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啄木喙王暉
-
2 # 忘川星玉
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並不像大家以為的比清政府賢明。洪秀全所拜的所謂的拜上帝也和西方人不同。馬克思曾經批評太平天國運動說只有愚昧落後的中國,才會相信洪秀全是真的拜上帝。洪秀全聲稱耶穌是天兄,上帝是天父,他也是上帝的兒子。於是自稱天王。
西方人知道了洪秀全竟然也信仰上帝,於是很高興。覺得洪秀全的價值觀肯定和西方人一樣,可以利用洪秀全作為西方在中國的代言人和清政府討價還價。於是便派遣傳教士去會見洪秀全打探虛實。洪秀全見了傳教士後,自稱見過耶穌和上帝,是上帝派他下來的。傳教士們於是問他上帝長什麼樣,說了什麼,結果洪秀全表演的可謂是有模有樣,不失其作為一個邪教演藝家的稱號。洪秀全故作鎮定,語氣莊重的說,天父囑託我下凡間拯救世人,你們這些外華人也應該加入天國,協助天兄。洪秀全和傳教士爭論上帝和耶穌長得什麼樣。洪秀全說耶穌和上帝都是華人,和我長得差不多,畢竟是天兄嘛。傳教士們都不再言語,。然後洪秀全還帶領傳教士參觀其傑作,男館和女館。原來洪秀全認為人都應該禁慾,所以強行拆開夫妻,實行男女分館政策。但是洪秀全自己的後宮則是佳麗三千,女官上萬。比滿清宮女皇妃還多。男的身體好的每天除了幹活還要加入軍營。老弱病殘則只負責幹活。夫妻兩人一旦分開,很難見面。而洪秀全的手下各大小王爺們則是每天出入女館,挑選美女佳人。即使人家已經婚配,只要讓這些王爺看上也是跑不掉。
可笑的是,楊秀清為了與洪秀全爭奪權利,竟然多次口吐白沫,裝神弄鬼拌作天父下凡來爭權奪利。天平天國為了紀念楊秀清裝神弄鬼還設立什麼爺降節,名字都取不好。讓人哭笑不得。洪秀全還廢除春節,除夕等中國傳統節日,不允許過。又發明創造了什麼報爺節,爺降節,哥降節昇天節等不可思議的節日。
所以洪秀全既然都這樣荒唐了,怎麼會讓照相館等隨便出現呢。而且後期洪秀全和西方人矛盾加重,驅逐排斥了許多西方人,。自從攻陷了南京,就一直在天王府裡,據說十幾年沒出來一步。洪秀全府裡只有女人,還設計了一些規矩來壓迫女官們,例如什麼十該打之類的規矩,比如以下幾個,狗子一條腸,就是真娘娘。若是多詭計,怎能配太陽,一眼看見心花開,大福娘娘天上來,一眼看見心火起,簿福娘娘該打死。
可見洪秀全並不比滿清好太多。滿清最起碼傳統的倫理道德還是遵守的。而洪秀全靠拜上帝教來矇昧民眾,拜上帝教實際上是他說了算。,每攻佔一地就強制信教。由於洪秀全的軍隊一般都不再留辮子,又被稱為長毛,或者長毛賊。我們那邊我記得小時候老人們還拿長毛賊嚇唬我們呢。以前不知道長毛賊是什麼意思,現在終於搞懂指的就是洪秀全的太平軍。
-
3 # 給靈魂一點味道
為什麼太平天國不被學者認可?洪秀全等人是愚弄人民為自己謀利的一幫妖人,重要的一點是太平天國很多行為是反社會反人類的;洪秀全等人先是靠著無處不保暖、天下大同的人間理想鼓動民眾,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揚不信上帝的危害,使得人們脫身不得,只能僅僅依附於“神之子”身上。在洪秀全不斷的自我神化過程中,大批愚信的民眾對於這種君權與神權結合的組織形式越來越死心塌地。利用宗教對不明真相的民從進行鼓惑 ,欺騙。太平天國只知殺伐,而不知建設。雖然佔領了最富饒的江淅地區,但老本吃完了基本就沒了。太平天國不但沒有先進的政治主張,而且在歷史文化傳承和人道主義兩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老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馬克思說的一段話)太平天國的宗教理念和政治綱領,確實有很多錯誤和不人性的地方,可以和邪教相提並論。滿清末年如此腐敗墮落,結果太平天國還是被這麼不堪的政權滅了,只能說太平天國確實有很多地方連滿清都不如,老百姓比起腐敗的滿清更唾棄太平天國那一套。至於說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導致湘軍殺人,罪魁禍首是太平天國,這簡直是強盜理論!湘軍殺太平軍可以理解,你殺無辜老百姓幹嗎?你說太平天國是邪教,可你打著維護正教旗號的湘軍殺的無辜百姓比邪教殺的人還多,到底誰才是邪教?由於太平天國宗教理念和政治理念太極端和排他性,企圖摧毀中國的傳統。這使得太平天國得不到最廣泛的支援,尤其是當時士紳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支援,但如果說太平天國是惡魔的話,但打著正教旗號的四處屠殺百姓的曾國藩一幫人比惡魔還惡魔。
