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手子心說

    慶父是春秋時期魯國國君魯桓公之子,是後來繼位的魯莊公周父異母的弟弟,官至魯國上卿。他為人心狠手辣,有爭奪王位野心。他拉攏同是莊公弟弟的叔牙奪位,同時還和莊公夫人哀姜私通。魯莊公病重期間,和叔牙商量由誰繼位問題,叔牙因被慶父收買,就主張兄終弟及立慶父。莊公又和四弟季友商量,因為莊公沒有嫡子,季友就主張立庶子也就是公子般。莊公死後,公子般即位,但慶父很不死心,便和哀姜密謀殺死了公子般。又重新立了一個哀姜妹妹與莊公生的孩子公子啟即位,也就是說歷史上的魯閔公。後來慶父還是不甘心,又派人殺死了魯閔公,想自己當王。季友發現了慶父的野心,帶著莊公另一個孩子公子申逃到他國,併發文要求華人一起聲討慶父。無賴之下,慶父逃亡至莒國。但公子申(即魯僖公)繼位後買通了莒國,慶父無路可逃,在被押回魯國的途中自殺身亡。慶父作亂這件事情當時在周邊諸侯國傳得沸沸揚揚,齊恆公就派人去魯國瞭解真情,回來後,使者就對齊恆公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也是此成語的出處。後來,人們會把善於作亂的人比作慶父。

  • 2 # 隔夜的粥

    有這個人。

    慶父是春秋時期魯華人,歷史上有名的奸臣、叛逆、野心家。

    要說起來,慶父其實有著很好的出身,光明的前程。他是魯桓公的庶長子,魯莊公的異母哥哥(魯莊公是正妻所生,以嫡長子身份繼位),在魯國那是一人之下的宗室重臣。但可惜這人野心太大,一門心思就只盯著國君的寶座。魯莊公還活著的時候,慶父就偷偷勾搭上了莊公的夫人哀姜,給他的國君弟弟送了一頂綠帽子。

    後來魯莊公去世,因為正妻哀姜沒有兒子,魯莊公的同母弟弟季友就按照莊公的遺命,擁立莊公的庶長子公子斑為魯國國君。這一下子,慶父就更不平衡了:公子斑也是庶長子,憑什麼他能當國君,我就不行?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慶父當即籠絡了一個和公子斑有仇的養馬人,派他去執行暗殺任務。因為有慶父勢力的接應,殺手很順利地得了手——公子斑被暗殺身亡的時候距離魯莊公病逝才僅僅兩個月。殺掉侄兒後,慶父還打算除掉礙事的弟弟季友,季友見勢不妙,只得逃到陳國去避難。

    季友一逃,魯國再也沒人能抗衡慶父。無所顧忌的他半公開了和哀姜的情人關係,並和哀姜合謀,擁立哀姜妹妹和魯莊公所生的兒子公子啟為國君,這就是魯湣公。在慶父看來,魯湣公是他所立,自然對他感恩戴德,而且魯湣公又是自己情人的妹妹的兒子,不是外人,應該比較容易控制。但魯湣公本人並不願意當傀儡,更加懼怕心狠手辣的慶父哪天對自己下黑手,所以盤算著召回季友,聯合他的力量對抗慶父。但要怎麼和逃亡在外的季友取得聯絡呢?魯湣公想來想去,決定向當時號稱正義與公理化身的齊國求助。

    這個時候,齊國的當家人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實行改革,富國強兵,齊國國力日漸強盛。當時,北方的戎、狄等遊牧部族經常出兵侵擾中原的一些中小諸侯國,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打著“抵禦外族,驅逐豺狼”的旗號,多次派兵救援這些諸候國。見齊國如此仗義,肯幫忙,那些中小諸侯國紛紛表示願意追隨齊國,服從齊國指揮。由此,齊國贏得了崇高的威望,齊桓公也經常召集諸侯國國君開會共商各國形勢。

    魯湣公元年(前661年)八月,齊國和魯國在一個叫落姑的地方召開了一次諸侯國領導人會議。會議期間,魯湣公就請求齊桓公幫忙,把季友從陳國接回來。

    “小事一樁,沒問題。”齊桓公痛快地答應下來,並馬上派人護送季友歸國。

    “叔叔你終於回來了!侄子一個人勢單力孤,現在有你輔助,就不用怕慶父那個壞蛋了!”叔侄見面以後互訴衷腸,都高興得涕淚交加,然後手牽著手一起回了魯國。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典故

    見到魯湣公和季友的親密勁兒,慶父覺得他們一定會對自己不利,趕緊拉攏爪牙,培植親信,魯國朝野迅速形成了“湣公黨”和“慶父黨”兩個水火不容的黨派。兩派勢力互相對峙,明爭暗鬥,魯國的內亂一觸即發。

    對於近鄰魯國的動盪局勢,齊桓公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注。就在魯湣公元年的冬天,他叫來大夫仲孫湫,讓他帶一批人去魯國實地考察,掌握魯國政局的最新動態。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仲孫湫很快摸清了情況,回來向齊桓公彙報。

    “一切都清楚了,魯國那點亂子都是慶父搞出來的。”仲孫湫言簡意賅地總結道,“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結束的。”

    “那要怎麼下手?要不要我們出動軍隊去幹掉他?”

    “畢竟是別國內政,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干涉。您放心,慶父這樣亂來,魯國的情況必將進一步惡化,到時魯華人民一定會起來推翻他的。您就等著看他自掘墳墓、自取滅亡吧!”

