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式防務評論

    定遠和鎮遠的效能,要客觀分析,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結論。總體來說,定遠和鎮遠在歐洲只算是二流戰列艦,但在東方卻無可匹敵。

    定遠級的設計並不先進

    定遠級,簡單來說是德國“薩克森”級的改進版,火炮和裝甲都有所增大。但“薩克森”級是1870年代的產品,“定遠”級在1884年才交貨,當時戰艦技術發展極快,基本上10年就要換代一批。所以,“定遠”級在服役的時候已經算不上先進軍艦了,在歐洲類似鐵甲艦已經很多了,更新式的也已經出來。

    從“定遠”級的設計來看,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裝甲很厚,而且主炮佈置比較巧妙,能夠讓四門主炮全部對準前方。但這種兩側炮塔布局設計,在歐洲只不過是一種試驗型產品,很快就被中軸佈局所淘汰,多數前無畏艦和巡洋艦都沿用這種思路。比如日本在甲午戰前訂購的“富士”號和“八島”號,就是典型的前無畏艦。還有致遠號、吉野號也是類似佈局,火力方向全部集中於側翼,而不在是前方,從而逐漸形成了“一字橫隊”的海戰陣型,以充分發揮火力。

    因此,定遠和鎮遠號過時的炮塔布局設計,也就侷限了北洋水師的海戰佈陣思路,只能也必須以“燕行陣”用艦首對敵。

    定遠級最大缺陷是火炮

    定遠和鎮遠號鐵甲艦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主炮射程太短。由於艦體噸位小,所以在設計時限制了定遠級的火炮威力,以降低後坐力,四門305毫米主炮的炮管只有18倍口徑,最大射程僅7800米。這個射程,還不如150毫米副炮的11000米。

    定遠級的另一個缺陷,就是副炮太少,只有前後兩門1880年式150毫米克虜伯炮,此外就是75毫米、57毫米和47毫米的小炮,海戰基本排不上用場。因此,海戰中“定遠”級不僅主炮發射速度很慢,副炮開炮的數量也少。

    相比之下,日本“松島”號雖然320毫米主炮很爛,但副炮多達12門120毫米速射炮,這就形成了極大的彈藥投送差距。此外,同樣採用1880年式150毫米克虜伯炮當副炮的“浪速”號和“秋津洲”號,卻裝備了6門,火力投送效率也在北洋各艦之上。

    另一方面,傳統被詬病的航速慢問題,對於“定遠”和“鎮遠”號來說並不是首要問題。當然,北洋水師長期沒給軍艦刮船底,確實降低了不少速度。

    由此可見,定遠級最大的缺陷在於火炮,火炮的佈局、威力和數量都有嚴重不足。這型鐵甲艦的裝甲防護是很好的,航速也並不算大問題,但火力不足才是海戰戰果不佳的關鍵原因。(陶慕劍)

  • 2 # 6茶粉

    屬於德國的驗證艦,充分體現了德國軍艦皮糙肉厚的特點,但是速度和火力和鬼子後面採購的軍艦已經有差距。唯一的優勢在於大口徑艦炮和皮糙肉厚的裝甲。

  • 3 # 精品純銀坊

    1894年日本訂購了2條君權級13000+噸,1898年下水,北洋水師失敗遲早的事,固步自封就意味著落後捱打。

  • 4 # 小油瓶侃歷史

    英國憑藉船堅炮利,取得了鴉片戰爭的勝利,自此清朝有識之士意識到,為了加強海防和抵抗侵略,必須採購外國船炮,建立一支近代海軍。在李鴻章等洋務派的努力下,晚清政府自1876年到1888年,先後向英國、德國等列強,購進了10餘艘戰艦。

    其中就有兩艘鐵甲艦,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戰列艦!

    1880年,由於對從英國訂造的楊威,超勇兩艘巡洋艦不滿意,李鴻章經過反覆比較,決定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

    定遠號和鎮遠號均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定遠號和鎮遠號,西方又稱薩克森改進型,該級艦設計集中了當時最先進的一等鐵甲艦,英國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二艦的優點。

    戰艦引數: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氣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航速14.5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裝甲總重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05炮座裝甲厚304mm,炮盾15mm,編制329-363人。

    鎮遠號

    武器裝備:德國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每門炮31.5噸,25倍口徑,副炮克虜伯150mm2門,75mm克虜伯4門,37mm機關炮8門,57mm、47mm速射炮各2門,魚雷發射管3具,加上主炮數22門,

    艦載魚雷艇2艘,排水量16噸,艇長19.5米,110匹馬力,航速15節,裝備1門37mm哈乞開斯炮、2具14英寸魚雷發射管(艇艏左右各一)

