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行靜雲
-
2 # 閉家鎖的紅楓
還會,因為雙方都想打。
其實從19世紀初期以來,清朝官員們意識到一個危險的狀況:大清的白銀在減少。
一般人經常會誤解,以為在古代,銅錢和白銀之間的比值是固定的,認為一兩白銀必定等於1000銅錢。
其實這個數字永遠都在變化,乾隆年間一兩白銀可以換800銅錢,而到了道光年間,一兩白銀居然可以換到1600,甚至1700銅錢!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市場上白銀在減少。這對清政府來說是很不利的,因為清政府的賦稅是收取白銀的,農民越來越難以籌措白銀最後破產,只會造反,而清政府手上的白銀變少養不起軍隊,最後清朝就會走上滅亡的道路。
那白銀到底到哪裡去了呢?清朝官員們認為主要有兩項原因:
一,歐洲和美洲外來的銀元換走了白銀:一枚銀元的含銀量大約只有一兩白銀的6成,但由於設計精美,準確,難以偽造,在市場上卻往往當一兩白銀用!
這樣一來與海外通商,每流入一枚銀元,大清就要損失幾錢銀子,這樣下去如何是好。
二,就是鴉片了,其實鴉片換取的白銀其實並沒有前一項那麼驚人。但比起上個問題來說,鴉片問題在林則徐等官員來看,還是比較好解決,禁止鴉片不就好了嗎?中國曆代對於外國夷人之間的商貿,本來就是開開停停啊!
所以你看,不管禁不禁止鴉片,白銀流出問題不解決,清政府遲早會找歐洲人開刀,或者關停貿易,或者禁止銀元流入。。。不管怎麼樣,和歐洲人的貿易爭端遲早要提上日程。
而且偏偏大清從上到下,對自己軍隊的實力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心裡完全沒有點數.......
而換個角度看大英帝國,你以為大英帝國就只滿足於向清朝賣鴉片了嗎?大英帝國向清朝出口的鴉片,其實主要來自印度,而印度當時是在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下,這家公司和今天我們熟悉的國家其實更為現實:公司擁有25萬人的軍隊,多於英國國家軍隊!
沒錯,英華人是從鴉片貿易裡賺了大錢,但這錢卻主要被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販子們獲得,而英國本土的紡織業,日用品業,製造業商人們,卻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得到利益,英華人迫切的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光在中國銷售鴉片,而要銷售從火柴到機器的一切產品!
而這樣的話,就不能滿足於光賣鴉片了!要中國向整個大英帝國完全開放!
所以你看看,大清這邊,即使不對鴉片貿易動手,也遲早會想辦法縮小外貿來減少白銀流出,而大英帝國這邊,僅僅想賣鴉片,還想賣更多別的產品。
所以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的衝突,在19世紀是不可避免的。鴉片不過是個導火索而已。
-
3 # Vge見聞錄
鴉片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這場戰爭仍然會爆發。
拋開歷史教科書和大家的見解,以我對這場戰爭的瞭解,總結的理由大體有以下幾點:
一是經濟方面的原因。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個規律也適用於解釋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施了禁海令,唯獨留了廣州作為對外通商視窗,而擁有海外貿易許可權的是十三行。廣州成為清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地,隨著貿易擴大廣州迅速繁榮起來,外華人也越來越多。不排除英國間諜已經在打探清廷虛實。林則徐虎門銷煙也是動了英華人的經濟利益,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和直接原因。至於林則徐為什麼要銷煙,建議大家看紀錄片《廣府春秋》。
其實與其說銷煙導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不如說因銷煙引起的整頓(關閉)十三行和海外貿易才是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
二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清廷天朝自居,但當時弊政已經嚴重,清廷不自知而英華人已經摸清了這個底。加上英國工業革命後急需擴張勢力範圍,國際政治格局也出現重塑,拿下印度後再拿下中國市場(壟斷),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上,在英華人看來值得一戰。
三是文化和文明衝突。工業文明大勢所趨,清廷還是農耕文明,英國代表的是工業文明以及海洋文明,滿清政權是落後的農業文明和大陸文明。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鴉片戰爭也是由文明之間爆發衝突,進而爆發的戰爭。
最後,糾正一個觀點,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但也不能否認它對中國近現代程序產生的客觀積極影響。所以,提到這場戰爭不能先入為主,給它貼滿負面標籤。
