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3
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漢朝時期靈帝身邊有十個經常不離左右的宦官叫十常侍,靈帝對他們的話非常相信,靈帝害病快要死了,他打算立王美人生的皇子劉協做太子。十常侍對靈帝說∶“如果要立劉協做太子,必須先殺死大將軍何進,才能保皇太子日後平安。”靈帝立刻派人宣何進進宮。 何進知皇帝要殺他,沒有入宮,這時靈帝死了,何進便立太子劉辯繼承皇位。 為了除去十常侍 朝廷派往西涼領兵的刺史董卓帶兵進京,繼而控制朝綱。

    董卓生於甘肅西涼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歷,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所以董卓自身不但弓馬嫻熟,手下西涼兵馬更是彪悍。

    西涼,古稱:涼州,出現於漢元狩二年,當時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開闢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河西四郡,隨分天下為十三州,在今甘肅省置涼州刺史,涼州之名由此而來,因“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故名“西涼”。西涼兵以羌族為主力,民風剽野,悍不畏死,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董卓不但有勇,而且有謀。董卓進京時部屬的兵力不超過3千人,為了一開始就給洛陽造成一種強烈的軍事威懾影響,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稍稍調整後,董卓不費一兵一卒收編了何進、何苗的部隊,從此把持超綱。18路諸侯齊伐董卓,董卓火燒洛陽,像長安退卻,實則這時董卓的一次戰略大轉移,長安與西涼較近,稍有不測,董卓就會退回根據地。所以董卓本身勇武,又有智謀,手下更有驕兵悍將,所以可以在三國稱雄。

  • 2 # 癲狂公子

    首先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攜天子(不管有沒有令諸侯)董卓就遇上了聯軍討伐而曹操卻沒遇上?大多數人也許會認為董卓的智慧和謀略包括麾下的智囊集團不及曹老闆,這當然也是一部分因素。但往更深層面去想一下,為什麼同樣令諸侯,曹老闆可以(不管諸侯是不是真心,都得給聖旨一份面子),但董卓就不行?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一個特殊階層:士族

    士族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這位偉大的開國之君沒有對手下的開國功臣大肆屠戮,相反對他們極好,這些功臣的後代們就是士族的雛形。到了東漢末期,基本發展出了後世士族的框架:國家不對士族徵稅、士族可以豢養私兵、瘋狂兼併土地。到了曹丕時,為了取代劉氏成為皇帝,與士族妥協,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士族階層真正開始登上了頂峰,禍亂中國長達四五百年,到最後隋煬帝為了對付士族還背上了千古的黑鍋與罵名。九品中正制的實行,等於從國家法律上承認了世家大族對政府官職的壟斷,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只要你出生在士族,哪怕是一個白痴,也已經合法的預定了一個國家公務員的席位。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國家選材只看家世出生,不看個人能力,這幫紈絝子弟雖然沒有能力,但是卻知道一定要為自己的家族爭取更多的權力和財富。這就是士族當道時期的無限惡性迴圈。

