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門薰風
-
2 # 海研會
以長遠的歷史發展來看,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的影響可以說是利大於弊。
在軍事戰爭的層面上,清王朝的軍隊在甲午戰爭的戰場上一敗塗地,洋務運動三十年的建設結晶幾乎毀於一旦,戰爭結束時簽署的《馬關條約》,更是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割地賠款等沉重的災難。然而與這種有形的損失相比,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中國發生了鉅變式的思想覺醒,即做了上千年的天朝上國夢終於夢破,此後的華人不僅不能再自居為天朝大國,而是要去思考如何挽救國家的生存。也就是梁啟超所說的:“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這種社會思想發生鉅變的難度大,帶給中國的積極影響深遠,所以說這場戰爭的失敗是利大於弊,在甲午戰爭當時出版的《申報》上,就曾有過論述“倭事為中國之福”的議論文章。
天朝上國夢,源自中國數千年悠久的中華文化傳統,使得我們在很長的時間裡習慣了擔當文化輸出國、領袖國,習慣了以我為中心,習慣了萬邦來朝。然而到了19世紀工業革命爆發,近代化成為世界的潮流時,過度的傳統文化優越感則成了中國走向近代化的巨大社會阻力,其具體表現為就是不懂世界大勢,在自身已經顯然落後於世界的情況下,不去了解、適應新的世界規則,而是一味地沉醉在傳統文化優越感中,而不去思考如何追趕世界。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感受到了世界大變局的到來,但是戰爭的失敗和刺激並沒有使當時的華人真正放下天朝上國思維,並沒有試圖去真正瞭解世界,戰敗後仍然是用自欺欺人的故事來麻醉自己。於是就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等到戰爭失敗,甚至是首都被攻佔,皇家園林被焚後,仍然並沒能使得當時的中國社會承認中國已經落後,其結果只是催生了器物層面的洋務運動,而在思想層面仍然是抱著頑固不化的天朝夢。到了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戰爭中所暴露出來的種種顢頇問題,於之前的兩次鴉片戰爭毫無不同,到了戰爭結束,我們仍然是以一些微小的區域性的“大捷”來遮蓋戰爭中所暴露出來的各種深層的社會和制度問題。
當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對此曾有過十分形象的比喻。他把古老的中國比喻成是一位昏昏欲睡的老者,每一次受外力的影響而醒來時,大家都會以為他是要真的振作一番了,結果只是打了個哈欠,喝了口茶,又故態復萌,懨懨睡去。
而當到了甲午戰爭爆發,中國輸給了曾經被自己瞧不起的東亞小國日本,而且輸得徹徹底底,甚至再找不到可以自我安慰的“大捷”等故事,從這以後中國社會的虛驕心被重挫,終於猛然警醒,開始認識到自己“不行”,認識到已經不是天朝大國,認識到需要進行各種層面的革新來追趕世界,甚至於在甲午戰爭剛剛結束後,中國就出現了大規模地東渡日本留學取經的熱潮。
這種讓古老的中國在新時代放下架子的變革來之不易,儘管是源自一場痛苦的戰敗,讓人感覺是“不見棺材不下淚”,但畢竟從此開始,中國開始正視自己和世界,從這個層面上講,甲午戰爭利大於弊。
-
3 # 孤獨的人166816293
從當時來說,弊大;從以後來說,利大。經過甲午慘敗,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國內更多的人對清妖採取了懷疑態度。主張革命和改良的人日益增多,這些力量綜合在一起,終於埋葬了愛新覺羅家族罪惡的統治。
-
4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沒看到什麼利,當然弊也沒那麼大!只是在華人心裡種了一道疤!讓華人隱隱作痛!其實中國在歷史上也沒怎麼打敗過日本,只是日本跟中國學習過,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學生,學生打老師,總是覺得不舒服!其實我覺得,日本學習的文化確實是從中中國產生的,可是咱不能說華人繼承古代文化比日本強吧?有些地方甚至還不如日本!如果華人覺得自己高日本一頭,那就比如A,他十代以前的祖宗跟某個大學問家學習過拜過老師,結果這個老師的十代以後的子孫來了,成了文盲,咱們叫他為B,硬要讓A承認自己低B一頭,得管B叫師傅!估計啊,是個人都得抽他
