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貓1954

    這說法不符合《矛盾論》!

    內因(學生自己想學習)…是依據

    外因(老師教)……是條件

    如果學生鐵了心不想學,老師無能為力

  • 2 # 天涯有我4

    嚴格來說這句話沒毛病,教師教出的學生好壞都是相對的,試問哪位上過學的學生不是教師教會寫名字,教會認數字,教會做人道理等。但再也本事的教師也不可能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家長期攀的“人才”。所以社會對“教好”一詞可能有誤解。

  • 3 # 早起小二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

  • 4 # 帥鍋看影視

    這句話是有條件的,前提是學生想學,如果不想學神仙也沒辦法。如果學生腦子沒什麼問題,也想學,就是笨了點,那教不會就是老師的責任了。

  • 5 # 小園微吟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原本是專家從教師更高的奉獻精神層面來說的,部分優秀教師也可以如此總結和鞭策自己。如果換個位置說此話,就變味了,如同我說謙辭“鄙人”,你就罵我差火一樣可笑。還有,說教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一種精神褒揚或激勵,若較真要求教師現實之中時刻如此,既不現實,也太殘酷。部分教育行政官員個人修養差,有意無意如此硬性規定教師如此去做,實踐中確實存在,是值得警惕的。

  • 6 # 莊稼老粗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又怎樣解釋?

    所以任何說法和想法絕對同等的條件下,結果也不盡相同。

    從唯物辯證的關係看問題,內因決定外因,在特殊條件下內外因也可互相交換。所以任何事不可一概而論。

  • 7 # 清香益遠5

    這是毫無邏輯的話。老師和學生是對立的統一的,老師教書育人,學生被老師教育。老師教育,學生接受,這樣才能教育好學。內因透過外因發生變化。因此,老師教育學生,學生對抗教育,儘管老師會教也教不會學生。

  • 8 # 很多時候不清醒

    按照這種邏輯推理下去,不得了。這種話,若是校長說的,那可理推匯出: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當不好的校長。若是教育局長說的,那可推匯出:沒有當不好的校長,只有做得不好的局長。……若是家長說的,那可推匯出,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只生子女而不教育子女的家長。嘿嘿,這種邏輯能邏輯下去嗎?

  • 9 # 蘭香茶803

    老師教學生如同父母盼兒成龍盼女成鳳,父望子成龍一樣,但是一娘養九子,九子不像娘,有聰明的也有笨蛋的。

    老師遇到聰明的學生一教就懂,一學就會,老師豈能不知,如果遇到一個蠢學生見到他頭都大了,我見過一個學生讀[三個一年級,三個二年級,初小沒念完人長的跟老師一樣高,最後不讀了,回家搞工分去了。

    我隔壁一個生產隊的一個人小時候讀書,沒有辨別字的能,教了一個學期分不清七字八字,有一天老師氣不過叫他站起來指認黑板上的數學字,老師指著黑板上面的六字問他這是幾字?他說七字,老師氣不打一處來回道,還八著,他也跟著說哦!八字。後來老師又補了一句,還九字,哦九字,老師苦笑笑,你明天別來了。

    不論讀書或是做事或是學工匠手藝,有的人天資聰明,無師自通,而有的人卻很笨,怎麼教都教不會,人才出城市,木材出深山老林,城市中的氣候易出人才,相互攀比,而深山裡的氣候易木材生長,相互一逼,大樹下面大半截都沒樹了子,全逼死了沒了,每根木材筆直筆直的,十米二十米高,一苗通天,根根都是棟樑之材。

    所以說老師教不好學生也是無奈之舉,好學生遇不到好老師雖然很倒黴,但可以選校,也可以自己努力,勤學多問,學海無涯苦作舟,書中有路勤為經。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 10 # 誠信的人

    專家們誰能提出一個新鮮的概念或詞語,自已感到很偉大,可不知害了多少人,專家提出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個人認為,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不會搞調研的專家。

  • 11 # 張永平3060

    不一定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性情,天性不同,悟性不同,興趣不同,而且智慧也不同,這能因才施教,比如說甲可以過目不忘,乙可以熟讀不忘,到了丙叫其抄寫了還是不行。如果換一種方式,丙可以負重跑步五公里,乙只能負重三公里,而甲一公里都不行。教師關鍵是因才施教,在教育中發現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加以引導和施教。其實我們的教育體制就存在誤區,不可能人人是全才,也不可能人人是苯蛋,教育的根本是發現有用之材,社會就象一臺執行的機器,有動力系動,傳動系動,固定系統,缺一不可,關鍵是培養出來的人能夠在某個系統發揮更大的作用。

