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年新出的美劇這部怎麼樣?有沒有看過的
24
回覆列表
  • 1 # 曉柚說

    整部劇的風格與《真探》類似,都有著慢節奏的劇情、暗黑的氣質、雙男主的設定也很相似,兩人因工作成為了搭檔,男一警探Holden是對工作上癮、滿嘴理論、有點神神叨叨的帥哥,長得有點像皇馬的克羅斯+切爾西的莫拉塔;男二警探Bill是個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熱愛快餐和Golf球,只是把緝兇的工作當做一份養家餬口的營生,因為常年出差,對老婆孩子多有疏忽。 不同於以往探案題材的犯罪類美劇,這部劇既不像《真探》那樣層層推進、抽絲剝繭,羅列大量證據、走訪大量證人,用一季的長度講一個極端宗教罪案的偵破,也不是《犯罪現場調查》或《犯罪心理》式的一集一案,快節奏的呈現出運用高科技以及縝密推理的破案過程,這部劇只呈現了三個犯罪案件,而且破案過程及其順利,基本上被懷疑的前一兩個嫌疑人就是最後的兇手,而且兇手都沒有逃逸,是當地警局打個電話便一招即來......所以喜歡看有推理、燒腦的緝兇過程的,可能會失望。劇本反而更多著墨的地方是聯邦探員運用談話的技巧,逐步突破兇手心理防線的審訊過程。 與《真探》裡滿嘴各種宗教理論,有點神棍的男一號不同,《MINDHUNTER》的男主致力於將兇手的犯罪行為理論化、科學化,所以這部劇也有了一種獨特的學術氣質,整部劇裡實踐這一研究計劃的過程很像去完成一篇學術論文的完整步驟。

    第一季結束,研究還未完成,我很喜歡這種帶有學術腔調的美劇,另外演員們的演技也都可圈可點,尤其是幾位變態殺手的表演,讓人不寒而慄,個個是《烈日灼心》裡王研輝級別的,除此之外,劇中營造出的70年代復古氛圍也很帶感,非常期待第二季 ~

  • 2 # 電影審片官

    《心靈獵人》

    真的好想吐槽這名字,好好的翻成“心理神探”不好麼?非要整一個又煽情、又做作的鬼名字,難道不怕和中國產城鄉結合部網劇弄混了?!

    說正事...

    男主福特的原型,正是借鑑了在罪犯側寫領域堪稱大師級的人物——約翰·道格拉斯。

    他被譽為“美國的現代福爾摩斯” ,以他為原型的經典人物,還有《沉默的羔羊》中的Jack Crawford。

    故事則是根據《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改編而成,講的是警探與罪犯之間的心理博弈和戰爭。

    連環殺手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這些兇殘的犯罪者,可能就是坐在你對面那個安靜、聰明、健談,甚至是條理清晰的大胖子。

    但他卻曾在15歲時殺死自己的祖父母,甚至用羊頭槌砸死自己的母親,並且斬首,用生殖器…

    ▲這可不是什麼甜蜜的摸下巴殺,這是罪犯在模擬動作場景。

    警探要將罪犯作為研究目標,從行為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分析犯罪動機,將犯罪者的作案動機與他的性格缺陷和原生家庭聯絡起來,找到這其中的微妙規律。

    而這樣的探尋,又是否會影響到探尋者原本堅持的三觀,邪惡的力量會否侵蝕掉原本正常的心理?

    福特從一開始的空有熱血和正義,到後來屢破奇案,他的心境隨著能力,開始有了變化。

    以上這些,都是這劇想探尋的問題: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問題,正與邪之間的交界問題。

    主角沒有開掛,也沒有光環,木訥,脆弱,甚至懦弱。

    他被這些奇葩犯罪心理搞得暈頭轉向。他是正義的,但同時也飽受原生家庭和最煩心理的影響和折磨。

  • 3 # 消炎藥兒

    有人說《心靈獵人》推進慢,看慣了快節奏的一集一個故事的懸疑美劇,的確有尿點,但是就我來說,《心靈獵人》正好彌補了快節奏的粗糙與單薄。

    劇情講述,原本作為警察教師的FBI特工發現,當時出現了一種連環作案的變態殺人狂,往往難以偵破,遂從在押暴力殺人犯身上探訪犯罪心理,逐漸找到不同型別謀殺誘因,有效地幫助了偵破。

