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詩涵解史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解史。
蘇聯是二戰期間,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作為歐洲戰場的主角,蘇聯為同盟陣線輸出了大量的軍事力量,為同盟國的勝利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紅色政權建立後,消除了沙皇統治時期對土地和人民的霸佔和殘害,隨後入侵了波羅的海,徹底佔領三國的蘇聯已經成了整個歐洲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在和德國瓜分了波蘭以後,蘇聯的軍事力量和領土以及人口再次得到了加強和增長。
據統計,蘇聯在整個二戰期間,總共動員了3500萬到4000萬計程車兵,一直到戰爭結束,蘇聯還剩下1200萬左右的軍隊,戰爭讓蘇聯至少損失了2200萬人。如此慘烈的損失,為何蘇聯在二戰後期依然有力量發起反攻?這就要從蘇聯的實際情況說起了!上面說了,蘇聯是人口大國,土地大國,資源大國,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前,蘇聯已經是一個擁有2億人的東歐聯盟體。廣闊的土地為蘇聯人提供了豐富的農產作物,高加索山脈的油田讓蘇聯人在軍事和工業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由於德國在蘇聯和波蘭的對抗中,錯誤的估計了蘇聯軍隊的戰鬥力以及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不瞭解,希特勒為了滿足自己稱霸全球的野心,急需得到戰略資源和軍隊的補充,於是就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德國在進攻的初期確實對蘇聯政府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兇悍的作風打得蘇聯軍隊潰不成軍。但是蘇聯擁有本土優勢和人口優勢,斯大林迅速下令全民動員,無論男人女人,只要在拿的起槍,扛得起炮,統統被徵召到前線,軍工企業更是加大馬力製造武器,可以說前期的蘇聯人民是用血肉組成了德國進攻蘇聯的堡壘,消磨了德國軍隊的銳氣,頑強的將德國阻擋在莫斯科,拖在了斯大林格勒!
蘇聯擁有巨大的戰略迂迴空間,在德國侵佔蘇聯三分之一的土地,消滅和俘虜了蘇聯士兵近700萬的時候,蘇聯人沒有選擇投降,反而加速的擴軍,往往德軍消滅蘇聯一個作戰單位,第二天就會冒出來兩個或者三個。此消彼長下,德華人計程車兵數量在減少,士氣低落,後勤保障得不到有效供應,最可怕的是軍事裝備跟不上德國士兵的進攻速度,不能一鼓作氣的打下蘇聯,德國就成了陷在沙漠的坦克,拼命掙扎換來的只能是死亡的加快!
總結:蘇聯的人口基數,土地面積,軍隊數量,天氣原因等等,都是德華人在戰爭開始前沒有預料到了,希特勒不僅沒有一腳踏破蘇聯這所爛房子,反而被卡住了手腳,最終一命嗚呼!
-
3 # 小小小百科全書
蘇聯表示:我們最不缺的就是人!
1941年時,蘇聯人口有1億9300萬人,戰爭爆發後,蘇聯方面動員了2960萬人參戰,直到二戰結束後,蘇聯還保持兵力為1136萬人。一句話來說,蘇聯不缺兵員!蘇德戰爭還沒有爆發時,實際上蘇聯方面的情報人員就已經獲悉了德軍將要進攻蘇聯的情報。但斯大林並不相信情報員的情報,他認為這肯定是英法兩國放出的假訊息,其目的就是要讓蘇聯和德國死磕。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墨跡還沒有幹。斯大林認為這肯定是英法兩國的陰謀。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德國正在和英國對峙。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敢開闢第二戰場和蘇聯開戰。所以蘇聯方面明明截獲了德軍將要大舉進攻的訊息。但卻置若罔聞。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後,斯大林一下子被打懵了。直到一兩個星期後才緩過神來發動了戰爭動員令。在戰爭前夕,蘇聯的五個西部邊境軍區共擁有170個師和2個旅,由於依然處於整編和組建狀態,所有蘇聯的師級部隊都不滿員並且裝備配發未齊。144個師只有8000人,19個師只有600~5000人,7個騎兵師6000人,加上依然在訓練的後備兵共合計約290萬人。要知道290萬人全部都是毫無準備的狀態。所以戰爭一開始幾乎就是一面倒的情況。蘇聯方面沒打一次戰役就會損失數十萬人。這也是為什麼希特勒敢口出狂言要在三個月滅亡蘇聯的原因。
