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世界
-
2 # 紅塵問道
我們的本意是防止孩子被壞人騙走或者帶壞,做到極致的防微杜漸反而會適得其反。其實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慢慢的讓自己的孩子習慣和陌生人交流,先是家人、朋友,次及同事、鄰居,最後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例如,商場服務員、售貨員等,最後延伸到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人,只能讓孩子在生活中不斷的增加閱歷,才是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最好手段,聽見蛤蟆叫就不種田的做法只會使自己的孩子變得自閉和不善於和人交流。
-
3 # 育子樹愛小寶
避免和陌生人交流在兒童期,等個有10幾歲了可以隨便和陌生交流,。那時的孩子已經懂得區分好壞了,我認得回家路。有點安全常識也很重要的。
你的孩子知道什麼是“陌生人”嗎?
如何與孩子談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主要取決於他們的年齡。
2~3歲的孩子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陌生人”,也不知道誰是安全的、誰是危險的。你可以先教他們什麼是“安全”,雖然他們現在還無法自己面對陌生人。
許多4歲的孩子就已經聽說過“陌生人”的概念,也開始學習安全知識。但他們依舊還太小,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斷,所以無法在公共場合自我保護。
相比之下,上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清晰地瞭解如何與陌生人交流。因為他們在公共場合會有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例如,他們會和朋友上學、練習踢球、騎車;他們可以接觸到網路,甚至能單獨離開家一小段時間。
怎樣和孩子談論“陌生人”?
從簡單的自我保護開始。2~3歲的孩子,能透過普通的安全知識開始提及“陌生人”。例如,外出時,可以讓孩子緊跟著你,不要和周圍的陌生人走。
另外,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理解敏感部位的意義,你要告訴他,不能讓人隨意去碰那些地方。
一開始,你可以拋磚引玉地問:“你知道誰是陌生人嗎?”
如果孩子不知道,可以告訴他,陌生人就是TA不認識的人。不過,沒必要讓 TA就此感到恐懼,也沒必要強調陌生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應該如何面對“陌生人”?
如何面對陌生人?制定一些可執行的規則很有必要。
國外某兒童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Kraizer建議,如果你要和孩子分開,就給他們一個需要遵守的可執行策略,“如果你在食品店裡找不到媽媽了,你可以去之前我們買過東西的地方,告訴營業員你走丟了,並且說出你的名字,接著就等在那裡,直到我找到你為止。”
告訴幼兒,如果有陌生人要靠近TA,應該走到照看TA的人身邊,如營業員等。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應該知道:當你在TA身邊的時候,和陌生人打招呼沒問題;但是你不在的時候,就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了。
-
4 # 東學素能
家長都希望孩子平安、幸福。層出不窮的兒童誘拐事件也讓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孩子在與外界接觸中受到傷害。家長在家庭中也都會有意識的教育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但是在教育中,會比較生硬,也許只會每天對孩子說強調“不可以”,特別是為了讓孩子“安全”,誇大了陌生人的範疇,致使孩子聽到”陌生人“就害怕,認為陌生人都是壞人,見到陌生人不敢出聲、驚慌,一旦孩子遇到不法分子,一眼就會識破孩子膽小。
其實,
正確是做法是——
讓孩子學會辨別陌生人,懂得如何應對好的和壞的陌生人,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同時更有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
哪些是陌生人,孩子能分辨的出嗎?
沒見過的爸爸媽媽同事?
路上遇到問路的人?
到你家收水電費的人?
小夥伴的爸爸媽媽(你以前沒見過的)?
.....
並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大灰狼,如果我們對所有人都粗魯,那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在與陌生人的接觸中,孩子應該謹記以下三點:
不可以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吃陌生人給的食物。
不可以跟陌生人離開原地。
不可以跟陌生人單獨相處(可以在人多的地方,但不可單獨。)
給家長的建議
1、當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請您不要對他強調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只需告訴他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當一個陌生人過來問路,請引導孩子禮貌地我給他指路,並給予孩子肯定與讚揚
3、當您帶孩子到商店的時候,您可引導孩子禮貌地去陌生售貨員詢問自己要買的貨物,消除孩子對陌生任的恐懼感。
4、當孩子第一次見到你的同事時,可以帶孩子主動問好打招呼。
其實,接觸陌生人是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如何應對卻能反應出一個孩子的應變能力和安全意識。
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內心強大,懂得接觸陌生人的基本的步驟和技巧,具有分辨危險的敏感和化解危險的智慧。
兒童情商教育,勢在必行!
