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盼夢一覺

    小格局來說,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道確實值得學習。從一個同進士到領兵一方的將領,屢敗屢戰,平定叛亂安定天下,曾國藩的治世之道值得借鑑。甚至於到功成之後還能平穩渡過而君主不疑,他的處世之道同樣出色。

    大格局來說,清末民國年間的軍閥混戰格局正是源於此人。為了平定太平天國他受命回到湖南組建團練,但是軍隊的一切開支自負,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私家軍。同時期的淮軍楚軍同樣如此,直至後來的北洋軍,清政府慢慢的就失去了軍隊的領導權,各省的督撫都是掌握軍政財大權,走向軍閥化,而中央政府則極為孱弱。

    總體來說,曾文正公個人身上有不少閃光點,但實質上還是個軍閥頭子,沒必要過於推崇。

  • 2 # 南朝居士

    他是典型的政治家特徵,不談忠孝、不講道德,一切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標準,可以藐視一切規則。

    他謗滿天下,譽滿天下,喜歡他的人稱之為道德楷模、聖人,不喜歡他的人稱之為魔鬼、劊子手。

    前面十年的官宦生涯非常順利,遊走於滿官門下,遊刃有餘,十年七次升遷,官至二品。

    1852年,他在咸豐帝的要求下開始辦團練,對抗洪楊之亂,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洪楊之亂,絕不是後世記載的那種邪惡的化身,之所以邪惡,只是因為他失敗了,我並非說他多麼正義,只是沒有記載的那麼邪惡罷了。

    同理,他之所以正義,只是因為他成功了,他代表的是朝廷,並非正義。

    所以,他並不是什麼正義之師,更不是“王師”,他的軍隊是標準的地主武裝,私人武裝,一群為了錢打仗的人,他們眼裡沒有老百姓,沒有朝廷,只有利益,

    攻下城池之後,屠城、縱兵劫掠三天,那都是標配,所以也別說比太平軍乾淨,不殺老百姓,他們殺得更多,因為他們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錢打仗。

    他知道,跟士兵、武將談道德、正義,無異於對牛彈琴,不如實際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錢給夠,打仗就厲害。

    在打下太平軍老巢後,將金陵屠城,目的也很單純,寶藏。

    他之所以沒有造反,並不是他是什麼忠臣,而是他知道,如果造反必然失敗,不得不忠於朝廷。

    他之所以名聲好,被封為聖人,只是因為他的徒子徒孫願意給他唱讚歌,一大堆文章下來,慈禧都能寫成聖人,何況“挽大廈之將傾”的文正公?

    我並不認為,他道德低下,或者是壞人,也不認為他是聖人,道德高尚,他只是優秀的政治家,這樣的人必然是“謗滿天下、譽滿天下”的,也不能用道德高低來衡量,

  • 3 # 帶上歷史的心行走

    曾國藩是為數不多的善始善終的權臣,與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修身齊家,備受讚揚

    曾國藩從小苦讀詩書,提高自己修養,祖上開始家風嚴謹,他的修身齊家的名言,為世人所推崇,奉為人生格言。比如:

    曾國藩修身養性十二心法:一曰敬,二曰靜坐,三曰早起,四曰讀書不二,五曰讀史,六曰謹言,七曰養氣,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無亡所能,十一為作字,十二為夜不出門。

    曾國藩16字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通俗易懂,為許多名人志士學習,據說蔣公枕邊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有曾國藩的十二心法。

    治國平天下,頗受爭議

    曾國藩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為很多人所詬病。有人說湘軍也是土匪武裝,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比起太平天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有人說平定內亂,功不可沒。

    無論真相是什麼,在那樣一個亂世,在幾代人苦讀,就為一朝金榜題名時,曾國藩志向是要治國平天下,可是掌權者慈禧太后庸庸碌碌,一心想入仕,實現人生抱負的曾國藩可能很多事情,是他無法左右的。《曾國藩傳》裡有說到曾國藩兩次見慈禧太后,希望討論治國治世的方法,而慈禧太后只跟他拉家常,這讓一腔熱血的曾國藩大失所望。

    綜合看,曾國藩還是為中國的近現代化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曾國藩的不足之處可以用一個字概括-----笨

    他考了七次中才中秀才,他父親一直考到四十多歲中秀才。老曾家祖上幾百年沒有人考上,到了曾國藩爺爺這一輩,嚴格要求子女用心讀書,用今天的話說,死磕科舉,一定要透過讀書走仕途。考不上就接著考,因為連續失利,招致眾人嘲笑,依然堅持考。 曾國藩爺爺是一個非常倔強的人,儘管子孫考試成績差,卻不準放棄。曾國藩每每苦讀到深夜,讀不懂上句,不準讀下句;一篇讀不懂,不準下篇;一本讀不完,不準讀下一本。傳說,小偷深夜闖曾國藩家,恰巧碰到曾國藩正在背《岳陽樓記》,小偷就躲在房上等他背完睡覺,可是左等右等,已經睡了兩覺的小偷,發現曾國藩還在背,還沒背下來,小偷實在受不了了,對著曾國藩把《岳陽樓記》一字不差的背出來離去。 可見,位極人臣的曾國藩,不是天賦異稟,可以說資質一般呀!