但蘇聯畢竟是一個大國,其軍事實力也容小覷。在經歷了前期一系列慘敗之後,蘇聯方面開始大規模徵兵,其次斯大林從西伯利亞、中亞、遠東地區調集了數十萬的精銳預備隊,還有當時蘇聯組織了大量的婦女修築工事,因為男性大多數都被徵召入伍開始備戰了。所以修築工事只能用婦女來進行。1941年紅場閱兵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閱兵之一,當時大多數接受檢閱計程車兵都是剛剛徵召入伍計程車兵,他們在接受完檢閱後直接奔赴了戰場。也是那一次的莫斯科會戰中,蘇聯第一次獲得了正面意義上的勝利,讓德國遭受了重大損失,也使得希特勒“三個月滅亡蘇聯”的狂言徹底破滅。
後來斯大林發動的冬季反攻戰爭也以失敗而告終。本身德國重新佔據了主動,蘇聯只能被動防禦,但德國又貿然了發動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果導致德國精銳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隨之覆沒的還有德軍大量僕從軍。據考證斯大林格勒會戰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本次戰役德國損失近百萬軍隊。雖然蘇聯同樣也損失慘重,甚至還要比德國軍隊要多,但不要忘了,蘇聯就是人多,損失的百萬大軍瞬間又可以從平民內徵召出來。這就導致蘇德之間形勢逆轉。
之後雖然蘇聯方面生產物資增強,以及盟國的援助,蘇聯軍事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德國方面本土受到英美的轟炸,東線又作戰不利,所以慢慢的德國就無力與蘇聯抗爭。二戰時期,蘇聯之所以可以戰勝德國,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多拖贏的。為了這場戰場蘇聯傷亡人數近2700萬。士兵死亡人數近900萬。但即使如此戰爭結束後蘇聯還有上千萬的軍隊。可見蘇聯戰爭動員能力之可怕。這也就說明了蘇聯為什麼在損失數百萬人後還有能力反攻的原因。
-
4 # 前進線上
蘇軍是如何擊退德軍的,其中的原因即簡單又複雜,我們回顧一下蘇德戰爭初中期的過程,看看能否從中能找到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對德作戰的轉折點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但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德國就已經出現頹勢了。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德國為攻佔莫斯科調集了180萬兵力,於1941年9月30日,從南線對莫斯科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而莫斯科的防守兵力只有125萬人,戰爭之初蘇軍節節敗退,隨後,蘇聯緊急增援部隊11個步兵師。10月14日,德軍突入了加里寧地區,遭到了蘇軍的頑強阻擊。
德軍在進入到距莫斯科只有800公里時,斯大林執意留在莫斯科,要親自指揮莫斯科保衛戰,這在很大程度上給蘇聯人民以信心和勇氣,激勵蘇聯人民奮勇抵抗侵略者。
其中有一個流感測人的故事,一個指導員面對敵人的攻擊,向他的戰士們大喊道:“俄國雖大,但已無處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最後,28名戰士彈盡糧絕,全部壯烈犧牲,這個指導員拿著一捆手榴彈撲向德軍,炸燬一輛德軍坦克。
戰爭進入10月份,隨著冬季的到來,德軍的攻勢大大減弱。蘇聯境內的道路十分泥濘,德軍坦克、車輛陷入泥潭就很難出來,德軍無奈全線停止前線,準備等到大地解凍後再進攻。這樣就給蘇軍贏得了寶貴的休整補充時間。到10月底,人員、物資、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補充到莫斯科。
