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戰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一支由900多戍卒組成的民兵團被派遣到漁陽郡戍守邊關,這個看似個很不起眼的事情卻敲響了大秦帝國的喪鐘。在這支隊伍裡由兩個人他們分別是陳勝和吳廣,正是他們的一聲吶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才揭開了當時轟轟烈烈的推翻暴秦運動。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後得到了許多地方的豪傑響應,史籍記載等陳勝攻佔陳地之後起義軍已經發展到了“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的規模。隨後在陳地三老(古代掌教化的鄉官)和豪傑的擁立下,陳勝登上了王位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在歷史上所受的評價很高,他們的揭竿而起不僅拉開了推翻暴秦的序幕還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歷史的發展。因此陳勝在歷史上也可以說是一個正面人物,然而在陳勝稱王之後卻做了一件事不僅給他帶了負面的影響,還讓他成為一個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說起這件事那還得從陳勝所說得一句話開始講起,這句話就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話“苟富貴勿相忘 ”。

    在《史記 陳涉世家》的開頭曾提到過陳勝的身世,大致就是說陳勝少時曾和一群小夥伴替別人種地當傭工,陳勝有一次對這些小夥伴說:“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一定不會忘記大家的。”後來陳勝當上王之後,一個曾和他一起“庸耕”的人聽到陳勝富貴的訊息之後立即前來求見陳勝,只因他“言陳王故情”(應該是說了些陳勝不發達之前的囧事)被陳勝處死。陳勝殺了這個故友帶了的負面影響很大,據史書記載事後“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陳勝的以前的朋友聽說這件事後都陸續離開了陳勝,導致陳勝身邊沒有親近他的人了。後世有人也據此斷言道陳勝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我們說陳勝因為故友說了一些自己的陳年囧事就殺了他,這樣做的確是很過分。那我們就事論事來看陳勝由此來斷定陳勝就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這樣的結論我認為太草率了。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史記 陳涉世家》

    首先我們來看陳勝和這個被他殺害的故友他們之間的關係,從史籍上記載來看這個陳勝所謂的故友應該只是和陳勝一起替別人耕過地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是以前算是“同事”。而且陳勝還是傭耕者的時候說出“苟富貴勿相忘”的話時,我們來看這些“同事”的反應時什麼?他們這些人的態度時很不以為然的甚至嘲笑陳勝說道,你就是一個打工仔,和我們談什麼富貴啊?之後陳勝便說出了有名的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事實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陳勝原本時許諾了給了這些同事以後假如他富貴的話不會忘記他們的諾言,但是從這些同事的態度來看他們是不看好陳勝的甚至有譏諷他痴心妄想富貴的意思。陳勝原本是好意不僅沒有得到這些傭耕者的鼓勵和感激反而被他們嘲笑冷落,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傭耕者並沒有接受陳勝的“苟富貴勿相忘”諾言,那麼陳勝後來殺這個來投奔他的故友也就不存在什麼背信棄義而言。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個被陳勝所殺的故友,儘管他的下場很悲慘但也不得不說是他自己作的結果。在聽聞陳勝富貴之後他立即就前去陳地求見陳勝,從以前對陳勝的不看好到現在急著去跪舔由此可見此人的人品如何。而且他去求見陳勝的時候表現的也很無禮,史書記載這個急著富貴的哥們直接來到了陳勝的宮門前大呼:我要見陳涉!(陳勝字涉,現在陳勝已經是王了,這個故友直呼陳勝的字是很無禮的行為)當時把守宮門的侍衛阻攔他進去他還不依不饒的解釋和陳勝的關係,恰好遇到陳勝外出,他聽到有人叫他的字於是一看原來是以前一起耕地的故友。史書記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意思就是陳勝不僅沒有怪罪他的無禮,還讓他和自己共乘一個馬車入宮並且帶他參觀了皇宮。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陳勝也是有一定氣量的人,設想如果陳勝當初想到這個人就是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之一,他完全不可假裝不認識這個人,或者讓人以冒犯君王的名義將其捉拿。然而陳勝不僅與這個故友相認還用車載他參觀皇宮,由此足見陳勝本來是打算帶著這個故友富貴的。然而我們看這個故友呢?他的在得到陳勝的接見之後的表現卻是越來越離譜經常隨隨便便在宮中進出,甚至遇到人還時不時爆料一下陳勝以前的舊事。那麼換做你是陳勝難道會對這個故友有好感嗎?

    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沉沉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史記 陳涉世家》

  • 2 # 國史記聞

    俗話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但國史君以為,正是因為歷史上與之相悖的事實不絕如縷,真能做到的都是鳳毛麟角,所以它才被奉為一個令人高山仰止的美德。比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勝,在自己微賤之時曾經與朋友許諾:“苟富貴,無相忘”,但當他富貴之後,不僅沒能做到“無相忘”,反而將自己曾經的朋友殘殺!但結合事件的前因後果,國史君(國史通論)不禁要問——一人得道之後,雞犬應該昇天嗎?

