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乘風破浪的姐

    《知否》是我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且不說劇中趙麗穎飾演的明蘭的大智若愚,帶著夾縫中生存的超能力,那位明蘭的奶奶更讓人佩服的不要不要的。而淑蘭和離的那場戲更讓人超讚編劇的人品大爆發,那個年代,碰到那樣的極品級渣男,以至於生活在富裕家庭裡的淑蘭竟然命運多舛,雖然是最後是和離了,可也感嘆命運對明蘭的捉弄,丈夫有再高的學識又怎樣,人品卻不堪至極,委曲求全也只能換來更大的侮辱。所以這段和離的勝利也算是淑蘭不幸中的萬幸吧!

  • 2 # 小聲爆炸

    不如原著,改編太過於強調女主光環了。為了主角光環強行弱化配角,群戲的意義在於每個人都有他的閃光點。

    原著:

    這段原著劇情描繪了盛家大老太太、盛李氏、淑蘭、品蘭、盛紜姑姑等等一眾鮮活的女性形象:一生苦痛,含辛茹苦養大兒女,性格堅毅,做事果斷的大老太太;與王氏不睦,一心想要女兒嫁寒門學子爭一口氣卻看走眼,同時又做事幹練的盛李氏;遇人不淑,軟弱不爭但最後關頭挺直腰桿的淑蘭;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為了姐姐的幸福甘願付出的品蘭;妙語連珠,待人真誠,又帶了一點姑嫂小矛盾的盛紜姑姑等等。

    其次,

    書中以不長的篇幅交代了淑蘭和離的背景、原因、過程、結果等等內容,盛家做了數日準備後兩家族老聚齊商討和離事宜這段,面對假斯文自負的孫秀才和虛榮惡毒愚蠢的孫母撒潑,盛家的盛維、盛李氏、盛紜、大老太太先後發言,先曉之以理,再威逼利誘,最後動之以情,成功防止孫家破罐破摔,讓淑蘭得以脫身,最後淑蘭勇敢的站出來親自畫押和離更是點睛之筆。

    另外,盛家決定讓淑蘭和離前,偷聽祖母和母親談話的品蘭衝出去哭道:“人的命,天註定,若女兒有福分,便是姐姐和離了也無妨,若是叫姐姐過著苦日子,我便是當神仙也無趣。”同樣動人心絃。不需要多長的臺詞,這麼一大群人的形象就鮮活了起來。

    改編:

    1.為什麼淑蘭要嫁給孫志高,盛家為什麼要如此厚待孫志高母子,孫志高與淑蘭矛盾爆發的導火索,在如此拖沓的劇情中居然幾乎毫無交代,劇中只提到了孫家家貧,孫家母子不堪,盛家對孫志高寄予厚望繼而低三下四委曲求全卻不提,只提淑蘭被婆婆苛待,委曲求全,納娼門女子為外室只是略略一提,

    2.堂姐離婚這麼重要的大事,常年經商一貫精明的盛家大房的祖母、父母,兄長以及二房的盛老太太束手無策,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只能嘆氣痛哭,卻讓一個剛來宥陽不久,對當地不熟悉的剛及笄的小丫頭指點每一步怎麼走,怎麼樣有利,甚至要女主親自去與老鴇談判買文書,有點太過於女主光環了。

    最後:

    淑蘭的和離以及這期間盛家大房的行事讓明蘭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明蘭日後行事更加穩妥。 最後,淑蘭的和離進一步確定了盛家族人對待女兒婚嫁的態度,即在門當戶對或夫家門第低於盛家同時夫家有嚴重過失的情況下,盛家支援女兒和離,讓明蘭在隨後與賀弘文議嫁遭遇曹表妹時,能多一層退路。 這些在改編中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明蘭的魅力不在於智商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同時事事親為強出頭,而在於無數次無奈隱忍,韜光養晦慢慢學習之後,能夠守住愛的底線,勇於放棄已經擁有的一切,只求一個公道,一顆真心只用真心來換。

    個人覺得,改編應該建立在完全理解原書的基礎上,角色不能為了耀眼而耀眼。

  • 3 # 晶之夢奧拉

    感覺這段是全劇明蘭出嫁前,最不合理的改編劇情。

    先說一下原著和劇中這一段的區別:

