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想學習這方面知識 哪裡有培訓的嗎
19
回覆列表
  • 1 # 蝸牛速遞

    山東·壽光時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中國蔬菜之鄉—壽光市,是一家集研發—生產—技術推廣—建設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農業公司,致力於科技興農、科技富農,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智慧化、產業化建設。

  • 2 # 暖帥

    小川景觀魚菜共生培訓非常不錯!直可以百度搜索到,有他的聯絡方式,願您採納,下面是關於他講的技術:

    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糞便和水中的雜質分解過濾,主取氨(尿素)成分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飼養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結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在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中,來自一個水產養殖系統的水被輸送到水栽系統,其中副產物是由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它們由植物利用作為營養物。水然後再迴圈回到水產養殖系統。

    在飼養箱(池)中,可以養殖吳郭魚、錦鯉或寶石鱸等魚種。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洩物,含有氮、氨等成分,若直接排到河川、土壤,會造成環境的負擔;不過,若拿這些廢水來種菜,反而提供蔬菜養分,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這一套平衡系統,能避免水質惡化,且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迴圈。

    使用魚菜共生技術種植的蔬菜不需新增肥料和農藥。

    魚菜共生在歷史上有跡可循,但是在其第一次時間出現上有一些爭論:

    阿茲特克人:公元1150年,植物種在湖邊淺水區固定或在水上使用木筏及其他料做成的島嶼,利用人工浮島的方法發展農業。

    華人:唐朝稻魚共生,利用田裡空間種稻兼養魚。明末清初,實現桑基魚塘,實現養蠶業、漁業的共生。

    魚菜共生包括兩個主要部分,水產養殖和水耕養殖。魚菜共生可以能夠結合兩種優點而改善兩邊缺點,不斷迴圈再利用。儘管由這兩部分為主,魚菜共生系統通常分為幾個元件或子系統負責有效去除固體廢物,新增的鹼以中和酸 ,或用於保持水充氧 。

    典型的組成部分包括:

    飼養箱:飼養水生動物。

    生物過濾池:過濾水生動物的排洩物。

    生化池:讓硝化細菌可以生長和轉化的氨成為植物可用的硝酸鹽。

    植栽床:種植植物。

    取決於複雜和魚菜共生系統的成本,生物過濾池、生化池或植栽床可以組合成一個單元或子系統。

    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依賴於不同的活的元件才能夠成功。三個主要的活的元件是植物,魚(或其他水生生物)和細菌。有些系統還包括像蠕蟲額外的活的元件。

    水耕浮筏魚菜共生

    水平的PVC管,綠葉蔬菜,莙薘菜(甜菜)在前。

    許多植物都適合魚菜共生系統,但有些植物必須依賴水生生物放養密度。因為水生生物排洩物的濃度,影響經由細菌提供給植物根部營養素成分多寡。

    綠色葉菜類蔬菜低到中等的營養需求很好地適應魚菜共生系統,包括中國白菜、生菜、紫蘇、菠菜、韭菜。

    其他植物,如西紅柿、黃瓜、辣椒,有較高的營養需求,僅在魚放養密度高的魚菜共生系統中生長上才良好。

    淡水魚是使用魚菜共生最常見的水生生物,例如:寶石魚、大頭魚、錦鯉等等,但也有使用淡水小龍蝦和蝦。

    鹹水魚,稱為鹹水魚菜共生。

    硝化菌,在有氧的環境下將氨轉化成硝酸鹽,是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對水生生物的毒性,並允許透過對營養的植物中除去生成的硝酸鹽化合物。氨為魚類等水生生物新陳代謝的產物透過排洩作用和魚腮持續的排放,雖然植物在水中可吸收一定程度的氨,但由於氨的濃度較高(通常介於0.5和1ppm之間)可殺死水生生物。

    氨可以透過聯合健康的種群被轉化成其它含氮化合物:

    亞硝化桿菌:即把氨轉化成亞硝酸鹽的細菌,和硝化桿菌:即把亞硝酸鹽轉化成硝酸鹽的細菌。

    植物生長在水培系統中,只透過水攜帶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這使他們能夠過濾掉水生動物有毒的代謝物。水透過過濾池及生化池後清洗和氧化,並返回到養殖區。這個是連續週期的。