    在東漢末年,主要分為關東和關西地區,很巧合的一點是:主要的世家大族基本都分佈在關東地區,而關西地區除了益州有一些中小世家之外基本是沒有什麼世家的。所以關東對關西有一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蔑視,在他們眼裡,關西人和蠻夷沒什麼區別。而董卓正好是關西人,所以後來的討董聯軍又稱為關東聯軍(不要拿馬騰出來說事,我說的是正史不是小說)朝堂弄權,廢立皇位這種事董卓不是第一個做的,但他是第一個這麼做的關西人!在關東諸侯心目中你一個關西蠻夷有什麼資格做這種事,只有我們關東世家才有這種資格!袁紹為什麼能成為盟主?當時他在關東聯軍中不是官職最高的,不是兵力最雄厚的,地盤也不是最多的,無非就因為袁家是天下最頂尖的世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而記錄這段時期的歷史,編寫成著作的,偏偏都是後來士族鼎盛時期的史官,董卓在他們的筆下有好形象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順便多說一下曹老闆,其實在關東聯軍中,有兩個蠻特殊的人:曹操和孫堅。這兩個人不屬於世家集團,當時應該都是愛國青年,因為打仗就這兩個愣頭青最拼命,雖然結果一勝一敗。我說過世家最看中門第和身份,所以曹老闆這個閹豎之後從小就被人看不起(當然因為他爹曹嵩買了個官位大多數人也只是在背後看不起他),他最好的朋友是袁紹(因為袁紹是庶出,還被過繼給了自己的大伯,所以在袁家的地位也很低)所以在曹操的創業過程中本來就沒有什麼世家的人才肯去投奔他(前期只有荀家,但荀彧和荀攸叔侄是什麼人,整個三國比他倆有見識的能有幾人?),曹老闆只能另闢蹊徑大量起用寒門子弟,這樣一來世家出於門第之見恥於與寒門子弟為伍就更不願意投奔他了。所以才有了河內世家司馬家族二公子因為看不起曹操屢次用各種辦法不願出世。在官渡之戰前,天下世家指望和看好的都是他們的代言人袁紹,無奈最後獲勝的還是曹老闆。所以世家只能暫時妥協,向曹操低頭,但只要一有機會,他們還是要搶回屬於他們的天下。因此曹操對世家其實提防的很嚴,他殺了孔融,殺了崔琰,殺了楊修,甚至還逼死了荀彧,這一切很大原因就是為了遏制世家。但到了曹丕接班,為了取代漢室,曹丕選擇了藉助世家的力量,與世家妥協,於是就有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士族階級真正開始形成了,中國逐漸被帶入400多年最黑暗的歷史時期

  • 3 # 波135198918

    董卓很厲害,但要先明白他哪裡厲害?在我眼中董卓的厲害,不是他殺了多少人,不是他挾持了多少大臣與皇帝。而是他開啟了漢末地方豪強把持朝政的先河。

    東漢皇帝繼位時,普遍年齡很小。因此出現了外戚黨、宦官黨輪流把持國家最高權力的局面。這也很好理解:小皇帝繼位之初,需要依靠太后來管理朝政,太后為了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牢固,開始在朝廷中安插家族勢力,逐漸形成了外戚黨,比如王莽、梁冀、何進都是外戚黨卓越代表。當皇帝年齡大了,不甘心當傀儡,就要尋思奪權,而此時能皇帝能利用的資源只有身邊的宦官了。當皇帝依靠宦官奪權成功時,閹黨就開始把持朝政,比如十常侍就是閹黨的代表人物。直到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又開始重演外戚掌權的戲碼。從漢和帝開始,基本上在上演這種輪迴,看來在東漢時期中國就出現了“兩黨輪流執政”的風氣。當然這兩黨之間,還夾著一個“士族”,不過他基本上外戚黨與閹黨鬥爭的犧牲品。由此來看外戚、宦官、士族,他們已經率先上演了一場“三國演義”。

    直到董卓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這一輪迴,他既不是外戚,也不是閹黨,連士族都不是,他是徹徹底底的寒族出身。董卓的出現預示了一種新興的力量"地方豪強"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他的出現釋放出了一個非常具有誘惑力的訊號,即便你不是士族,你不是外戚,你不依靠宦官,只要你有能力,同樣能夠把持朝政,呼風喚雨,從而引出了無數的權謀家,野心家紛紛登場,開始了三國將近一個世紀的亂世紛爭。這場亂世紛爭的勝利者曹操、劉備、孫權,他們只不過是董卓的一個“優良進化版”,本質並沒有改變。曹劉孫既不是外戚,也不是閹黨,最終透過自己努力成為地方豪強,三分天下,魏蜀吳也都是“非士族”政權。董卓給曹劉孫提供了一個成功模板,也提供了一個失敗案例。董卓是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覺得這是他身上最厲害的地方。