-
5 # 積木育兒
通常,節假日期間、人多擁擠的地方正是孩子走失的高發點。每年這期間,孩子被拐、走失的案例日漸攀升,對此父母需要引起足夠警惕和注意,以防悲劇發生。這是說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跟孩子說過,不要亂跑,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嗎?或者正相反,他們經常說,但是孩子沒有往心裡記,跟大人一樣是抱著僥倖心理的。我認為是後一種原因。
幾年前山東某幼兒園曾舉行過一個防拐騙演練活動,結果大出老師和家長的預料:雖然事前這些孩子經常接受安全知識教育,但在孩子心中卻很少有安全這根弦,或者說很多孩子對危險的防範意識很不強,這才導致:陌生人隨便一個許諾或一個玩具竟然一下子騙走了6個小朋友。
相信這個演練拿到現在的幼兒園,同樣仍有很多孩子上當。因為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是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問題——說明,我們對危險的認識和警惕是不夠的,孩子從小沒有被灌輸過“危險就在身邊”的道理,也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和經驗準備。
應該怎麼做?除時刻對危險繃著一根弦,或者教給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之類的話外,我們的父母更需要教給孩子的是,如何去應對。如:
1.去商場、超市、遊樂場、公園、廟會、各種公共活動場所等時,父母需要帶孩子瞭解周圍的環境、哪是安全出口;
2.教會孩子,與父母走失應該如何做、該向哪些人求救等;
3.平時要教孩子辨識警察、軍人、保安等人員的特徵,並養成向他們求助的意識;
4.從孩子能說話開始就需要訓練孩子牢記家庭地址、家長姓名和電話號碼等。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還十分有必要給孩子講一些安全方面的案例,或是陪孩子看看相關的安全教育繪本。如果可能,最好能帶孩子做一些親身體驗,在孩子知情並樂於配合的情況下,與孩子做一些實踐演練。當然,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嚇唬孩子,而是讓孩子知道:練習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對抗危險的辦法,以便更好地應對危險。
下面我們結合《我不會走丟》這本繪本,具體聊一聊防走失。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露露一樣,在面對危險時能不慌不忙,積極應對。我相信,露露在走丟時之所以能如此從容,跟父母平日裡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有很大關係,其中肯定少不了必要的實踐演練。
【德】達柯瑪爾·蓋斯勒 著 康萍萍 譯
故事是從小女孩露露和媽媽進城去市場買東西開始。市場很熱鬧有很多人,媽媽擔心露露會走丟,可是露露說她不會。雖然如此說,但市場裡有太多有趣的東西吸引露露的注意了。露露發現自己跟媽媽走丟了,同時她還遇到了另一個走丟的小男孩,這可怎麼辦呢?
透過此書,我們需要教孩子記住這樣幾條走失法則:
法則1:站著別動,大聲叫喊!
要是有高一點兒的臺子,那就站到高臺子上,扯著嗓子大聲喊!最好別到處亂跑,這樣爸爸媽媽就比較容易找到你了。
父母需要告知孩子:走失了,不要到處亂跑,一定要站在原地等著爸爸媽媽來找他。要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來找自家走失的孩子,即使他之前調皮搗蛋、惹父母生氣了。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父母還可事先跟孩子約定好,找到一個顯眼的標誌,以防兩方走失時,能較快而方便地找到會面的地點。
當然,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的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的,這樣長大的孩子自然就不會產生患得患失感,也不會擔心父母的愛會隨時撤離。
法則2:要是沒有被立即找到,那就打電話!
這就要求孩子能隨身攜帶小紙條,上有家庭地址和緊急聯絡人的電話。比如露露的胳膊上就寫著媽媽的手機號碼。這樣做可以防止孩子在緊張或著急的情況下,忘記父母的電話。
孩子內心都是善良的,正如上文提到的防拐演練一樣,很多孩子都是看著對方有困難,向對方伸出援助之手時被騙走了的,對此,我們要告知孩子,發現對方遇到困難,理所當然要伸出援手。但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馬上找到警察,請警察幫忙處理。
法則3:要是前兩條都不管用,那就找警察!