    第一集一開始,這個聰明的年輕談判專家親自經歷了一起失敗案例,但此案例足以勾起我的慾望,一個有點奇怪卻不簡單的夫妻糾紛導致的劫持人質事件。對比中國產編導,這種情況往往會搞成場面活兒,警匪對峙、解救人質,但《心靈獵人》警官一句“可以讓我看見你嗎?”匪徒立刻脫了褲子,顯示精神異常,這就是細節小亮點。

    此後,劇情開始兩位FBI特工的採訪歷程和參與破案歷程,有人說該劇臺詞太密,是影視劇大忌,我承認,但因為該劇的題材角度的確獨特,它並非直接破案,而是在研究犯罪心理過程中碰上幫忙。所以研究才是重點,沒辦法以呈現傳統的犯罪現場和追兇場面為主,此外也不能有大量的推理分析,否則就失去了味道。

    這味道是什麼呢?

    一是變態殺人犯的心理過程,二是他們對兩位特工以及女專家的影響。

    變態殺人犯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形成的,正視其心理,才能更深刻地瞭解人類。他們的描述儘管令人毛骨悚然,作案手法殘忍恐怖,但(後天形成的)原因卻都是“正常”的,比如家庭的漠視、歧視、暴力和後來性別心理、環境刺激的作用等。不正常的是,他們的心理反應發生了變異,要將某種缺失強行彌補回來,比如透過殺人獲得(快感和佔有)。同時,這樣的人非常聰明(狡猾)。

    這一過程對三位主角的影響,例如年輕男特工與女友的性行為、老年男特工與妻子、年幼養子的關係、女專家喂貓發生的驚悚。雖不一定與變態心理有關,但透過編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觀眾十分在意。

    就說女專家喂貓吧,前情是她被這項研究深深吸引,而辭去原職,離開女友,來到FBI總部附近住公寓,在地下室公共洗衣房發現貓叫,每天都開罐頭放在窗臺。一天兩天,觀眾還覺得溫馨有愛,也不擔心發生被侵害事件,最後一次,女專家去拿空罐頭盒,忽然發現全是螞蟻,沒吃完!嚇得扔在地上,這才是原汁原味的驚悚!

    此外還有一個看點,是年輕男特工的虛榮心增長,一方面不加註意地將工作內容透露給同事之外的警察,另一方面對女友的異性交往越來越敏感多疑。還有,越來越習慣於做出某一方向的推斷。

    綜上所述,《心靈獵人》豆瓣評分9分,有的人表示看不下去,都非常正常。導演大衛·芬奇繼續不令人失望!

  • 4 # 神的電視機

    在拍完《消失的愛人》以後就真的消失了的大衛·芬奇,終於回來了。

    大衛·芬奇,坊間人稱“從不出爛片的導演”:《搏擊俱樂部》、《本傑明·巴頓奇事》、《十二宮》、《七宗罪》、《社交網路》。

    部部經典。

    電視劇領域,他與Netflix合作獻上《紙牌屋》,在艾美獎上賺的最佳導演,更是讓奈飛從此一飛沖天,流媒體時代到來,說是他改變了美劇程序也不為過。

    而這次,是芬奇與Netflix的二度合作:黑暗力MAX的

    《心靈獵人》

    實不相瞞,大皮特早就對這部美劇垂涎已久,畢竟美劇質量擔當奈飛大佬和大皮特最鍾愛導演大衛·芬奇的強強聯合,早就用卡司在大皮特心裡預定了年度最佳美劇之一的席位(實際芬奇只導演了本劇的1、2、9、10集,但好萊塢導演真的風格模仿能力超強的)。

    豆瓣 8.9,IMDb 9.0,目前為止秋季檔新劇的最佳成績。

    追完之後,大皮特想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你芬奇永遠是你芬奇!

    其實Mindhunter這個名字,在看之前還真的會讓人誤以為是部超能力片,但實際上本劇改編自所有犯罪迷心中的“神書”:

    《心理神探:美國聯邦調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

    它可是催生出犯罪劇集無法超越的經典《犯罪心理》和《漢尼拔》的作品啊!

