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遠尚網路
-
2 # 旅行者YcT
一一一人像攝影的主題是人,主要突出人物的全貌或者區域性特寫。人文攝影的主題較為豐富,一兩句話難以表達,我認為主要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文攝影是透過人或物等特殊符號反映特定的文化歷史,二是人文攝影的主題是文化元素。人像攝影表達的是人物主體的外在形像,而人文攝影所要彰顯的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文化內涵。
-
3 # 傳媒小蜀黍
佈列松說,“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
學過攝影的都知道,佈列松是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師。他說出這句話,或許就能代表著人文攝影的一個準則。
那麼什麼是人文攝影呢?
查過百度沒有找到人文攝影的詞條。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關於紀實攝影的定義描述,“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源於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應我們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儲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
紀實攝影包括人文攝影和新聞攝影。新聞攝影非常好理解,那麼除去新聞攝影定義的部分,紀實攝影的定義也就是在描述人文攝影。說到人文攝影,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彙叫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等等。人文攝影新近又有了新的分支民俗攝影。
其實,無論人文攝影、新聞攝影、民俗攝影,都在強調兩個核心的詞彙現實和真實。再次印證了法國攝影大師佈列松說的那句話“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但因為有人文關懷的概念,也會融入攝影師特有的感情。
那麼什麼是人像攝影呢?
百度詞條給出的人像攝影的定義是以人物為創作物件的攝影形式。其實這個定義是不準確的。正確的人像攝影應該是以刻畫人的具體相貌和精神狀態為首要任務的攝影方式。和人像攝影還有一個類似的同門師兄弟,叫人物攝影。這個跟人像攝影的定義也不同。所謂人物攝影通常被拍攝的人正在做某件事情,有一定的情節,也有人把人物攝影稱為環境人像。比如一個人一邊走一邊忘我的刷朋友圈啊,兩個人邊走邊聊天啊等等。人物攝影和人像攝影常被混淆,現在一搜百度“人物攝影”,出來的大部分是人像攝影。
人文攝影和人像攝影有什麼區別?這是很多攝影人常問的一個問題。有的攝影老師在下邊長篇大套的解釋了一番。也有網友直接了當的回答說“人文是照皺紋的,人像是修皺紋的”。您還別說,簡短一句話說得還是很有道理。
-
4 # 村裡來了照相的
人像攝影就很好理解了,這種門類主要展示的是拍攝人物的外貌、神態、姿態、氣質等等,具體還可以分為肖像照、全身照、環境人像等等。
理解了這兩者的概念,我們也就好分析這兩者的區別了。
首先,人文攝影對攝影者的要求很高,要有高度的文化素養,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有對生活中新的視覺形象的敏感,對選擇物件的敏感,對把握最佳時機的敏感。人文攝影不僅僅是你拍到人物的動態、形象,它更有一定的價值,甚至可以作為某一特定事件的見證。人文攝影是攝影者表達一定的思想和社會認識,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感染力。這就是為什麼人文攝影能夠觸動人,就是因為它和人們的心理產生了強烈的碰撞,引起的共鳴。
而人像攝影更多是人物的表達,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透過燈光、色彩、姿態的運用配合,讓作品呈現最好的狀態,從而賞心悅目。它的角度是以美學為主,只是一種記錄。
弗蘭克:“對照片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構圖和完美布光,而是攝影家對他所見到的人和事物的感受。”這就充分闡述了人文攝影與人像攝影之間最大的區別。
-
5 # 攝影講習所
先說一下人像攝影與人文攝影的相同之處吧,從字面上看相同點有二:人和攝影。除此以外,兩者之間幾乎就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了。
