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子們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皇子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就明朝而論,最可憐的皇子非建庶人朱文圭莫屬。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恭愍太子朱文奎的胞弟,生母為孝愍讓皇后馬氏。作為生不逢時的皇子,在朱文圭還是個襁褓之中的娃娃時,叔祖父朱棣便透過“靖難之役”篡奪皇位,時在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京師淪陷後,馬皇后在宮中自焚而死,而建文帝和太子朱文奎的下落則不明,按照朱棣的說法是死於自焚,但民間卻盛傳父子二人化裝成僧侶逃走。

    由於不確定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死於自焚,所以在此後多年時間裡,朱棣一直都在派人暗中查訪他們的行蹤(鄭和在七下西洋期間,同樣肩負著這項使命),但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訊息。其實,讓朱棣感到頭疼的,不僅僅是建文帝父子的真實下落,該如何處置年僅2歲的侄孫朱文圭,同樣也是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對於狠厲殘忍的朱棣來講,仿效當年唐太宗對待李建成、李元吉諸子的做法,將朱文圭直接處死無疑是最簡單、便捷的方式,而且還能斷絕一切後患,看上去是個很不錯的方案。但是,朱棣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命人將朱文圭送到中都鳳陽圈禁,僅僅限制他的人身自由,而沒有要他的性命。

    朱棣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是良心發現,覺得愧對大哥朱標(建文帝的父親)當年對自己的恩情,而是在一番得失權衡後做出的明智選擇。因為在朱棣看來,處決朱文圭雖然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因此而招致的輿論譴責,則會破壞他所努力塑造的“仁慈君主”形象。並且,朱棣一直以朱元璋的合法繼承人自居,若殺死朱文圭,豈不是向天下人昭告他的帝位來路不正?

    朱文圭雖然不能殺,但也不能就此一放了之,畢竟他是建文帝的骨肉,也是皇位真正的合法繼承者,一旦建文帝的遺臣擁立他起事,對朱棣的地位無疑將構成致命打擊。正因如此,明成祖在權衡良久後,最終將朱文圭送到鳳陽圈禁,既留住他的性命,還不必擔心他會在外面“興風作浪”。

    就這樣,年僅2歲的朱文圭被送進鳳陽廣安宮圈禁,除了被嚴格限制人身自由外,衣食起居都有專人照顧,並且規格還相當高。只不過,監管朱文圭的人礙於皇帝命令,都不能跟他多說話,更不用說談心或教授他知識。就這樣,朱文圭在四面全都是牆壁、與世人毫無交流的環境下度過了55年時光,漸漸地便成了一個六畜不分、智力低下的白痴。

    由於朱文圭的身份異常敏感,所以在明成祖駕崩後,仁宗、宣宗、景帝祖孫三代都沒有改變對他的政策,依舊派重兵把守廣安宮,以防止“別有用心”的人劫持朱文圭作亂。然而,正當世人都漸漸遺忘朱文圭,或認為他將圈禁至死時,明英宗的一紙詔令,卻讓“建庶人”(明朝對朱文圭的稱呼)在臨死前又品嚐到久違的自由味道。

    原來,明英宗復辟成功後,因為此前有過被景帝圈禁7年的經歷,所以對朱文圭的遭遇很是感同身受,難免會滋生惻隱之心。最終,經過與大學士李賢的商議後,明英宗最終下達了釋放朱文圭的命令,時在天順元年(1457年)。不僅如此,明英宗還允許朱文圭在鳳陽定居,並在當地自由出入、婚娶,同時還賜給他閽者二十人、婢妾十餘人,以照料其飲食起居。

    明英宗的做法固然得到世人的交口稱讚,但也有部分朝臣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恐將後患無窮。對此,明英宗自信地說到:“如果朱文圭能得到天命眷顧的話,那就讓他來取代朕的位子吧!”李賢聽後大為感動,連連稱讚明英宗有堯舜之心(“左右或以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大學士李賢贊曰:‘此堯、舜之心也。’”見《明史·卷一百十五》)。