-
4 # 宋安之
這要看怎麼個認可法,太平天國在教科書上還是很正面的,但是歸根結底也只是一個農民起義(更準確來說披著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建立的短期政權,沒有正統性。
以史書正統性來說,太平天國不具有正統性,因為政權沒有固定疆域,存在時間短,十幾年以後就被清廷滅國,以當下認可度,太平天國的評價還是很好很高的,教科書上對其讚譽頗多。
這個問題的漏洞太大,有點沒有中心思想一般,太平天國還是被人認可的,當然肯定有一些學者不認可,因為根據現有資料,太平天國的制度與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格格不入,甚至與中國封建制度大不相同,有一些極端之處頗有一些反人類的意思,當然也有學者說這是清朝刻意抹黑之,具體就不知道了。
-
5 # 現代思考鄭建華
關於太平天國運動的各類史料都已在國內外公諸於眾,近些年來國內外的各類專家學者對這段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進行了大量的著書立說,這裡不再贅言。就主持人所提問題談談個人想法:
第一,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歷來有官修歷史的做法,這對儲存中國燦爛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其侷限性和專斷性對歷史記錄的真實性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主要原因就是官修歷史的主要目的是為繼統者尋找統治的正統性、正當性,圍繞此目的展開的修史必然缺乏歷史的客觀性。
第二,在中國過去漫長的專制集權統治制度下,人們的價值觀是相對單一的,而進入現代社會後,多元文化和價值進入人們的生活,如何重新認識歷史、正確對待歷史,如何在中國輝煌的歷史文化中去發掘未來的復興之路成為當下歷史研究的一個緊迫課題。建立一種科學的歷史觀,對重塑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中國當下的社會轉型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6 # 邏輯性的
異族滿清八旗韃虜統治漢人,1951年因為民族政策才有的少數民族滿族,不要代入歷史。什麼叫做悲劇,清兵入關以後二百餘年裡漢人為反抗侵略戰死沙場的將士就檔案可查的,就高達1200萬人!其中明軍400餘萬,白蓮教軍近200萬,廣義太平天國軍【包括天地會,捻軍】六百餘萬!而平民死亡更高達二-三億之間!但如今,所謂反綠蝗漢將1200萬漢軍烈士當做塵埃,二億被害華人當做幻覺,卻每天跪舔土匪強盜殺人最多的滿清康熙,食人漢奸曾國藩,左宗棠(左宗棠屠殺太平天國起義將士,至於西北迴亂西北死的二千萬,也有各種記錄,自己搜辛亥革命出版的左宗棠傳和外國傳教士經歷的西北迴亂,也有另外解釋。既然滿清誣陷太平天國和張獻忠屠川,為什麼不能誣陷西北迴亂)。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條約明確寫以外國君主待之,為什麼是外國君主呢?說明滿清八旗是異族;孫中山驅逐滿清韃虜,恢復中華,說明滿清八旗是韃虜,是異族,直到1945年以酋長溥儀為首的滿清八旗勾結幫助日本人出人出槍出糧食出戰略物質屠殺三千萬華人,滿清八旗是華人的敵人嗎?只是1951年因為民族政策才正式有的滿族,僅僅68年。所以不要被代入歷史,太平天國是漢人的民族英雄,不要被他們誘導是邪教。那些為使漢人不再頭頂大辮子,不再被奴役犧牲的萬萬千民族英雄會怎麼想。首先,太平軍軍紀嚴明,太平軍所到之處,百姓可安居樂業,甚得民心。 容閎《西學東漸記》對太平軍、 ‘官軍’曾作公平的記載,他說:‘居民對太平軍較有信用,商不輟業,農不輟耕,無荒涼景象。而太平軍對人民,亦未聞有虐待事,相處甚得。’又說:‘運河 (江南運河)兩旁之田,皆已荒蕪,草長盈尺,滿目篙萊,絕不見稻秧麥穗。旅行過此者,設不知其中真象(指清軍燒殺破壞),必且以是歸咎於太平軍之殘暴,殊 不知官軍之殘暴實無以愈於太平軍。