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拍攝物件,再現紀實手法為主,表現寫意手法為輔。此種攝影主要的功能就是留下影像給自己和小範圍的人看,幾乎不用於傳播。為什麼說再現寫實為主呢?誰願意被拍出的照片看起來不想自己呢(證件照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也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不像你甚至不是你,那還有必要拍嗎?表現寫意手法的運用也是在人像攝影中時常被用到的,就像婚紗影樓拍出的照片那樣,儘管做了很多後期技術手段,比如:瘦臉瘦腰、更換背景和磨皮美白等,最後也需要萬變不離其中,不可以看起來不像對吧?(圖為:劉晗峰的人像攝影作品)
人文攝影主要是用攝影講事情的,有關人類社會本體的人和事,可以拍攝的是景物,也可以拍攝的是人,該種攝影主要是用於傳播,向他人講述和揭示事情的原本。人文攝影中時常會出現以人為主體的照片,這種照片基本上是環境肖像,既有人物特寫,也有事件發生中人物正在從事某種活動的中遠景照片。總的來說,人文攝影都是組照和系列照片,用很多張照片編輯組合來呈現攝影者要告訴大家的事情。人文攝影來不得半點虛假,不可以使用表現寫意的手法,資訊的傳達要準確無誤,通常伴隨圖片寫有大量文字,做到圖文並茂。(圖為:薩爾加多的人文攝影作品)
-
6 # 一點智趣
人像攝影多指的是人像寫真,也就是主動性的拍攝,包括婚紗人像,寫真以及一些個性的人像拍攝,有的時候肖像攝影也算是人像攝影。
而人文攝影可以說的東西就比較多。簡單來說,日常你拍攝身邊的人和事都算作人文攝影,人文攝影一般是被動型的攝影方式,比如預判性拍攝,偷拍,抓怕等,有的時候,新聞攝影和人文攝影是分不開的。
從難度上來說,人像攝影(非商業人像拍攝)是相對容易一些的,因為你可以和被攝人進行交流,從而達到一些拍攝的目的,但是人文攝影不提倡擺拍,除非是抓拍,否則想要拍攝到非常好的人文攝影照片就要進行大量的社會調研,需要懂得一些心理學,人類學的知識,然後最重要的就是和拍攝物件的溝通,透過溝通,才能瞭解對方的社會背景,這樣拍攝的照片才能更有深度。
人文的照片拍攝,很多人都喜歡偷拍,但是偷拍並不是很好的一種拍攝方式,因為你和物件沒有交流,除非構圖非常到位,否則照片會沒有內涵,大家也只能看個形式而已,還有盲拍,是不推薦的。
街拍中,對拍攝物件的提前預判是個好的習慣,當你看到一個事物覺得很好的時候,你停下來進行一些觀察,尋找人物的一些行蹤特點,提前構圖,等他到了那個位置,按下快門,這樣經過一定思考的拍攝,效果一般都不會差,有的照片人眼看的不錯,但是一到取景器裡就很難拍,所以多拍也是很重要的,
-
7 # 貝殼影像
這個問題很好,最根本區別也就是側重點的不同,簡單說人文攝影可以說也是一種紀實攝影,就叫人文紀實攝影吧,人文攝影的目的和主旨是在於表達攝影師對社會、人文、現實的理解與思考,而人像攝影就簡單的多了,主要就是在於展現和刻畫人物,拍攝人物的外貌、神態、姿態、氣質等等,具體還可以分為肖像照、全身照、環境人像等等。
具體的區別其實很簡單也很明顯,下面我就人文攝影和人像攝影多上圖片讓大家多看,就會明白什麼是人文攝影什麼是人像攝影了。
一、人文攝影的照片
二、人像攝影照片
-
8 # 子意
所謂人像攝影,就是以人物為主要創作物件的攝影形式。人像攝影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不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
一幅優秀的人像攝影作品,是許多成功因素的總和:神情、姿態、構圖、照明、曝光、製作均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它們是一個總體的各組成部分。
而人像攝影更多是人物的表達,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透過燈光、色彩、姿態的運用配合,讓作品呈現最好的狀態,從而賞心悅目。它的角度是以美學為主,只是一種記錄。
佈列松說,“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
學過攝影的都知道,佈列松是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師。他說出這句話,或許就能代表著人文攝影的一個準則。那麼什麼是人文攝影呢?查過百度沒有找到人文攝影的詞條。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關於紀實攝影的定義描述,“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源於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應我們看到的。因此,紀實攝影有記錄和儲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紀實攝影包括人文攝影和新聞攝影。新聞攝影非常好理解,那麼除去新聞攝影定義的部分,紀實攝影的定義也就是在描述人文攝影。說到人文攝影,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彙叫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等等。人文攝影新近又有了新的分支民俗攝影。