    朱文圭被圈禁時,還是個年僅2歲的娃娃,如今重獲自由,卻已是頭髮花白、年近花甲的老人。由於驚喜來得過於突然、情緒過於激動,風燭殘年、體弱多病的朱文圭難以自持,在獲釋後不久便撒手人寰,終年57歲(“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引文同上)。朱文圭死後,按照庶人的標準下葬,直到南明弘光帝即位後,才追諡為他潤懷王(一說為原懷王),這也是後話了。

  • 2 # 水煮汗青

    明朝的皇帝之中,明英宗朱祁鎮應該算是一位比較傳奇的皇帝。他雖然沒有朱元璋那樣的開國之功,也沒有朱棣創下永樂盛世的才能,但他廢除了人殉,釋放了建庶人,這樣的舉動也讓後世為之稱讚。

    朱祁鎮為什麼要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朱棣發動靖難之戰的時候,朱允炆死活不肯把皇位讓給四叔,而且還一把火燒了宮殿。大火之中朱允炆和他的長子不知所蹤,留下年僅2歲的次子朱子圭。

    朱棣登基後,下令把建文帝那一脈的所有人都貶為庶人,這位年幼的朱子圭也在被貶之列。不僅如此,朱棣還將朱子圭幽禁在廣安宮內,這一關就是五十七年!

    明英宗朱祁鎮成為皇帝后,因為一次錯誤的決定而引發土木堡之變,被瓦刺大軍俘虜。一年後,朱祁鎮從瓦刺釋放回宮,但此時的大明皇帝已經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鈺。朱祁鎮雖然回來,皇宮之內卻沒有他的位置了,表面上給了他一個太上皇的稱號,卻將他囚禁於南宮之中,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悽慘生活。

    南宮的軟禁生涯一過就是七年,朱祁鎮終於在這一刻爆發了,他聯合石享、徐有貞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從弟弟朱祁鈺手中奪回皇位,改元號為天順。

    重新稱帝的朱祁鎮提出要釋放永樂年間被幽禁的“建庶人”,這一建議提出來,有些大臣就提出反對。其實朱祁鎮提出這一觀點與《大明風華》劇情有點相似,那就是孫若微向朱棣提出要赦免“靖難遺孤”觀點是一樣的。

    朱棣是篡奪了侄子的皇位,他舉的是“清君側”的旗號,正如電視劇中所說,如果靖難遺孤赦免了,那就代表朱棣的清君側是錯的。如今朱祁鎮要釋放建庶人,也代表著明成祖朱棣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

    但明英宗朱祁鎮並沒有理會這些,面對大臣們的質疑,他說了一句:“有天命者,任自為之。”這句話有點意思,宋太祖趙匡胤也說過這樣的話,後來就發生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不過朱祁鎮說這話還真是有把握的,靖難之役離此時已經歷了三任皇帝,建文帝的殘餘勢力基本上都已經沒有了,完全威脅不到他。

    那麼朱祁鎮釋放建庶人是出於什麼目的呢?關於這一點,史書上說他是因為念同宗之情,“親親之意,實不所忍”;有人則認為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後,為了儘快獲得民心才決定釋放建庶人。

    不過我卻認為,朱祁鎮釋放建庶人完全是出自內心的決定。他第一次稱帝的時候沒有這樣做,在土木堡之變後被瓦刺俘虜了一年,回來後又被朱祁鈺關了七年,在這八年時間裡讓他深深體會到失去自由的痛苦。因此南宮復辟後,朱祁鎮第一件事就是想到釋放幽禁了五十七年的建庶人!

    結束語

    明英宗朱祁鎮釋放建庶人這一舉動確實收到了很多好評,但對於建庶人朱子圭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部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裡面講述的是囚犯們在監獄裡生活了很長時間,刑滿釋放後已經無法適應鐵窗外的生活,有些人重新犯罪想回到監獄來,有些人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

    朱子圭在廣安宮內生活了五十七年,據史料記載,釋放他的那一刻,他對外界的事物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牛馬為何物!朱子圭也在他重新獲得自由後沒多久就死去了,這或許是無法適應新生活的原因吧。

