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學習行書之我見

    一、先大楷

    建議先學唐楷,比如歐陽詢九成宮。把筆法、筆畫、結構的規律充分的瞭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學好大楷以後,不要直接學行書,直接學行書會非常生硬、彆扭。

    建議學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經時,速度可以加快,用筆可以適當放鬆、放開、隨意些。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字不經意的就連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為什麼?

    因為,古代沒有印刷、列印,全靠手寫,而小楷又是通行字型,公務繁忙了以後,人們就會在以前非常嚴謹的小楷基礎上,寫的快起來了。

    然後,就自然的過渡到行書了。

    三、學行書

    當大小楷已經掌握了以後,可以從聖教序入手,以後再學其他的。

    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初練行書技法,宜師法趙孟頫、文徵明。而後王羲之、李邕……這樣的路順暢。

    這還要看之前學過哪個帖? 如果之前學的是歐體、柳體,那就等於零基礎,練不了行書。這樣的字型及其寫法只能維持原帖,筆法動作與其他字型不相容。

    提到後續學習規劃問題,我有深刻體會。所練的楷書、行書最好是一個書家的,筆性相近,手法一致,是一個系列的,前後自然升級關係,不存在書寫技法轉換難問題。這好比學聲樂,起初學的是美聲唱法,之後想發展通俗唱法,兩者不屬於一個型別的科目,技法差別跨度太大了,肯定覺得過渡難。

    我一直認為,書法字型是有性別的,書寫技法各有所長,不能濫用,融會貫通是有條件的……

    很多人推薦從《聖教序》入手,得說這個帖確實好,但是,技法高深,訓練難度大,況且,裡面的字型是楷、行、草三種技法元素混合使用的,沒有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學不了。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 3 # 快樂書法

    這兩個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問題。

    行書的入門學習,應該從那位書家開始,確實是個讓人糾結的大問題。這裡,就我所知書法界、書法理論界的幾種主流觀點,作個簡單介紹。這些觀點,無所謂對錯,各有利弊。請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評判,請理性分析,判斷。

    一、從今人入手。選擇今人中入古較深,具有相當水平實力的書家,作為入古的跳板。選擇今人,原作近在身邊眼前,經驗,體悟,方法,都就近可得可學;今人相對古人,一是畢竟要簡單易學,二是用筆,用材完全相同,無需猜測師筆師刀等技法處理的不同,等等。但學今人容易流俗,淺薄。

    (徐右冰作品區域性)

    二、入手古代經典。古代經典的座標繫上,晉之二王,唐顏真卿,宋蘇、米,明王鐸,清末民國何紹基,趙之謙,于右任等,是三個高峰點。任選其一,都可作為入門選擇。

    但:

    二王的作品,求精,求完美,是小字系統的標杆。但要適應現代大幅作品,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上的課題。比如墨法的變化,比如字形的開啟;比如筆法的以相對粗率代替絕對細膩等等。

    (王羲之二謝帖)

    顏真卿首創以篆入行,筆力沉雄,字法開闊,雖然初學選擇顏真卿的人不多,但堅持下來,凡學者,有所成就的多。

    宋蘇、米,風格特徵非常明顯,且筆勢外耀,容易把握,初學也不會象初學二王的一樣,寫的細,弱,平。蘇米一路,許多書法家,理論家優先推薦。原因一是他們是純正的古法,二是厚實,勁利挺健的筆法,字法,適合寫大字。

    王鐸,何紹基等明清人物,屬於直接的大字系統,選擇任何一人作為入門,都可得大氣,雄氣,豪壯氣。

    當然,學習今人,近人,掌握一定的規律和技巧手段,要往上追溯學習,以使更加入古;學習古人,同樣要參考學習近人今人,以增雄肆之氣。

    三、從生僻,冷門入手。比如明張瑞圖,楊維楨,祝允明,陳道復等等。他們的風格完全不同於古代的官體的深藏不露,處處精算,而是代之以頭角崢嶸,面目獨特。學的幾分象,就風格特出,避免和時人千篇一律。

    (米芾陳攬帖)

