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真海
-
2 # 宗師無敵
宋代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繁榮,通都大邑商賈往來絡繹不絕,正因為國力強盛統治者才不希望戰爭,希望過安寧和平的日子,這種超前和平主義正是宋朝備受周邊蠻族侵擾的原因。
漢唐兩朝,建國之初積貧積弱,剛剛經歷戰亂,百廢待興,一時忍辱負重和親稱臣以為緩兵之計,為反擊匈奴,突厥爭取時間。他們天生就有危機意識,所以特別重視武功。而宋朝建國雖然也是經歷了五代十國,然而統治者愛好和平的背後是極為變態的打壓武將,不想黃袍加身再度發生,於是就造成了重文輕武的不利局面。
南宋比北宋略強,與金,蒙對抗長達百餘年,雖然割地稱臣但也還是能夠英勇抵抗外族入侵。只可惜皇帝昏聵,寵信奸佞導致漢奸誤國,回顧中原王朝衰落,神州陸沉多是如此,要麼內戰消耗,要麼重文輕武自廢武功。
-
3 # 怒懟精神美麗奸
磚家一張嘴,上下都是理。其實仔細思考,滿滿都是矛盾。宋朝“國富民強”,GDP世界第一?為何卻被周邊小國吊打?有馬的遊牧民族不說了,遼,金,西夏,蒙古,一個都打不過。可以理解為沒有馬,騎馬的6條腿,沒馬的兩條腿,打不過可以“理解”。偏偏就是沒騎馬的南召也打不過,緬甸泰國打不過,可以理解為人家有大象,比馬還厲害。總之都是客觀理由。請問漢武帝當時有馬嗎?漢武當時牛都不足,汗血寶馬還不是自己從西域引種?宋沒馬不會弄馬?以為武帝生下來就有幾十萬汗血寶馬放哪裡等著呢?所有客觀理由沒有一個可以站住腳的。本人是相信宋代積貧積弱的,宋只配稱“代”,不配稱“朝”。當了多少年的兒皇帝?公知喉舌喜歡宋,清粉滿遺喜歡宋,滿滿的成就感嘛。宋的前期能夠偏安,醉生夢死,多虧了西夏對北方遊牧的牽制作用,南宋所以可以苟延殘喘,多虧了“送”,南明肯送嗎?花錢買和平。宋代的民間起義也是很多的,有名的有方臘,楊么起義。從立國開始,就是篡位,得位不正,以防篡為第一要務,如晉之立國,隋之立國,長久不安,非漢唐可比。一方面吹噓國力強盛,一方面每戰必敗,這不是矛盾嗎?漢攜秦之威,唐有胡之悍。一味的文化自娛樂,只能被有馬的,有象的,沒馬的,各種吊打,原因不在經濟國力,也不在裝備(有馬沒馬),缺的是雄魂霸氣,這樣的土壤是生不出武帝的,也不會出衛霍。
-
4 # 寧安公主朱祿貞
宋代作為一個統一的朝代,為什麼武功衰弱?能夠稱得上武帝的一個都沒有呢?
筆者認為,這一切的原因要歸根於一個東西,那就是宋代的文官制度。
在經歷了唐朝中後期的軍事貴族叛亂、軍閥割據、五代十國長達一個甲子的國家動盪民不聊生之後,宋太祖深深意識到了武人專政對國家的危害。
於是,一個嶄新的制度孕育而生,那就是宋朝的文官制度(尚文抑武)這個影響深遠的制度,不但明、清兩代一直沿用。如今中國的公務員制度,也借鑑了宋朝文官制度。
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宋代文官制度。
一.科舉制度在宋朝真正變為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定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但隋唐時期的科舉規模非常之小,根本達不到人才盡出科舉的地步,隋唐主要任命官吏實際上還是老一套計程車族察舉制度。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設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進士科之外,其它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範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由於擴大了錄取範圍,名額也成倍增加。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宋代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製度。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製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宋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不準對考官稱師門,或自稱門生。這樣,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
二、中樞官制削弱地方長官權力
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從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開始,就對中央官制作了調整。其特點是用設官分職、分割各級長官事權的辦法來削弱其權力。
這樣,有些官職只是空名,所謂“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祿而已。按照這個制度,一般官員都有“官”和“差遣”兩個頭銜,有的官還加有“職”的頭銜。“官”只是說明他可以領取俸祿,而職才有實際的權力。每個機關彼此互相牽制。
進一步削弱相權