  • 3 # HuiNanHistory

    這是因為明英宗朱祁鎮也同樣被禁錮在南宮長達8年,所以推己及人,看到被囚禁55年的建庶人朱文圭而動了惻隱之心。

    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

    1402年,明成祖朱棣攻破南京城,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在城坡之時,朱允炆和朱文圭的哥哥朱文奎都不知所終,而他的母親馬皇后自焚而死。

    當時,朱文圭只有兩歲,打著“清君側”之名的朱棣不便對一個小孩子下毒手,就把他囚禁在中都鳳陽的廣安宮,明朝官方稱其為“建庶人”。

    這一關就是50多年,直到朱棣的後人明英宗朱祁鎮發動奪民之變復辟後,朱文圭才再度得見天日。

    原來,朱祁鎮先前被禁錮於南宮,所以對有同樣命運的建庶人動了惻隱之心。據史載:

    “上覆位之後,因思建庶人輩無辜淹禁將五、六十年,意欲寬之。”

    朱祁鎮的這個想法,得到大學士李賢的支援。

    於是,在奏聞孫太后以後,就將他釋放了出來,並在鳳陽為朱文圭修建房屋,派遣婢妾照顧他的生活。

    朱文圭被放出來的時候,已經有50多歲了,由於自小就被囚禁,無法和外界接觸,居然“出見牛馬亦不識”。

    重見天日後的朱文圭,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 4 # 南閣水哥

    導語:

    如果人的一生可以重來,我相信朱文圭一定不想投胎在帝王之家。如果時間可以倒退,朱允炆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要承受這麼大的苦難。歷史永遠是勝利者寫就的,帝王之敗禍及子孫,這就是封建王朝的悲哀。朱文圭的一生寥寥數語,但他卻見證了大明最殘酷的宮廷內鬥。二歲開始被幽閉到57歲釋放,一生都走不出高牆,但是如果靖難之役他又會是怎樣的人生?

    生於帝王家,不如平民娃

    建文帝三年,南京皇城內又誕生一龍子,建文帝很開心,在這麼多不好的訊息面前,皇家又多了一男丁也算是喜事。取名叫做文圭。這訊息傳到燕王朱棣的耳朵中,他哈哈大笑,建文必敗,生個孩子還要叫什麼文,這明顯抵抗不了我燕軍的武力。這種不吉利的取名也給了燕軍提振士氣的好段子。

    果然如此。建文四年,南京城破。建文帝和皇太子朱文奎不知去向可能被燒死也可能逃走,這成了大明朝一大懸案。但是這位還只有2歲的小皇子是跑不了了被抓起來。因為他身份特殊,如果流落宮外勢必成為反對派勢力控制和擁立的物件,所以要麼殺了要麼關起來。當然朱棣的想法很簡單殺了以絕後患,可是身邊的謀士姚廣孝說了一句話讓他放棄了這個念頭,姚廣孝對他說:“做皇帝最重要的是大氣,如果連一個兩歲的小孩都不能夠容下,那有怎麼能夠使天下人信服呢?”所以朱棣便將這個兩歲的朱文圭軟禁起來了,這一軟禁就是55年。

    沒有自由身的朱文圭開始了贖罪般的生涯。

    55年羈旅生涯,看透明朝盛世繁華

    孩童時代的朱文圭可能想不到自己被圈禁的這一個小小的宮殿將會成為他未來人生甚至是唯一的居所。天下雖大,我卻只能呆在鳳陽老家。鳳陽雖小,也比自己的廣安宮要來的龐大。身邊除了那些跟著的太監和宮女之外就再無外人。我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讀過書,有沒有談過戀愛,有沒有想著要跑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多美。冰冷的歷史書上一個字都沒有提,似乎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但是大明朝還在繼續著他的前進的步伐。

    1403年,大明遷都北京。而朱文圭也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建庶人。

    1405年,鄭和開始第一次下西洋。聽說就是為了去尋找建文帝。

    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1424年,朱棣去世,皇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仁宗。

    1425年,以鄭和為南京守備。六月,仁宗去世,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宗。這位朱瞻基和朱文圭同輩,此時的文圭仍然在他的廣安宮裡過著無憂無慮的囚禁生涯,他有沒有想過,如果那年自己的父親戰勝朱棣的話,現在做皇帝會不會他呢?也許他想過,也許,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又是從哪裡來的。