    那種片面理解“取法乎上”的觀點,把學習取法的範圍,困在魏晉,魏晉又專指二王,二王又特指王羲之一人的武斷,是極其無知的,極其錯誤的。

    古人所謂的“取法乎上”,不是專指某人的“乎上”,而是專指“上法”。我們比較歷代書家,古人今人,凡知名者,都有突破,都有創新,都有貢獻,都有過人之處,也就是說都有“上法”,都有可取法之處。

    專師一師一人,絕對會營養不良。“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是個宿命,也是科學。誰都不可能學的和老師一模一樣。即使達到一模一樣,也是違背書法精神的。吳踞學米芾能亂真,但在書法史的地位不高;馮承素模擬《蘭亭序》,纖毫畢現,人們只說蘭亭,不論承素。就這麼無情而有理。

    總體來說,入門可以隨喜愛選擇,更需要理性的選擇。入門後,應廣泛涉獵,加以豐富,以求變化。行書學習路徑,大概如此。

    (王鐸《千字文》區域性)

  • 4 # 素清雲

    行書的學習我建議從易到難入手,很多人一上手就學蘭亭序和顏真卿或者宋四家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一上手就學偏難的書體會造成遲遲不見效果而磨滅興趣。因此我覺得需要從簡單入手逐步增加學習難度,為此我將行書學習規劃羅列如下。

    初學行書以靜中有動類書體入手

    相信題主打算學習行書是有一定的楷書基礎的,因此在剛剛步入行書學習時應該選擇偏靜態的行書字帖。這類字帖有《集王聖教序》、趙孟頫《赤壁賦》、趙孟頫臨《集王聖教序》,這類字帖以靜態為主參以節奏。由它們入手就可以在沉著的筆畫狀態中慢慢對行書要求的運動與節奏有初步認識。對於入門階級的字帖也不可久學,這類字帖的缺點就是容易將節奏感消除,因此學習幾個月後就得步入下一階段學習。

    對於行書有初步認識應該及時轉入稍動態類字帖學習

    行書的特點就是節奏和韻律感,因此在把握這些核心的內容時必須往稍動態類的字帖學習。這類字帖有《米芾尺牘》、《蘇軾墨跡選》、《王羲之手札》中的《平安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姨母帖》等。這類字帖有較豐富技法及節奏感,對於行書節奏的把握是十分有幫助的,這時書寫應該在把握字形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速度。往往很多人在寫行書時只是一味追求速度,這就會造成筆法節奏韻律的缺失,因此需特別注意節奏要求有塊有慢。

    技巧有了一定基礎應該追求意境表達

    行書除了有節奏韻律美之外還會因字形與節奏配合產生一定意境美,如《蘭亭序》給人一種骨氣清剛、風神秀髮的感覺,《祭侄文稿》給人悲痛欲絕之感,《黃州寒食詩帖》給人一種惆悵蒼涼的意象,還有弘一法師的超凡脫俗的境界等等。對於此類字帖需品需感受多於臨寫,此類字帖一味追求形似則神韻全失,因此要特別注意神韻的感覺。

    行書學習應先廣然後專

    以上學習規劃應該迴圈進行,它們是配合的一整套體系。如果只寫聖教序久了容易刻板,如果只寫趙孟頫而易飄和滑而缺少內容等等,一家之帖是它們的長處亦是它們自身的短板。往往短板是最容易學到的東西,所以在臨寫注意的同時應該使用互補互輔式的方法。這樣就會自然地在廣博式學習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字帖,就可以進行專注的學習這個帖,對於以後創作及形成個人風格都是十分有效果的。

    以上學習規劃設計希望對題主有用,題主也可以將此作為一個參考,然後在多加練習,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5 # 六月雨66363795

    講的不具體,毛筆行可從,歐,顏,柳,趙,但需有楷書底子,臨一段時間的楷書帖,才入行。四家我認為行書,從趙從顏都行。歐的行有個說千字文為假。柳的行太少。趙和顏都好。硬筆簡單點,田和盧都行。就這簡單

  • 6 # 子衿書法

    行書的學習,從哪裡開始?