-
4 # 布夫舟
大家都知道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而最後的博弈是綜合實力的對抗。鴉片戰爭之所以爆發,是整個清政府的統治已經削弱了,國力其實是特別衰弱的。鴉片戰爭大概在1840年左右,在1776年的時候有一個叫做亞當斯密的人,寫了本書,叫做《國富論》。這本書有多重要呢,基本上研究經濟的人必讀的書。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評價的:
亞當.斯密的經濟學就像物理學中牛頓的理論一樣重要。其“看不見的手”像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一樣,是亞當.斯密獻給人類的偉大觀念,這一觀念培育出來的市場經濟制度,儘管有各種不盡如意的地方,但迄今為止卻是以歐洲人的智慧所能找到的唯一一種被實踐證明能夠成功地組織經濟活動的經濟制度。正是《國富論》這本無比重要的書,其中是這樣描述中國的:
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於靜止狀態了。今日旅行家關於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五百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哥孛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也許在馬哥孛羅時代以前好久,中國的財富就已完全達到了該國法律制度所允許的發展程度。看到沒有,中國五百年基本上沒什麼區別,想一想有多可怕。外華人已經研究大清朝很多年了,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大清的皇帝連英國在哪裡都不知道?
各旅行家的報告,雖有許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但關於中國勞動工資低廉和勞動者難於贍養家屬的記述,則眾口一辭。中國耕作者終日勞作,所得報酬若夠購買少量稻米,也就覺得滿足。技工的狀況就更惡劣。歐洲技工總是漫無所事地在自己工場內等候顧客,中國技工卻是隨身攜帶器具,為搜尋,或者說,為乞求工作,而不斷在街市東奔西走。當時的社會條件技工連養活家屬都很不容易,又怎麼可能會指望他們能夠創造新的技術,推動科技的進步?
中國下層人民的貧困程度,遠遠超過歐洲最貧乏國民的貧困程度。據說,在廣州附近,有數千百戶人家,陸上沒有居處,棲息於河面的小漁船中。因為食料缺乏,這些人往往爭取歐來船舶投棄船外的最汙穢廢物。腐爛的動物屍體,例如死貓或死犬,縱使一半爛掉併發臭,他們得到它,正象別華人得到衛生食品那麼高興。結婚,在中國是受到了獎勵的,但這並不是由於生兒育女有出息,而是由於有殺害兒童的自由。在各大都市,每夜總有若干嬰孩被委棄街頭巷尾,或者象小狗一樣投在水裡。而這種可怕的殺嬰工作,據說是一部分人公然自認的謀生手段。現在的穿越劇很多,民國劇也多,大家都覺得那時候似乎很好。而真實的情況是底層國民是普遍貧困的,一場自然災害,弄不好就要賣兒賣女了。大清朝當時的底層社會的貧困,加上上層管理的混亂,國家實力其實很弱。要知道大清朝中期很長是一段時間,政府和軍隊主要就是防止底層人民暴動,所以軍隊實力是有限的。
至於很多人說的虎門銷煙,其實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
至於很多人說的虎門銷煙,其實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
至於很多人說的虎門銷煙,其實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
中國在明朝的時候,火器就大量使用了,以戚家軍為例:
因此,戚家軍步軍營的滿員編制總人數應為3178人。根據裝備的配置圖,戚家軍步軍營中火器配備率很高,即使最低的統計計算,也能達40%以上,而最高的統計則在55%以上,也就是說有一半左右的步軍士兵是使用鳥銃、快槍等火器的。
明朝的喻龍德曾說“器貴利而不貴重,兵貴精而不貴多,將貴謀而不貴勇,良將一員,火器一千,練而用之,足抵強兵四十二萬,可以無敵於天下矣”。由此可見,明王朝那時候的人是充分認識到火器的重要性的。
到了清朝後期,雖說朝廷軍隊百萬,其實真正能上戰場的人數是相當至少的,因為大部分清軍只需要能夠維持好治安就可以了。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這種情況就特別明顯。清政府最後基本都是靠著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重新練兵來鎮壓天平天國。
實際戰場上的人數對比除了1841年5月的廣州之戰和1842年3月的浙東之戰因為援軍及時到達在兵力上保持優勢之外,絕大多數戰役戰鬥清軍的兵力與英軍相差不遠,在1840年7月定海之戰、1841年1月沙角大角之戰和1842年7月鎮江之戰中,反而是英軍在兵力上佔了優勢。
實際上鴉片戰爭也是如此,中國並沒有和英國進行過多大的血戰,就簽訂合約了。要知道,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軍閥林立,但是正面戰場上卻有千千萬萬的將士犧牲了。反觀鴉片戰爭,犧牲了多少將士?