    明白了董卓哪裡厲害,接著說董卓為什麼厲害?在《三國演義》中,如果說曹操是“反一號”,那麼“反二號”非董卓莫屬。要不是董太師因與“女一號”貂蟬發成緋聞被開除劇組,最後極有可能達到“挑大樑”的地步。歷史上的董卓是英雄嗎?如果說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如果說不是,在曹操、劉備都還未嶄露頭角的時候,董太師就已經威震天下了,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我們應該怎麼評價呢?我覺得董卓是個有“英雄膽識”和“魔鬼心腸”的人。因為他有“英雄膽識”所以能率先在漢末諸侯當中脫穎而出,又因為他有“魔鬼心腸”也註定他只是歷史的一個過客。對於這種雙重身份的人,我們也要分兩個方面來評價他。

    一 英雄是怎樣煉成的

    1行俠仗義,立信羌地。

    《三國志.董卓傳》的開篇便說“少好俠,嘗有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就是說董卓這個人,年少時就行俠仗義,與羌胡之地的各族首領和豪傑之士都有很深的交情。據說即便是一面之緣的舊友來到董卓的家中,他也殺牛宰羊的熱情款待。這一舉動讓羌人對董卓的深情友誼頗為感動。等回到部落後,他們又以牛羊馬共計幾千頭回贈給董卓。由此可見董卓在羌胡之地的威信是很高的,就地方勢力而論,董卓有點“幫會大哥”的意思。就政府方面而論,說董卓是“西域親善大使”也不足為過。董卓在西涼的威信很高,這也是董卓死後,羌人要侵犯長安,為董卓報仇的一大原因。

    2文武雙全,有勇有謀

    董卓是個武功很高,而且才智過人,《三國志》記載“卓有才武”。據說董卓身手矯健,他常常箭袋雙背,在飛奔的馬上左右馳騁射箭。這一形象很有呂布“飛將”的感覺,和我們以往印象中,那個大腹便便的董卓截然不同。董卓很聰明,據《九州春秋》記載,董卓剛到洛陽的時候,騎兵步兵加起來一共才三千人。董卓自覺兵少,不能讓人震服,就想了個鬼點子。他讓這些士兵們白天進城,到夜晚再讓他們悄悄出去,第二天再大張旗鼓進一次城。連續四五天,結果洛陽的百姓與官員都以為董卓的人馬不可勝數。這一招太毒了,有點計算機中“複製貼上”的意思。董卓就憑有限的兵力,獲得了無限的威力。其才智由此可見一斑。

    3治軍有度,善於用兵

    董卓最初是受朝廷奉命,來鎮壓羌、胡兩地的叛亂的。《英雄記》記載“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吳書》也記載“卓領兵騎討賊,大破之,斬獲千計”,由此見董卓很善於用兵。後來他鎮壓韓遂叛亂的時候,就完美的上演了一場“瞞天過海”之計。話說董卓在戰場被叛軍包圍而糧草殆盡。於是董卓就假裝的修築堤壩攔水捕魚,實際上是擋住河水悄悄撤退。等他的軍隊渡過河後,便拆掉水堤。叛軍追來時,河水已經深不可渡,只能在河對岸看著董卓的軍隊大肆離去。董卓治軍有度,善於接納人心,他把朝廷賞賜給他的錢財,全部發給分發給裡官兵,這種賞罰分明的舉動,很有古之名將的風範。

    綜合一上三點,董卓能在率先眾諸侯中脫穎而出也不足為奇。陳壽在為漢末諸侯作傳時,將董卓排在了第一位。袁紹、袁術、劉表都排列其後,這也無可厚非。二袁是個典型的“富二代+官二代”,劉表是個“座談客”。論綜合能力,董卓的確比他們強太多了。但性格決定一切,董卓雖有“英雄膽識”,但他還有一副“魔鬼心腸”,正像有人說所說“有才無德的人更可怕”。