    水培系統的常見的魚菜共生的應用包括:

    水耕型魚菜共生:發泡膠筏漂浮在槽比較深水產養殖盆地。

    再迴圈魚菜共生:固體介質如礫石或粘土珠,在從養殖淹沒與水的容器內。

    往復式魚菜共生:固體介質在交替淹沒的容器,瀝乾利用不同型別的虹吸排水管。 這種型別的魚菜共生的也被稱為洪水和漏魚菜共生或落潮和流魚菜共生 。

    其它系統使用塔從它們的頂部滴入饋送, 營養液膜技術通道,水平的PVC管與用於盆孔,塑膠桶切成兩半以在其中礫石或筏。 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好處。

    因為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植物需要不同數量的礦物質和營養素,植物成長收穫同一時間交錯使用。這樣可以確保魚菜共生的生態平衡。

    在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中,細菌附著在系統與水接觸的所有的固體表面上,硝化池主要負責將氨轉化為可用硝酸鹽。控制氨和亞硝酸鹽在水中的濃度。照顧這些細菌菌落以調節氨和亞硝酸鹽的全同化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魚菜共生系統包括硝化池單元。處理魚菜共生排洩物轉化後固體堆積的一個好方法是使用紅蚯蚓,不用另外清洗又可讓系統中的植物或其他動物再利用。

    在大多數水產養殖為基礎的系統,飼料通常來自價值較低的物種的魚粉,但是野生魚類資源的枯竭不斷使這種做法不環保。有機魚飼料可能被證明是緩解這一問題的可行的替代方案。其它方法包括水生植物一種。

    魚菜共生系統是迴圈水養殖系統,養殖不換水不排放非常有效地重複利用水。該系統依賴於魚類和植物之間的共生關係,以穩定的迴圈系統降低水質的波動來進行系統運作,除了植物吸收和蒸發才需加水。

    魚菜共生系統也可以用於複製控制的溼地的條件。人工溼地可以是有用生物過濾和治療典型的家庭的汙水。

    魚菜共生裝置在不同程度上依靠人造能源,技術解決方案,以及環境控制以實現迴圈和水/環境溫度。然而,如果系統被設計以節約能源考慮,使用替代能源和透過使水流向下儘可能減少水泵的數量,也可以是高效率節能。雖然精心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魚菜共生系統可以有多個“單點故障”的地方,例如,遇到電氣故障或管道堵塞問題可能導致完全喪失水生生物。

  • 3 # 農村老韋

    浙江省麗水市農科所農業智慧化快繁中心。養魚種菜本來是兩項分離的農業技術,但採用魚菜共生方法實現了兩者間的互作組合,形成共同促進與效益疊加的效果,它是一項綜合效益很高的純有執耕作模式,種菜不需要施肥,養魚不需常換水,三者所建立的植物、微生物、魚生態關係實現了養魚種菜的持續與迴圈,是生態農業中一種最好的組合。

  • 4 # 蘇5牧羊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透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係,是未來可持續迴圈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種養殖的面積與比例關係到物種間的生態平衡關係,也就是物質能量迴圈利用的最佳比例,適合的比例是系統成功執行之關鍵,比方說,多少魚排出的糞便能為多少菜提供養分,什麼微生物種類的培育能夠對水質淨化產生最佳的生態效果,這些是三者間共生關係建立的前提,也是該系統最為核心的技術基礎。

    魚菜共生技術是一項涉及到微生物、植物、魚三者共營共生的技術,利用三者間的生態關係實現能量物質間的可迴圈可持續動態發展,達到一種仿自然生態而勝於自然生態的人工系統,在建立這樣的系統時要考慮到三者之間生物種類、及生物量之比例,從而達到一種最佳的生態組合。為了使三者間都有一個良好的互生環境,硬體設施的建設是基礎,軟體的調控是關鍵,物種的選擇是達到成功共生的重要環節。在生產上可以根據上述原則去構建相關的設施裝置和魚種選擇、微生物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建造航空母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