-
5 # 歷史知事
看到那麼多人說鴉片戰爭依然會爆發,我的觀點正好相反!
不會爆發!
林則徐虎門銷煙,媽的!為什麼是虎門銷煙,明明是禁毒好不好!
林則徐的禁毒行動,在當時清朝內部的爭議是很大的!派林則徐去廣東禁毒,是道光皇帝的心血來潮!
道光皇帝主要倚重的人是穆彰阿,看看這個人有多牛逼!
穆彰阿於嘉慶十年(1805年)中進士,選庶吉士,累遷禮部侍郎,歷任兵部、刑部、工部、戶部侍郎。道光初年後,受到道光帝的信任,由內務府大臣擢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兩署漕運總督,繼授工部、兵部、戶部尚書等職,並自太子少保晉太子太保,充上書房總師傅,拜武英殿大學士。他於道光七年(1827年)入軍機處學習行走,次年授軍機大臣,蟬聯十年,至道光十七年又升任首席軍機大臣。“終道光朝,恩眷不衰”,前後擔任軍機大臣凡二十餘年。如果道光皇帝沒有讓林則徐這樣的二愣子去禁毒,而是讓穆彰阿或者他的同黨去禁菸,你猜一下,他會這麼作?
以穆彰阿的老練,一定會這樣做:
1,不主動招惹英華人,而是專心對付中國的毒販子和癮君子嗎,而不是林則徐專抓外國毒販,逼外國毒販交毒品、寫保證書!
2,對吸毒販毒的懲罰,更多采用罰金和體罰(鞭刑、遊街等),而不是林則徐動不動就死刑死緩。
3,如果英華人進一步要求通商,穆彰阿很有可能一口答應。因為,鴉片戰後,清政府除了香港島被割讓心疼一點,其他條款幾乎是佔便宜的!
穆彰阿的對外政策和禁毒政策雖然軟弱,卻是務實的!穆彰阿
如果朝廷內部真的是投降派當權,真的不好嗎?看看日本!黑船事件後,日本沒有一槍一炮就開關通商,進而明治維新,幾十年成為了列強之一,並且騎在了中國的頭上!
如果沒有林則徐的禁毒行動,穆彰阿一黨很有可能直接和英華人和議,然後不割地不賠款,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也許,清朝還有救!
正是鴉片戰爭的仇恨,讓很多華人在清末數十年間盲目排外,從一字不識的義和團到滿腹經綸的清流黨,一律排斥外國、拒絕變革!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卻始終拉著國家往後倒退!