    二 魔鬼是怎樣煉成的

    1自行廢立,殘害大臣

    董卓屬於外藩入朝,威信不足,所以他要做一件大事來樹立自己的威信,於是他就是廢少帝,另立陳留王。自古“廢舊立新”的大臣沒一個好下場,成功的只有兩個例子,那便是伊尹和霍光,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兩個“廢舊立新”後,獲得好名聲的人。孟子曾說“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伊尹放太甲,霍光囚劉賀都是順應民心的義舉,董卓廢帝完全是為了一舉私利,董卓這步棋就走實在風險太大了。董卓的疑心很重,每次出門都身穿盔甲,只要發現誰對他不忠心,就將他斬首。從這裡看出董卓有一定自卑感,他是武將出身,朝廷也沒有任何親戚外援。他只用透過極端的手段來擴大自己的權利。

    2草菅人命,搜刮民財。

    殺害百姓、殘害大臣這是董卓一生不可磨滅的汙點。每年二月都是祭祀土地神的時候,這時董卓派軍殺入洛陽城,將男子頭全部砍下,女子們都掠奪兒走,其財物也都瓜分。董卓的這種做法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心理變態,把殺人當做了一種樂趣。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董卓內心對老百姓的不信任,董卓是曾經朝廷任命鎮壓過黃巾起義的,興兵起義的人都是老百姓。在董卓看來,可能今天是順從聽話的老百姓,明天可能就拿起刀子向你造反。於其等你造反,不如先斬之而後快。另外在鎮壓黃巾起義的時候,董卓因為戰事不利還被貶官罷職。這一些列原因都增加董卓對老百姓的“怨恨”與不信任。董卓在長安城旁邊修建了他的私人別墅,起名“郿塢”,其目的是“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後來董卓敗亡,“郿塢”裡面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其實我們可以把董卓看成一個“暴發戶”,以前是個西涼的幫會老大,如今得了勢便思想膨脹。沐猴而冠,難成大事

    3挖掘皇陵,焚燒都城

    董卓的暴行激起了民憤,山東諸侯揭竿而起,這就是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董卓見敵方勢大,就要挾皇帝官員們遷都長安。《三國志》記載記載此次事件“徙天子都長安,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皇陵,取寶物”。盜墓、屠城、淫亂婦女,這是三件罪行被稱作“不赦之罪”,董卓把這三樣全給佔了。後來的曹操在歷代之所以名聲很壞,因為這三件事也是他經常做的。董卓來到長安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蒼天讓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如今董卓的瘋狂狀態已經讓人不可理喻,已經是“不死不足以平民憤”。初平三年四月,王允和呂布聯合將董卓殺死。之前還有王允用侍女裡間董卓呂布關係的情節,後世為了讓這名侍女名流千古,給她起名為“貂蟬”。

    “英雄”與“魔鬼”這兩個屬性,在董卓身上並不矛盾。作為一名地方的豪傑,如果沒有一些義氣的舉動,是不能讓屬下服從的。但正是這種草莽英雄的性格,也給他日後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把曹操當做“反一號”活多或少有些冤枉,但董卓這“反二號”卻是名副其實。我覺得董卓很像《水滸》裡面的晁蓋,晁天王在地方上還算是個一代豪傑,如果真讓他執掌朝政了,那也是禍亂天的主。大家在試想一下,讓陳浩南、山雞這類的扛把子去管理國家,那不出事才怪呢。

    董卓死後還有一段“蔡邕哭董卓”公案。蔡邕就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蔡文姬的父親,他書法、作詩、琴藝樣樣精通。後人評價蔡邕哭董卓,有人說他迂腐,有人說他知恩圖報,至於真相是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當初董卓為了請蔡邕進朝為官,不惜威逼利誘。蔡邕出仕後,董卓更是對其“三日之間,周曆三臺”。識才愛才惜才,這是成為英雄的必備素質。按三國志的記載,董卓是有這個基本素質的,有這樣素質的執政者是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所以董卓死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也算回報了董卓對他的知遇之恩。