    這次奈飛爸爸也是依舊很霸氣的一次性放出十集配官方中字,立刻摩拳擦掌開始追劇~

    開頭就給上了道主菜:

    一次緊急暴力挾持事件,警察用大喇叭喊話,罪犯拿著槍挾持人質,情緒激動,情況陷入僵局。

    畫面切換,一位看上去很靠譜的FBI亮出證件介入案件,一上來就甩出各種理論告訴警官他們的做法實際上一直在激怒罪犯,然後非常專業冷靜自信的調停,罪犯似乎要平靜下來。

    這時,大皮特心想:OK,兩個主角這就都出來了,這部劇應該就是關於這個警官和這位罪犯之間互相角力的故事吧。然後,下一秒,因為警官的判斷失誤,毫無預兆的,罪犯爆掉了自己的頭…頭……【微笑.jpg】

    很爽很芬奇。

    對,這就是芬奇,讓劇情的發展永遠在你的預料之外。

    緊接著,因為這次事件,這位警官被領導雪藏,調到教學部門負責教授人質談判。

    這部劇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與以往全然不同的新型連環殺手開始出現。

    在以前,如果被害人被捅了很多刀,FBI會調查他的情人或朋友:要麼情殺,要麼謀財。

    那時候FBI還可以很輕鬆的抓到犯人,因為他們犯罪是有原因的。但從警察們發現,他們好像越來越無法琢磨到人們的犯罪動機。

    一個人要因為什麼原因,才可以冷血無情的殺害十幾個與他毫不相識的陌生人?還對屍體做出那麼恐怖變態的事情?

    這位被雪藏的FBI探員,霍頓·福特,想知道這個原因。

    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本劇的一位因年輕而氣盛,一位因年長而疲倦的“雙警探”設定,總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了芬奇犯罪作品的巔峰:《七宗罪》。

    但其實,在人物設定,鏡頭構圖,甚至於剪輯手法表面上的雷同之下,其核心卻是毫不相同的。

    這次的芬奇,走起了理論流。

    這不是一部講述破解某部世紀大案過程的美劇(雖然它確實聚焦了三大世紀連環殺手),而是在講一個團隊如何從無到有的創立了一門學科的專業學院向作品。

    換句話說,這部劇是在向我們展示這位總是有著傻乎乎自信的男主福特如何一步步歪打正著的發明了現代社會刑偵劇裡最玄乎的神技——側寫。

    看劇時的感覺,怎麼說呢,就像是在。。。上課(時刻有著一種想去圖書館查資料的衝動,還想做筆記【捂臉】)。

    除去犯罪心理學,這部劇還有一個核心的問題,也是男主一直想要解決的:這些變態殺人狂們,到底是生來就是變態,還是被現實所逼。

    這,貌似又是社會學的範疇了。

    再來介紹一下本劇最有魅力大反派:埃德·坎普。

    真人

    他在15歲的時候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母,被送到精神病院強制治療。獲釋後,他又殺害並肢解了6位女大學生,並謀殺了自己的母親和母親的朋友,被判處終身監禁。

    就是這麼恐怖的一個變態,實際看上去,卻意外地很普通。坎普十分健談,並且因為道德觀的缺失,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對於自己犯罪過程的描述更是近乎文學化。

    在與這些變態殺手的愈發深入的交流中,罪犯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霍頓和比爾。就像最開始因為好奇而開啟潘多拉魔盒的孩子,他們研究邪惡,他們被邪惡吞噬。霍頓的每一天都在變得更像坎普(卻不自知):自大且自卑,狂妄而蔑視規則。

    一直享受偷窺別人內心深處快感的他最終驚恐地發現,他早已在心理上成為這個變態的朋友。

    而現在的問題是,一個人的內心要有多變態,才夠資格成為這麼一個變態殺人狂的朋友呢?

    凝視了深淵那麼久,他終於看到了深淵中回望著他的那雙眼睛。

    Panic attack.

    (這部劇節奏很慢,理論性對話很多。但是別放棄,一定要拿著小本本堅持看下去,芬奇不會讓你失望的)。

    總結:莫慫,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提倡迷你世界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