    曾國藩考七次才中秀才的原因,在《曾國藩傳》裡有描述到: 一,學習方法不恰當

    二,曾國藩本人確實很笨, 在經歷第六次考試“懸牌批責”,文理不通,通報出來,在反面排行榜裡,曾國藩受了極大刺激,於是蒐羅“歷年真題”,對比找出自己的問題,第七次終於考上秀才,之後一直考入翰林。

    在這笨笨的學習中,曾國藩也總結出自己的人生哲學:世間至拙,能勝至巧。

  • 4 # 鴻客行文史

    作為清末重臣之一,曾國藩無法逃脫時代限制,可是又是在他那個時代裡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了華人所常說的三不朽,德、言、功,同樣的也正是因為他的複雜,近年來人物重新認識到,他能帶來人生實現的一些啟迪。

    曾國藩在持家、個人修養、知人、用人等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曾國藩家訓與家書

    1850年曾國藩輯錄古今大儒名臣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自輯成《曾氏家訓》,對家庭教育的影響非常大。同時,曾國藩與其弟、同僚、部下的通訊被後世輯錄成《曾國藩家書》,下面摘幾句:

    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業之不精耳 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交友須常常來往,不可太疏。凡作一事,皆宜有始有終。

    可以看出曾國藩確實將儒家思想的種種方面,投入到了個人生活中去了,這樣經常反省、總結,怎麼不能令人敬佩。曾國藩也是清末著名的理學大師,學術造詣頗高,他的思想雜糅了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的要義,成為了清末儒家經世致用派的代表人物。

    不足之處:曾國藩同樣沒有認識到,西方是一種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文明和社會制度,同樣的以天朝上國自居,沒有逃脫洋務派片面改革的牢籠。

    鎮壓起義與洋務先鋒

    曾國藩建立湘軍,鎮壓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他在作戰中重視軍隊訓練,重視將領選拔,屢次受到挫折但勝不驕敗不餒。

    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辦軍械所,製造軍火,是洋務派裡第一個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在曾國藩的指導下,1863年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了近代製造業的先河。

    同時曾國藩的湘軍對太平天國的鎮壓是相當殘酷的,一旦破城,男女老幼皆不能倖免,而曾國藩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援這種做法。

    攻吉安時,曾國藩提出:“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如似九江之斬刈殆盡,則雖遲亦無後患。”他又在一封給曾國荃的信中說:“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

    尤其是攻破天京以後,發起了屠城,所以曾國藩人稱“曾剔頭”,或者人屠。

    先進與妥協

    曾國藩曾經上書朝廷支援,向美國等派出公費留學生,並支援創辦官方的編譯館,為西方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同時,他在處理天津教案時候,刻意向法華人妥協,也被人們認為是賣國行為。

    產生曾國藩的原因

    透過上面的分析和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確有過人之處,很多歷史名人都都曾國藩讚譽有加。同時,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扶社稷於危難之間的人,都有一種莫名的崇拜。

    總結:曾國藩位列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絕非虛名,他的修身與治學都被後人所稱道,他經世致用的思想,在晚清也算識時務,同時階層的侷限,也讓他有諸多不足之處。

  • 5 # 看著朵朵花開

    1.曾國藩是個什麼樣的人?

    曾國藩是個成功的人,關鍵是這個成功人土的經驗是可以學習的。他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樣,沒有顯赫的身世,沒有聰明的頭腦。

    有個故事還專門講述了“他的笨”。說某個晚上,一個小偷去他家偷東西,發現他還在背書,就想等他背完了去睡覺了,再動手。

    結果等了大半個晚上,曾國藩還沒背下來,小偷氣得跳出來說,“真笨呀!我都聽會了,你還背不下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他這麼一個笨人,都能成功,我們不比他差,如果稍加努力,也一定會有所作為。

    曾國藩是個“笨人”,但他卻還成了半個“聖人”,雖然只是半個,也已經很了不起了。並且他的成功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後天努力的。這就是大家願意學習他的原因。

    2.曾國藩有哪些成就?