    陳壽評曰: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董卓已經成了歷史的罪人,在亂世中有他這樣一個反面教材,更能襯托出其他所謂“霸主聖君”之流的英明神武。

    我曾給董卓寫過一首七律,在文章結尾處奉上,算是對他的整體評價吧。

    茂陵秋雨漢家衰,千乘胡騎掃塵埃。

    色膽徒迷龍帝夢,霸心空羨受禪臺。

    李斯尚有奸朋論,王莽嘗懷濟世才。

    縱有蔡邕揮淚日,脂燈自照見凡胎。

  • 4 # 少年步步高

    俗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為何厲害?因為董卓當時鎮守西涼,手握重兵。

    當時呂布改姓投靠董卓為何?

    就是因為董卓權大勢大,諸侯群雄?誰敢與其爭鋒?

    “群雄爭辨,能奈董卓如何?”否則又如何會使“美人計”,若非如此,下一個稱雄的必是董卓。

    武力強大,兵力雄厚,只要後期禮賢下士,未必不可能。而這董卓若上位,必會選擇如此。

    董卓的敗,擺在美人上,英雄難過美人關啊!

  • 5 # 我們的三國

    董卓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從他年輕時候做的事可以看得出來。要從事耕作,喜歡結交羌人,和東漢末年計程車人階層相隔甚遠。也正是這一點,讓董卓後來把持朝廷的時候,比起曹操、袁紹更難融於士人,加上他善於和羌人打交道,可不擅長與士人打交道,以至於有了後來的悲劇。

    先不多說,看一看剛開始進入官僚體系的董卓做的是什麼官。後漢書說他初為兵馬掾,曾經在塞下巡邏守備。兵馬掾是什麼樣的官職?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了解一下東漢地方的官員組成。東漢的地方官員分兩部分人員,一部分是朝廷的任命的,其中包括州牧、郡守、都尉、郡丞、長史等,其中州牧或郡守是地方主官,這部分人只佔地方官員很少一部分;其他絕大部分的地方官員,都是由州牧或郡守自己招募聘用的,董卓就屬於此類官員。當然董卓擔任的這類官員,比現在我們政府的編制外人員地位要高一些,畢竟當時任命的官員沒幾個,可編外就是編外。

    具體到行政職能,董卓當時任的州兵馬掾,屬於州兵曹,相當於主管徵集、輸送兵丁。兵馬掾相當於長官兵曹的副手。職位等級不高,也可見董卓講究家族血統的東漢,出身不高。

    圖1、東漢涼州刺史部的漢陽郡

    如果不是亂世,董卓可能也就在這麼個不重要的位置上混一輩子了。亂世出梟雄,董卓是幸運的,趕上了屬於他的亂世。董卓趕上的第一個際遇,就是漢陽郡的羌人叛亂。提醒一下,東漢時的漢陽郡在甘肅東南一帶,和武漢的漢陽沒啥關係。看地圖可發現,東漢漢陽郡離長安很近。

    乘著這個機會,董卓以六郡良家子弟的身份加入了東漢的中央軍,做了羽林郎,成了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帳下的一名軍司馬。軍司馬在漢代軍隊裡的職級已經不低,在校尉之下,已經算是中高階將領了。

    圖2、漢羽林軍

    在平定羌人的過程中,董卓立了大功。後漢書上沒說他怎麼打的仗,只說他得了封賞,被拜為郎中,得了九千匹絲綢的獎勵。郎中是年俸兩百擔的官員,不算太高。

    後漢書接下來說的才是重點。漢書記載道:“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拿到獎賞之後,董卓說:“被記上功勞簿的是我,但立功的是將士們。”然後,就把所得的所有賞賜全部分給了士兵們。9000匹絲綢,在可以把絲綢當基礎貨幣黃金的年代,數量相當可觀。對平民出生的董卓可算是一筆鉅額財富,可董卓卻全部分給了部下。是董卓有遠見,還是性格豪爽,我偏向於認為是後者。