以予等沿途所見,太平軍對於人民,皆甚和平,又能竭力保護,以收拾人心,其有焚掠肆虐者,治以極嚴之軍法。 容閎在1860年對太平天國進行了實地考察,寫到:懸重賞以募奇才,謂有能出力禁絕焚掠之事者,立酬巨金,並頒以爵位。又下令三通,一不許殘殺平民,二不許妄殺牛羊,三不許縱燒民居,有犯其一者殺無赦。許多記載都說:“民賊合一”,“民不恨賊而恨兵”。 就是曾國藩本人在同治二年《沿途察看軍情賊勢片》裡也承認:太平軍‘禁止姦淫’,‘聽民耕種’,‘民間耕菠,與賊各分其半’,‘傍江人民亦且安之若素’。南京攻破以後,太平軍還是‘民心未去’(《覆陳逆酋李秀成正法片》)。 既然太平天國軍紀嚴明,甚得民心,那麼太平天國屠城之說又是如何興起的呢? 西方人富禮賜說:叛軍既沒有燒燬蘇州,也沒有燒它的郊區。而帝國士兵在忠王撤離無錫前,卻放火燒了七天……蘇州的郊區經常被提出來用於對長毛的譴責,儘管他們對該郊區的毀滅是無辜的。 在太平天國撤離揚州時的情況,《廣陵史稿》也有明確的記載。 由此可見,燒燬蘇州、焚掠揚州的暴虐行徑,實乃清兵所為,而後嫁禍給太平天國,這種事情不是滿清第一次幹了,當年將屠川的罪責嫁禍給張獻忠,而今又如法炮製嫁禍於太平天國,以此敗壞起義軍的名聲,掩蓋自己的罪責,用心極其歹毒。 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到底誰在屠城劫掠?誰在關愛百姓? 《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雲:“滿洲統治者的這種殘忍暴行繼續了很多年……不但參加革命者的家屬全被屠戳,而且成千上萬的人都以嫌疑處死。1855年兩廣總督葉名琛“為除患於未然”,在那個夏季斬首了7.5萬人;容閎發現,即使追溯到古羅馬的蓋烏斯.凱撒或者法國大革命,都找不到如此血腥的場面)!這些人都是和平的鄉民,他們並沒有犯任何罪。” 事實上,湘軍的屠城劫掠記錄不計其數,這些罪惡不是想抹殺就能抹殺掉的: 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二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描述“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 (城內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對於湘軍屠殺平民,官文這樣解釋:“奴才(官文自稱)等查九江賊窟已閱六年,萬餘之賊頑梗負固,其中決無善類,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二十冊)。 湘軍攻破一城,就是屠滅一城,也就是洗劫一城,所謂“城破時,百物同歸於盡” (《批示徽州知府劉傳祺稟》),就是全城生命財產,頓時化為烏有。曾國藩推行“三光政策”,把屠城當作功績來宣揚:湘軍從九江打到南京,攻一城屠一城。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萬安慶軍民被屠
-
7 # 漩渦之影
關於太平天國殺戮導致中國減少1億人口的問題,純屬放屁!說一說關於太平軍的殺戮問題,很多今天的人痛恨太平天國一大說法就是近二十年間人口銳減,大多數都是太平軍屠殺的。清朝大約在康熙年間突破了3億人口,很快乾隆年間就突破4億。很多江浙地區都說因為太平軍作亂而人口銳減,甚至陝甘西北地區人口減少都很驚人,到同治後期據說達到1000萬以上(當然瞭解歷史的都知道,西北就不完全是太平軍了,但也不是全無關係),還有說江浙許多地方當時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人都給太平軍殺了,整個20年運動下來,全華人口是從鼎盛的4.3億消失了幾千萬,可以同日本侵華相比較了(見鳳凰網歷史頻道的太平天國專題)。