    這兩艘戰列艦於1885年交付中國後,定遠號成為了北洋水師旗艦。

    黃海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主炮威力大、裝甲厚,是艦隊中堅力量

    在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中,鎮遠艦305mm主炮兩發連續命中日本旗艦松島,引爆了甲板上堆放的機關炮炮彈,引發大爆炸,松島號瞬間傷亡了100多人,被嚴重擊傷,失去戰鬥能力,使松島號退出戰場。

    其他的日艦對定遠和鎮遠開始了狂轟濫炸,各種口徑的炮彈不斷在兩艘軍艦上爆炸,卻始終無法擊穿他們的裝甲,更不用說擊沉他們了。

    定遠號、鎮遠號的最終結局

    隨著黃海海戰的失利,李鴻章提出所謂的“保船制敵,避敵保船”,將水師全藏在威海衛避風港中,將黃海、渤海制海權送給日軍,次年日本發動威海衛戰役,首先佔領了陸上的所有炮臺,可以使用炮臺向威海衛炮擊,然後又利用魚雷艇對北洋水師發動偷襲,炸傷了定遠號,使其擱淺,喪失戰鬥力,為了避免資敵,定遠號自爆殉國

    而鎮遠號由於在參加黃海海戰準備回港的時候,不慎觸礁受傷,而具備修理能力的旅順船務又被日本攻佔,鎮遠號已不能出海作戰,最後被日本人擄去,編入日本艦隊,自此

    北洋水師無奈全軍覆沒!

  • 5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北洋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耗費巨資從德國進口的兩艘鐵甲艦就是著名的“定遠”“鎮遠”,總體上可以用三句話進行點評:1、防護力強大;2、火力較弱;3、航海效能一般。綜合起來就是,在19世紀80年代的亞洲可以稱雄,在同時期的世界上,算是設計新穎的近海鐵甲艦。

    即,“定遠”“鎮遠”只是一型適合在近海或低海況海域使用的鐵甲艦,以防護力、生存力見長。

    下面就這三個要點做個簡單說明:

    1、防護力

    (“定遠”級軍艦原廠圖紙。可以看到艦體中部鐵甲堡的範圍)

    “定遠”級鐵甲艦的防護,採取的是在19世紀80年代初非常新穎的集中防禦模式,也就是所謂的“鐵甲堡”式。具體是用鋼面鐵甲(鋼鐵複合裝甲,又音譯為康邦甲),在軍艦艦體的中段(長44米,寬18米,高4.413米)圍成一個裝甲防護區,鍋爐、蒸汽機、彈藥艙等要害部位都處在這個防護區內,裝甲在水線帶附近(水線以上2.336米,水線下0.537米)厚度為355毫米,從水線下0.537米處再向下的1.54米高度,厚度為305毫米至末端的203毫米。

    除了鐵甲堡之外,“定遠”級軍艦在鐵甲堡的前後,即軍艦的首尾方向,各鋪設有一層裝甲甲板,鐵甲堡的頂部也有一層裝甲甲板。其他諸如主炮臺、司令塔也各有裝甲。

    總體上“定遠”級的防護佈置非常完善,而且裝甲的厚度也足夠,因而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時,“定遠”“鎮遠”各自中彈上百處,卻沒有一處能夠穿透裝甲,顯現了強大的生存力。

    2、火力

    和防護力相比,火力是“定遠”級非常明顯的短板。全艦安裝的100毫米口徑以上火炮共6門,其中艦首艦尾各有一門1880式35倍的150毫米口徑克虜伯炮,艦體的中部則有兩座雙聯裝炮臺,共安裝4門305毫米口徑25倍徑的1880年前式克虜伯炮。這些火炮的射速普遍較慢,尤其是4門305毫米口徑的主炮,由於倍徑短,實際上的威力只相當於北洋海軍“濟遠”“致遠”等軍艦裝備的210毫米口徑35倍徑炮。以7000餘噸規模的鐵甲艦,僅僅只擁有這樣的火力,顯然偏弱。

    3、航海效能

    (“定遠”級軍艦的幹舷之低,在照片上可以看得非常明顯)

    “定遠”級軍艦採取的是和德國“薩克森”級相同的船型,從“定遠”艦的外觀就能非常容易看出,這級軍艦的幹舷相當低,只有2米出頭,一旦遇到高海況或者大風大浪,主甲板必定嚴重上浪。

