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飛商旅

    前幾天,一檔“懟人”短影片節目《說說而已》在引起了網路上熱議,節目中,一位女網友控訴道:“我現在是一個大二的學生,比較注重外表,所以總是想買漂亮的衣服鞋子,還有比較好的護膚品。而且那些牌子,其實都是很平價的那種。但是我的爸爸卻認為,學生就該穿得樸素,鞋子應該穿到破洞,我很難過,因為我想在最美的年紀裡展現出最美的自己。或許有些父母會以為這樣與孩子溝通,孩子會更懂得節儉。”

    一石激起千層浪,生活中像這位大二學生的例子可謂不勝列舉——“這個太貴,算了,別買了。”、“家裡也不富裕,算了,別買了。”、“你以為掙錢容易嗎?”反正,在一些父母的消費觀裡,萬般皆下品,唯有省錢好。襪子一定要穿到破了好幾個洞才扔;鞋子穿不到鞋底透了就能將就;棉襖舊了能遮風就可以;電話才打了兩分鐘,就開始擔心電話費貴;飯菜合不合口不重要,能吃飽就行。

    不可否認,節儉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可凡事要有個度,節儉過度就成了摳門。你以為,哭窮,真的可以讓孩子聽話懂事?哭窮,真的可以讓孩子不亂花錢?哭窮,真的可以讓孩理子解你的良苦用心?哭窮,真的可以讓孩子成就非凡人生,走上人生巔峰?

    當然不是。有多少80後90後,從小是在父母的哭窮中長大的!又有多少為人父母的80後90後正在延續這種哭窮教育!

    可以說,哭窮,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教育模式,就像一顆毒瘤,不斷滋長快速蔓延。

    01

    昨天晚上,和孩子一起看了伊朗的電影《小鞋子》,感觸頗多。我是揪著心看完的,為其中的善良和純真感動。也被裡面的貧窮壓得幾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簡單,是關於兩個孩子,還有一雙鞋的故事。小哥哥因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弄丟了。父親工作很辛苦,掙的很少,母親重病,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幾乎要流落街頭。家裡實在沒有餘錢買一雙鞋。

    兄妹倆不敢將遺失鞋子的事告訴父母,兩人決定每天輪換著穿哥哥的一雙舊跑鞋上學。為了能及時換鞋,兄妹倆飛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裡。

    就算影片中兩個懂事的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可是那過早承擔家務活的妹妹,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哥哥。無處不讓人心疼。

    這種貧窮感會帶給孩子什麼?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為穿著哥哥破舊的球鞋上體育課。她低著頭不敢跳遠,因為那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鞋子露出來。同學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是一雙又髒又破的男球鞋。

    當時她那小小的緊張,我想很多人會有同感。她開始留意同學們的鞋子。盯著地面上的那些腳,一雙一雙的看。內心的自卑和渴望往往會讓人無可奈何。

    她怎麼會不在意呢?只是她無法逃避。而且也不敢跟父母說。讓人看的心疼。

    懂事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可憐。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開不了口。因為懂事,怕為難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被貧窮包裹的感覺幾乎是絕望的。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賺錢,無法擺脫這貧困的束縛。

    哭窮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是敏感與自卑,是深深的壓抑感。他們長大後對外界只敢說,“好”、“可以”、“沒關係”。他們經常討好別人,認真完成任務,規規矩矩生活,卻常常活不出自我。因為內心低人一等的窮人思維就像細胞,在他的身體裡不斷裂變,跟隨一生。

    02

    說起來,我小時候也被多次“哭窮”過。記得上初中那會,班上好多同學都買了“文曲星”,自己也想要,我媽的回覆是:“有必要買嗎?把老師的課認真聽完不就得了嗎,咱家沒錢買這個。”高中那會流行隨身聽,那都是有錢人家孩子用的,你用啥。從那之後只要是涉及到錢的事,我再也不會隨意向家人提要求。

    孩童時期,碰上舍不得花錢的父母,孩子都會受很多委屈。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一生的陰影。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中,專案處長趙德漢貪汙的錢堆滿了整整一面牆,他卻一分也不敢花。貪汙事實敗露之後,他只說: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在哭窮聲中長大的孩子,內心總會有一種匱乏感,也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稀缺心態”,即“越缺什麼,越在意什麼。”

    看吧,一個從小就被灌輸“缺錢”的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會形成強烈的“金錢崇拜”,由衷地覺得錢是個好東西,特別渴望賺錢,又特別不捨得花錢,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認知判斷能力。

    貧窮最可怕的,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陷入貧窮的思維模式。貧窮思維就像遺產,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刻在孩子的人生裡。

    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

    03

    當孩子問:“爸爸/媽媽,我們有錢嗎?”你可能會這麼說:“我有的是錢,等你長大了,錢都是你的。”但正確的回答應該是這樣的:“孩子,我有,可你沒有,你想有錢要自己想辦法掙。”你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

    相反,你應該多問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玩具適合更大的孩子玩,等你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可以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援長久的學習。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叫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

  • 2 # 寶貝快樂生活記

    現在大部分家庭條件都不錯。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懂得他們的不容易,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孩子哭窮。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不想與外界接觸。這種意識會根深蒂固地植入孩子的心中。將毀掉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天使,自信而美麗。也喜歡與別的小夥伴們打交道。別人有的,孩子也想有。若你老向孩子灌輸窮的思想,孩子就會覺得你斤斤計較而變的膽怯懦弱。不敢出去玩,不敢與人交流,心裡會很難過,自卑到骨子裡。學習和人品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作為父母,好好想想你們拼命工作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光明的未來嗎?