其實,無論人文攝影、新聞攝影、民俗攝影,都在強調兩個核心的詞彙現實和真實。再次印證了法國攝影大師佈列松說的那句話“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但因為有人文關懷的概念,也會融入攝影師特有的感情。
人文攝影主要是用攝影講事情的,有關人類社會本體的人和事,可以拍攝的是景物,也可以拍攝的是人,該種攝影主要是用於傳播,向他人講述和揭示事情的原本。人文攝影中時常會出現以人為主體的照片,這種照片基本上是環境肖像,既有人物特寫,也有事件發生中人物正在從事某種活動的中遠景照片。總的來說,人文攝影都是組照和系列照片,用很多張照片編輯組合來呈現攝影者要告訴大家的事情。人文攝影來不得半點虛假,不可以使用表現寫意的手法,資訊的傳達要準確無誤,通常伴隨圖片寫有大量文字,做到圖文並茂。
-
9 # 佳圖視覺
人像攝影,從字面上看,就是以人為主,拍攝的主體就是人,別的都可以不涉及。重點只在人身上,所以強調的是拍攝人的形體,姿態,表情,妝容,服飾等等,直接與人相關聯的東西,而對於環境等等其他因素,都不強調,甚至是故意弱化,從而只在畫面中突出人物。從攝影技術來說,主要是使用小景深的手法,弱化一切背景等無關事物。
人文攝影,從字面上,除了“人”外,還多了一個“文”字,也就是說,主體還是人,但是不能單單隻看人,還要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面。這個“其他”就是用來說明人所處的環境,時代,交代照片中人的故事,情感,說明這個人在這個環境中,一舉手一投足,一喜一怒,一哀一樂的原因和結果。所以,人文攝影除去要捕捉人物最感人的動作表情外,還要把環境資訊交代的儘可能清晰。從攝影技術上來說,往往會使用較大的景深,將環境做一個比較清晰的說明。
-
10 # 光影的光陰社
人像和人文,雖然同樣都是人字開頭。但是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像一定是拍人,而人文就不一定專指拍人了。
我們先說人文
人文可以是一個環境,或者一個物件或者一棟建築。著重體現的是情緒感和代入感 ,畫面一定要有故事性,讓看照片的人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這才是一張好的人文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我們可以叫它人文照片。雖然畫面裡並沒有出現人物,但是它很好的表達了地方文化的特色,讓人一看就會覺得:哦 這應該是一座倫敦的橋,莊嚴又肅穆的矗立在那裡 彷佛經歷了幾個世紀一般!所以它也算是一張成功的人文照片。在國內人文特質比較強烈的地方要屬新疆和西藏了。很多攝影的朋友喜歡在這些地方拍攝人文題材的東西,因為它跟我們大眾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更能突出地方的特色!所以選一個合適的地方拍攝人文題材,那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接著我們談人像攝影
首先人像人像 那一定就會是拍人了,不管你是室內棚拍還是室外寫真,都是以人為主題,利用環境和道具等來表達情緒!肖像攝影更是直接利用肢體語言和麵部表情來說話。所以人像攝影更像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而人文就更像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看事物!
不管人文也好,人像也好。想拍好它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少玩攝影的人啊,敢稱作人像或者人文大神的 也只是鳳毛麟角。只要你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觀察事物的角度 加上過硬的基本功,那麼 想拍出好的作品也不會太難。
-
11 # 無花無花
“人像攝影”和“人文攝影”,名字只是一字之差,但實際的含義差別可太大了,根本不是同一型別的攝影。
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物為拍攝主體的攝影,主要表現人物的神態、形體、動作、表情、情緒等等特點。