當然,自己遇到危險了,也應在第一時間想到向警察求助。平日裡,父母也需要不斷向孩子重複報警、急救等的電話號碼,確保孩子牢記在心。
對於小寶Bora說,父母還可跟孩子一起玩模擬給警察、消防員等撥打電話的角色扮演遊戲,另外還需幫助孩子認識瞭解警察的相關特徵,並知道如何能找到警察。如果周圍沒有警察,則需要教給孩子如何從眾多陌生人中尋求到能幫我們聯絡警察的人了。
法則4:即便走丟了,也永遠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孩子的心靈很純真,很容易相信他人的話,這就要求父母反覆向孩子強調一條準則:永遠不要跟陌生人走,不管他給出什麼理由;更不要輕易相信別人,即使對方看起來很友善。
生活中熟人犯罪的案例也很多,父母需要跟孩子做好約定,如果父母不在身邊,他可以跟誰離開,或可以去找誰。事先給孩子列出能夠信任的人員清單,會讓孩子遇事時不至驚慌失措。
法則5:尋求幫助要儘量找一個人多而且大家都能看見的地方。
平時父母需要向孩子指出哪些地方是可以尋求幫助的,多做這樣的練習和指引,能幫助孩子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選擇,如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商場、學校等),在那裡找到工作人員或保安,請他們幫助自己。
而且,父母需要反覆向孩子強調:首先第一件事,是要確保自己是安全的,因此不要輕易將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如人少的地方、如大家看不到的地方。
規則6:別慌張!
真正臨危不懼的人,除了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外,還有的就是他有足夠多的經驗和精神支援。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平時需要多培養和鍛鍊孩子的勇氣,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於孩子好的表現和決定給予積極支援,這樣的孩子才能更多地聽從內心的聲音,才能再遇事時保持冷靜,才能更好地思考。
以上所有都是針對孩子的。在我看來,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在於父母。在孩子還未真正掌握這些法則並熟練使用之前,父母不要將責任推給孩子、將孩子置於危險可能發生的境地,而應該從一開始就緊拉孩子的手,唯有如此,才可能從根本上杜絕孩子走失的悲劇發生。
最後強調幾點安全準則:
1.危險離我們並不遠,且它時刻在伺機降臨到那些不以為然的人身上,唯有事先做好準備,才能做到最好的預防。
2.在所有的危險中,人是最危險的。與人相處時,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他人,即使對方看起來很友善。
3.面對危險的時候,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孩子自身的力量很弱小,在孤立無援時,要注意先保護好自己,靜待機會再向父母、警察、老師等尋求幫助。
-
6 # 萌寶派
在對寶寶進行有關陌生人的安全教育時,不要向寶寶傳遞“陌生人都有威脅”這樣的觀點。不要對寶寶說“陌生人可能是壞人”或者“陌生人可能是小偷”這樣的話。
應該告訴寶寶,要在獲得大人的許可後,才能和陌生人講話,接近陌生人,或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家長的目的是讓寶寶小心,而不是讓寶寶過分害怕。
那麼,到底怎麼教孩子與“陌生人”互動,同時讓他具有安全保護的意識呢?
教他學會辨認誰是“危險”的陌生人告訴孩子,如果一個陌生人走過來,說要給他/她一些小零食,或者要求幫助(比如尋找走失的狗之類的),必須大聲地拒絕,並且馬上跑開。另外,絕對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
生活中,除了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所謂“熟人”也防不勝防,也要教會孩子,即使是老師、或者是親戚,也絕對不可以去一些密閉的空間,或者把門關上單獨相處。
遇到危險 :跑!教會孩子,當他們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摔東西、尖叫等等。最好就是能夠:跑!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要大叫“救命!我不認識你!”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
也試著與陌生人接觸如果寶寶經常能接觸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那麼寶寶在見到生人的時候就不至於太緊張,也會透過和他們的交往,變得更加成熟。家長不妨帶著寶寶去超市、商場、博物館、動物園、運動場、以及宗教、社交和家庭性質的聚會。但是注意不要強迫寶寶和他們互動,而要讓寶寶佔據主動。
與“陌生人”的交往也是需要的,不能因噎廢食。
很多時候,“陌生人”如果是朋友或者不想冷落的親人,那麼由於寶寶不情願和陌生人相處,寶寶可能會在聚會的現場大哭大鬧。
很多專家都提醒說,要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女兒四歲了,我告訴她的時候,她問了我很久為什麼,我突然很疑惑,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對孩子成長真的好嗎?是否會導致孩子對世界喪失信任感?
回覆列表
相信每位父母都對孩子說過:“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說話,或拿陌生人給的東西。”因此,製造了孩子對陌生人恐懼心理。“陌生人”對學齡前的幼兒而言,可說是個相當抽象的名詞。對孩子來說“壞人”的印象是很兇、會打他、罵他、搶他東西等外在行為的“壞”,而陌生人只是他們從來未見過及從未談過話的人,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不利,並不能確定。
為了確保孩子安全,父母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囑咐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講話,小心碰到壞人!”“不要亂跑,會被壞人帶走。”儘管父母用心良苦,一再叮嚀,甚至以責罵的口吻來提醒孩子,但孩子能真正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嗎?孩子也確定能從中學習到如何保護自己嗎?