  • 3 # 美娘講故事

    說到底,就是父母心疼錢。

    其實我特別好奇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是要把錢留給某個孩子?本身性格就是這樣?還是單純的心疼錢,不捨得拿出來?

    我不知道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但我可以看出的一點是: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孩子都不捨得花錢,那對朋友肯定不會大方,而且在生活中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可能還愛佔小便宜

    你知道,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直接或間接的模仿父母,一個父母都這樣的小氣,那他的小孩應該也會潛意識裡去學習,或許你根本意識不到你在模仿你的父母,但你確實是這樣去做了,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 4 # 兒童性教育講師

    1、容易變得自卑

    哭窮容易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認為自己沒有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快樂,不願意與同學們交流和相處,總感覺很多地方不如別人,形成自卑的性格。所以哭窮對孩子來說不是好事。

    2、容易變得小氣

    哭窮容易讓孩子變得小氣,每次花錢的時候都有一定的心理負罪感,認為父母掙錢不易,不願意多花錢,更不願意為別人花錢,久而久之,養成小氣的性格,不利於孩子優秀性格的培養!

    3、容易不自信

    孩子的自信是從各個角度培養出來的,家庭的經濟支援也是一樣。別的孩子想要什麼東西,只要合理,父母都會努力滿足,但自己不同,父母經常告訴孩子家裡窮,導致孩子在想努力得到什麼的時候,不自信。看到別人Sunny,快樂,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缺乏自信。

    4、成人後容易拜金

    少年時期的影響會讓孩子成人後,為了改變經濟而努力,容易產生金錢至上的觀點,拜金不約而至,他們努力讓自己多掙錢來改變自己的不自信,自卑等,而內心卻是對窮的恐懼。

    節約是美德,但是過分的節約或者故意告訴孩子父母很窮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父母在進行教育時,要把握好程度。

    父母和家庭應該給孩子在各個方面的支援,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優秀的性格,擁有優秀的人生。你可以看到,家庭的支援對孩子精神上的影響非常明顯。

  • 5 # 香草珠兒

    他說他小時候父母是經商的,家境很好。但父母一直秉承"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的教育理念。所以他姐姐是被父母富養大的,要什麼給什麼,而他自己作為男孩子,是被窮養大的。

    他說他小時候,哪怕想吃一根很便宜的冰糕,去找父母要錢,父母都會極力的向他哭窮,說錢如何如何難掙,他們一天到晚起早貪黑,也掙不了幾個錢,還嫌他成天要錢花。這個網友說,不管他什麼時候向父母要錢,不管是不是正當理由,父母都會不停地在他面前哭窮。

    後來他考上大學以後,談了一個女朋友。這個女朋友也是他的初戀,他非常在意那個女孩,在那個女孩生日的時候,他想送給她一份貴重一點的禮物。後來就去找父母要錢,父母又是在他面前一通哭窮,並且告訴他不能拿物質去慣著女朋友。因此他也沒有從父母那裡要到錢,也因為沒給女朋友送成禮物,導致兩人最後分手了。

    這個男孩子非常生父母的氣,他認為就是因為父母總是哭窮,不給他錢,所以才導致他的初戀跟他分手。從此以後他下定決心,不再找父母要錢。現在他上大三了,他已經能夠透過各種方式去掙錢,也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但他現在幾乎不跟家裡聯絡,基本上都父母斷絕了關係。

    儘管這個網友的做法也許有些極端,但也給那些喜歡哭窮的父母敲響了警鐘。"哭窮 ","窮養",有時候並不能造就一個品格優良的下一代。凡事都過猶不及,過分的哭窮,窮養,也許會讓孩子性格變得自卑,懦弱,怨恨父母,甚至遠離父母。

    窮養,不只是在物質上控制孩子就能達到目的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一個物盡其用,不浪費的好習慣,並且應該鍛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不是透過一味的哭窮卻讓孩子感到自己家境不如別人,讓孩子心裡感到自卑。

  • 6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有一些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能亂花錢。這些父母可能是想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儉,或是在孩子要求購買玩具的時候作為理由拒絕孩子。適當的教育孩子,杜絕孩子間對物質的互相攀比,以及減少不必要的鋪張浪費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但是不管任何情況下都反覆的對孩子訴說家庭條件艱苦,有可能又會適得其反。

