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一個民族吧,好像不是,說它是地域名吧!好像也不是?
9
回覆列表
  • 1 # 月亮灣上的金鷹

    客家人就是一方獨特文化體系的人群。客家人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明顯區別於其它民族。特別是飲食習慣、語言文化、經濟狀況,國內以粵、客獨佔風騷!客家人熱情大方、文化修養普遍較高;客家人地廣人傑,遍佈廣東、廣西、江西多省地;客家菜與粵菜同盤同味,眾所周知:吃在廣東。我,就是客家人……

  • 2 # 木乃二

    客家人說白了就是“外人”的意思,因為只有土著才是自己人,所以他們到達南方以後,過得非常謹慎。比如著名的福建土樓就是客家人的傑作,土樓可以住人,也可以當防禦的城堡,這正體現了他們在作為外來人的艱難處境。

    客家人處於不斷的遷移之中,有時候難免妻離子散,所以他們的祖宗觀念特別強,注重家族制度,家譜記載的特別詳細並且儲存較好。比如江西姓張的客家人和福建姓張的客家人,透過族譜可以聯絡起來,有可能祖上是一家,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南方某地家族宴擺幾百桌的情況。

    客家人由於生活處境艱難,他們很勤勞,也敢於創新,因而他們思維敏捷,在商業、政治、文化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比如革命先驅孫中山、泰國總理英拉、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及李顯龍等等,這些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的方言很難聽懂,但據研究,客家方言正是中國古代的官話,客家人將中原官話帶到南方,並且一直傳承至今,所以有些古詩詞用客家話讀起來韻律更加和諧。因此,客家方言也為古代漢語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幫助。

    總之,客家人是由於歷史原因而產生的一群人,不管走到那裡,他們都是華夏子孫。

  • 3 # 四都火雞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漢族,歷經五次的大規模南遷,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它是中華漢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個支糸❕

    簡單的說,客家人就是北方漢族人民因戰亂南遷至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地方(由贛入閩再入粵),在和本地人日益交融中形成的有自己獨特文化的一個漢族民系❕

    所以,客家人是漢族,不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這個詞彙出現得比較晚,在客家人這個民系形成的時候,並不叫客家人,因此有些人對“客家”這個稱呼不是很認同❕

    客家人的大本營就是在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地區,以及廣東的西部、廣西、四川、海外❕在客家文化的孕育、成長及向外播遷中,客家文化內部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整合,並在其整合的過程中,不斷地吸取周邊文化的營養,來不斷地發展與壯大自己❕

    所以,客家文化與中國其它文化一樣,也是不斷髮展的文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客家文化中過去為適應自身生存發展需要,而形成的一些意識或習慣,如小農經濟意識、小團體主義及與之有關的生活習慣等,在市場經濟日益完善的今天,也許會顯得有些陳舊,有些不符合時宜❕

    所以今天的他們應該跳出客家圈,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正確地認識與估量客家文化,以發揚客家優秀文化傳統的同時,勇敢拋棄其中不合時宜的因素❕

  • 4 # 志博雲天

    客家人,或稱客家人、客家族群、客家民系,在四川稱為土廣東人,是嶺南漢族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的說法起源於廣東四邑地區,清初梅州人外遷珠三角,被廣府人稱客家,遷廣西,稱來人,遷江西,被稱棚民,後改客籍人,至今江西等地稱客家人為客籍人,客家人是太平天國運動與紅色蘇維埃革命的主力。為建立各個民族平等的新中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之都”為嘉應州。

    迄今為止,對哪裡是“純客家住地”,哪裡是“非純客家住地”,事實上並無公認的確切的界定標準,只能相對而言。羅香林《客家源流考》一書中,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對國內客家人的分佈區域作了大致劃分。國內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臺灣等地,其中純客家縣有33個,非純客家縣有144個。在國外,客家人的分佈就更為廣泛,所謂“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簡單的說,客家人就是北民因戰亂南遷至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地方(由贛入閩再入粵),在和本地人日益交融中形成的有自己獨特文化的一個漢族民系。所以,客家人是漢族,而不是少數民族。客家人這個詞出現的比較晚,在客家這個民系形成的時候,並不叫客家。因此,有些人對客家這個稱呼不是很認同。客家人的大本營就在贛閩粵三省交界的地區,以及廣東的西部、廣西、四川、海外。