    1433年,鄭和第七次遠行返還,鄭和下西洋至此結束。大明朝最轟轟烈烈的尋找建文帝運動結束了。也該死心了,就當做他已經死在海外誰還能威脅正統的地位呢?好像只剩下還關著的朱文圭了吧。

    1435年,太子朱祁鎮即位,是為英宗。這位小侄子做了皇帝,可是也過的不如意,後來的人生軌跡有一段和朱文圭有同命相憐的味道,這也是他能被釋放的原因。

    1449年,也先進犯大同,王振勸英宗親征。英宗率五十萬大軍親征,至土木堡為瓦剌所破,兵變被俘。英宗弟朱祁鈺即皇帝位,尊英宗為太上皇,兵部尚書于謙督師守京師,擊退瓦剌軍。

    1450年,太上皇(英宗)得釋還京,居南宮。開始了囚禁之旅。文圭在鳳陽,祁鎮在北京。兩代人都被關著,這種關押的味道朱祁鎮深切感到,雖然有的是錦衣玉食但實際上就如同殭屍般的苟且而已。這才是人間最大的折磨。

    1457年,南宮復辟,朱祁鎮重回帝位。朱文圭的命運終於迎來了改變。

    離開鳥籠,活在世上,雖然很短暫,但這才是生活

    朱祁鎮復位之後,覺得關押在鳳陽的建庶人太苦了,是時候放出來了。但是群臣中有不少反對。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因為皇帝剛復位,國內依然有敵對勢力存在,如果這些人擁立朱文圭的話 ,大明朝又要造成巨大的變化。這並不是大家所樂見的。但是朱祁鎮力排眾議說“有天命者,任自為之。”確實是這樣,他的皇位如何得來,當然是天命。如果老天要收回去,那也是天意又何必阻攔。眾臣各個都快哭,這真的是堯舜在世啊。祁鎮透過釋放一個罪人又收割一票老臣的心,果然玩的一把好操作。

    當然了對於朱文圭來說確實是人生的轉折。終於得到了自由,他非常的感謝皇帝的恩賜。但是他出去之後連牛馬都不認識,說明了這關押的期間對於天下已經完全脫離世界了。沒有多久朱文圭就去世了。但是他應該很滿意了,畢竟自由比生命更重要。

    尾聲

    歷史總是有一些特別的曲折故事。朱文圭的後人擁有了一個新的姓,叫做建姓。他也成為了建姓分支的始祖。他的子孫們從天順後開始外遷,目前在河南省有建氏家族約5000餘人,主要分佈在河南省靈寶市陽店鎮西水頭村周口市龍曲鎮小吉店村等地。他們就是大明朝朱文圭的最正宗的後代。順治年間他們才開始為自己修譜,康熙時在村上建立祠堂,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家廟,正殿掛起“樹德堂”匾額。嘉慶年間,村上族人的墓前才有墓碑。這些遺存見證了族群認同中的祖源記憶,見證了他們與當地人一起共同建設西水頭村的實踐與抱負。

  • 5 # 冰哥聊史論古今

    明英宗朱祁鎮在奪門之變後重新奪回了皇位,在重新奪回皇位之後,雖然並沒有付出多麼大的成績來,但是至少還是做了一些讓人值得稱道的事情。其中有一項,就是釋放被囚禁數十年的建庶人朱文圭。

    話說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削藩,最終燕王朱棣在北平發動靖難之役,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起兵造反,經過4年的作戰最後殺入南京。而建文帝朱允炆最終不知所蹤,朱允炆兩歲的兒子朱文圭最後被發現。而當時朱棣沒法子,對兩歲的小孩子動手,就將他囚禁在朱家老家鳳陽的廣安宮,當時明朝稱朱文圭為建庶人。

    建庶人這一關就是50多年,並且從小開始關起,也沒有到過外面。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建庶人可會可能會老死在牢中。但是50多年後,明英宗朱祁鎮率兵御駕親征,在土木堡被瓦剌人俘虜,後來雖然被放回來,但是被他的弟弟新的皇帝朱祁鈺給囚禁,這一囚禁就是8年。