穆彰阿真的不行嗎?曾國藩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
不是為穆彰阿洗白,而是要告訴讀者,妥協是民主之父,是現代內政外交的精髓!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
6 # 湘平古珍郵館
我認為就算沒有虎門銷煙及扣押英國商人,鴉片戰爭仍然會爆發。因為代表工業文明的第一大國必然會走向征服代表農耕文明第一大國的途徵。
兩個國家較量時,雖然大清國也崇尚“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但泱泱四億人的大國卻沒有幾人知道:世界到底有多大?英國到底有多強?據說,連林則徐、魏源這樣“睜眼看世界的人”也不知道,可見大清國閉關鎖國政策下的人們愚昧到何種地步。
世界首枚黑便士郵票姊妹票欣賞
1840年,英國曆史上最輝煌的‘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己經到來,這一年的五月六日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英國誕生了。這就意味著英國己經靠著華人的印刷和造紙技術改進的郵票開始聯通世界了,然後帶著改良的火藥和指南針開始了征服了這個首先發明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的古老文明帝國之途。
英屬維多利亞1855年左右珍郵
我們再來看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有多牛逼。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
鴉片戰爭爆發是不可避免,但大清國經過此役卻沒被打醒,仍然在腐朽的路上越走越遠,讓中華民族走進漫漫百年屈辱之中,這才是晚清讓今人最痛恨之處。而同時期的日本在1853年也遭受到美國的入侵,但日本人卻被打醒了,並透過‘明治維新’後立即變成了世界強國,最後反而成了侵略中國的國家。
-
7 # 沐容劍秋
翻開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以鴉片戰爭為開端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的歷史轉折點。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當時的英國為了完成工業革命,迫切希望開啟中國市場,而清朝政府全然不知外面的變化,以為自己天朝上國什麼都可以自產自銷自給自足,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更不知道西方的工業化程序發展得如火如荼。清朝的閉關鎖國阻礙了西方國家以貿易來拉動自己國家經濟的想法。吏治腐敗,政局混亂,國力衰弱無能的清朝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完全敗給英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質源。此後清朝政府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危害了中國的主權。鴉片貿易讓英國換回了大量白銀,西方侵略者就是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也一樣會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發動鴉片戰爭。
-
8 # 叫我有錢
很簡單,在以前如果沒有鴉片或許不會,最多國家忍氣吞聲。
但鴉片的前期不管不顧是國立不強盛,後面是發現了鴉片在繼續會毀了國家,就觸及了國家的底線,那樣即使沒有林則徐,也會有其他人,那麼鴉片戰爭還是會爆發,而這種爆發是很多人樂意看見的。
-
9 # 靘史宴
即使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也一樣會對積貧積弱的大清發動戰爭的。
英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科技水平領先於世界,面對國內嚴重過剩的工業產能,他們急需尋找一個擁有龐大人口基數的國家,來傾銷他們的商品,而地處太平洋西岸的大清帝國,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作為地大物博的清王朝,一直以來都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根本不把外華人放在眼裡,總是視他們為蠻夷。英國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打算用武力來開啟中國的大門,而是走正常的外交手段,可是面對高高在上的滿清皇帝,根本無法得到平等的對待,英華人被迫放棄了外交這一手段。
英華人在外交上失敗之後,便想透過經濟上來開啟中國的大門,於是英華人用輪船運來了大批國內的優質商品來中國銷售,然後再從中國購得大批絲綢茶葉等特產帶回英國,可結果竟是英國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因為英國的商品在中國並不好銷售,比如製作精美的鋼琴小提琴等,而中國的特產在英國卻是供不應求,為此英國政府便開始使用極其卑劣的手段。
向中國走私鴉片,想從靈魂上摧毀中國,讓華人都成為癮君子,然後把中國變為他英國的提款機。面對英華人的鴉片走私,清政府中的一些開明人士,是相當憤怒的,也是堅決要求抵制的,林則徐就是其主要的代表者。
其實英華人發動對華的戰爭,是早晚的事情,只能說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加快了英國對華戰爭的步伐,因為緊靠鴉片,是無法滿足日益膨脹的英國鬼佬的慾望的,他們肯定會用武力,讓清政府屈服,然後簽訂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讓中國完全成為英國的商品傾銷地和提款機。
-
10 # 白哥侃事兒
