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婉倩

    接幼兒園的孩子回家的時候,見到孩子第一句說什麼?其實對孩子的影響挺大。

    我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會問他:“今天學校裡有什麼好的事情發生呢?”這句話不僅可以讓孩子講一講在學校裡發生的事情,同時還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孩子講的真的是學校一些很好的事情的時候,說明了孩子是可以明辨是非的,價值觀也是很正確的;但是當孩子把一些不好的事情當做好的事情講給你聽的話,那說明孩子的價值觀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那麼就需要父母及時的引導。其實除了這句話經常問,還有幾句話也是我經常會問到孩子:

    1、在學校,你自己做了什麼好的事情?

    2、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呢?

    3、有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呢?

    透過這些問題的引導,不僅能夠讓孩子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得到鍛鍊、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然,當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後,也會幫孩子建立很強的自信心。

    而第三個問題也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困難,父母可以及時給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安撫孩子的情緒,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同時,也可以從小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間良好的溝通渠道和習慣,利於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

  • 2 # 甄優匯分享達人

    “寶貝,幼兒園今天吃的是什麼?”“上課的時候被老師批評沒有呀?”“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呀?”每到放學時間,幼兒園或者小學學校門口總是站滿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有老人,也有年輕爸媽。家長們各種各樣的噓寒問暖。不要小看簡簡單單的家長接到孩子後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其實就在那一瞬間,不同的問話體現了家長們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老師和心理專家的建議是:每天放學的時候是孩子思維很活躍的時候,接孩子放學是親子溝通的好時機,與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也有學問。

    老人最關心吃飽穿暖

    今年59歲的張阿姨說:“孫子上幼兒園兩年多了,孩子爸媽工作忙,每天都是我接送。”在實驗二幼門口,張阿姨提前半個小時就站在門口開始等孫子放學,說到接孩子回家,張阿姨一直不停地搖頭說,孫子太調皮了,平時老兩口根本管不住,一放學,就衝出校門口,拉都拉不住,好不容易拉住小手,都是問孫子“餓不餓”“在幼兒園吃飽沒”。

    下午接近放學時間,北郊小學校門口已經站滿了家長,今年63歲的許阿姨一眼不眨地望著校門裡面,說孫子今年上二年級平時上學都是自己和老伴負責。“只要孩子出校門,都會問餓不餓。”許阿姨說,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得飽最重要。

    透過觀察,接孩子的這些家長當中,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居多,老人們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孩子的噓寒問暖上。

    孩子最煩“被問學習”

    相對於接孩子的老人比例,接孩子的年輕家長佔少數。“孩子出校門,我一般會問今天學了什麼,老師教的兒歌會不會背啊之類的問題。”楊女士的女兒今年剛進幼兒園,全家人都緊張,擔心孩子不適應,楊女士說,有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幾個人一起來接孩子,老人們一般問有沒有吃飽,摔倒沒有一些問題,而她和爸爸一般就問課堂上的問題。

    旁邊的王先生則說,兒子上中班,從接孩子出校門那一分鐘,到回家路上,兒子都會一直說學到的新本領,所以接孩子時,就會問兒子,老師教了什麼,記住了沒有啊?

    兒子讀三年級的周女士說,孩子數學成績太差,平時還找了老師補習,只要放學,都會問問“數學今天學懂了沒有?”類似的話。

    老師建議:啟發式提問最有效

    “其實小孩子每天放學,走出校門時,是孩子思維最活躍、最興奮的階段,孩子期待著與家人說一天的生活感受,期待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認可、鼓勵與支援。”省實驗二幼高階教師羅豔說,中國的父母接孩子放學,第一句話通常是“今天在幼兒園吃什麼了?”“你今天學什麼了?”“有人欺負你嗎?”等等。其實,接孩子放學是親子溝通的好時機,與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也有學問,第一句話問得恰當,問得好,不僅可以提升娃娃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增進與孩子的情感。所以家長提問水平很關鍵,建議多用啟發式提問,比如引導孩子說一些今天好玩的事情,或者從培養關愛情感的角度,可以問“某某小朋友生病好了沒有”等等。

    建議:第一句話提問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點。比如自己的孩子平時喜歡看書,就問孩子“今天你幫班上老師整理圖書沒?”不要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的語言。“其實家長的關心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可能會讓孩子自己對生活和學習過程有更多的關注,而忽視了情緒情感的培養與變化。”白園長介紹,外國的父母問孩子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你今天快樂嗎?”“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你有什麼新作品了嗎?”“今天和大家玩得高興嗎?”外國的父母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緒情感、興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與夥伴的交往上。

    “讓孩子有個輕鬆的心理環境,無論家長一天的工作多麼辛苦,也不管今天心情怎麼樣,從接孩子放學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讓孩子從第一句話,感受到家長的快樂。”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首批雙證認證心理諮詢師何雪娜建議:接到孩子,第一句話,負面問題最好不要問。如果家長經常問孩子考試怎麼樣,問第幾名,或者問是否被欺負的話,時間一長,會造成孩子心理負擔,會覺得自己很弱小,學習難學等等心理壓力。

    相關新聞

    為了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田田幼兒園園長白海瓊建議家長熟記“接孩子放學回家四不要”

    一“不要送吃的喝的”

    很多家長每天接孩子時,都會準備一大堆東西,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食、飲水,長此以往,孩子會不喜歡吃學校的東西,會促使孩子在幼兒園因期待零食補充而不好好吃飯,會養成挑食等不好的習慣。

    二“不要問個不停”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一出校門,全家人馬上圍著孩子東問西問,問這問那,本來孩子情緒還可以,這樣問,就使孩子無從回答,甚至厭煩急躁,還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不適應”的感受。孩子的情緒受客觀環境影響,成人的緊張和焦慮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不要過分溺愛遷就”

    有時候孩子心裡不快樂,會常常發脾氣。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同情,不要擔心,不要馬上遷就,更不要有求必應,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轉變情緒。

    四“不要過分相信孩子”

    針對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肯定擔心,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提出很多要求。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是真的能分清楚事情原委,有時候會說一些不真實的話,比如幼兒園裡面,打架了,孩子往往會說“某某打我了”,遇到類似現象,家長不能“衝動地相信”,而是要了解真實情況,多與老師溝通,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 3 # 她說育兒

    當接到孩子回家後,我一般見到孩子,說的話的形式主要是提問,當然可能每天接孩子回來的說的第一句話不一樣,但我的提問的內容都是積極的,因為我發現如果透過負面的方式去提問不太好,我也實踐過,也諮詢過有些專家,提問的大體的走向都是走正面的路線,每一次的提問都是跟噓寒問暖或者跟學習有關,比如說:

    1、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遇到令你開心的事呀?

    2、今天老師教了你們什麼知識呀?

    3、現在的小肚子餓不餓呀,想不想吃東西呀?

    4、有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媽媽分享呀?

    5、今天在學校中午吃的什麼呀,好不好吃呀?

    6、今天在學校跟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怎麼樣呀等等。

    總之就是變得花樣的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每一天的溝通最好不一樣,這樣也有新鮮感,因為這也是教育孩子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新人被刁難,應該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