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輝哥說健康和歷史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常見病,≥65歲的人群,發病率為1%。

    主要表現

    1.靜止性震顫

    常為首發症狀,多始於一側上肢遠端,靜止位時出現或明顯,隨意運動時減輕或停止,緊張或激動時加劇,入睡後消失。典型表現是拇指與示指呈“搓丸樣”動作,患者一側肢體運動如握拳或松拳,可使另一側肢體震顫更明顯,該試驗有助於發現早期輕微震顫。

    2.肌強直

    被動運動關節時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在有靜止性震顫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勻的阻力中出現斷續停頓,如同轉動齒輪,稱為“齒輪樣強”。四肢、軀幹、頸部肌強直可使患者出現特殊的屈曲體姿。

    3.運動遲緩

    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笨拙。早期表現為手指精細動作如解或扣紐扣、繫鞋帶等動作緩慢,逐漸發展成全面性隨意運動減少、遲鈍,晚期合併肌張力增高,導致起床、翻身均有閒難。體檢見面容呆板,雙眼凝視,瞬目減少,酷似“面具臉”;語速變慢,語音低調;書寫字型越寫越小,呈現“小字徵”;做快速重複性動作如拇、示指對指時表現運動速度緩慢和幅度減小。

    4.姿勢障礙

    表現為走路時患側下肢擺臂幅度減小或消失,下肢拖曳。隨病情進展,步伐逐漸變小變慢,啟動、轉彎時步態障礙尤為明顯,自坐位、臥位起立時困難。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動彈,稱為“凍結現象”。有時邁步後,以極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時止步,稱為前衝步態或慌張步態。

    其他症狀

    帕金森患者還會出現情緒低落、焦慮、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症狀。疲勞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見的非運動症狀。

    該病的發病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

    1.遺傳因素 5%~10%的患者有家族史,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而絕大多數病人為散發性。細胞色素P4502D6型基因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2.環境因素 80%以上帕金森病患者屬於散發病例。環境毒物的因素起重要作用。百草枯、代森錳、除草殺蟲劑、魚藤酮、三氯乙烯等環境毒物的接觸可以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而吸菸、飲茶、咖啡因攝入和血清高尿酸鹽可使帕金森病發病風險降低。

    3.老化因素 本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多巴胺水平會逐漸下降,只有當紋狀體多巴胺含量減少到80%以上時才出現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正常神經系統老化並不會達到這一水平,故年齡增高只是帕金森病的一個促發因素。

    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減輕病痛、延緩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

    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包括複方左旋多巴製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膽鹼能製劑和金剛烷胺等。常用藥物有鹽酸苯海索、金剛烷胺、司來吉蘭、鹽酸普拉克索、恩他卡朋、卡左雙多巴控釋片、多巴絲肼片、託卡朋。

    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主要有兩種,神經核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DBS)。神經核毀損術常用的靶點是丘腦腹中間核(Vim)和蒼白球腹後部(PVP)。

    這裡的腦深部電刺激術就是你所問的腦起搏器植入術

    該手術要把兩根電極放在腦子裡面,對腦子裡的核團進行高頻放電,進行抑制,達到治療帕金森病、震顫、肌張力障礙的目的,也用於癲癇治療。該手術的好處在於對腦子不會有任何傷害。而且該手術是可調節性手術,隨著病情進展,病人病情會加重,而該手術方法會透過體外刺激引數的調節,達到繼續治療的目的,所以該方法又叫做神經調控。

    適應範圍

    (1)原發性帕金森病。(2)服用複方左旋多巴曾經有良好療效(3)療效已明顯下降或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異動症,影響生活質量。(4)除外痴呆和嚴重的精神疾病。

    腦起搏器手術實際上是非常安全的,因為這是一項成熟而且風險很小的微創手術。當然,非常安全絕對不是指100%的安全。腦起搏器手術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手術本身會造成的風險。畢竟作為手術會有腦出血和區域性感染的可能性,但是這個可能性非常小,大概只有1%-4%的可能性。另外一個就是療效的風險。由於個體差異、手術技術的不同,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患者對手術療效沒有一個正確的預期值,對術後改善帕金森病況寄予過大的期望,當術後沒有到達預期的療效時,會對患者的心理等方面會產生很大的打擊。

    所以,考慮手術風險,患者及家屬在醫院的選擇上應該慎重些。相對來講,選擇正規的大醫院,手術治療經驗豐富的帕金森病診療專家,醫生和護士,這樣的醫療團隊才是患者放心選擇的,從術前,術中,及術後的護理,極大地降低了手術風險的係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現在會有人認為長的過於陰柔的男生就是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