  • 12 # 愛笑的瑞貝卡

    你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怎麼理解?作為教育的宣傳口號,沒有大問題。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沒有養不好的花,只有不會養花的園丁。沒有燒不好的菜,只有不會燒菜的廚師。教育失敗的責任全部讓老師來承擔這也是思維極端化的表現。也有可能只是方法沒用對而已。

    前一段時間跟一個朋友老師聊天,他教的那個班特別的笨。一個特別簡單的知識點為他們講了八遍,這幫學生依然還是不會。我就問他:我說,一個特別簡單的知識點,你需要給別人講八遍,別人都還不會,你覺得是你笨,還是學生笨啊。他後來陷入了沉思,然後就告訴他,我說當我們講到第三遍的時候,發現下面的聽眾還是聽不懂,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怪聽眾,我們得改變自己的講解的方式,我們得變著法講解,那點東西透過類比之類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學生把它理解了,這才是我們當老師的最值錢的地方啊!什麼叫經驗,這就叫經驗,而不是說一味地去重複重複重複。如果說只是一味地重複的話,那學校直接請你

  • 13 # 兜兜有光

    錯!!!

    我覺得學生也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可能受家庭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感興趣的點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同一種教育環境下,並不是老師沒有教,還得看自己對知識的吸收情況。

  • 14 # 桃李不言7w1b

    說這話的人估計不是沒有基本的常識,就是脫離實際的離譜。所謂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那人和人能都一樣嗎?有的孩子就適合學習,天生就是學習的料,老師也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有的孩子就不適合學習,一提學習腦袋疼,誰教他能教會啊,把說那話的那位專家請來,教教看,看能教會不?

  • 15 # 許多分

    似乎專家和領導很喜歡對教師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通常老師對這句話嗤之以鼻,認為說出這個觀點的人肯定沒在教育第一線幹過,僅僅是坐在辦公室裡喝著茶就琢磨出了這一句話,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一句話為何讓老師那麼痛恨呢?

    原因在於很多特殊學生在老師的屢次教育之下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學生似乎不具備“變好”的條件,任你老師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無力迴天,教師辛苦付出沒有半點回報不說,還有人站著指責老師不會教,這樣的論調讓老師如何服氣?如何不痛恨呢?孔子弟子三千,也僅有七十二聖賢,誰敢說孔子是不會教的老師?

    現在這句話就好比一道聖旨,凌駕於老師的頭上,不僅是專家和領導,甚至是普通的大眾都會用這一句話來衡量老師的好與差。

    那麼這一句話到底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應該辯證地來看這一句話。這句話重點在於如何界定那個“好”字,不同的界定應該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如果簡單地以學習成績來界定這個“好”字,那麼這句話肯定不對

    在很多人眼裡,一個學生好與不好主要是以成績來衡量的。因此在他們眼中老師必須把學生的成績教好,否則就是老師不會教。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天賦,如果學生努力了但還是沒取得好成績,那麼我們應該原諒孩子的天賦,體諒孩子的拼搏,鼓勵孩子的堅持,然後理解老師的辛苦與無奈,這個老師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個孩子能取得好成績,只是現實卻是很無奈。這時候不應該有人站出來指責老師不會教,畢竟沒有參與其中,有何資格來評價老師會不會教呢?

    第二、如果以學生的進步來界定這個“好”字,這一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學習成績不是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人不是平面而是立體的,因此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維度的。比如說某個學生以前經常遲到,經過老師的一番教育後他把每天遲到變成了一週只遲到2次,這就是學生的進步,因此這樣的學生是“能教好的”,而老師也是“會教”的老師。

    因此,辯證地看待“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好”可以有很多種表現,老師的教法可以隨之應變,這樣的老師一定能教出更多的好學生。

  • 16 # 陶遠明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正解是什麼?