11月7日清早,蘇聯還處在戰爭時期,在莫斯科依然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的盛大閱兵式,極大的鼓舞了將士們計程車氣,閱兵式結束後,部隊直接從紅場開赴前線。
德軍不甘心,繼續向莫斯科挺進。到11月27日時,德軍距莫斯科只有24公里。危急關頭,蘇軍集結增援部隊,發動快速反擊,應該說真是不惜代價將德軍擊退。之後在蘇聯空軍支援下,展開了一系列的反擊戰,德軍狼狽不堪,士氣嚴重受挫,德軍的閃電戰也破滅了。
12月,莫斯科進入寒冷的冬季,德軍對冬季作戰沒做任何準備。在寒冷的莫斯科郊外,德國士兵沒有冬衣,坦克和汽車的水箱被凍裂,發動機也難以啟動,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德軍裝備消耗30%,而更難的是後勤補給,德軍補給需求量很大,而每天可以滿足的不到一半。
蘇軍利用這有利時機,在1942年1月5日,對德軍全線反擊,之後收復了大片失去的土地。
在整個冬季作戰中,德軍大約有50個師被擊潰,傷亡80餘萬人,其中凍死凍傷的就達10餘萬人。
這一切大大的改善了蘇軍不利局勢,為戰爭的轉折奠定了基礎。
德軍在莫斯科慘敗之後,再想發動全線進攻已經力不從心了,但德國就是不甘心,依然在蘇聯戰場上做垂死掙扎。
時間到了1942年4月5日,德軍向部隊下了這樣一道命令:“一俟天氣和地面條件好轉,一切可用的軍隊將集中到南線的主要戰線,其目的是在頓河邊消滅敵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進入高加 索山區的隘口。”
戰爭又持續了近一年,雙方陷入焦灼狀態,本來補給就困難的德軍補給更加困難,部隊出現了饑荒,彈藥缺乏。德軍傷亡人數與日俱增,傷員得不到救治,而1942年冬天又再現了上一年的慘景 ,德軍沒有汲取教訓,成千上萬計程車兵被凍死,坦克無法起動。從此,德軍大勢已去。
從以上蘇聯戰爭中期情況可以看出,蘇聯之所以能夠擊退德軍。一是蘇聯人民的奮起抵抗;二是斯大林的堅定決心,激勵鼓舞了人民;三是德軍過於自信,預計能夠快速結束戰爭,沒有準備好充足的準備;四是德軍沒有吸取教訓,上一年冬季的困境在下一個冬季完全沒有得到解決;五是德國戰術死板,一意孤行,不求轉變;六是在亞、歐、非等戰場,同盟國開始了全面反擊,給蘇軍緩解了壓力。
總之,根本原因是德國不得人心,反人類戰爭必定會失敗的。
-
5 # 沙漠之弧一隆美爾
1.戰爭前期蘇軍雖損失慘重但他們也積累了作戰經驗。2.德軍戰線拉長兵力不足。3.得到英美支援。4最主要是蘇軍的抵抗意志堅強和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
-
6 # 經濟愛好
1941年開戰前蘇聯人口為1.8億人,德國(不加佔領區的人口)為6300萬人口,損失幾百萬對於蘇聯來說不是太大的損失,
其實蘇軍的戰鬥力不弱,諾門坎戰役蘇軍以劣勢兵力打敗了日本關東軍,而日本在太平洋早期是橫掃東南亞的英軍,在一開始敗著這麼慘(1)是因為蘇聯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蘇聯領導人認為,德國不會短期之內進攻蘇聯。(2)是因為蘇聯沒有那麼實戰經驗,開戰初期被德國完爆。(3)蘇聯大清洗:5個元帥4個被害,199個師長被殺掉139個蘇聯的大清洗大使得士兵的戰鬥力快速下降。蘇軍進入無頭指揮。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德國進入被夾擊的困境。最終被擊敗
-
7 # 不正經的軍棍
這種大規模的戰爭勝負直接體現的就是實力,然而,實力並不是一時的勝敗所決定的,是縱觀整場戰爭才能體現出來的。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一個月差不多損失兩百多萬人的部隊,看上去蘇聯不堪一擊,而實際上,蘇聯還有著無限的戰爭潛力。對於蘇聯來說,損失一兩百萬部隊其實影響並不大,蘇聯隨便動員一下,幾百萬部隊就出來了。然而,決定勝負的並不是人數,人數只是這一方面。
對於德國一方面來說,德國之所以戰敗,總體上的原因就是實力。有人歸結原因說是德國被兩面夾擊,而且戰線拉的過長才導致失敗的。我們看戰線過長帶來的是什麼問題,戰線過長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後勤補給不夠用。德軍的後勤補給真的是很難用樂觀來看待。蘇德戰場上的德軍,後勤從來沒能跟上過。德國汽車數量不夠,鐵路不好用,沒辦法,餓著肚子打仗?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前線德軍每天需要600噸物資,然而戈林只敢和希特勒打包票是能運過去300噸,實際上卻不到100噸。