    貧賤之交

    陳勝曾經是一個“僱傭工人”,以給人耕地為生,有一次在田壟上休息時,給他的幾個夥伴說:“苟富貴,無相忘”,聽了這句話,他的小夥伴們都笑傻了——你一個種地的,保證自己吃飽穿暖就行了,還要什麼富貴?!此時陳勝又說了一句千古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扶搖直上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喚醒了無數個尚在沉睡中的英雄豪傑。在風起雲湧的時代,他被推舉為起義軍的首領,後來自稱“陳王”,稱為那個時代的領路人。

    投奔之路

    陳勝真的富貴發達了,但他曾經的貧賤之交依然貧賤。於是那些曾經與他一起“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朋友們毅然踏上了尋親之路,想著用當初的交情換口飯吃。他們來到了陳勝王宮門前,卻被守衛綁了起來,並面臨貼罰單、交罰款甚至挨一頓皮鞭的危險。他們高喊曾經與陳王一起吃苦受累,是生死之交,並且陳王曾經許諾過要給他們富貴,這才躲過一劫。

    雞犬升天

    守衛依然不肯給他們頒發通行證,他們直到陳勝出門的時候才在門口高喊陳勝的名字,陳勝見了這些當初的朋友還很親切,拉著他們和自己乘坐同一輛馬車回宮。進宮之後,這些老夥計高喊:“親孃哎,你這宮殿咋恁好看嘞!”陳王允許他們住在宮中,可是沒過了幾天,這些老朋友就有點變味了,他們在依仗自己與陳王的交情再也沒有顧忌,甚至到處吆喝那些陳年往事,經常讓陳勝下不來臺。

    命喪黃泉

    陳勝身邊的大臣們漸漸看不下去了,對陳勝說:“您這些故交有點過分了,實在有損您的威嚴!”陳勝隨後將這些故交殺害。但如此一來,與他一起起義的朋友人人自危,紛紛離去。

    國史君(國史通論)以為,雖然陳勝的老朋友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小人,但陳勝的安排也實在欠妥——難道一人得道以後,雞犬升天是妥當的嗎?

  • 3 # 路衛兵

    需要澄清一個事實:陳勝當初對夥伴說的“苟富貴,無相忘”並不代表承諾,而只是一種設想。是不甘傭耕的陳勝幹活累了到地頭歇腳,憧憬未來換心情,看著同伴揮汗如雨時的情感流露。隨便發發感慨,不能當做飛黃騰達後的約契。對於未來的發展,以及可能發達到什麼程度,陳勝彼時不會有太清晰的輪廓。

    倒是另一句話暴露了他的真實內心。當夥伴們腦補著僱傭與富貴之間的遙遠,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時,陳勝嘆息著說了另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句話不能停留在理解與不理解的層面,也不是格局大小的問題,而是他內心失望的衝突。換句話說,他已經開始瞧不起這些人了。他們的思維相去甚遠,除了種地不可能再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苟富貴,無相忘”陳勝其實也做到了。在陳縣稱王后,當年的一個種地夥伴找尋過來,陳勝對他親密而禮遇:同乘一輛車,並任憑他在王宮出入。這還不算“無相忘”嗎!我覺得可以了,二人說到底不過是種地的交情,還能怎樣。然而“無相忘”不等於“等貴賤”——而後者更不能全信,陳勝拿你當根蔥你不能把自己當盤菜。此時的王宮不同於當年的地頭,找不準位置就會很危險。

    暴富之人不願說以前的窮,乍貴之人不想提以前的賤,最忌諱別人揭老底。陳勝乍貴且暴富,更加敏感和脆弱。可這個小夥伴好像專門來揭老底的,拿陳勝種地時候的事當話說,不停地刷存在感。當然他也不是有意為之,只是原始而質樸的自然流露,是“燕雀”之流的視野侷限,除此之外他可能無話可說。

    對於夥伴的短視,有“鴻鵠之志”的陳勝早在多年前就判了死刑,但這並不代表他自己的眼界和水準就有多高。陳勝也許早就忘了“苟富貴,無相忘”的話,他善待夥伴或許僅僅是暴發戶式的炫耀,享受小夥伴看到他居住的高大宮殿時發出的“夥頤”驚歎聲,僅此而已。當有人提醒他夥伴的言行有損他王者尊嚴時,這些就無足輕重了。

    至於許多故友的離去,跟陳勝殺夥伴的關係並不大,而在於他的侷限性。陳勝急於稱王,卻不具備王者的條件和素質,號召力和感召力都不夠。乍貴暴富的發達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促使他“以苛察為忠”的極端方式監督部下,而這必然導致“將不親附”的結果——陳勝最後被自己的車伕殺死就是最好的佐證。

  • 4 # 歷史春秋網

    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陳勝這個“傭耕的故鄉”不懂得世故,他的死其實是他找來的。陳勝固然殺死故友有點“蛇蠍心腸”,有背信棄義之嫌,但也事出有因。

    第一,這個故友並非是陳勝的知己朋友。當初陳勝與他一起種地說“苟富貴,勿相忘”時,他是不相信陳勝會富貴的。他不相信陳勝會富貴,自然更沒想到自己富貴,會幫陳勝。

    第二,陳勝農民起義剛剛起步,正在樹威之時,他來到陳勝大營,不但不尊敬陳勝,反而叫陳勝的小名。他沒有給陳勝任何幫助,更沒有立過大功,反而對陳勝樹威起破壞作用。實在不識時務。

    第三,陳勝對他的不拘小節起初並沒有放在心上,還與他同乘車,共遊皇宮,給足了他面子。他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屢次提起陳勝舊事,對陳勝的權威起到了破壞作用。既便這樣,陳勝也沒有殺他之心。是由於有部下建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勝才殺他立威。陳勝沒有想到的是,他殺了故友非但沒有立起威信,反而被人誤認為背信棄義,“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失去了民心。

    陳勝起義的最後失敗,可以說與陳勝這個故友之死有很大關係。正是因為這個故友的無禮,造成陳勝的威信喪失;正是因為陳勝因而殺了他,造成陳勝的人心喪失。一個既威信不足,又喪失人心的領袖,失敗便成為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塗了氣墊BB還用塗防曬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