    1.明蘭的年紀及參與程度

    原著中,淑蘭和離是發生在明蘭第一次隨祖母回宥陽老家過程中的(明蘭出嫁前隨祖母回過兩次老家),主要目的是參加長梧與康允兒的婚禮。由於這場親事是由祖母一力促成的,所以她親自帶明蘭回去參加婚禮,同時也防止盛家三房鬧事(盛紘叔叔一家,常年敲盛家大房竹槓,一直靠身份高貴的盛家二房老太太,也就是明蘭祖母彈壓)。而和離一事,是盛家大老太太提出的,也正因為提前做好了和離的打算,所以才請了明蘭祖母回來,因祖母孃家在宥陽附近的金陵城,可在和離一事上有所助力。當時明蘭還比較年幼,遠不到訂婚的年紀,對於和離這件事,全程都是以旁觀者身份,所知道的一些細節也是靠和品蘭兩個鑽進家祠偷聽。和離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大老太太帶兒子、兒媳及女兒完成的,祖母都只是從旁輔助。可以說經此一事,明蘭對於婚姻有了更深刻的意識,也學會了如何對付人間的“豺狼”。而劇中是由於明蘭剛剛“失戀”,之前又負責管家,在長柏新婦進門這一時機下,為了順理成章的把管家權交回給王氏,順帶躲開京城的流言,祖母才以長梧親事為由頭,帶明蘭回了老家。而淑蘭和離一事,從提出到如何執行,都是明蘭在背後指點。

    2.和離關鍵性證據的提供者

    原著中,由於明蘭是穿越者,雖然內心是二十幾歲的姚依依,但外形不過是10歲左右的小女孩,每天都得模仿小孩子神態,佯裝少不經事哄著祖母。祖母此時養著明蘭的時日尚短,由於被林氏傷了心,也算不上全心全意對待這個孫女,還是偶有試探。且書中這段之前並不存在王氏犯錯的問題,所以明蘭從未管過家,不知道賤籍文書為何,更是從未經歷過喪母之痛,在盛家雖不多受寵,但也從未被薄待,不太可能因為感同身受,為了幾乎素昧謀面的堂姐出頭,何況此時的明蘭,也不一定有這個見識和想法。明蘭、品蘭與淑蘭全程只是躲在屏風後面聽前堂的動靜,從提出和離,到蒐集證據,到如何談判執行,幾乎都是由大老太太全程把控,大房伯父伯母、姑姑助攻。而劇中的明蘭已經到了出嫁的年紀,且經歷過強出頭喪母,從小受盡父親薄待,對於家事看的更為通透,也正是她提出和離這一想法,並提供收回淑蘭陪嫁的僕人鋪子、找到關鍵性證據——籍契等一系列策略。

    可以說,劇中設計這一段,主要為了突出主角明蘭的睿智和果斷,但結合明蘭的身份處境,以及參與這事的人,明蘭在這件事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十分不合理。

    首先,盛家大老太太是什麼人?她當年可是出身普通,面臨丈夫寵妾滅妻,大女兒被害死後帶著子女躲到鄉下,受盡丈夫與妾室欺負,也硬扛著沒被休棄之人。雖然這個過程中有明蘭祖母幫襯,但不得不說大老太太自己能夠忍氣吞聲、韜光養晦也很重要。丈夫去世時,幾乎把盛家大房的家業敗得精光,祖宅都變買了,是大老太太帶著兒子重新賺下了一份家業,將盛家大房發展成為宥陽首富,又處處忍讓盛家三房一家,為自己賺下了好名聲。對於害死自己女兒的妾室,大老太太也毫不手軟,不僅不遠萬里將她抓回來賣進了最低賤的窯子,還在其死後挫骨揚灰,為長女報了仇。這樣一個堅毅、果斷,出手狠辣的人物,能需要明蘭一個小丫頭指點她孫女和離一事?

    其次,明蘭也算是大家閨秀,一身本事幾乎都來源於其祖母的,雖然劇中的衛氏也對明蘭有一定影響,但肯定遠不及祖母的見識與手腕,祖母尚且沒有提,明蘭怎麼會強出頭?還沒從強出頭一事上得到教訓?何況和離一事並不像曼娘在餘家鬧事一般,無人出頭,非要明蘭看在與嫣然的情分上出面處理。就算明蘭有所想法,心中有了智謀,也不太可能當著各位長輩面前提出,頂多是堂下與祖母兩人商量,再由祖母出面提出此事。

    最後,就是劇中談判陷入僵局,明蘭帶著品蘭、賀弘文親自取回籍契一事。就算前面的一切都基於祖母教養的好,明蘭天賦異稟,難道盛家大房一家對於談判一事都沒有任何準備?這麼多年經商都是過家家麼?明知道孫秀才母子根本毫無下限,還天真的以為請到孫家族老就能把這事解決?和離一事對孫家與盛家都極不光彩,哪來的自信孫家的長輩會贊同?何況明蘭竟然能親自跟老鴇談判,還承諾重金贖買籍契,她哪來的那麼多錢?她和品蘭兩個未出閣的閨秀又不掌家,只是月月領取月錢,能掏出來那麼多?何況出門都不要跟主母品蘭她媽稟報?平時跟賀弘文聊個天都要有其他親人在場,此時竟然可以單獨約著出門?就算非得出門不可,不能交代好讓賀弘文去跟老鴇談?非得展示一下主角的口才和談判技巧?最後竟然是靠著女主親自跟老鴇談判才鎖定了勝局,真是極不合理。

    綜上,這段改變太過於突出主角光環,完全不符合劇中的大環境和人物性格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殺菌消毒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