其次,德國的鋼鐵石油基本就是蘇聯的零頭。德國的工業水平根本就不夠看。德軍二戰期間也就拿出來兩萬多輛坦克,飛機什麼的也是少得可憐。重武器產量根本就跟不上戰爭的需要,打仗就是在消耗自己。
而反觀蘇聯,坐鎮蘇聯本土,等著你來。德華人打來了,前期德華人勢如破竹,然而等到莫斯科周邊了,德軍就開始寸步難行了。首先就是後勤不夠用,其次就是蘇聯已經開始磨刀霍霍了,雖說這刀磨的比較晚,但是,還是磨了,而且他的刀要比德軍的刀更鋒利。
二戰期間,蘇聯的各個工廠都在加緊製造武器,俄軍賴以生存的T34坦克在戰爭期間就是在各個拖拉機廠生產的,總共生產六萬多輛。你德華人虎式坦克再強,一個也幹不過十個。而且在蘇聯人擋住德華人的同時,英美都對蘇聯大規模援助。
對於蘇聯來說,挺過了1941年,就能緩口氣和德軍對著幹了。希特勒的計劃也就是在年底結束戰爭。原因很簡單,就是德華人耗不起,而蘇聯卻能耗得起,蘇聯人多,工業產值高。對於德軍來說,打掉一個蘇軍師就立馬能補充進來十個師的兵力,坦克打壞一輛立馬來十個,而德國不同,打死一個德軍就少一份力量,打掉一個坦克就真的少一輛坦克。
蘇德戰爭從莫斯科開始,德軍就開始大面積消耗掉精銳和國力。莫斯科折了五十萬,斯大林格勒再度損失1/4的德軍部隊。
德華人呢,其實並不是戰術什麼的運用不合理,戰略什麼也沒錯,錯就錯在不該開戰。德國屬於,開戰之後,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也不允許他拔出來。後面對很多國家的戰爭,並不是德華人就想打,而是非打不可,你不打的話,人家來打你,德華人玩的就是先下手為強。
然而德國碰到了蘇聯,蘇聯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德華人就直接被拖死在了蘇聯的冰天雪地裡了。德國的戰術已經不適用於蘇聯了,蘇聯這土地面積和人口,德軍只能靠後勤堆。
-
8 # 河東郡守322
蘇德戰爭前期,眾所周知,蘇聯由於各種方面的原因,損失了大量的國土自己軍隊,而這些各種方面的原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為什麼會在初期蒙受巨大的失敗
1.戰爭準備不足,德國為了在西線進行戰爭的同時穩住來自東方的威脅,蘇聯為了為自己迎來更多進行戰爭的緩衝準備時間,1939年,德國外長裡賓特洛浦與蘇聯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此條約劃定了蘇德兩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並以犧牲波蘭為代價,換區兩國的“和平”,而這個條約讓蘇聯暫時放鬆了戒備,把國外矛盾放在了軍隊戰鬥力遠不及蘇聯的日本身上,以至於在三十年代德華人在積極備戰的同時,蘇聯在進行著內部鬥爭,致使在1941年6月22日清晨,很多蘇軍士兵在睡夢中就已戰死過被俘虜。而在戰爭爆發後,蘇聯迅速從和平的美夢中甦醒,開始了全國戰爭動員,蘇聯巨大的戰爭機器開始飛速運轉,開始了大反攻。
2.肅反運動,1934年,列寧格勒省委第一書記基洛夫的被刺,直接引發了肅反運動,在這期間,蘇聯五位元帥,三位在這場肅反運動中遭受處決,大量軍隊,政府,革命家,科學家,等各方面優秀人員被審查並且遭受牢獄之災,在戰爭爆發之時,蘇軍師旅團一級的指戰員大部分為沒有作戰經驗的剛從軍校畢業的年輕軍官,指揮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在戰術上頻頻失誤,所以在戰爭前期,由於指揮以及各方面的問題,蘇聯蒙受了巨大的失敗。而在戰爭後期,這些年輕軍官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之後得到了迅速的成長,指揮能力迅速提升,也就具有了反攻的重要條件。
3.武器裝備,由於第一條所說的,戰爭準備不足,大量的武器裝備處於相對落後,並且不足的狀態,大量裝備正在更新換代,軍隊對武器裝備正在處於適應期,斯大林為了防止德國入侵,將大量的軍工企業從歐洲部分轉移到了蘇聯腹地,戰爭物資準備不足,運力較低,無法滿足戰爭爆發後滿足軍隊的需求,戰爭初期,大量的新兵入伍,但由於武器裝備較少的原因,很多新兵甚至都沒有一把步槍就投入了戰場,戰鬥力及低。
為什麼會在戰爭後期能夠展開反攻?