鴉片戰爭的發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只不過是這一趨勢的助力點而已。總體來說,林則徐銷煙事件,影響了英國的既得利益,從而加速了清朝與英國之間的矛盾的爆發,當然也是清朝閉關鎖國所帶來的必然的結果,英國當時作為日不落帝國,只有中國大陸英國還未染指,而中國在英國的本土中被宣傳為滿地黃金。英華人對於清朝,本土的嚮往也是由來已久。
如何看待虎門銷煙事件?無論是從當時官方還是從百姓角度來看待,虎門銷煙事件的做法,選擇都是正確的。外強內弱,廣大百姓受到荼毒的危害已經很深。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制止,即使不發生戰爭,華人身體健康在大煙的影響下,早晚也要走向末路。
扣押英國商人,真的是不對嗎?當時的清朝是沒有所謂的現代化外交,扣押英國商人確實是符合當時清朝的管理慣例。但是缺乏外交交涉的情況下還實行這一行動,也是值得商榷。歷史無法倒流,歷史也沒有假設、如果。回看當時的往事,既不要一味的自我誇大,也不要一味的貶低別人,應該從事實出發看待當時事件。事情所在的特定歷史環境和發生的歷史必然性,嘗試自己之不足,而用自己之所長,在現代活出自己的一番風範,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
-
11 # 火器工坊
爆發是一定的,但是會晚幾年。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中國是鴉片戰爭中的受害者,是我們變成半殖民地的開始,但其實不然,仔細看看雙方對這段歷史的描述,你會發現,這壓根就不是一次侵略戰爭,而是東西方兩個大帝國之間的貿易戰爭。
對於鴉片的危害,經過林則徐這麼一說,朝廷自然是很重視,下令禁菸之後,林則徐查封了很多煙館,銷燬了大量的鴉片,這本來沒什麼。但是英國商人為了保住自己的中國代理商和貨,跟大清執法隊伍發生了衝突,沒辦法跑到了英國駐華領事館避難,之後林則徐做了一件他不知道是錯事的錯事-包圍大使館。對於如日中升的大英帝國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釁,但是但是英國議會表示還是願意再嘗試一下能不能和解,於是讓義率去交涉,英軍軍艦上掛的是白旗,然而與世界脫軌了的大清國並不明白白旗的國際含義,而根據大清的旗語,白旗意味著集合隊伍,於是乎中國率先向英軍開炮,結果還夠不到別人,義率見況開炮還擊,然後擊破清軍炮臺。情況傳回國內之後,議會重新召開了對華作戰一案,最後以三票之差透過,英國對中國開戰。
所以說,開戰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中國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違反了西方世界主導的國際貿易規矩,而且惹惱的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英帝國。戰後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商港口和降低關稅,以及把香港作為中轉站,這並不算殖民戰爭。講真,近代大清的第一次被殖民戰爭,應當是二次鴉片戰爭之後貝爾羅斯坑的這一回。
-
12 # 京寧話說歷史
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想要開啟中國市場是導致戰爭爆發的炸藥包,林則徐虎門銷煙只是這個引燃這個炸藥包的導火線而已。
回覆列表
鴉片戰爭依然會爆發。
1840年中國依然是政府堅持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小農經濟;當時的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經濟發展卻遠遠落後於世界經濟潮流;清政府堅持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禁止同外國進行經濟貿易,統治者自認為是“天朝上國”,無需同外國互通有無。這樣整個國家被牢牢的封鎖,在這種情況下,下層勞動人民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基本上沒有。因此在八國聯軍侵華的過程中很多中國農民幫著侵略者打自己人,親眼目睹侵略者的殘酷屠殺而無動於衷。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國家是落後的,經濟是落後的,甚至於華人都不能算完整意義的人。
反觀西方資本主要國家,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髮展,西方國家先後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政權,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障礙;英國進行圈地運動,解放了大批的自由勞動力,同時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殖民擴張雖然血腥,但是為他們積累了雄厚的工業資金,英國經過工業革命,實力大增。工業革命後,由於生產力迅速提高,英國的機器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產品大量增加,而英國國內市場基本滿足,因此英國需要更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更大的市場,因此他們看中了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所以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菸運動,英國依然會發動戰爭開啟中國國門。
也就是說林則徐的禁菸運動只是表面原因,是導火索,根本原因是為了開啟中國國門,向中國傾銷工業品,掠奪中國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