    說句題外話。2003年筆者參加威海“定遠”紀念艦設計、建造時,船級社曾對幹舷高度提出嚴重質疑,認為2米多的高度很難保證安全性。

  • 6 # Leo9045

    防護力很強,單位投送火力差,主炮射速慢,100以上速射炮太少,航速也慢了些。北洋也就兩艘7000噸鐵甲船能跟日艦打打,剩下都是些一兩千噸半裝甲小船,勉強算得上輕護。日艦雖然沒有7000噸大船,但有六七艘4000噸級快速巡洋,每艘都配置有100以上速射炮二十幾門,完全吊打北洋一兩千噸的輕護。

    北洋艦隊不光火炮配置不合理,艦隊構成上不合理,更要命的是炮彈配置上也不合理,日艦使用的是能劇烈燃燒的下瀨火藥炮彈,而北洋艦隊裝備最多的是實心炮彈,最有用的開花彈鎮遠定遠兩艦隻有幾十枚

  • 7 # 我很乖別罵我

    德中國產品如果給予吃喝嫖賭酒囊飯桶就是一堆廢鐵,如果給予有真正作為軍人變成一流產品。國軍裝備精良一敗塗地。。。

  • 8 # 曹老師xixi

    北洋水師從德國進口的兩艘鐵甲艦分別是定遠艦和鎮遠艦。鐵甲艦在19世紀相當於現在的航母,在晚清那個年代,世界上除了英法德國這樣的海洋工業強國,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都鐵甲艦。

    當時在建造初期,清廷對戰艦建造的要求是要同時具備噸位大、航速快、火炮猛,並且價效比要的戰艦,恰巧德國想找機會展現自己的工業實力,順帶刺激一下本國經濟,因此最終以成本價為清廷設計這款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在建造之初結合當時世界上很多戰艦的優點,並創新採用了具有實驗性質左右側弦巨炮設計,當時的軍艦巨炮一般都是位於艦首,因此船體只能安裝一座巨炮,而定遠鎮遠這樣的設計,可以同時兩座巨炮攻擊同一目標,結合甲午海戰中,日軍旗艦松島遭遇一枚巨炮,戰艦幾乎報廢來看,定遠鎮遠的設計是十分出色的。德國最終建造出了同時具備高航速、高護甲、高火力的鐵甲艦,順便還用結餘了錢給清廷建造了一搜閹割版的“定遠艦”,也就是後後來濟遠艦。

    定遠鎮遠這兩艘軍艦的實力在1884年那時生產出來的時候,在歐洲也算是一流強艦,綜合實力僅次於英國的英弗來息白艦和德國的薩克森艦,憑藉這兩艘鐵甲艦,北洋艦隊一躍在當時成為遠東第一,世界第六的艦隊。單從噸位上來說,定遠這個噸位級別的軍艦,中國一直到了2014年052D問世,才超越定遠的噸位。

    介紹那麼多應該瞭解定遠艦和鎮遠艦在當時水平如何了吧?具體的戰艦資料就不羅列了,網上都能查到。定遠和鎮遠就是到了19世紀90年代,世界戰艦大革新時代,定遠艦和鎮遠艦也沒有太落後,甲午戰爭期間,日本主力艦吉野和松島比起定遠鎮遠優勢也不是太大,後來鎮遠被日本俘獲,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艘鐵甲艦,被列入日本主力戰艦之一,後來到了19世紀末才逐漸淘汰。

    可惜就可惜在,定遠和鎮遠的戰績都不是太好,有好的裝備,有好的軍官,就是沒有好的領導,驗證了那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 9 # 軍武小咖

    在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為了能夠組織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開始向英國和德國大量訂購軍艦。作為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的服務態度遠不如德華人更加熱情,而且英國把不實用的蚊子船賣給李鴻章,白白坑了清朝一大筆銀子,更是引起了李鴻章的反感。在選擇主力鐵甲艦的時候,英國給出的價格和條件都不如德國,因此李鴻章將北洋水師鐵甲艦的訂單給了德國。

    德國為北洋水師建造了兩艘定遠級鐵甲艦,這兩艘軍艦被命名為定遠艦和鎮遠艦。定遠級鐵甲艦的排水量超過7000噸,裝備有4門305mm的巨炮,是當時亞洲最強的戰艦。定遠級鐵甲艦的裝甲防護能力和攻擊能力都十分出色,在黃海海戰中,定遠艦和鎮遠艦被日軍艦艇多次擊中,憑藉著強大的裝甲防護能力,兩艘戰艦一直堅持到日軍撤退也沒有沉沒。