1.蘇聯獨特的氣候條件以及巨大的戰略縱深,我們知道,蘇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並且呈東西方向橫跨歐亞大陸,由於廣袤的國土,自己蘇聯秋季多雨道路泥濘,在德國意圖在1941年冬季之前消滅蘇聯的美夢破滅後,德國方面由於物資,兵員,自己裝備的準備不足迎來了蘇聯噩夢般的嚴冬,而在這時蘇聯軍隊在冬季的適應能力大放光彩,迎來了反攻的契機。
2.巨大的戰爭潛力,蘇聯的人口,國土,資源,工業生產能力都遠超於德國,在德國正由於各地的戰爭而消耗國內人口,工廠,資源的同時,蘇聯的戰爭機器開始飛速運轉,兵員,裝備,越來越多,呈碾壓之勢反攻德國。
3.蘇聯人民的堅強意志,為祖國不惜代價。根據俄羅斯目前的官方統計,共有2660萬蘇聯公民在二戰中喪生;在二次大戰的各大戰場上,共有866.84萬名蘇聯官兵為國捐軀;二戰期間,蘇聯受傷人員為15205592人;患上各種疾病的人員為3047675人;而被凍傷的人員為90881人。此外,二戰中蘇聯失蹤人員為505.9萬人,455.9萬名蘇聯官兵被俘。而在此同時,德華人正在開始反思戰爭,整體來說戰意及士氣逐步下降。
4.英美對蘇聯的援助,英美為了能使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拖住德軍,以減輕英美在西線的壓力,為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武器,物資,裝備,使得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大幅提升。反攻大勢所趨
5.一個陰謀論者常持有的觀點,正如陰謀論者對珍珠港事件一樣,蘇聯方面早已知曉德國的行動,而為了徹底解決來自德國的威脅以及蘇德兩國對土地資源等的矛盾,蘇聯刻意的安排了戰爭初期的失敗,激起蘇聯人民的戰鬥意志,啟動國內的戰爭機器。所以造成了,初期的失敗,後期的反攻,此觀點也可以從戰爭結束後,蘇聯從戰爭中得到的利益得到印證。
-
9 # 闕魚肥
二戰初期德國和蘇聯曾經有過段蜜月期,蘇聯和德國瓜分了波蘭並簽訂了彼此互不侵犯的條約,但幾十萬蘇聯大軍入侵芬蘭吃了虧,讓德國誤認為蘇聯沒那麼強大,德國在沒有拿下英國的情況下。調轉槍頭集結五百多萬大軍,兵分三路採用閃電戰打了蘇聯個措手不及。讓蘇聯損失幾百萬人甚至打到蘇聯首都,那麼蘇聯憑什麼在後期戰略反攻階段,把德軍趕出國境甚至打到柏林呢?
一、德國沒想到會打成持久戰由於德軍來得太突然,蘇聯剛剛經過大清洗蘇軍將領還沒緩過神來,讓德軍有幾會輕鬆的打進蘇聯。加上蘇聯人覺得德軍忙著在西線戰場,不會輕易和自己開戰就沒怎麼重視。開戰初期德軍直接打擊蘇聯工業,好在蘇聯採用“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策略。利用蘇聯特有的天時冬天,把德軍死死的拖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讓德軍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試想冰天雪地的周圍啥物資沒有,國內補給又不能夠即使送到,夏天穿著單薄衣服來到蘇聯的德軍,在蘇聯漫天大雪的冬天裡苦苦掙扎。
二、蘇聯戰略縱深使得德軍不能迅速佔領德軍用閃電戰打遍西歐絕大部分國家,因為那些國家面積都不大,從這頭打到那頭根本用不了多久。而蘇聯當時的超級大國面積那是相當的大,蘇聯雖然不斷吃敗仗但是有些大城市還在苦苦支撐,德軍又久攻不下戰爭進入膠著狀態。這為蘇聯發動生產力進行生產提供了時間,把德國的閃電戰拖成了消耗戰,拼消耗德國怎麼比得了蘇聯這個計劃經濟國家,不僅人口眾多資源更加豐富。只要上面一聲令下,蘇聯就能迅速徵到讓德軍想象不到的軍隊。加上蘇聯下令士兵只能戰死不能投降讓蘇聯將士只能硬著頭皮進攻,德軍同樣接到命令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要不然恐怕德軍早就潰敗了。
三、蘇聯擁有強大的生產力蘇聯建立後經過幾個五年計劃,從農業弱國變成工業強國。為戰爭儲備了很多資源,由於前期受德軍進攻影響工廠遷往後方,前方將士拼命抵抗幾大戰役把德軍拖住,後方加緊生產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本土作戰補給線沒德軍那麼吃緊。來自蘇聯各地的軍隊開赴戰場,蘇聯越打越強大不像德國兩頭開戰,本來就很吃力了結果又深陷蘇聯。可以說蘇聯的重工業基礎為蘇聯生產大量武器彈藥提供保障,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國家性質決定,使得蘇聯可以抗住德國的瘋狂進攻。
四、來自英美的軍事援助為蘇聯加血蘇德戰爭前期德軍憑藉閃電戰,佔盡優勢讓蘇聯工業幾乎癱瘓,斯大林機智的利用英美害怕蘇聯戰敗,讓盟軍壓力更大從英美那裡得到了不少軍事援助。雖然相比較於後期蘇聯人生產的數量來說,少得可憐但是再小也是肉呀。這些援助讓蘇聯人熬到了自己開足馬力生產的時候,很快源源不斷的蘇聯裝備發放到招募計程車兵手中。蘇聯從戰略防禦到戰略反攻階段,把入侵的德華人打出蘇聯,並且打到了德國首都柏林。
都說槍炮一響,就要黃金萬兩。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拼的就是國家實力。文筆有限,不當之處,萬望賜教。 -