    八年後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奪回了皇位,痛定思痛,也感受了被囚禁的滋味不好受,所以想起被關押50多年的建庶人,所以決定將他放出來。因為到了這個時候,建庶人出不出來對大局都沒有什麼影響,而朱祁鎮將他放出來,可能是同病相憐。不過重見天日的朱文圭很快就去世了,畢竟在牢裡關了那麼多年,也沒有見過什麼Sunny,一旦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可能就無法適應了。再加上建庶人本身有五六十歲了,在古代也是不小的年紀,所以去世也是比較正常的。

  • 6 # 剛日讀史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第二個兒子,史稱為“建庶人”。明成祖朱棣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寶座之後,便將朱文圭囚禁,為的就是防止這孩子長大之後報仇雪恨。

    但到了明英宗復辟時,成祖這一系的帝位已經傳承了6次,時間也過了55年之久。建文遺臣大多老死,建文帝以前所擁有的勢力也消亡殆盡,對明英宗早已構成不了威脅,這應該是明英宗釋放他諸多理由中的最根本原因。

    為什麼明英宗為什麼會想到去釋放建庶人朱文圭呢?這裡面其實是原因的。

    其一:一場苦難,改變了明英宗的心態。

    我們經常說到,一個人透過挫折的磨礪之後,他就突然長大了,明英宗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是往好的方面教育,會告訴他要緊守道德底線,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守法的公民,總的來說是要做一個好人。

    但是,古代皇帝會受到的是“帝王之術”的教育,他們不能擁有常人的喜怒哀樂,要喜形不怒於色,這樣臣子才不能揣摩到他們的心意;不要嘗試去與人誠心交往,也不能對人推心置腹,因為“君不密,喪其國”;所以,皇帝就這樣被培養成一個“非人類”的冷酷無情的存在。相反,一個君主太過於“仁義”,反而坐不穩這個位置了。

    我們來看明英宗的前半生,基本都表現出了這樣的冷酷帝王形象。

    公元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征北方強敵瓦剌,卻在“土木堡”這個地方被瓦剌太師所俘虜,五十五萬大軍也全軍覆沒。在這一年裡,明英宗被瓦剌太師帶往威寧海子(現在的內蒙古察哈爾地區)和黑河(黑龍江省西北部),被當作戰利品巡迴亮相。

    後來,瓦剌太師想讓明朝用龐大的錢糧物資贖回明英宗,明朝不同意,瓦剌又帶上明英宗來攻打明朝的城池,攻打之前讓明英宗去叫開城門等等。

    明朝這邊在太后的主持下,也迅速調整策略,他們把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景泰帝)捧上了皇位,瓦剌人的計劃也就胎死腹中。

    瓦剌人見到明英宗失去了價值之後,也迅速反擊,他們又將明英宗送了回來,意圖讓兩位皇帝爭位,讓明朝大亂,他們好亂中取利。

    因此,明英宗一回到明朝之後,就被囚禁在了“南宮”之內,直到景泰帝重病纏身,一些野心家為了“擁立之功”,又發動了“奪門之變”,也稱為“南宮復辟”,被禁了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又當回了皇帝。

    但是這一段被囚禁了八年之入的“牢獄”生涯,讓明英宗嚐到了被囚禁的苦楚,因此,基於同情心,他便把被囚禁了五十五年朱文圭也釋放了。

    也就是說,通過了這場苦難,明英宗又稍稍微地變為正常人,擁有正常人應該擁有的情感。

    其二:釋放善意。

    明英宗復辟,肯定也給朝野造成一定的震動,這個時候釋放朱文圭,也可以博取仁義之名。

    所以我們來看,明英宗復位之後所作所為的種種矛盾之處,也就一目瞭然了。比如他釋放了朱文圭,但卻殺了于謙,前者是釋放善意,後者是為了給自己的復位正名;景泰帝死之後,他命令景泰帝的妃子殉葬,這既是清掃景泰帝的外戚勢力,也是不想留下苛待弟弟的惡名,到他死了之後,他卻命令廢除了殉葬制度。