    首先反覆對孩子訴說家庭條件艱苦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學校多會表現的不自信,不主動。如看到老師就害怕,老師的提問明明知道答案也不主動舉手回答。

    其次孩子反覆的感受到貧窮,並不能讓其因為懂得節約而由貧致富。想反會將孩子陷入稀缺陷阱中,無法擺脫貧困。稀缺一詞原本是經濟學詞彙,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人的慾望通常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於無限的慾望,有限的資源就是稀缺。而後心理學對其深入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期陷入資源的稀缺中,他就會陷入稀缺陷阱,而更不能走出稀缺的狀態。因為稀缺會佔用人腦認知資源的頻寬,損害認知功能。如長期接受到缺錢這個訊號的孩子,就會覺得錢這個資源非常稀缺。大腦中的一部分認知資源就會不自住的被錢所佔據,而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如學習,可用的認知資源下降,表現變差。這些孩子會對錢產生管窺心態,他們以後在處理事情時,只看重錢,而忽略一些其它更重要的資源,如時間,健康,人際關係等。這些情況最終導致了無法有效的擺脫貧窮,即陷入了稀缺的陷阱中。

  • 7 # 壹念心理

    我們在商場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看中一個玩具,想要媽媽給他買,媽媽一邊拖著孩子走一邊大吼:

    “你知不知道媽媽每天多辛苦?賺的錢要養你還要給你上學,你還這麼不懂事什麼都想要!”

    孩子被嚇得大氣都不敢喘,一邊抽泣,一邊乖乖跟媽媽走。

    現在很多父母都迷信“窮養“孩子”,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口頭禪是“家裡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

    可是,年幼的孩子在本來最不應該受到金錢困擾的年齡,讓他去思考貧富差距,去體驗沒錢的滋味,是不是有點殘忍呢!

    讓一個孩子過早地聽到並且感受到“窮困”,的確會讓孩子變得懂事,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如不亂花錢,知道為父母著想。

    但是這樣的孩子,越懂事越可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貧窮為何讓孩子感到自卑?”

    有個匿名使用者的回答十分扎心:“從來不敢說我要,只敢說真好!”

    父母大概永遠不知道,他們哭窮,本意是教會孩子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恩父母為他的付出,體會父母“窮養”背後的用心良苦。

    卻想不到,孩子在父母創造的“窮”環境中,慢慢地收窄自己的慾望,磨鈍了原來的野心,縮小了自己的格局視野,一輩子也跳不出窮人思維。

    作家古古在《窮人缺什麼》這本書中說到:

    人窮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裡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的是改變。

    這種可怕的窮人思維的力量,不亞於原子反應,會給孩子造成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一輩子的運氣和生活。成人的窮可能是一時的,但窮酸氣可以伴隨孩子一輩子。

    父母能給到孩子的,除了讓他們吃不捱餓不受凍,還要給孩子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而跟孩子哭窮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謹慎,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感。

    事實上,很多家庭並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打算用窮養來鍛鍊孩子。

    但是一個孩子整天為錢發愁,聽父母抱怨沒錢的日子沒法過,他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嗎?

    讓孩子吃苦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讓孩子多承擔一些家務活,或者讓孩子參加一些勤工儉學;教會孩子去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哭窮並不能幫上什麼忙,我們反而要努力而積極地給予孩子愛的承諾,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向孩子哭窮,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快樂積極地去面對困難,勇敢地去努力奮鬥。

    這才是家庭和父母給予孩子的美好禮物。

    在孩子面前“哭窮”

    有什麼危害?

    1、造成孩子自卑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孩子會因此變得很自卑,嚴重的可能還會在性格方面變得孤僻內向。

    小時候長期處於貧窮和窘迫的孩子,長大了很難有安全感。唯一能讓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摺上的數字不斷往上漲。

    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種如影隨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從此揮之不去。

    2、抗打擊能力差

    從小物質缺失會造成孩子懦弱的性格,遇到挫折了不能勇敢面對,只會選擇頹廢、逃避。其實失敗並不可怕,不要丟失那份從頭再來的勇氣。但是從小窮養的孩子,心底缺乏這份底氣。

    3、限制孩子未來發展

    金錢的匱乏,會導致孩子內心的匱乏。

    而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因為窮意識背後緊逼家庭的壓力佔據了大腦的“頻寬”,很直接吞噬孩子大腦發展能力。

    家長怎麼做?

    當孩子關心家裡的經濟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一些財商、經濟一類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提及貧富,我們要告訴他們:“不管情況如何,爸爸媽媽都會照顧你,讓你無後顧之憂地上學,相信你長大了也能自己去掙錢。”

    我們給予孩子愛的承諾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的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智勳收穫土豪女粉,1晚打賞萬元禮物,“真人照曝光後,水友酸了”,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