10 # 活法2020
1941年6月22號,德國三個集團軍在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芬蘭、斯洛伐克和西班牙軍隊 的協助下,大概出去500多萬人的軍隊,近萬架飛機和3000多輛坦克,對蘇聯大舉入侵,使全世界為之震驚。而蘇聯軍民對侵略者的反擊,更加震撼了世界。
在這場戰爭發起之前,希特勒就妄圖在4—6個周內征服蘇聯,但他低估的對手的力量,對蘇聯地域的遼闊、公路和鐵路的缺乏以及冬季的寒冷程度都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戰爭初期,德軍頗為得手,其坦克和裝甲部隊迅速向東推進,迫使蘇聯節節後撤。列寧格勒陷入德國重田協圍兩年之久;基輔落陷,有50—60萬名蘇軍將士陣亡或被俘;烏克蘭工業區等工業基地落入敵手;納粹軍隊一直兵臨莫斯科城下。但冬季的到來使德軍的進攻不得不暫時停頓。
據有關資料介紹,在1941年的10月1日,莫斯科突然下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暴雨,道路、橋樑、工事遭到嚴重毀壞,不到一個星期,大暴雪又來了,由於德軍的軍需準備不足,整個部隊就已經很不適應這種作戰環境了,到了11月中旬,莫斯科的氣溫驟降到了零下40度左右,不但士兵被凍死凍傷無數,就連一些作戰器械也被極寒天氣所毀。
到了1942年春天,德軍開始恢復進攻,企圖佔領高加索地區和當地油田,在斯大林格勒受阻。該城雖被炸成廢墟,但蘇聯軍民堅持進行頑強抵抗,堅守每一個工廠,爭奪每一寸土地,致使德軍無法前進。11月中旬,蘇軍最高統帥部集結大量預備隊,從北部和南部兩路包抄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從納粹防線背後把德軍圍困起來,德軍多次突圍均未成功,只得於1943年2月2日投降。
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標誌著蘇德戰爭的重大轉折,蘇軍由此轉入反攻,追擊撤退途中大肆殘殺和破壞的敵人。到1944年,蘇軍已佔領波羅的海諸國、波蘭東部、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芬蘭;又於1945年初佔領東普魯士、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東部;同年4月攻克德國首都柏林。
在人類所發生的所有戰爭當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戰爭規律。這個規律就多行不義必自斃,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非正義的力量。蘇德戰爭的勝敗,也充分表明了這個戰爭規律的正確性。儘管在戰爭初期蘇聯軍民準備不足,讓法西斯軍隊一時佔了上風,蘇聯人民付出了沉重的傷亡代價,但希特勒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不得人心,得不到絕大多數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支援。而蘇聯保家衛國的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得到了本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廣泛支援與聲援,這是蘇聯反敗為勝最為重要和一個原因。
其次是蘇聯人民熱愛他們自己的祖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全民動員,同仇敵愾,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給德軍予以無情地打擊,使德軍寸步難行。
再一個原因也與蘇聯的極端天氣有關,極寒的天氣對德軍也造成了很大的損傷,有效扼制了德軍的進攻勢頭,為蘇軍贏得了備戰時間。
綜上所述,蘇聯在蘇德戰爭中能夠反敗為勝,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個重要因素,而希特勒在這三個中連一個也佔不上。
-
11 # 大秦鐵鷹劍士
蘇聯是一個大國強國,當時國民有1.93億左右,儘管在蘇德戰爭前期蘇軍損失了數百萬軍隊,但是在蘇聯強大的動員能力下,補充數百萬軍隊並非難事。蘇德戰爭膠著期,蘇聯共徵集了1700萬大軍對抗德國的900萬納粹軍,最終蘇聯付出了2700萬的人員傷亡取得戰爭的勝利。
斯大林把蘇聯改造成了一個重工業和軍事上的強國,這就是“斯大林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國家的動員能力遠遠超過其它西方國家。1932年至1933年間,烏克蘭大饑荒爆發,使250萬到480萬人死亡,當時蘇聯推行的農業集體化政策部分加劇了饑荒的蔓延。斯大林發動的肅反運動中有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2萬人遭槍殺。大饑荒、大清洗導致蘇軍戰鬥骨幹大量死亡,這是蘇德戰爭前期蘇軍節節敗退,數百萬大軍或戰死或投降的主要原因。