而人文攝影,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紀實攝影,它表現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攝影家張望在他的“人文攝影”為主題的一本書中曾寫道,“人文攝影既是一種文化概念,又是一個攝影體系,與其他攝影門類相融相聯,又有本身人文學術性上的追求。從廣義範圍說,一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皆是人文表現的範疇,而以表現本體的‘人’及與人相關聯的事物為其主要內容物件,從人性的高度來關注某個人或某個族群、團體的生存狀況、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風貌的歷史演變、現狀與未來的發展,帶有人類學的特徵,可稱為‘人類演進文化的影像’。”(選自攝影家張望的書《人文攝影案例解析》)
(攝影家張望作品《尋佛》)
(攝影家張望作品《澄淨》)
(攝影家張望作品《幻滅》)
人文攝影一定要體現出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至於如何體現,這就要看攝影者自身的水平和理解了。實際上,人文攝影還是挺難拍的。
-
12 # 縱橫視覺ZoneFoto
人像攝影與人文攝影一字之差其實概念就已經發生了改變,想要區分概念就要整明白何為人像攝影何為人文攝影。
人像攝影,顧名思義肯定和人有關係,照片的主體一定是人。人像攝影一般我們把這種攝影歸為商業攝影的一小類,比較有藝術性,人為的程度多一些,經過化妝,數碼後期把人美化,達到好看的效果,單純的展現人的本身特點,力求好看,屬於商業藝術,意味性不強。
人文攝影,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是以展現文化為主題的紀實類攝影。講究真實性,新聞性,可以融入攝影師的思想感情在裡面,人與環境融為一體,具有紀實性。人文攝影作品可以是人像,但人像攝影作品不一定是人文攝影。人文攝影不求把人拍的有多漂亮,但一定要有內涵和思想性,給人心靈的震撼。
-
13 # 喬七FRANK
人像與人文字面上就不同啊!區別自然很大。
人像的主題一定要是人,環境的交代為烘托主體人像服務,或者乾脆沒有環境裴村也無所謂,只要講究人物光線、構圖、表情、動作就好了。若是有環境、服飾、道具什麼的,也主要以烘托人物為要點的。
人文攝影的主題卻是文化內涵。可以有人,也可以無人。在人物表現中,以突出人物與環境的關係、情感與必然關係為要,藉以道出其中的故事。沒有人物的人文片主要透過借物抒情、交代故事場景以及故事內容。
兩者的區別應該可以比較清晰的劃分了。
一張好的人像片,有時就是人文故事的主角。
一張高質量的人文片,有時也常常就是一張資訊量豐富的人像片。
兩者有交錯的部分,但絕不是同一型別!
-
14 # 大米湯的小課堂
人像攝影
人像攝影分為肖像和環境人像兩種,肖像是指畫面的主體是人物,沒有環境元素。環境人像是將人物放置在特定環境中,如自然環境、工作環境等,並透過技術技巧,令人物和環境實現完美的融合。
人像攝影的功能是很明確的,即:表現人物的外貌、精神氣質和思想狀態。
人像攝影,憤怒的丘吉爾,卡什攝
人文攝影關於人文攝影,業界和學界都有一些誤解,覺得只要用紀實的手法表現人的生活,就算是人文攝影了。
人文攝影,礦工,薩爾加多攝
我覺得,人文攝影需要從價值層面加以理解,而不僅僅是形式層面。形式層面的美,不代表生活本身的美。好看的,未必是好的。
人文攝影首先要追求好,而不是好看。那麼,什麼是好呢。
攝影是一種具有紀實性的藝術門類(傳播媒介),記錄歷史和時代,是攝影的天職。這給人文攝影的啟發是:作品一定要追求意義,但這種意義不是那種完全正面的、高大上的、正能量的(事實上,對這類意義的追求,經常會造成擺拍現象),人文紀實攝影的意義首先是真實地展示人的生存狀態。
酸甜苦辣,五味雜陳,這才是人生的本質。攝影不能只表現好,而刻意忽略人生中的不堪。
-
15 # 中藝攝影微課堂
這兩種題材其實很容區分;
人像攝影:
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像攝影,主要是指:以被攝人物本身為表現主題的拍攝作品。
室內人像攝影:包括模特類、服裝人物類、孩童寫真類、家庭合影類等等;
外景人像攝影:包括旅遊紀念類、外拍寫真類、外景人物合影類;
商業人像攝影:包括舞臺演出類、商業展覽類、服裝廣告類等。
人文攝影:
人文攝影和人像攝影根本區別簡單來說就是,作品要依靠當地或是設定好的,有一定文化背景和故事的人像攝影作品。
民族文化類:包括各地區少數民族方面的人文作品;
不同國界類:包括世界各華人文風情類作品;
人文風情類:包括國內外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當地人文作品;
以上就是最為簡單直觀的對兩種攝影題材的總結,雖然比較白話,沒有詳細的定義概念方面的專業解釋,但我相信你能理解兩種攝影題材的不同了。
回覆列表
人像,顧名思義以人為主,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恨不得背景模糊的啥也看不清。比如:
人文,有人物有場景,可以說是有故事的。
還記得上面這位,耿彥波市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