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美軒十三紅
-
2 # 西南段子
練字需掌握三個環節:一、讀帖:即認真的研究字帖上的每一個字的每一個筆畫的寫法和結構。比如說哪一筆長,哪一筆短,哪一筆正,哪一筆倚等。二、臨帖,要求臨摹時力求和字帖上的字相像。三丶脫貼,平時寫文章,抄筆記時儘量把讀貼時記住的字按字帖的字寫,避免照著學貼會寫,離開字帖就不會寫的弊病。
-
3 # 養心齋主人
我也是天天寫。每天都有收穫。感覺練字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只有在經年累月的練習後,此時回頭才感覺有點進步,這是個孤獨和欣然的歷程。
-
4 # 音樂臺
蟹腰,簡單說兩句。 我看到回答有人說練字是個艱難的過程! 我覺得並非如此(不喜勿噴)
你會覺得艱難說明你只是為了練字而練字,雖然堅持下去有進步,但是你從中得到的快樂會大打折扣! 首先,
調整心態, 別把練字當成一種負擔,學會享受練字的過程,養成一種習慣,當練字不再是一種負擔的時候,你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加油↖(^ω^)↗
-
5 # 山城木子1
謝謝邀請。看到這幅字好象是在習柳體。有些字筆畫,結構還可以。總的說來還待進一步提高。首先肯定你的態度是可取的。因為你能保持天天練字是有恆心的。但寫字不是為寫而寫,完成任務。而是要從心底裡喜愛,保持持久的熱情,這樣才有原動力,才有激情;其二,要選自己喜愛的字帖。書店裡帖很多,介紹也很多,往往使人眼花潦亂不知如何選擇。在選擇字帖上要有自已的主見,不要人云亦云。要根據自已的喜愛,和性格來決定,不一定要選擇名家,只要自已喜歡,順眼,寫著不彆扭就行。往往人沒有很大名氣,但字覺很耐著。如清成親王的字;其三。要打好基礎。從筆畫部首開始,一次不要寫多,練到心領神會,可以背臨不走樣在換。日積月累必有進步。只要你能天天揮毫,方法得當必會在不久將來跨進書法藝術殿堂取得可喜成績。
-
6 # 任延梅1
談不上指教。看了你的練字,覺得練得不錯,應該說堅持下去,定有好的收穫!就你練字情況分析,在基本功上尚須進一步提升,一般從筆畫練起,再逐字臨摹字貼,寫到與貼差不多就可以成篇寫。“功精力勤出佳作,意到筆成生妙品!”祝你成功!
-
7 # twchk
硬幣楷書不建議拿柳體做範本,可以看看趙體的膽巴碑,趙體的字快速書寫性強。如果喜歡柳體這種風格的,李邕葉有道碑是行楷,偏楷,可以試試。
-
8 # 馮沫2
你字的結構還是掌握的不錯,主要是點劃不精!楷書除了結體以外,更要注意點、橫、撇、捺等基本筆畫的意識形態,儘量和帖接近,就可以有很大進步了。
-
9 # 清揚有儀
學書需要我們的兩個方面的情況決定:
1天賦
2學力
決定了自己學書能做到多高遠.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有時候會覺得最快樂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能夠讀書寫字了。
讀帖之結構
1.疏
是字的筆畫稀少,稀排點畫,疏開的架勢,字勢豐滿,筆畫相對寫得豐滿一些
川
2.密
字的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字,筆畫緊縮,間架密佈,臨寫時以“密者勻之”的辦法處理,不侷促,給人以安詳之感
寵
3.大
形體大的字,有多部件組合,字勢自然要大,不能寫小。臨寫時筆畫也要緊縮在同一方格之內,不能寫的過大而溢位方格之外
贏
4.小
體形稍小於其他字,這些字筆畫少,筆畫要粗重豐滿,小中見大
王
5.長
體形窄長,橫短豎長,臨寫時要隨字定型,不能寫寬
帶
6.短
字形矮,豎短,不要寫高
曰
7.偏
筆勢偏重一遍的字,如,筆畫偏向左邊,末筆向右曳,來穩定重心。
已
8.斜
字形斜,體斜而心正,以斜取正。
母
9.堆
多個部件累累重疊堆在一起,如“器”五個部件既能獨立,又相互照應,結成緊密的整體。
器
10.插
中間有兩個以上的豎透過,字勢以中直線為準,左右對稱
曲
11.重
上下同形的字重疊,上小下大,
多
12.並
左右同形的字或部件相併,左稍窄小,右稍大,
弱
13.向
左右部向內相聚,左右筆畫伸縮得當,互相穿插,向勢如人之相迎,
妙
14.背
字的左右兩部分像背靠背,背也要彼此照應,背勢如人之背立。
馳
15.孤
橫和豎只有一二筆的字,筆畫要厚重豐滿,看來不覺得孤單。
二
16.單
筆畫不多,又無偏旁為伴的單一結構的字,字形窄長。豎畫不粗重,內含筋力
耳
-
10 # 遙望的牧馬人
不需要跟別人比較,跟自己心中的信仰比較。別人不管說你好還是不好,都對你沒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你只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字,為什麼想要,然後持之以恆,讓書法伴隨一生,就算別人說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有什麼關係呢?
回覆列表
貌似練的柳體,俺也是醉了,一個大寫的服!
書法取法很關鍵,沒錯,柳體也是公認的,是因為其開創性,但並不代表適合作為範本,而且是作為硬筆範本。想必樓主是按自已喜好來的,並未作太多選擇。擇其喜好者而從之,本身沒錯,條件是自己有一定的甄別技巧。練柳體小心走火入魔!如果練硬筆楷書,建議樓主另選範本吧。如鍾繇《宣示表》《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虞世南《破邪論》,鍾紹京《靈飛經》,王寵《南華真經》《包山集》,趙孟頫《汲黯傳》等,都是極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