戰爭中捱了幾次打,變法影響力沒有發揚光大。
再來說戰略,秦國一直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它的發展可以說是一部心酸創業史,在600多年裡,30多位君主嘔心瀝血而成。由於有晉國的壓制,在殽之戰後有好幾百年卻始終不敢東進。但到了三家分晉,才給了秦國一個機遇。後來秦昭王採取了范雎的遠交近攻的連橫外交戰略,才使得各個擊破,一統六國。
反觀楚國,一直沒有統一天下的恆心和雄心,也沒有戰略,只期望當一個泱泱大國,就和周邊的國家打來打去,後來在懷王的時候國力最強,合縱六國之力抗秦,不過沒頂住誘惑被秦國坑了還破了合縱聯盟,後來孤軍作戰敗於秦,又被齊國聯合魏國吊打了一番,後來在與秦昭王會面的時候被活捉綁架了,3年後客死秦國,楚國徹底走向衰敗。
項羽本紀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個冤指的就是多次被秦國坑了,要我說還是不冤。如果不是自己貪心,也不會落的如此下場。在此也可以看出6國聯合關係是非常薄弱的,很容易內部互相干仗,在秦國的各種外交計劃下,一個個被滅了。
所以無論是從實力、軍事、戰略、君主來看,楚國都是滅不了6國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強秦的存在,其他國家被統一是必然的。
-
3 # 如魚得水8
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一統的就是秦楚兩國。
這主要是地緣格局決定的,這兩國的地緣格局最好,拿格鬥來說,你一個人要打六個人,你首先得找一堵牆,保證你的後方不會受到攻擊。戰國七雄中符合這一條件的有四個國家秦楚齊燕。其中,齊燕兩國國都是背海,沒有擴充套件的空間。而秦楚兩國背後沒有敵人且還有擴充套件的空間。所以七國爭雄,真正有機會的就秦楚兩國。
為什麼最後楚國被秦國滅了呢?主要是因為兩國的國君執政能力不一樣。秦國幾乎代代國君都是明君,而楚國除莊王外,大多都是昏君。這就導致楚國在爭鬥中犯了一系列錯誤,最後失去了一統的機會,反倒被秦國吞併。
歷史沒有假設,楚國沒有抓住機會,令人遺憾,但這就是歷史,誰也無法改變。
-
4 # 淡墨淺白
楚國為什麼滅不了六國?但是秦滅了東方六國,對比一下兩國,就不難發現楚國沒有天時地利人和,滅不了六國了!
一 國君(人和)秦奮六世之餘烈,秦始皇之前有六代明君。從秦孝公上位到秦始皇統一全國,大概花費了大概100年時間。
楚國楚肅王幾乎和秦孝公同時上位。楚國這一百年經歷了10位國君。楚國前期也很強,但是楚頃襄王淫樂無度,國都郢被秦國攻破!
二 變法(天時)秦孝公採用商鞅變法之前,楚國楚悼王已經啟用了吳起變法。但是楚國貴族反抗激勵,楚悼王死後吳起就被殺了,變法基本就失敗了。後來楚懷王,又啟用屈原等大臣進行革新,又遭到楚國貴族一致反對,變法又失敗!
秦國商鞅變法,雖然商鞅死了,但是變法卻順利的進行下去秦國越來越強大。
三 地利秦國有函谷關雄關之險,六國圍攻秦國,秦國可以依靠天險抵抗六國盟軍。
楚國地域廣闊,沒有天險可以守。
因此楚國出現昏君楚頃襄王,失去人和。變法失敗又失去天時。楚國又沒有天險可守,又失去了地利。楚國沒有天時地利人和,自然不能統一六國。
回覆列表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如有謬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戰國時期,春秋四大國中晉國分裂為魏趙韓三國,齊國也發生了田氏奪位影響到其發展。統一六國只從秦楚二選一。楚國為什麼沒有強大到統一六國呢?透過楚國秦國六代國君對比便可窺其究竟。
楚國最後六代楚王,經歷了多次動亂。
第一代楚懷王,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執政中期他誤信秦國宰相張儀,毀掉齊楚聯盟,國土淪落,楚國從崛起走向了衰亡。
第二代楚頃襄王,在位期間,淫樂無度,“群臣相女石以功,諂諛用事”。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楚襄王被迫遷都於陳,楚國西北領土盡失。
第三代楚考烈王,以春申君黃歇為令尹,遷都壽春。楚趙結盟幫助趙國抗秦,前256年,滅魯國。後期組織諸侯伐秦,無功而回,結果害得周赧王債臺高築。 楚考烈王是唯一有作為的楚王。
第四代楚幽王,《戰國策》和《史記》記載: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趙華人李園之妹李嫣。李園妹有身孕後,獻於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即楚幽王。楚考烈王駕崩時,李園殺死春申君黃歇,自任楚國令尹,楚國開始內亂。
第五代楚哀王,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同母弟。公元前228年,楚哀王在位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客殺死,其母王太后李嫣也被殺死,舅舅李園家被滿門抄斬。負芻自立為楚王。
第六代楚王負芻,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的庶兄。楚王負芻靠政變奪得王位,楚國卻已經瀕臨滅亡。
而戰國時期最後6代秦王,使秦國國力持續走強。
第一代秦孝公,重用衛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遷都咸陽,加強中央集權。對外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第二代秦惠文王,其成功的撲滅了秦國保守勢力對新法的反覆闢行為,公元前325年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 秦惠文王當政期間,北掃義渠,南平巴蜀,秦國掃除了後方威脅,可以安心東進擴張。
第三代秦武王,在位僅3年,拔宜陽,置三川,秦國把天子所在洛陽附近納入疆域。秦武王傳說在洛陽舉鼎砸壞腳而死,但政治眼光、軍事才能卻是不差。
第四代秦昭襄王,將趙國從強國的位子上拉下來,透過“長平之戰”將趙國從巔峰直接打回原形,打到谷底,徹底毀掉了趙國統一天下的可能,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第五代秦孝文王十月繼位,三日後為其父除喪期間去世可以忽略。
第六代秦莊襄王在呂不韋扶持下即位,任用呂不韋大力發展商業經濟,使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
秦國最後六代國君都在不斷進取,先是滅了三晉,使自己實力大增,山東六國數量已減一半,總體實力被大幅削弱,連橫之策早已化為泡影。原山東六國聯合抗秦內部矛盾不斷,楚國六代少有明君,楚頃襄王沒能守住楚懷王時期疆土,楚哀王和楚王負芻都是政變上臺,國內動盪,更減楚國國運,再加上沒有遠見卓識,更加速了楚國國運的衰敗,苟延殘喘,最終成為第四個被秦所滅的國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