蘇聯人多重工業強,斯大林的個人威望無比崇高這是蘇聯軍隊能快速擴張的基礎,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則是蘇軍恢復並提高戰鬥力的關鍵。蘇聯人口眾多,能從軍的人口基數就大,青壯年男女皆響應斯大林的號召,上前線去擊滅納粹德軍,保圍大蘇聯。在二戰期間,蘇聯大量青壯年男子戰死,於是蘇聯組織了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女兵部隊,這些女戰士在戰場上同樣從事一線工作,也就是直接對德軍作戰。
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大約有80萬蘇聯女兵上了戰場,其中有2000多人成了狙擊手,她們有著女性所特有的耐心以及細緻、精確射擊、隱蔽能力。雖然戰後這些女狙擊手只有500多人活了下來,但她們的戰績卻是傲人的,總射殺12000多德軍士兵。蘇軍女狙擊手柳德米拉擊斃了309名德國士兵,獲得“蘇聯英雄”稱號,還得到了美國羅斯福總統的接見。美國對蘇聯的援助雖然佔總援助的比例不高,但是給予的戰爭裝備無疑是雪中送炭,幫助蘇聯在戰爭中恢復原氣。
-
12 # 聊聊減肥
贏取戰爭勝利的最關鍵因素是:
一、舉國體制,一聲令下全民皆兵。
當時的蘇聯是在蘇共中央領導下的黨政軍一體,意志堅定,國內沒有內奸,民心所向。
二、人口數量眾多,國土縱深面積大,資源豐富。
三、工業基礎雄厚
四、美國、英國等老牌工業大國支援,後勤保障充足。
五、天氣的因素邦了蘇聯。這點很重要。
-
13 # 浴火
主要原因就在於蘇聯可以快速的彌補自己的損失,在戰前時期,蘇聯的工業水平已經在歐洲數一數二,再透過動員之後,軍工生產水平已經可以達到與德國相提並論的水平,在某些產品的產量上甚至要超過德軍,所以蘇軍在補充裝備方面的損失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蘇聯在戰前就已經建立了廣泛的動員體制,蘇軍在戰爭爆發之後,馬上可以進行快速動員,僅僅花了9天時間就動員了幾百萬軍隊,蘇軍在二戰進行過程當中,至少在早期和中期不存在後備兵力缺乏的問題,當時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把新兵訓練與武裝起來,以及把部隊投入戰場,在相當時間內。蘇軍更頭痛的,還是人員的培訓工作,缺少軍官等。
對蘇軍來說,只要有一點時間,那麼恢復起來的速度非常快,完全超出德軍預料,德軍沒有想過對蘇軍的規模有那麼大,而且恢復的速度那麼快,最終造成德軍先行把血流乾了,最終造成戰敗。
-
14 # 紅色海棠zcj
1.蘇聯成立十幾年後就建成了世界排名第二的完整的工業體系,戰爭爆發後,又及時將重要的機器裝置遷移到深遠的後方進行軍工生產,保證了戰爭需求。2.戰爭爆發前就已研製成多款先進武器裝備,如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等,為戰爭取得最的勝利奠定了基礎。3.軍隊編制保密性好,德國軍事顧問只知道蘇軍有380多個師,卻不知道這個數字可在幾天之內翻番。蘇軍部隊從班長往上直到師長,每一級指揮員都有一名副職是隱形部隊的主官,一旦戰爭需要,部隊開拔後,這些隱形部隊主官留下,也就是一個師的指揮架構,補充進預備役軍人後,再從倉庫裡取出因部隊換裝封存的會熟練使用的武器,立刻就變成了一支齊裝滿員的戰鬥部隊。4.俄羅斯人有著尚武傳統和頑強的作風。5.蘇聯的婦女兒童都參加到衛國戰爭中,做著力所能及的事,如修築工事、裝配武器等。6.嚴格的軍紀和榜樣的力量是蘇軍取勝的法寶之一。“蘇聯幅員遼闊,我們卻沒有退路,因為背後就是莫斯科”,一名指導員的話激勵著無數軍人浴血奮戰。7.成功的間諜為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決策起了重要作用。8.盟國的軍事援助起到了雪中送碳的作用。9.歐洲戰場和後期開闢的第二戰場牽制了德軍有生力量。10.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為蘇軍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指揮人員等等。這些因素的集合就是蘇軍在初期損失幾百萬人員,仍能打垮強大的德軍,並攻克柏林的原因。
回覆列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戰爭。蘇德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先後投入超過1000萬人。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人類史上都是少有的。
蘇德戰爭還是戰爭史上經典的反敗為勝案例。
德軍在戰爭前期勢如破竹,將屯守於西部邊境的百萬蘇軍打得沒有脾氣。截至到莫斯科戰役之前,蘇聯已經損失了超過300萬士兵,領土也丟失了近三分之一,形勢相當嚴峻。
然而從1942年開始,蘇軍卻從斯大林格勒一路反攻,最終成功反推進了德國的心臟柏林。
(蘇德戰爭)
那麼,明明已經奄奄一息,損失慘重,蘇聯為什麼還能發動反攻,並最終獲得戰爭勝利呢?