    圖3、董卓

    不過我們是不是也看到了董卓粗猛有謀的勁頭。看看我們周邊,是不是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可這樣的性格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乾脆利索、豪爽有勁,可壞處呢?就是到到處惹事,總是少不了的捅婁子。

    因為打了勝仗帶兵有方,董卓拜了郎中之後不久就不斷升遷,先後當過幷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西域戊己校尉這個名字聽著變扭,解釋起來就是駐守在西域各國負責屯田的軍隊長官。這個時候董卓已經是獨立帶兵的長官了。可好景不長,沒多久,就應為事情被免了。

    圖4、東漢西域都護府

    具體什麼事,史書上沒說。但以董卓粗猛的性格,犯各種事總是少不了的。這只是第一次,將來他惹出來的亂子會更大。

  • 6 # 使用者67724358697

    優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目光長遠,富有戰略意識,全域性眼光。

    《後漢書·列傳·董卓列傳》

    1、董卓字仲潁,隴西臨洮人也。性粗猛有謀。少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諸豪帥有來從之者,卓為殺耕牛,與共宴樂,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遺之,由是以健俠知名。為州兵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2、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從中郎將張奐為軍司馬,共擊漢陽叛羌,破之,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曰:“為者則己,有者則士。”乃悉分與吏兵,無所留。稍遷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後為幷州刺史,河東太守。

    3、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長十餘丈,照章、遂營中,驢馬盡鳴。賊以為不祥,欲歸金城。卓聞之喜,明日,乃與右扶風鮑鴻等並兵俱攻,大破之,斬首數千級。章、遂敗走榆中,溫乃遣周慎將三萬人追討之。

    4、溫參軍事孫堅說慎曰:“賊城中無谷,當外轉糧食。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賊必睏乏而不敢戰。若走入羌中,併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園狹,反斷慎運道。慎懼,乃棄車重而退。溫時亦使卓將兵三萬討先零羌,卓於望垣北為羌胡所圍,糧食乏絕,進退逼急。乃於所度水中偽立焉,以為捕魚,而潛從焉下過軍。比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度。時,眾軍敗退,唯卓全師而還,屯於扶風,封斄鄉侯,邑千戶。

    5、六年,徵卓為少府,不肯就,上書言:“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詣臣曰:‘牢直不畢,稟賜斷絕,妻子飢凍。’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輒將順安慰,增異覆上。”朝廷不能制,頗以為慮。及靈帝寑疾,璽書拜卓為幷州牧,令以兵屬皇甫嵩。卓覆上書言曰:“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於是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6、及帝崩,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謀誅閹宦,而太后不許,乃私呼卓將兵入朝,以脅太后。卓得召,即時就道。並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癰雖痛,勝於內食。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人。今臣輒鳴鐘鼓如洛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卓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見卓將兵卒至,恐怖涕泣。卓與言,不能辭對;與陳留王語,遂及禍亂之事。卓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后所養,卓自以與太后同族,有廢立意。

    初,卓之入也,步騎不過三千,自嫌兵少,恐不為遠近所服,率四五日輒夜潛出軍近營,明旦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尋而何進及弟苗先所領部曲皆歸於卓,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卓兵士大盛。

    缺點:

    1、廢弘農王,立陳留王一事後,性情大變。

    公卿以下莫敢對。卓又抗言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按劍。有敢沮大議,皆以軍法從之。”坐者震動。尚書盧植獨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罷坐。明日復叢集僚於崇德前殿,遂脅太后,策廢少帝。曰:“皇帝在喪,無人子之心,威儀不類人君,今廢為弘農王。”乃立陳留王,是為獻帝。

    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後葬,開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2、好色,最終被女人玩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上有兩套房,30萬存款,女兒3歲,可以開始創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