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慧之家
-
2 # 青亭網
無法自拔,更像是形容一種沉溺的說法,而在VR、AR、MR中無法自拔則用沉浸感形容更為貼切。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VR、AR、MR的區別和特點。
VR,即虛擬現實,意味著你所看到的東西全部都是虛擬成像的, 因為VR頭顯本身需要把你的眼鏡全部包裹,讓你透過裡面的螢幕進行互動。
這裡麵包含兩種型別,
一是,現實中拍攝的全景影片,例如透過一臺全景相機拍攝的畫面,但你看到的影象依舊是透過螢幕來獲取的,即這個"虛擬"是相對AR來講的。
二是,完全虛構的畫面,由Unity等後期製作,包括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的VR遊戲、遊戲影視等也都是這種型別的。
那麼,你說的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兩種都有可能,首先虛擬現實VR最大的特點就是帶來沉浸感,其可以把你帶到你一個你不能到達的地方,例如太空、火星(至少目前無法到達)等等,並且你還可以進行互動,讓你感覺就象是置身其中一樣,這種沉浸感是相對高的。
但是,VR虛擬現實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可能長時間佩戴,包括現在HTC Vive或者Oculus Rift等最多佩戴1-2個小時也就到了長時間了,一般玩家半個小時就算差不多了。也就是說,雖然VR沉浸效果很好,但是由於目前VR頭顯往往有延遲、或者重量較重等,讓人長時間佩戴後感到不舒服,因此無法自拔是有可能的,你可以理解為每天都玩VR半個小時這種狀態。
AR是增強現實,即你看能看到真實的影象,並且在真實的影象上疊加虛擬的場景,這種沉浸效果一般。典型的產品就是Google Glass
MR是混合現實(微軟HoloLens),它同樣是基於現實的場景,然後疊加虛擬場景,不過這種所謂的MR能夠讓你在真實場景中更加沉浸到虛擬場景裡面去,有一種讓你誤以為你看到的虛擬場景就是真實場景的感覺,效果上比傳統AR裝置更好,而且更不容易區分出真假,但沉浸感還是不如VR來的直接。
也就是說,沉浸感最強的還是VR裝置,這也是其裝置原理直接帶來的優勢,至於你說的無法自拔,可能MR裝置隨著發展後越來越小,甚至到像現實中的眼鏡一樣方便。
-
3 # 鎂客網
VR,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虛擬現實,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人工環境。從名字上來看可以知道——虛擬、人工。
所以就是戴上體驗的成像裝置,使人的視覺、聽覺、觸覺有“體驗”,簡單的說就是在VR眼鏡裡給你營造一個世界。我們所知的VR遊戲也好,VR直播也罷都是VR的一種。
在瞭解了VR的基礎上,來看看AR和MR。
AR也就是增強現實,也就是為了讓現實更現實。比如可以利用VR眼鏡觀看競爭對手商店中看到的一切:產品、活動、客戶體驗……以此收集資訊。
MR相當於是AR和VR的結合體,也叫混合現實。
那麼回到問題,這三種會讓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嗎?