    事實證明,仲孫湫對局勢的判斷非常準確。魯湣公二年,慶父先下手為強,派人害死了魯湣公,季友則再次逃出魯國。

    殺掉魯湣公後,慶父索性自立為君。但是紙裡包不住火,慶父連續殺害兩個國君的事已經傳遍了魯國,引起華人的強烈不滿。民眾的憤怒如火山爆發一般不可抑制,慶父在魯國身處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這時,季友也積極在國外活動,各諸侯國都表態不認可慶父的政權,還有的想趁機出兵討伐他。

    內外交困,慶父的國君夢轉眼間便宣告破滅,只得倉皇逃往莒國。這邊慶父前腳剛跑,那邊季友後腳就又一次趕回魯國,並擁立了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申為國君,是為魯僖公。

    魯僖公上臺後,很快和季友一起穩定了國內局勢。為了永絕後患,他們重金賄賂莒國,請求將慶父引渡回魯國治罪。

    慶父弒君的名聲實在太壞,莒華人本來就不大情願收留他。於是,他們爽快地接受了魯國的財物,派人將慶父遣返回國。

    在此之前,一直是慶父壓著季友一頭,趕得季友到處跑,現在為了保命,慶父只得放下臉面,在回國途中託人向季友求情,希望弟弟能饒他一命。

    當然,季友不可能答應寬恕這個禍亂國家的罪魁禍首。慶父絕望之下,自縊而死,了結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蓋棺定論,慶父兩次弒君的“罪績”以及“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個典故的流傳,都將他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後來,人們常常用“慶父”比喻給國家帶來重大災難的元兇巨惡、獨夫民賊。一旦某人失盡民心,被廣大民眾認定為“國之慶父”,那這個人倒臺、覆滅的日子也就不會遠了。

  • 3 # 沂蒙說史

    可以肯定地說,歷史上是有這麼個人的,因為史書有記載。而且有個成語“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就是因他而傳世。

    歷史上的慶父是個什麼人呢?說來可就話長了。

    首先他是魯國公子,父親是魯桓公,就是娶了齊國被稱作像木槿花一樣漂亮的美人文姜、後來因發現文姜同哥哥齊襄公私通而死在了齊國的那位。魯桓公四個兒子,分別是姬同、姬慶父、姬叔牙、姬季友。其中姬同因為是嫡子即位國君,是為魯莊公。

    慶父還是一個亂倫者。與魯莊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很多壞事都是他兩個人密謀的。這個哀姜嫁給魯國國君姬同,一直沒生孩子,所以一直沒有踏實感,總想如果別的姬妾生的兒子做了國君,自己就失去了依靠,而看到慶父比較強勢,於是就就靠上了慶父,亂了人倫。

    慶父最突出的人格特徵,當然還是野心家,一個不安定分子。他因為看到姬同沒有嫡子,就一直蓄謀爭奪君位。魯莊公死前,想把接班的事情安排好,傾向於讓自己寵姬生的兒子公子般接位,就與弟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和慶父走得近,主張立慶父,這顯然不符合魯莊公的想法,於是他又和弟弟季友商量,季友支援魯莊公的想法,他還逼叔牙以死表明願意擁立般。

    如此一來,問題就複雜了,魯莊公死後,公子般即位,慶父很快指使人殺掉了新國君,擁立哀姜的妹妹、一同嫁給魯莊公的叔姜的兒子姬啟為國君,是為魯閔公。因為擁立新君有功,慶父更加肆無忌憚,在魯國簡直要橫著走,很快又看著魯閔公不順眼,就又派人殺了閔公。季友一看形勢不好,帶著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走。

    這個時候,如果慶父自立國君,從此讓魯國穩定下來,可能就能得到善終,因為魯國有個慣例,那就是國君既可以父死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華人是認可慶父做國君的。

    偏偏慶父又是個虛偽的人,故作姿態,想等等看,這樣就麻煩了,華人看到他一連殺死兩個新任國君而又不做國君,於是就把他看成了作亂弒君的壞蛋。這個時候,齊國國君——就是那位春秋第一霸齊桓公派人來魯國看情況,回去的人把慶父所作所為告訴了齊桓公並評價說“慶父不死 魯難未已”,於是本想讓慶父抱自己大腿的齊桓公,放棄了對慶父的支援。加上跑到國外的季友與國內反慶父勢力遙相呼應,慶父只好倉皇出逃,跑到了莒國。哀姜也出逃到別的國家。

    魯國國內沒了當家人,季友順勢帶著姬申回來,讓姬申做了國君。很自然,討伐清算慶父的時刻就到了,魯國寫信讓莒國歸還慶父,莒國順便想勒索一下魯國,說我押送給你國罪人,你得表示表示。在回國的路上,慶父知道自己死罪難逃,就找了棵歪脖子樹自掛東南枝,一了百了。結果莒國的好處也沒得到。

    故事還沒完,還有一個亂國分子哀姜沒有處理。這時候齊桓公出手了,哀姜作為齊桓公公族之女,所作所為讓他很沒面子,於是將哀姜引渡回齊國,在路上將其殺死後又把屍體歸還魯國,魯國仍然以國君夫人之禮下葬。

    既然作亂的主要分子死了,魯國當權者也沒有再對慶父家族痛下殺手,而是保留了他們的權勢,這也使得慶父家族後來成了“三桓”——魯國最有權勢的三個家族之一。

  • 4 # 使用者53231786121

    他是中國春秋時期魯國的上卿。莊公去世,他派人先後殺死繼位的子般和閔公,製造內亂。後他所逃奔的莒國受魯賄賂,將其送回,途中自縊而死。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之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鉛酸電池,如何充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