-
5 # 閒過信陵飲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是弊大於利,因為甲午海戰的失敗讓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餘,不僅讓晚清知道了自己已是窮途末路,百姓人心離散,更重要的是讓有心救中國的仁人志士看到了革命的希望,人心離散的百姓迫切需要一個新的現代化的政府。可以說甲午海戰的失敗正式近代革命的起點。
當然了,事有利弊,但比起甲午海戰讓華人深刻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而言,其弊端可以說是不值一哂。
-
6 # 鐵木真165163663
弊大於利,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讓中國更加陷入了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的社會當中,人民群眾生活更加窮困潦倒,賠償日本的馬關條約助長的日本人囂張氣焰,也間接的促進日本工業現代化讓日本有足夠的金錢進行近現代化的工業革命改革成為亞洲第一強國,甲午戰爭的失敗加重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領土的瘋狂高漲的熱情,讓中國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不僅要割讓大片的領土,還要賠償給日本2.3億兩白銀,當時中國一年國庫的收入也就只有7000多萬兩白銀,賠償加重的中國越來越貧窮越來越無力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讓中國陷入了空前絕後的危機當中,雖然少數的知識分子大聲疾呼,奔走相告,甚至聯合全國的秀才一舉人進土公車上書清朝政府,拒絕日本人提出的苛刻條件堅決以日本人戰鬥到底,但是面對腐敗無能的晚清政府已經無力挽回敗局已賠償之事,只能默默的哀嘆國家無能百姓受苦受累,從這次戰爭的刺激當中中國的少數知識分子確實是覺醒了大多數老百姓還處於麻木不仁的狀態還沒有覺醒中國還在沉睡當中,直到清政府滅亡之後,歷史的車輪駛到了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華人民才徹底覺醒,才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命運與我們每個人的前途息息相關,國落被人欺國強則被人尊。
-
7 # 大東北的小豆包
說甲午戰爭利大於弊的,我要先從你們一頂的崇洋媚外的鐵帽子。
甲午戰爭的絕對是有百害幾乎而幾乎無一利的。
第一弊,甲午戰爭的慘敗,終止了中國洋務派的歷經30餘年的洋務運動,中國自上而下的自強之路被打斷。而日本踩著中國實現了列強之路。
第二弊,甲午戰爭的失敗,使當時中國集數十年全國之力籌建的北洋水師,號稱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中國海軍灰飛煙滅,致使中國海軍一蹶不振近百年,受盡恥辱。
第三弊,甲午戰爭的失利,中國賠償日本2億3000萬兩白銀,日本對中國財政幾乎是釜底抽薪,從此大國夢徹底夢碎,日本則借中國賠款一躍成為經濟強國。
第四弊,中國領土的再次割讓,臺灣及澎湖地區被割佔,不僅是中國臺灣分離祖國近50年,其日雜流毒至今仍舊影響著祖國統一。
第五弊,甲午之敗徹底摧毀了華人的民族自信心,而日本則開始極度膨脹,侵佔中國的之野心和行動愈演愈烈
第六弊,永遠失去了藩屬國北韓,並且使日本能夠以北韓為跳板,加快入侵中國東北的步伐,也使東北遭到越來越深的日本侵略。
利我沒有看到,抱歉。
回覆列表
當時清日一戰無法避免,國家間戰爭是國家領導層集體意志體現。日本全盤西化三十年,國力大增,日本開戰前已研究清朝多年,清日之戰令閉關多年的中華大地人們猛然清醒。中國不僅地域遼闊而且人文歷史深厚,就是英法及其它西方列強在鴉片戰爭後也無法吞併中國的原因。日本在甲午戰後獲利大大助長日本的野心,為二戰的日本人民帶來沉重後果,給亞洲美洲與西方列強帶來災難,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