    一切看似矛盾,卻不矛盾!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 7 # 眼史

    朱文圭,建文帝朱允炆的次子。說來可憐,因為朱棣以“撥亂反正”的口號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不知所蹤,而朱允炆一系的後代,全部被朱棣貶為庶人,這個時候的朱文圭年僅兩歲。此後的幾十年裡,朱文圭被幽禁在廣安宮中,史稱建庶人。

    說起來,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將其幽禁,所打的是“清君側”的口號。而明英宗朱祁鎮,作為朱棣的後代,五十多年後將朱文圭釋放,並在他死後為他追封為王,好像是推翻了自己的父親一切的做法,告訴世人自己的父親所做之事皆為錯誤。那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對於這做法,很多史學家認為朱祁鎮為得民心,也有聲音說其是為了同根之情。而我認為,這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的過去的一種擔心以及釋懷。

    首先,朱祁鎮的皇帝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的政治生涯分為兩段。前面的十多年,朱祁鎮登基,但年少的皇帝難逃太后“垂簾聽政”的控制,自己並沒有什麼主導權,多半的決定都由太皇太后張氏操持。

    好不容易二十出頭,得到歸政,卻想要趕緊建立功業,親自率兵攻打蒙古瓦剌部,引發土木堡之變,導致被俘虜。雖然一年後被忠臣救出,卻發現江山已經到了自己的弟弟手裡,自己還被幽禁起來。這一關也是好幾年,直到“奪門之變”才得被救出。這些年的幽禁,朱祁鎮深知被剝奪自由時的痛苦,出於這一點原因,釋放建庶人,也是對於自己經歷痛苦的一種釋懷。

    其後,朱祁鎮是經歷了很多宮廷鬥爭出來的。其父朱棣奪位,其弟奪位,包括自己的覆闢。必然會讓朱祁鎮心中多一分擔心,雖然建庶人被關了五十多年,但是誰也保不準他完全不想覆闢,被幽禁的經歷讓此時的朱祁鎮已然成為驚弓之鳥,只有開啟建庶人的“鳥籠”,才能真正的將自己釋放。

    加上現在的建庶人,也沒有什麼親信,也沒有任何的勢力。就算將他放出,也對自己沒有威脅,於其戰戰兢兢,不如坦然面對。事實證明,朱祁鎮放出建庶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他因此贏得了名聲,天下人也為之稱讚。而關了這麼久的建庶人,竟連牛馬都不能識,不久就去世了。

    如此一招,贏得名聲、釋放自我以及消除異己,何不為高哉。

  • 8 # 漢史趣聞

    建庶人朱文圭這個人本來應該是皇子的命,因為他的父親是建文帝。但是,生在皇宮當中,有的時候他們的命運並不是可以靠自己掌控的。

    這是皇家人共同的悲哀。

    正如他的父親建文帝在削藩的時候,惹怒了當時的燕王朱棣,然後燕王朱棣開始帶領士兵以清君側,殺皇帝身邊的小人的名義為命,開始騎兵了。

    親自向殘的一幕開始了。

    最後我們都知道,朱棣打敗了建文帝,當上了皇帝。建文帝本人失蹤了,但是,建文帝的兒子建庶人朱文圭還在。

    此刻的建庶人朱文圭只有兩歲,儘管他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娃娃,但是,朱棣還是不想放過他。

    後來朱棣就把他給囚禁在了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的廣安宮裡。

    這一囚禁就是五十多年的時間,可以說建庶人朱文圭從出生,到死都沒有怎麼得到過自由,這是一個可憐的人,是一個為皇權的爭奪而犧牲的一個人。

    可是,為何到了明英宗朱祁鎮這裡,他就動了惻隱之心,放了建庶人朱文圭呢?