除此之外,父母太過緊張、驚慌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使他擔心、害怕,覺得外面的世界好恐怖、好複雜。而在惶惶不安的壓力下,可能會造成孩子過度保護自己、拒絕別人、不信任他人、與人疏離。長久下來的不安全感,當孩子進入團體生活或新的環境時,會產生畏懼、猜忌,很難坦誠與他人交往,繼而造成他只管自己、不顧別人,和自私、冷漠且不合群、無法適應團體生活等問題。這些負面的後遺症,都會影響著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發展,父母不得不多加留意。
然而,面對現今的環境,孩子本身學習提高警覺,以防止外來的危險,是有必要的。所以不管是父母、長輩、老師,當孩子漸漸長大、慢慢學會獨立前,如果能提早對孩子施予安全教育,學習如何去拒絕陌生人、與陌生人保持適當安全距離,日後遇到狀況時也較能從容的反應。
與陌生人的正確應對方法
父母與其整天擔憂,甚至讓孩子也莫名其妙的恐懼起來,還不如付諸行動,多費點心思,平時以具體的例項來教導孩子。同時,製造合宜的機會,幫助孩子判斷,建立當面對陌生人時應有的應對進退態度。
那麼,該怎麼引導才能使孩子既能保護自己,又能有禮地面對陌生人呢?以下一些方法供父母參考
1 設計問題、學習應對
父母可用比較具體的方法,教導孩子“面對陌生人”的原則,如:有人給你錢、禮物,不要接受且立即離開;有人要帶你坐車去兜風、去遊樂園玩,有禮貌的拒絕之後就可以離開,絕對不要跟他一起去;如果有人碰到你身體的重要部位,或是做出讓你很不舒服的動作,就要馬上跑開,並且告訴爸媽……
當然,父母在訂定這些規則時,要以孩子聽得懂、能夠接受的話,說明其中的原因,並讓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除此之外,平時父母還可以不時地對孩子提出問題,例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時,該怎麼辦?”“陌生人跟你講話,或詢問你地方時,該怎麼回答?”教導孩子以合理的應對方式面對陌生人,而父母也可以從孩子的回答中,知道他遇到狀況時,會有的反應和處理,而能提早預防。
平時父母可以透過講故事、圖片說明、戲劇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和孩子討論,如:說小白兔和大野狼以及七隻小羊等童話故事時,讓他想想:“小羊為什麼會被大野狼吃掉?”“小白兔為什麼不會被大野狼騙,且能夠機警的逃過這關?”讓孩子透過故事,學習思考、判斷能力。即使孩子還小,沒有辦法一下子完全體會出來,慢慢累積及引導,孩子必能漸漸瞭解如何保護自己和麵對陌生人。
3 制定規範、養成習慣
父母平時不妨訂下一些規定,讓孩子養成習慣,如:從幼稚園放學後,一定要先回家,父母允許之後,才可以再出去;讓孩子試著熟記家裡的地址、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名字,但是,不隨便背誦給陌生人聽,萬一走失了,要找警察幫忙;認識新朋友,要讓爸媽知道。讓孩子遵守規定、養成好習慣,如此才能保護自己的安全。
4 製造與人互動的機會
主動製造一些機會,提供孩子與他人接觸、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到住家附近的雜貨店買糖果,看著他進店裡,等到出來之後,問問其中的經過、和老闆談話的內容等等;偶爾請親戚朋友到家裡來玩,或帶孩子參加聚會,請他實際練習應對的禮儀,如果孩子怕生、畏縮,表現不好時,別急著罵他或強迫孩子打招呼,父母可以先為孩子打圓場,回家後再以溫和的態度教導他可以怎麼做,才是乖寶寶應該有的禮節。隨著孩子年齡和經驗的增加,自然會能具備分辯的能力,進而學會待人處事、應對進退之道。
5 在愛中學習珍愛自己
幼兒時期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佈置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在愛中無憂無慮的成長,體會自己是爸媽所重視、關懷的寶貝,如果受到傷害,父母會很擔心、難過的。如此一來,當孩子面對外在誘惑時,會習慣地要先回家問問父母親,而不單只是被動的遵守命令和規定。
此外,雖然大環境不是那麼完美,有許多的安全需要顧慮和擔心,但父母也不需要太過於忐忑不安,不妨以積極、樂觀、平靜的態度教導孩子,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瞭解如何保護自己,同時自然發展他的社會行為和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