一、蘇聯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在進攻蘇聯之前,德軍基本已經將半個歐洲蕩平。哪怕是強大的法國,也只是堅持了30多天。
當時,德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太過於強大,歐洲國家在面對閃電戰推進的時候辦法不多。不過,除了部隊差距之外,歐洲國家如果能在遭到進攻時選擇撤退,將戰線拉長,那麼顯然也不會淪陷得太快。
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主要是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想退也沒有地方可去。但作為國土面積第一的國家,蘇聯就不存在這樣的煩惱了。
在前期戰事不利,蘇軍潰敗的情況下,斯大林硬是憑藉著廣闊的國土,將閃電戰轉化為消耗戰。這樣一種“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作戰策略,為蘇聯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也為蘇聯後來戰爭的勝利埋下了伏筆。
(羅斯福)
二、美英的援助。就在蘇聯連吃敗仗的時候,羅斯福在1941年頒佈了《租借法案》。這一法案規定,美國將會以“租界”的形式,向盟國提供戰略物資。
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美國一共向蘇聯提供了超過110億美元的物資。這其中包括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裝甲和運輸卡車,並且還有超過150萬噸的食物。
在美國的帶頭下,已經吃到苦頭的英國也開始向蘇聯進行了援助。
不過,隨著後來德軍的不斷敗退,美英為了防止蘇聯將來爭奪霸權,便在二戰中後期,漸漸減少了物資的供應。但那時的蘇聯已經順利度過了艱難時刻,戰爭局勢已經不可逆轉。不管怎麼說,最初美英的物資支援,確實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莫斯科戰役)
三、德國戰線太長,雙方在補給上存在巨大差距。自1941年6月以來,德軍在各條戰線上高奏凱歌,短短几個月就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里。在希特勒的計劃中,德軍本來是要在入冬之前就拿下莫斯科,之後再進入高加索地區,搶佔蘇聯的戰爭資源,就近進行補給。
但由於蘇聯很快進入雨季,德軍裝甲部隊在泥濘的土公路上行軍緩慢,閃電戰的威能發揮不出來。德軍補給困難的問題,就慢慢暴露了出來。
反觀蘇聯,雖說是遭遇了接連失敗,但蘇聯的工業生產基地高加索地區始終沒有被德軍攻陷,這就讓蘇聯軍隊具有了充分的後勤保證。打仗本身就是打補給,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德軍想要取得勝利實在太難了。
四、蘇聯全民皆兵,死戰不退。在莫斯科戰役之前,斯大林又一次號召全華人民共赴國難,蘇聯男女老少紛紛拿起武器作戰,一時間舉國皆兵。
除了發動群眾之外,斯大林還向士兵們下達了“只准戰死,不準投降”的死命令。一旦發現士兵有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就會遭到“清洗”。這一舉措在當時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懾作用。蘇軍在戰鬥中死戰不退,誓死保衛莫斯科。這讓本來就陷入麻煩中的德軍更是覺得頭疼。
(斯大林)
五、德軍遇到莫斯科三十年不遇的寒冬。1941年到1942年的冬天,莫斯科平均氣溫降低到了恐怖的零下30度。
由於希特勒認為,入冬前肯定會攻佔莫斯科,因此德軍基本上沒有準備任何禦寒棉衣。同時蘇聯人又執行了“堅壁清野”的戰術,莫斯科周邊的樹木、房屋這些凡是能取暖的物資,都被蘇軍清理得乾乾淨淨。德軍遭遇嚴寒的侵襲,凍死凍傷的人數以萬計。再加上戰略補給又存在問題,德軍最終在冰冷的莫斯科迷失了方向。
莫斯科戰役是蘇德戰爭的一條分水嶺。如果德軍在1941年順利拿下了莫斯科,那麼就肯定不會有後來的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因此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可以說是蘇聯能夠發起反攻的最大依仗。
(參考資料:《蘇德戰爭1941-1945可能是電話號碼,是否撥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