唐代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在政事堂辦公。政事堂先設於門下省,後遷至中書省,最後乾脆就改稱為“中書門下”。宋初雖門下、中書、尚書三省的名稱照舊,但這些與唐代之制已大不相同。首先是宰相不專用三省長官;其次是三省的職權已轉移。唐代三省分掌定策、封駁和執行之權。但宋代三省的權力被削弱。相權進一步受到抑制。
三、設樞密院、三司、御史臺等文官官職進一步限制武官
宋朝設定樞密院,作為主管全國軍政的最高機構。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對掌文、武大權,稱為東、西“二府”。其長官稱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副長官稱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等。
主管財政的最高機構,北宋前期稱“三司”,即鹽鐵、度支、戶部三部。其長官稱三司使,號稱“計相”。南宋增設總領所,負責供應數路或一路各軍錢糧,並參預軍政。其長官稱“總領某路財賦軍馬錢糧”,簡稱總領。
專管監察的機構是御史臺,其長官稱御史中丞,副長官稱侍御史知雜事,主管糾察百官,肅正綱紀。
宋朝的文官制度在歷史上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造就了宋代開明的政治、繁榮的經濟。
宋代文官制度使傳統的貴族門閥政治,武人政治從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國的歷史舞臺。
宋代文官制度使書院興起,學者輩出,經學、史學、文學、科學技術等均甚發達。
但是,宋代文官制度也帶來了各種嚴重的政治惡果。宋代推行的強幹弱枝,重之輕武的文官政策,造成極為嚴重的惡果,即造成有宋一代武功積弱的局面。
宋代之文官制度雖然有效的抑制了軍人專政,然矯枉過正,造成地方之過度嬴弱,地方官吏事事聽命於中央,施政不能自主,稅收又盡收歸於中央,故地方貧弱。無從建設,一旦有事很難應變,南宋朱熹對此曾有如下評議:“本朝鑑五代藩鎮之弊,逐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上,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一定程度上說,宋代的文官制度,為宋朝的滅亡埋下了深深地隱患,不得不引人深思。
-
5 # 坐古談今
宋代國富民強一說,有一定道理,但絕對不是民強。所以,我們先否定前半句。再說說後半句。前半句是幾十年來誇耀宋朝的最強有力的例證,而且,如果辯證地看宋朝的富,所有人也應該承認。
1.宋朝國富,但比較畸形。
宋朝(北宋)的富的資料有很多,例如關於工資,但有一個問題無法解釋。既然國家這麼富裕,民眾也很富裕,那麼,為什麼北宋的農民起義也很多?例如王小波、李順起義,王鈞起義,陳進起義,王倫起義,張海等陝西起義,王則白蓮教起義,方臘起義等。南宋不說了,根本就是割據政權,畸形經濟繁榮就不應該自鳴得意。
同時,有人還拿什麼“城市化率”說明,首先,這種“城市化率”只是一種預估,前提是有部分資料下的假設。但假設從來就不是歷史。要知道“城市化率”的好與壞,首先前提是有眾多的“工作機會”。很顯然,北宋時期的“工作機會”並不能支援所謂的城市化率。否則,就不會有“青樓業”的高度發達,以及大範圍的地痞流氓、流民的記載。
最後,如果真的國富民強,同樣也不會有“王安石變法”。
2.為何出不了武帝:沒有歷史責任感和戰略眼光
請注意,出不了“武帝”不是哪個皇帝諡號“武”,而是開疆裂土、振中國威。有的人經常拿宋朝對外戰爭70%的勝率。這個數字同樣沒有權威性。既然70%的勝率,為何沒有70%勝率的效果?這個原因就在於宋朝皇帝的考慮問題的心理。至於什麼“揚文抑武”所有人都會說這個問題,我就不說了。
宋太祖、宋太宗這兩位皇帝都是具有傳統“責任感”的皇帝,也一直試圖並實踐恢復幽雲十六州的,然而,明白兩人特別是宋太宗北伐的各場戰役的人來說,宋軍其實打得還是不錯的。
宋朝對遼戰爭有個特點,大部分時間雖然屬於被動還擊,但在主動進攻的時候,往往是全場壓著遼國打,可惜的是每次臨門一腳就出差錯,曹彬輕易冒進、糧草不帶足就發動進攻,結果大敗。
同樣對西夏戰爭也是勝多敗少,但最後卻是“妥協”。從宋真宗開始的歷代皇帝,除了少數皇帝外,大部分皇帝都屬於沒有歷史責任感的皇帝。那麼,他們沒有歷史責任感的原因何在?
3.北宋皇帝缺乏歷史責任感的原因
北宋皇帝從真宗開始缺乏歷史責任感的原因就在於:深受儒家的愛民、少擾民的思想影響,一味貪圖和平,忘記了歷史責任感,從而使北宋成為統一朝代中領土最小的朝代。
宋真宗簽署了檀淵之盟,儘管不少人誇獎它是:使小錢換來了百年和平。但問題是,宋遼對戰,在宋朝佔有優勢下(有人說馬不行,戰爭有唯武器論,馬是戰爭的決定要素這種觀點叫什麼?戰爭在封建社會主要是人的戰爭、物資的戰爭,馬只是其中之一,漢朝馬也不咋樣,朱元璋馬也少),卻沒有體現優勢。
在這種“花錢買太平”的思想下,宋朝對待外敵就是採用這種方式買和平,使得武將成了純粹的“被動挨打的將領”,主動進取的將領往往被文官欺負死例如狄青。這個是宋朝從皇帝開始的整個官場氛圍。人們在“貪戀和平”的主導思想下,一步步地導向了奢侈享樂,最終出現了宋徽宗這個歷史怪胎!
回覆列表
宋朝尚文,自宋太祖始定下規矩“不殺文臣”,所以宋朝文風甚盛,文明也甚。這是因為宋朝乃因“陳橋兵變”得天下,太祖擔心此事重演,從此重文輕武,所以宋朝不出武帝。但文明發達程度卻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