    作為北洋海軍最重要的兩艘艦艇,在鎮遠艦和定遠艦到達北洋水師的時候,兩艘艦艇一度給日本人帶來極大地震撼。日本為了對付定遠艦和鎮遠艦,從英國購買了多艘高速巡洋艦,這些軍艦雖然不如定遠艦和鎮遠艦更加的能抗能打,但是卻比鎮遠艦和定遠艦更快。黃海海戰時期,日軍利用定遠艦和鎮遠艦航速慢的缺點,採用運動戰術對付北洋海軍,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戰果。

    威海衛之戰時期,定遠級鐵甲艦被日軍魚雷艇偷襲擱淺,管帶劉步蟾將艦艇炸燬後自殺,鎮遠艦在威海衛之戰被日軍俘虜,一直服役到1911年退役。從甲午戰爭時期世界海軍艦艇的情況來看,定遠艦和鎮遠艦屬於當時比較優秀的鐵甲艦,這兩艘戰艦的防禦能力和攻擊能力都十分出色,不輸於同時期歐洲國家的鐵甲艦。不過由於德國缺乏海戰經驗,這兩艘戰艦在實戰中的表現一般,不如英國生產的戰艦更實用。

  • 10 # 北洋往事

    1881年,清政府和德國伏爾鏗船廠,簽訂了“定遠”級(定遠、鎮遠)的定造合同。“定遠”級戰列艦,由德華人魯道夫哈克擔任總工程師。設計理念主要參照“薩克森”級、“英弗萊息白”號,以“薩克森”級為主,可以認為是“薩克森”級的改進型。“定遠”級兩艘戰列艦,在數控上基本一致。只是在裝甲防護上,“定遠”要更強大一些。因經費問題,後期定造的“鎮遠”,把水線下的鋼面鐵甲換成了熟鐵裝甲。“定遠”功率6200馬力,“鎮遠”7200馬力,在動力上“鎮遠”更強一點。

    “定遠”級相關資料,排水量7335噸,武器配備:雙聯裝305mm克虜伯後膛炮兩門(4炮管),150mm克虜伯後膛炮兩門,75mm克虜伯舢板炮4門,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5管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356mm魚雷發射管3門。裝甲:裝甲堡203-356mm,司令塔203mm。動力:功率6200馬力,設計航速14.5節(1節=1.852公里)。

    優點

    定遠”級有著強大的防禦鐵甲,同“薩克森”級、“英弗萊息白”號一樣,採用的鐵甲堡防護體系。因為,海水的腐蝕性很強。因此,在熟鐵船身外,有包裹了一層鋼甲,也就是所謂的鋼面鐵甲。整個鐵甲堡將艦體的重要部位,如動力部分、彈藥庫以及上層建築置於強大的鐵甲堡壘之中,整個鐵甲堡長43.5m,自船體上層建築至下方側弦水線及水線以下,用305-355mm鋼面鐵甲進行包裹(除艦艏、艉)。在黃海大戰中“定遠”中彈159發,“鎮遠”中彈222發,“松島”號上的水兵大喊道,“"定遠"怎麼還打不沉啊?”

    缺點

    “定遠”級的武器裝備,主要參考英國海軍標準:大炮、魚雷、碰嘴、連珠快炮。雙聯裝305mm克虜伯後膛炮兩門(4炮管),在佈局上參考了“英弗萊息白”號,可以使4門火炮同時對向艦艏,在炮臺形式上則參考的“薩克森”級,依靠人力和蒸汽裝置轉動火炮。這種為了使得4門巨炮,可以向同一介面射擊的設計理念,犧牲了炮管的長度,射擊倍徑只有25倍。理論射速15分鐘一發,實際射速20-30分鐘一發。

    “定遠”級的機動性,試航“定遠”時,測試功率為6400馬力,“鎮遠”7200馬力,航速14.5節。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此大的鉅艦,擁有這樣的速度確實不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定遠”級配置的艦用活塞蒸汽機的老化,到黃海大戰時,和日本海軍的三級膨脹式主機相比(“定遠”級為二級膨脹式主機),不僅老化嚴重,還產生了代差。

    結束語

    從防禦體系、火炮配置、機動性來分析,“定遠”級剛服役時,確實為亞洲第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1890之後,乃至黃海大戰,除了強大的裝甲體系和噸位之外,火炮、機動性上已經完全落後。李鴻章、丁汝昌也多次申請給“定遠”級升級,可惜光緒的大婚、慈禧的萬壽、清政府也無暇顧及該重視的問題了。1894年,丁汝昌考慮到可能要爆發的海戰,再次申請為“定遠”級加裝速射炮,光緒的回答是,“知道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黃海大戰,“定遠”依靠強大的裝甲堅持到最後。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題,海軍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中日甲午海戰前,就已經註定了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杜蘭特去勇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