    現在很多論點支援書法的學習,想從哪種書體開始,就從哪種書體開始。我告訴你,這是在害人,不要聽信。

    本來,行書的學習,是和楷書相結合來學習的。你學習的是顏真卿楷書,就以他的行書作範本學習行書。你學習的是趙孟頫楷書,便以趙孟頫行書作範本。而你學習王羲之小楷,就以《蘭亭序》為行書範本。順絲順鈕,筆法一致,相輔相成。不存在挑選的問題。楷書練習穩定,行書練習精巧。

    沒有楷書來做穩定的訓練,直接上手就開始行書的練習,把本該漸漸培養的筆力練習過程給省略掉。把行書快捷的運筆用緩慢的楷書運筆來寫,就會呆滯無神。你想快,快不起來。快起來又踩不住剎車,加上不知道頓挫折轉的要領,字形油滑。成了習慣,多年用功而達不到想要的結果,最後只能成為江湖體。徒費時日。

    所以你要學習行書,如果有楷書的基礎,就以所學楷書書體的同一個人的行書進行學習。如果沒有楷書基礎,那就以你想學行書的這個人的楷書作為入門。按部就班的展開學習。

  • 7 # 中州耕牛堂主

    行書學習,建議先從《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入手。《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雖然是行書集字碑帖,但絕大多數都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且字數多,可選擇的空間大,值得習行書者學習!臨摹《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時,要“透過刀鋒看筆鋒。”

    道內有一句話叫:“字入晉,必有神。”“學習書法不從晉人的字入手,終究都是野路子。”

    《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這個碑帖,是標準的行書字帖,也是行書學習者的範本。值得學!

    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說過,學行書,就臨摹《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我認為,張旭光老師的話不無道理。

    關於學習行書歷程的規劃問題,我的觀點是:先專心致志地把《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臨摹好,把重點放在對臨上,當把字臨到七分像時,在七分像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三分個性,就會成書法家的。

    在把《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學到七分像之後,再臨摹一下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集》,之後,把《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和《蘭亭序集》這兩個帖子設法揉在一起,在進行行書作品創作時,重點突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用筆和結字特點。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行書作品,取法高古,有根有源,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師法王羲之的字,而且還有個性特點凸顯。

    練習行書,宜用優質羊毫毛筆、生宣紙或人工毛邊紙。關於練習行書用墨,用“書畫墨汁”就可以了,這個牌子的墨汁,既經濟,又實惠。

  • 8 # 翰墨今香

    臨摹古人的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習行書的有效手段。那麼古代流傳下來的碑帖那麼多,現代書家的優秀作品也很多,那麼初學書法的小白,該如何選擇呢?有以下四點需要注意的:

    取法乎上

    總的來說,我們選擇範本儘量選古不選今,按照“取法乎上”的原則,必須選擇一些名家的經典範本為主,這些名家範本經過歷代的書家考量,往往用筆精到、意態活潑、格調高雅、情趣豐富。

    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

    碑帖的選擇,就像去餐館吃飯點菜,每個人的口味不盡相同。所以在選擇碑帖的時候,儘量選擇適合自己口味和愛好的,這樣學習起來不會感到厭煩和無趣。你像趙孟頫和王羲之他們的風格就比較接近,用筆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屬於秀媚一派的。米芾的行書則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而顏真卿的行書氣滿力沉,點畫飛揚,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

    注意與自己所學楷書的承接

    學習書法我們一般都是楷書入門,因此在選擇行書字帖的時候,要注意字帖的風格、用筆、結字要與自己的楷書有承傳關係,在筆勢和結體上保持一致。譬如說如果前面的楷書學習的是歐體或者趙體,那麼行書範本的選擇,就以王羲之或者趙孟頫為主,這樣比較容易上手。而如果楷書學的是顏真卿,那麼最好還是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爭座位帖》等。

    如果說楷書學的是顏真卿的《勤禮碑》,行書去學《蘭亭序》,這是兩種決然不同的書法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等於要重新另起爐灶了,原先學到的用筆和結體很難轉換到行書上來。

    注意要符合自己的性情

    最後一個就是選擇法帖,要注意和自己的個人性情保持一致,假如你是個女孩子,內向文靜,但是學習行書你去選擇雄渾、奔放的顏真卿書法,就有點不太妥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不吃奶粉,怎樣讓他吃回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