    ①在中華文明面臨滅頂之災之際,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顛覆之際,他以侍郎身份登高而呼“為我孟子孔子之痛哭於九泉”。

    他的偉大,在於以一人之力,挽救了中國文化,使得儒家文化得以流傳,文明得以續接。

    ②建立湘軍。

    湘軍是清政府唯一有戰鬥力的軍隊。湘軍在中國軍事方面開創了劃時代意義,正是因為湘軍的崛起,導致了地域性軍隊的聽命於一人,才有了後來的軍閥割據。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④《曾國藩家書》影響深遠,至今仍為各圖書館最火之一。

    曾國藩的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談到了官場、僚屬、朋友、鄰里。這些信都圍繞著一箇中心:一個人應當怎樣修身、做人、處世。

    其行文形式自由,不虛偽,不造作,真切感人,於平淡中孕育真知良知,凝聚的人生思考。

    ⑤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三大重臣並列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3.曾國藩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一點就是堅持就是超強的自制力。

    年少時便定下目標寫日記,從此再無間斷,臨死前一天仍然寫日記。

    日記不是走過場,而是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寫的極為認真。

    那時候寫字不是現在這麼容易,都是毛筆正楷。能堅持一生,有幾人能做到?

    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二點是勤,曾國藩把“勤”作為興家立業的根本。

    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說:“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至切至切。餘深悔往日未能實行此二字也,千萬叮囑。”

    教育兒子曾紀鴻,他說:“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習慣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曾國藩也告誡子弟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傲為凶德,惰為衰氣。二者皆敗家之道。”

    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三點,肯下笨工夫。

    曾國藩從小讀書就肯下笨功夫:不讀懂上一句,不讀下一句。不讀完這本書,不摸下一本書。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絕不睡覺。

    他不懂什麼“技巧”,什麼“捷徑”,只知道一條路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

    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

    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第四點是誠。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以誠為本。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願人佔我的便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別人以巧以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相待。

    曾國藩說到做到。左宗棠在“瑜亮情緒”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國藩,始則挖苦打擊,終則以怨報德,曾國藩卻終生未還一手。

    李鴻章作為他的弟子,也時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國藩卻因為愛李之才,始終不改對李鴻章的關心、愛護、包容、提攜。

    曾國藩一生朋友極多,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指揮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洪楊一役”的最終勝利。

    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五點是職場生存法則:虛心,慎言,不爭辯。

    曾國藩認為,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比一般人更虛心。

    因為虛心,所以能廣泛接納各方觀點,從而分析利弊,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因為虛心,所以不滿足與自己的學識,從而刺激自己不斷學習,增值自己。

    曾國藩生於清朝,接受傳統儒家教育,晚年位居高位,仍虛心學習西方先進文化,號召開展洋務運動,這種眼界,不是常人所能比的。

    曾國藩認為,爭強好勝是不成熟的做法,逞一時口舌之快,卻得罪了對方,這種行為實在幼稚至極。

    曾國藩初入官場時,和一般的愣頭青並無區別,說起話來口無遮攔,常常因此得罪朝中同僚。後來他在日記中多次反省,甚至寫了兩個字掛在書房——慎言,用於提醒自己

    4.曾國藩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任何人都有不足之處,曾國藩也一樣。他對清朝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傑出貢獻,但他在平定叛軍、土匪時殺人如麻,得外號“曾剃頭”。

    有人欣賞有人罵,這說明曾國藩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正常的人。而他一生的學識一生的作為和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 6 # 冬瓜88

    主席曾經說過,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代表人物。

    厲害在何處?古代地主階級的讀書人,主要分2種:一是傳道受業的人;二是實踐的人。能夠將傳道授業結合到實踐並且建立個人功勳,實現立言、立德、立功的完美人生者,一個是王陽明、一個就是曾國藩了。

    曾國藩有沒有缺點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曾國藩此人,缺點主要有三:

    一是善於協調,業務能力卻一般。曾國藩打仗屬於打呆仗的型別,既不靈活,也不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術,他可能也不好這個;

    二是戰略思維一般,但戰略執行尚可。在平定太平軍過程中,平武昌、沿長江而下九江、安慶,直達天京的戰略是人家胡林翼定的,他執行得不錯,胡林翼並未看到結果。作為一個團隊核心,大方向把控不如胡,只能說帶路能力一般;更不用提胡林翼擔憂的列強影響,曾是沒有那麼強的憂心的;

    三是有些“小富即安”的心態。可能也是因為二,戰略思維一般,看得也不遠,太平軍平定後,湘軍沒有進一步進取,提升戰鬥力,去實現真正的保家衛國,到後來淮軍繼承衣缽,在北韓被日本吊打,已經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好逆光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