    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建庶人朱文圭已經對他形不成任何的威脅了,在關押他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畢竟這時候的建庶人朱文圭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在明朝的時候,能夠活到六十歲的人,肯定是不多的。

    再說了建庶人朱文圭也是沒有任何勢力的。這時候的他已經是一個老人了,活也活不了幾年了,不如讓他過幾年可以自由的生活了。

    再一個就是,被關押的日子實在不好受,朱祁鎮比誰都瞭解這其中的酸苦。正是因為他親身體會過,所以,他對這種囚禁厭惡至極。

    畢竟土木堡事變發生之後,他當了一年的俘虜,在回到大明之後,他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囚禁了七年多的時間。

    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才是他最難忘的生死時刻。所以,對於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對於這種看不到光明的生活,他絕望透頂。

    正是不想讓建庶人朱文圭過這樣的生活了,所以,他把建庶人朱文圭給放了出來,但是,被放出來的建庶人朱文圭並沒有活幾年,他也去世了。

  • 9 # 三少yun

    引言:

    朱文圭是建文帝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是朱棣的重孫,從靖難之役的立場來看,他倆是敵人。朱祁鎮在復辟之後釋放了被軟禁的朱文圭,有兩個主要原因:他把朱文圭看成了他自己,他釋放朱文圭也是為了他自己。

    梳理一段歷史,理清明英宗和朱文圭的關係

    1399年,朱棣發動了歷史上著名"靖難之役"。造反的物件是大明的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棣的大哥朱標的兒子。成則為王,敗則為寇。這一戰的贏者是朱棣,他終於坐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成了大明的第三代皇帝。

    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還有大兒子在戰爭結束後不知所蹤。有人說他們被火燒死了,有人說他們被人救走,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更有人說,朱允炆出家為僧。

    朱文圭,是朱允炆的次子,是父母生死都無法帶走的孩子。那一年,他只有2歲。

    登基後的朱棣殺了一大批建文帝的大臣,本來,朱棣也要把2歲的朱文圭殺了以絕後患。有幾個大臣出面為這個可憐的孩子求情,朱棣迫於輿論的壓力, 也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厚,就把他暫時關在了廣安宮。

    這一關就是55年,朱文圭在暗無天日的廣安宮,從2歲的孩子變成了57歲的老人,大明王朝的天都翻了好幾頁。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三代帝王先後離世。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又經歷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經歷了兩次皇帝的即位,第一次即位是在1435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朱祁鎮在戰爭中被俘。1年之後,朱祁鎮回到北京,被自己的親弟弟明代宗朱祁鈺軟禁在南苑,時間長達7年。

    1457年,朱祁鈺病重,幽閉中的朱祁鎮成功復辟,第二次即位大明的皇帝。也是這一年,朱祁鎮釋放了軟禁55年的朱文圭。據說,朱文圭走出廣安宮的時候,就連牛和馬都不認識。

    朱祁鎮釋放的不是朱文圭,他釋放的是被軟禁的自己

    不經意地一看,朱祁鎮釋放了被軟禁的朱文圭,好像是自己嘗過了失去自由的苦之後,對被軟禁的朱文圭動了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三少以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同情”。就是說,朱祁鎮是出於同情的理由而釋放朱文圭的。

    如果朱祁鎮真的有一顆惻隱之心,他在1435年第一次即位之後,為什麼不把朱文圭放了?朱文圭從1399年到1435,這36年的時間裡,他的生存狀態一直沒有改變。

    假如朱文圭真的值得朱祁鎮同情的話,朱祁鎮早就同情了,至於等到朱祁鎮第二次即位之後再來同情嗎?!

    當然,朱祁鎮主動釋放朱文圭,與他自己被軟禁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朱文圭被囚禁了五十多年,從2歲的少兒到白髮的暮年老人,他是歷史上囚禁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子。

    雖然時間最長,朱文圭卻並不痛苦,2歲的孩子待在方寸之地,對人生一無所知。因為不知,才沒有人生的七情六慾。可朱祁鎮不同,他在南苑被囚禁了7年,天天驚恐,夜夜惡夢,生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那種誠惶誠恐的日子,朱祁鎮真的過怕了!只要一想起朱文圭,他就會忍不住想起那個被關在南苑的自己。於是,他決定釋放朱文圭,釋放那個記憶中一直被軟禁於南苑的朱祁鎮。

    所以說,朱祁鎮在軟禁朱文圭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釋放的雖然是暮年的朱文圭,但真正釋放的卻是內心的自己。

    朱祁鎮釋放朱文圭,利於復辟之後的人心穩定

    瞭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是透過造反才登上皇位的。他的皇帝之路, 隱藏著一段流血的歷史。他在最後留下了朱文圭的小命,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天下人面前顯示自己的仁厚,以籠絡人心,為鞏固自己的皇權鋪路。