    這句話是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的名言。陳先生畢業致力於幼兒教育和幼兒師範教育的研究。是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大學教授。被稱為中國現代幼兒教育之父,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在理解這句話時,請大家一定要注意他的身份。任何人發表言論不可能脫離他的專業背景。作為兒童心理學家,他研究物件是常態兒童,而非變態(例如智力低下)兒童。作為教育家,他研究物件是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而不是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

    所以,陳先生髮表這種觀點,是針對學前教育階段智力正常的兒童。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真理多走出一步,往往會變成謬誤。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有它的適用範圍。

    正確理解陳先生的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第一、強調教學法的重要性。同一門課程,同樣的教材,有的老師教學效果好,學生成績提高快,而有的老師教學效果不好,學生成績下降。這可能是教學方法不同導致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好的方法事半功倍,不好的方法事倍功半。所以,作為一個老師,不能一味埋怨學生素質差,而應該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第二、客觀看待學生的學習準備性。

    學習準備性是教育心理學的概念。是指學生在學習某項內容之前,在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準備程度。

    因為學前教育階段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品格為主。知識性教學比較少。所以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要求不高。

    而小學、中學、大學則不同。知識是從簡單到複雜,從初級到高階的序列,構成完整的知識鏈條。就像蓋樓房一樣,是一層一層累起來的。如果低階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高階階段的教學根本沒法完成。

    例如,如果小學算數水平差,初中解方程就很難完成。初中不會解方程,高中階段的內容根本無法學習。

    從學生的能力水平來看,學生完成每門課程的學習都需要以一定的能力作為基礎。學習數學和理科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習語文和藝術需要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體育課成績突出需要以良好的運動能力做基礎。

    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對某門課程的興趣更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

    所謂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針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常態兒童或許成立。針對大中小學和非常態兒童則不一定成立。

    第三、正確界定學好和教好的標準。

    漢語語言的豐富性,讓人們對概念理解往往容易產生歧義。那麼,問題來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學好的標準是什麼?是否是每個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水準呢?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老師會教的標準又是什麼?

    很顯然,因為學生差異顯著,所有學生都達到同樣的標準,是不現實的。使學生在原有水平基礎上儘可能得到提高,才是教學的目標。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只要他盡最大努力,提高了水平。哪怕仍然水平比較低,仍然屬於學好之列。只要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無可指責。

    而對於老師來說,所謂教好,就是讓絕大多數學生提高水平。幾個知識能力基礎差的學生學不好,可能是學生因素造成的。而全班絕大多數學生學不好,只能質疑老師的水平有問題。

    第四、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學法。

    陳先生說這句話的本意是強調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並不曾料想某些專家誤解,被眾多一線教師抨擊。

    一個學生學習程度差,可能受先天因素制約,但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郭靖跟江南七怪學不好,跟馬鈺和洪七公卻能學好,就是很好的證明。

    所以,作為一線教師,在批評陳先生言論同時,不妨思考一下在教學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該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 17 # 小薇vv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說的是學生可塑性強,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生是可以把知識學好的;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對老師的期待非常高,需要教師拿出十八般武藝來對待所有學生,但是人的精力終究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未免有失偏頗,太過片面,凡事都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問題。老師固然重要,我們要強調老師的主導作用,但是不能把老師看做萬能的,要把教學搞好,還需要社會、家庭、學生個人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 18 # 曾逐東風

    這是什麼話?混帳話。現代學校,是成建制的班級,不可能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而四五十的學生,個人資質千差萬別,在一種維度的教學模式下,必然會產生各不相同的教學結果。這是符合客觀規律和事實的。

    即使是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古代私塾,也未能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我們某些人喜歡斷章取義,把別人在特定環境特定場合說的話掐頭去尾,為己所用,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 19 # hewigui

    這是廢話,我不是老師,但是我見過最笨的學生,高中時一個留級生到我們班,大家一起念俄語,他念的時間長,聲音大,每次考試他考20多分,90分以上的考北大,80分以上的考211,以下還有本科,專科,他什麼也沒有考上。人各有特長,此人是烈士子弟,高中入黨,人們都畢業了,他被照顧到警校,後來當了公安局處長。每個人都有父母的基因和習慣,有的人打球,娛樂,玩,不費勁,學習很好,他是用心,有好的學習方法,只要認真,就能考北大清華,這些人都是重點高中的資源,當然老師層次也不一樣。老師教的再好,也有學習不好的學生,如果一教就會,大家都成了冠軍,都成了科學院,工程院的院士,那是不可能的。

  • 20 # 風馬旗藏地戶外

    這就是專家說的話,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假如每個孩子都是一顆植物,有的能長成參天大樹,有的長成花草,有的開花結果早,有的註定晚開花,所以教育肯定會有差異,學生不可能都成為參天大樹。只有承認學生學習有差異才是科學的教學,才能因材施教,有的學生學會知識、有的學生學會做人、有的學生掌握技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的心疼,是真的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