答案是,這些都是技術,當技術普遍之後不存在沉迷而是變成了生活。
就像智慧手機一樣,我們工作,家庭,個人現在都是需要智慧手機。因為現在的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媒介或者說工具就是智慧手機。
所以AR、VR、MR也一樣,只是現在技術還沒有成熟,體驗的很多都是娛樂。所以大家會覺得這是否會讓人入戲太深了,脫離生活軌道。
但等技術發展起來,這三種的優勢肯定適用於很多地方。那麼這些技術肯定會在很多場所,甚至我們生活、上班都能遇到或者使用上這些技術。比如VR眼鏡,如果想讓學生體驗海底世界,特別是偏遠地區那麼體驗課上佩戴上VR眼鏡豈不就是很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概念普及
虛擬現實VR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又譯作靈境、幻真)是近年來出現的高新技術,也稱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
增強現實AR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也被稱之為混合現實。它透過電腦技術,將虛擬的資訊應用到真實世界,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
混合現實MR
混合現實(Mix reality,簡稱MR),既包括增強現實和增強虛擬,指的是合併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視覺化環境。在新的視覺化環境裡物理和數字物件共存,並實時互動。
系統通常採用三個主要特點:1. 它結合了虛擬和現實;2. 在虛擬的三維(3D註冊); 3. 實時執行。
VR和AR的區別
簡單來說,虛擬現實(VR),看到的場景和人物全是假的,是把你的意識代入一個虛擬的世界。增強現實(AR),看到的場景和人物一部分是真一部分是假,是把虛擬的資訊帶入到現實世界中。
VR與AR的互動區別
VR裝置:因為VR是純虛擬場景,所以VR裝備更多的是用於使用者與虛擬場景的互動互動,更多的使用是:位置跟蹤器、資料手套(5DT之類的)、動捕系統、資料頭盔等等。
AR裝置:由於AR是現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結合,所以基本都需要攝像頭,在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基礎上,結合虛擬畫面進行展示和互動,比如GOOGLE GLASS這些(其實嚴格的來說,IPAD,手機這些帶攝像頭的只能產品,都可以用於AR,只要安裝AR的軟體就可以。)
VR與AR的技術區別
類似於遊戲製作,創作出一個虛擬場景供人體驗,其核心是graphics的各項技術的發揮。和我們接觸最多的就是應用在遊戲上,可以說是傳統遊戲娛樂裝置的一個升級版,主要關注虛擬場景是否有良好的體驗。而與真實場景是否相關,他們並不關心。VR裝置往往是浸入式的,典型的裝置就是oculus rift。
AR應用了很多computer vision的技術。AR裝置強調復原人類的視覺的功能,比如自動去識別跟蹤物體,而不是我手動去指出;自主跟蹤並且對周圍真實場景進行3D建模,而不是我開啟Maya照著場景做一個極為相似的。典型的AR裝置就是普通移動端手機,升級版如Google Project Tango。
AR與MR的區分
在上述定義下,AR往往被看做是MR的其中一種形式,因此在當今業界,很多時候為了描述方便或者其他原因,就把AR也當做了MR的代名詞,用AR代替了MR。
再者,從業界鼓吹的概念來講,AR和MR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未來也很可能不再區分AR與MR。MR更多也只是Hololens和Magic Leap打出的噱頭。
但是現今所謂的「AR裝置」與「MR裝置」,從所應用的技術和顯示效果上來說,還是稍稍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這裡還是講講這兩類裝置的區別(以Google Glass代表的AR裝置與以Hololens與Magic Leap為代表的MR裝置)。
為了好理解,我們就解釋地通俗一點,有兩點主要的不同:
第一,虛擬物體的相對位置,是否隨裝置的移動而移動。如果是,就是AR裝置,如果不是,就是MR裝置。
舉個例子,戴上Google Glass,它在你的左前方投射出一個「天氣面板」,不管你怎樣在屋子中走動,或者轉動頭部,天氣面板一直都在你的左前方,它與你(或者Google Glass)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你走到哪,就把它帶到哪;而Hololens是怎樣的呢,它也會在屋子牆壁上投射出一個天氣面板,但是不同之處在於,不管你怎樣在屋子中走動,或者轉動頭部,天氣面板始終都在那面牆上,它不會由於你的移動而移動。
第二,在理想狀態下(數字光場沒有資訊損失),虛擬物體與真實物體是否能被區分。
AR裝置創造的虛擬物體,是可以明顯看出是虛擬的,比如FaceU在使用者臉上打出的虛擬物品、Google Glass投射出的隨你而動的虛擬資訊;而Magic Leap,使用者看到的虛擬物體和真實物體幾乎是無法區分的。
當然,「AR裝置」與「MR裝置」的界限不是絕對的(甚至說這種界限是企業YY出來的),這裡把它們分為這兩類,主要是讓大家明白他們所應用的技術和達到的效果是有所區別的。AR裝置未來也會使用SLAM、數字光場以及視網膜投射等技術(比如Google 的Project Tango),這時AR也就演化為MR了吧。
概念普及完畢迴歸到你這個問題,VR、AR和MR會改變未來嗎,答案是必然的!比如第一定律VR就已經落地是商業運用領域,如房地產、教育、家裝、娛樂、遊戲等方面,未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被新技術慢慢改變,希望每一個潮流大家都不要錯過,錯過可能真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