    朱祁鎮的皇帝之路與朱棣稍有不同,他的第一次即位是封建王朝的世襲制,第二次即位才是發動了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殺害了曾經擁護朱祁鈺登基的大臣,包括許多大明的功臣于謙、王文等,明代宗朱祁鈺也在這場變故中暴斃。

    總之,復辟之後的朱祁鎮,日子過得並不舒暢,特別于謙的死,成了朱祁鎮在歷史上永遠也洗不掉的政治汙點。還有朱祁鈺的死因,也都算在了他的頭上。

    朱祁鎮在南苑被軟禁了7年,朱祁鈺要是想弄死你,估計朱祁鎮早都死了好幾年了。可是,朱祁鎮復辟沒幾天,就弄死了自己的親弟弟朱祁鈺!

    所以,朱祁鎮復辟後,朝野內外,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這些聲音反映出了朱祁鎮作為君主殘忍狂暴的一面,對於重新執政的朱祁鎮很不利。

    大臣都怕朱文圭出來之後,會給自己的爹孃報仇。所以,釋放朱文圭的時候,當時有很多大臣反對。越是有人反對,朱祁鎮釋放朱文圭的意義就越大。

    一個不識牛馬不辯東西的垂垂老者,無任何社會和江湖經驗,能有多大的威脅?!

    明英宗頂住巨大的壓力釋放了朱文圭,還在鳳陽為他建了房子,又派人專門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只是,朱文圭無法適應社會,沒過多久就無疾而終了。

    歷史也因為明英宗這一行為,作出了英明的讚許。

    三少說:

    俗話說,女人的心海底的針。三少以為,皇帝的心其實比海底的針更深。明英宗為朱文圭做的一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為了他自己。如果說朱祁鎮同情朱文圭,還不如說同情自己更為恰當。

  • 10 # 悠然讀史

    明英宗雖然執政期間沒什麼大的作為,土木堡事件中被俘,在瓦剌當了一年的俘虜。但是他善待皇室,孝順母后,沒有加害幽禁他的弟弟及其家人,是個仁德之君。

    奪門之變後,景帝病情有所好轉,英宗於是對朝臣說:“弟弟日漸好轉,他本無罪,皆聽小人讒言。”

    英宗為替自己復辟辯護,對景帝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全盤否定的態度,但不併不妨礙他對景帝本人及其家屬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景帝死後,英宗也不計前嫌,以親王之葬,獲得朝臣及民眾的讚賞。

    建文帝有兩個兒子,他的未亡子孫經歷了王朝之後,仍被幽禁在鳳陽。英宗想起了他們,有一天,英宗對大學士李賢說:"建庶人這些人無辜被囚禁了幾十年,我實在是於心不忍啊。"李賢說:“皇上這番言行,堯舜也不過如此啊。”

    於是英宗將他們釋放了,孫太后也對英宗此舉十分贊同。但是有些人不贊同這麼做,英宗說:我應以禮服天下。派人到鳳陽修建房屋。英宗一直關注的建房工程完工後,英宗召見李賢說:今天可以釋放他們回去了,由敕衛有司提供柴米和一些生活用品,讓他們娶妻生兒,不得阻攔。

    李賢擬敕,讓太監前去辦理,釋放了18人,為他們提供日常所需,允許他們與親戚往來,婚配自由。朝廷眾大臣都說這是帝王的美德。其中被釋放的人當中就有個名叫朱文圭,只是長期與世隔絕,連牛馬都分不清楚。可憐又幸運的朱文圭,在這關閉的這幾十年,尤如行屍走肉,但萬萬沒想到,居然有朝一日重見天日。

    英宗對其母太后非常孝敬,孫太后一直非常照顧英宗,每次英宗受苦,孫太后都親自探望,英宗對此深表感激,給孫太后封了一個“聖烈慈壽的”微號。

    英宗釋放被囚禁55年的建庶人朱文圭只是他對皇室的善待,他在經歷的一系列事件中,並沒有對家族大動屠刀。英宗不是一個明君,但稱之為仁德之君也不為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汽修技術有前途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