  • 5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客家人不是民族概念,也不是地域概念,而是漢民族內部的族群分支之一:目前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其中約五千萬人分佈在中國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海南等19個省的 180多個市縣,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廣東的三大方言就是粵語、潮汕語和客家話。約600萬人分佈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約1500萬人分佈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模里西斯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客家語也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惠州、梅州、深圳、贛州、龍巖、河源、韶關、賀州、沙巴州、新竹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城市,梅州、惠州、贛州、汀州被譽為“客家四州”。

    客家人說白了就是“外人”的意思,是相對於原住居民而言。嚴格意義上而言:廣東的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客家民系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最早遷徙來到廣東的客家人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時的秦軍後裔,這些人和當地百越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了廣東的客家民系。此後陸陸續續有中原百姓不斷遷徙到南方,融合到客家人族群中。

    西晉因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而亡:中原大地成為五胡部族角逐的戰場,大量農田荒廢,漢人被擄掠為奴。長年的戰亂使中原百姓生活困頓,人吃人的現象開始湧現,為了生存一些不堪壓迫的中原百姓由中原經河南南陽,進入襄陽,沿漢水入長江向東遷往湖北、安徽、江蘇一帶;向南則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其前鋒已抵達今梅州的大埔,並於東晉義熙九年(即公元413年)以“流民營”為基礎設定了義招縣。這時東晉王朝為安置中原移民,專門設立了僑州、郡、縣,予以各種優待。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續170多年,遷移人口達一二百萬之眾。

    唐朝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加之中原地區連年災荒,官府敲榨盤剝,民不聊生,許多城鄉煙火斷絕,一片蕭條,終於激起黃巢起義。黃巢起義轉戰大半個中國,惟有贛南、閩西南和粵東北受戰亂影響較小,於是又有大量中原百姓由九江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粵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根據客家族譜記載:這時期的移民避居福建寧化石壁洞者也不少。這次南遷延續到唐以後的五代時期,歷時90餘年。

    公元1126年北宋東京汴梁被金軍攻破,宋高宗趙構南渡,隨高宗渡江南遷的臣民達百萬之眾。金兵進入中原後又有大量中原百姓渡江南下。再後來蒙古滅金,後又與宋開戰,贛、閩、粵交界處成為宋、元雙方攻守的戰場。在抗元過程中不少客家子弟投身行伍隨軍轉戰,也有一部分客家人為躲避戰亂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因為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明末清初有的客家義士追隨鄭成功反清遷居臺灣,有的向粵北、粵中、粵西搬遷的;有的到了廣西、湖南、四川。與此同時由於從美洲傳入的甘肅、土豆等高產作物最先在南方沿海登陸,這使當地的人口開始膨脹:贛、閩、粵邊區的客家人經過200多年的發展,人口大增,而當地山多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銳。而當時的四川地區在經歷明末清初的戰亂後幾乎出現人口大規模滅絕的現象,朝廷希望向四川移民以解決人地矛盾,於是由中原移居兩湖、兩廣的漢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韓素音的祖先,都是當時由廣東、福建遷到四川的客家人。由於歷史上這次湖廣填四川的巨大影響,時至今日四川的客家子弟中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每一個四川客家子弟的手腕上都有當年祖先入川時被繩索捆綁過的痕跡。

    但明末清初的這次人口遷徙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嶺南地區的人地矛盾問題,到清中期客家子弟和當地原住居民之間時不時會為爭奪田地、水源發生械鬥,時人稱之為來土之爭——來者遠來之人也既是指的客家人,土者土著原生之民也。天平天國運動興起後利用當時人地矛盾尖銳的現實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轉戰南方十餘年。天平天國失敗後這些客家人分別遷到海南、廣西,甚至飄洋過海去謀生。

    除了在國內的遷徙之外,自宋代起就不斷有客家先民為躲避戰亂移居海外。《水滸後傳》記載道:阮小七、李俊等人後來下南洋自立為王,雖是小說家之言,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先民移居海外的經歷。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將張世傑兵敗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島。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自立爪哇順塔國。此後華人陸續在東南亞地區建立渤泥國、“飛龍”國、納土納島國、馬來吳氏王國、暹羅吞武裡王朝、蘭芳共和國、戴燕王國等,在東南亞經商定居者也大有人在。這其中有大量的客家子弟陸續透過海路和陸路向海外遷徙:海路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衝等港口出發,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陸路透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復明”、清末太平天國運動和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各次武裝起義失敗後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當數量的破產農民和城市貧民,他們或自駕帆船,或被擄掠、誘騙、招僱為“契約華工”到南洋等地從事苦役。20世紀中葉以來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國向歐美等國乃至世界各地再行遷移。現在客家後裔已遍佈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所謂“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牧馬人,普拉多,帕傑羅應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