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e蝦說

    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的損管差距要從宏觀上進行考量

    大日本帝國海軍師從英國,不論是從訓練模式還是生活習慣都參照歐美海軍的模式。在與美國開戰之初已有不少海軍官兵擁有實戰經驗(對中國作戰有部分海軍參加實戰)。海軍在損管上主要考量的有四個方面:防漏,防火,防毒氣,輔助系統,以及相對應的搶修等技能訓練。據美軍戰後研究報告發現,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乃至中期,海軍官兵的訓練水平及人員素養均不輸與美國海軍。我認為如果想分析美國海軍與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管差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遭到空襲的珍珠港

    人員方面

    日本海軍對於技術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視,在海軍院校中就有三所開設損管課程海軍航海學校:進行損管基本知識教育,如防備毒氣、應對火災與進水、維持艦體壓艙平衡等。海軍工機學校:進行損管維修與排水作業培訓。海軍工作學校:機械、電線、電子器械維修培訓。而且這三所院校開設的課程上艦實操時間長,培養出大批技術骨幹人才。隨著戰爭的發展,人員損失逐漸加大,陸軍徵召的大量後備兵員壓縮了海軍人員招募的難度,軍官與水兵的訓練時間大幅壓縮,由最初的12個月和9個月一直壓縮到4個月和3個月。導致海軍損管技術斷崖式下跌。

    戰爭中後期聯合艦隊人員損失巨大,同樣包括航空兵飛行員

    生產及加工方面

    金屬是生產艦艇的重要資源,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日本陸海軍南下大肆進攻。隨著美軍及其盟軍逐步奪回主動權後,日本運回本土的橡膠,石油,有色金屬等戰略資源日益減少(鋼鐵與煤炭影響不大,得益於當時的偽滿洲國)。眾所周知艦艇上的損管設施及管線多使用各種合金製造,因此各種用鋼為原材料的替代品充斥著戰爭中後期的各類艦艇。軍艦質量直線下降,大和艦服役後主炮試射,艙內管件斷裂,螺絲橫飛就是很好的證明。

    大和艦高速巡航

    外力因素

    不同的外力因素對於軍艦損管的壓力完全不同。日軍的武器效能與美軍相比存在差距。就拿雙方航彈做對比,日本海軍航空兵主要使用的航彈有兩種:99式250公斤通常彈和98式250公斤陸用彈,炸藥當量分別為60公斤和96公斤。而美軍使用的227公斤的MK 12通用炸彈和454公斤的MK 13半穿甲炸彈的當量為113公斤和244公斤,威力體現在數字上就很直觀了。引信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日本海軍大量使用瞬發引信,在炸彈觸及甲板就發生爆炸,對甲板建築物及人員殺傷威力尚可,但是對於軍艦整體結構來說難以進行有效的破壞,後期假如99艦爆裝備一枚370公斤陸用炸彈(炸藥量222公斤,係數60%,後期少量裝備),將引信改為短延遲,很有可能會取得完全不一樣的戰果。

    即將飛離甲板的99式艦爆

    綜上所述,在戰爭中後期日本海軍在各個方面都無法達到合格的水品,最終量變達到一定量級,積累成質變,成為壓倒日本海軍的重要一環。

  • 2 # 使用者屈之子

    這得從美國與日本帝國海軍發展的歷史來細數一、二。

    美國海軍發展雖晚於最早的海洋軍事大國英皇家海軍,但雄厚的軍工實力使美國現代海軍,特別是二戰前期的海航空軍及潛艇等海軍力量迅速得以爆發式增長。

    日本帝國海軍發展起步也不晚,特別是甲午海戰以後,海軍從裝備數量和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快進步。

    從建立大洋海軍之初,美日兩國海軍的軍事指導思想、作戰方式與思維皆然不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海軍就比注重艦艇及艦艇作戰人員的生存與安全。專業的艦艇損管隊員與損管設施、裝置成為標配。有些主力艦是必備。二戰前,美海軍已積累了較為完善和豐富的損管經驗。

    日本海軍則不同,他們更強調的重點是義無反顧、誓死決戰的"玉碎"作戰精神;勝利壓到一切,艦艇及艦艇人員的安全與生命則被輕視;艦艇一旦出現戰損其臨時搶修能力遠不及美軍。

    由此可見,兩囯海軍在二戰時出現的損管差距十分明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兩國海軍綜合實力的差距。

  • 3 # 兵家冢史

    這個問題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國家性質導致的觀念的差異。美國繼承了英國的民主制度並在建國後進一步的完善,到二戰時為國參戰成了美國公民的榮譽,國家也對保護士兵的生命非常重視,把有作戰經驗計程車兵看做非常寶貴的資產。而日本雖然經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實質上還是以天皇為主的君主立憲制。所有計程車兵都必須效忠天皇,再加上日本鼓吹的武士道精神,實質就是根本沒把士兵的生命當回事。不重視損管也就說的通了。

    第二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美國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本土都沒有被波及。一戰後美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依靠強大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美國在損管研究和裝備當面也走在世界前列。反觀日本屬於典型的島國,資源匱乏,僅有的實力都是透過戰爭獲得的。在後期的軍事迅速擴張中也沒有多少資源去好好研究損管裝備。

    第三就是兩國武器裝備設計師的理念不同了。美國的設計師非常重視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與損管能力的結合。例如珊瑚海海戰中被日本誤以為擊沉了的美國約克城號航母,在美軍強大損管下不僅沒有沉沒,而且奇蹟般的只用三天就修好了本來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維修任務,繼而參加了中途島海戰使雙方力量天平發生了傾斜,導致日本慘敗。而反觀日本的武器設計,一貫只追求武器的效能而不注重戰損和損管能力。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是非常優秀的戰鬥機,但這種優秀是用飛行員和油箱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換來的。日本艦艇在設計時也只是一味的強調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根本沒有重視艦艇的損管能力。

    因此,損管能力也就是戰鬥力。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可以改變戰爭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賽季你對全新火箭有什麼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