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焰還在燃燒
-
2 # 牙科小江醫生
我感覺不是一回事,因為兒童心理危機期,屬於遭受到了重大事件後的心理反應,比如說父母離婚,親人去世等等。而叛逆期是自己在某個階段對某一事物的不認可
-
3 # 月亮樹飄香
感謝邀請,個人認為,所謂兒童危機期與叛逆期,不過是人們對兒童某個時期不順從、對抗行為所下的不同定義。或者說是對有這一類行為的時期,你可以叫危機期,他可以叫叛逆期。怎樣稱呼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用適當的養育方式,來陪伴孩子順利度過。
如果一定說這兩個叫法有何不同,那麼危機期會給我們的父母一個警示作用,如果處理不好,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安全感等都會受到傷害,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成長。許多家長都在自己孩子那裡明顯感覺到了這幾個時期,2、3歲時,孩子啥都跟你擰著來,“不,我不”成了TA的口頭禪,常常讓你煩的頭疼。7、8歲的孩子,上課搗亂,跟同伴打鬧,不按時完成作業,跟父母犟嘴,真的是七歲八歲狗都嫌。到了11、12歲,TA動不動就發脾氣,你說啥TA都不聽,說的多了乾脆閉門不出,家裡的空氣總處於緊張狀態。面對這樣的“熊孩子”,許多家長真的是一籌莫展,耐心說教,嚴厲指責,甚至忍不住出手,但都沒啥效果。
其實,在孩子這些讓人頭疼的行為背後,有他們自己的潛臺詞:
♥我不想按你的意思做,我的事情我做主。
♥為啥你們總不注意我呢?快看看我,快看看我!
♥我不如弟弟(妹妹)可愛嗎?
♥我已經長大了,我的看法跟你們不一樣。
♥求求你們,能不能不要同樣的話每天說一萬遍?
潛臺詞如果不被聽到,不被迴應,同樣的行為就不斷重複,甚至變本加厲。那麼,如何迴應這些行為表達,才不會傷到孩子,又不會過於放縱呢?首先,對TA的情緒理解,接納,不用自己的情緒去對接。告訴自己:TA是到了成長的一個階段。問問自己:TA這麼做是想說啥?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可以,你們可以坐下來聊一聊,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理解到了TA,做些什麼可以幫到TA。同時,在平靜理智的前提下,可以明確一些規則,這規則不是單純指向孩子,也可以是你們共同遵守的,是協商制定的。
孩子,只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TA是一個不同於你的生命體。你的心,可以包容一些,再包容一些,能接得住TA的折騰。你的手,可以放開一些,再放開一些, 讓TA去經歷自己精彩而獨特的人生。
-
4 # 怡心的海shu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3歲左右,另一個是在青春期。
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3歲左右,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出現,他有了自我概念,能夠使用“我”這個字來描述自己(在之前孩子往往會將自己視為一個客體,如他會說“小明想吃糖”而不是“我想吃糖”),不再像以前一樣一直順從父母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
第二個是青春期,這一時期孩子生理上開始成熟,但是心理上仍在發展,於是,孩子想要獨立卻又需要依賴父母,這形成了青春期的一大矛盾,所以他會非常叛逆。
-
5 # 今生陪你一起走
答: 心理學中的兒童危機期,和我們常說的叛逆期,是不一樣的。危機期往往是由於兒童心理發展迅速,頭腦中儲蓄了很多知識,迫切想表述出來,而他的口語能力有限,往往不能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是成人聽明白,由此產生了願望和能力之間的的較大差距,情緒上的強烈不安,於是出現口吃現象。這時,如果成人也產生急躁脾氣,或對兒童過多的指責,或要求過高,或表示不滿。就會加劇兒童的心理的矛盾,加重口吃現象。但是如果成人能夠對兒童的口吃現象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對話中學會慢慢說話。用手勢輔助語言來表達,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因此,在成人掌握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情況下,正確引導兒童心理發展,化解一時產生 的尖銳矛盾。兒童危機期會再不知不覺中度過。或者說兒童危機期可以不出現!
我們常說的叛逆期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孩子2至3歲的時候,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動無奈的“小惡魔”,凡是總喜歡以“不”字開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他已經基本會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跑步了,這個時候他的視野開始開闊。此時他的腦袋真正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於是他的意識會認為一切都是他的。所以,他需要什麼的時候,會直接去拿,而不管是不是他的。如果這個東西是需要買的,或者是別人的東西,爸媽都回去制止他。而制止他的後果,就是孩子的哭鬧。
第2個叛逆期,孩子在7至9歲的時候迎來第2個叛逆期,通常和他上小學的時期是比較吻合的。由於幼兒生活和小學生活的反差實在太大,孩子可能出現一些不適應的表現。於是,父母開始用“講道理”“催促”的方式要求孩子以學習為重。而孩子這個時候任然希望按照之前的方式生活,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地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於是,爸媽和孩子就會產生一些衝突。
第三個叛逆期孩子在12歲至15歲之間,這通常是伴隨著孩子的青春期而來的。孩子此時的視野和見識變得更加寬闊了,他會發現他學到的內容和看到的社會是不相符的。此時,他開始嘗試按照社會的方式去理解學校的學習。這在“大人”的眼中是比較“反動的”,於是大人開始了“鎮壓”。最終,基本上會以小孩的無奈接受而告終。
兒童的幾個危機期,分別是3歲,7歲和11、2歲。這個危險期含義是否等同於我們常說的叛逆期?兒童的叛逆期也是從否定、抗拒開始的,這兩個含義相近是否等同?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就拿我女兒來說說吧,孩子突然喜歡和別人比較、競爭,而且特別愛說,並喜歡別人說自己好,情緒波動較大,聽不得家長的批評,有時還表現得愛吵架、愛發脾氣、愛哭等。以上這些表現我女兒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作業寫得不好稍微批評她就嚎啕大哭,有時甚至用書或本子打自己頭,但到了五六年級就不這樣了。心理學上,把兒童出現這些特點的時期稱之為危機期,我認為我女兒當時的表現就是危機期。 叛逆期就是說謊、犟嘴,厭學、賴床、發脾氣、特別愛拖拉、不愛洗澡、看電視上網不節制、不收拾房間,滿嘴網路用語。以上這些就是我女兒上中學後的表現,一批評她,她就會說你們大人不理解我,你們大人不瞭解我們孩子,你們真討厭。我認為危機期和叛逆期這不是一個含義,是孩子在成長時期的不同年齡段,心裡和生理上的各種表現。這些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家長的合理引導和溝通會慢慢自己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