且不說有這樣想法的人,想沒想過當時除了戰爭以外災荒的原因。即便單純追究殺戮的說法,如果追根溯源,江南人民的悲劇恐怕不該是起源太平軍,而應該是滿清入關的時候。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是不是後人已經忘記了呢?太平軍確實殺人,但殺的是不合作的,甚至主要是不合作的有錢人,這跟張獻忠在四川是一樣地,為了就食和蒐集財富。出格的殺戮不能說沒有,但沒有大範圍濫殺。甚至站在滿清立場的民眾,只要不搗亂,太平軍一般都不為難的。但就像當年滿清把四川人口減少推給張獻忠,所以江南的人口減少後來也就扣在了太平軍頭上,這也是有“文化傳統”的了。清朝對歷史真相的動手腳是卓有成效的,一如對明朝歷史的塗抹,對比號稱“文化工程”的《四庫全書》和《永樂大典》就知道,乾隆蒐集舊書整理國故為名,實際上是順便銷燬對清朝的詆譭。誇張到什麼程度?例如王夫之史學名著《讀通鑑論》和《宋論》,所有關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誤稱和一些比較犀利的說法,統統塗改。當然,王夫之這個大學者本身就有不合作態度,他理當是清朝重點稽核的“當代作家”,但說明清朝對典籍整理的別有用心,也說明他們塗抹歷史是有文化傳統的,對明朝歷史,對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到太平天國,一脈相承。
譚嗣同在湘軍攻陷天京後約30年曾到金陵,道:“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現象。本地人言:‘髮匪據城時,並未焚殺,百姓安堵如故。終以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軍之至,不料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另外還說記:“奈何湘軍乃戮民為義耶?雖洪楊所至,頗縱殺,然於既據之城邑,亦未嘗盡戮之也。乃一經湘軍之所謂克服,借搜緝捕匪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擄焚掠,無所不至,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若金陵其尤凋慘者也。”第一段是出自《上歐陽瓣疆師書》,第二段出自《仁學》,均見《譚嗣同全集》。譚嗣同是曾國藩左宗棠老鄉,但他沒有給老鄉打粉。他沒否定太平軍殺人,他說洪楊軍所至亦“頗縱殺”,但“未嘗盡戮”,沒有屠城。可是在湘軍收復之後,卻“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並“乘勢淫擄焚掠,無所不至”,“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入湘軍”。說的再明白不過。
如果說譚嗣同這個湖南人是一面之詞,曾國藩歷來以理學孔孟治軍,按理不至於如此。我們可以先不取外人第三者說法,先從湘軍這邊找例子。最終勝利的是滿清,要打粉肯定是給湘軍打粉,不會給太平軍說好話。事實如何呢?如咸豐八年(1858)四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二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描述“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對於湘軍屠殺平民,官文這樣解釋:“奴才等查九江zei窟已閱六年,萬餘之zei頑梗負固,其中決無善類,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見《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第二十冊)同時,曾國藩的湘軍部將,水師總督彭玉磷還有詩為證:“直教戮滅無遺種,屍湧長江水不流”(《克復九江屠城》)。
再看安慶。咸豐十一年(1861)八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萬安慶軍民被屠殺。趙烈文目睹了這次人間慘禍:“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掠出”,“軍興以來,盪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這個見證人非同一般,趙烈文是曾國藩身邊深受器重的幕僚,這些見證出自他所寫的《能靜居士日記》,趙烈文後來對滿清漸漸失望,準確預言會在下一個辛亥年滅亡,真是天才。同樣,曾國藩的門生李榕也稱:“通計前後殺斃援賊、城外壘賊、降賊及城中之賊實有四萬餘人,軍興以來,殺劫此為最重”(見他的《十三峰書屋全集》)李榕是著名的書法家,又是進士出身,才高八斗,看不起鑽營之輩的李鴻章,宦海浮沉之後也不過回到四川家鄉當個教書先生。
然後1864年7月14日(同治三年),湘軍攻克天京,趙烈文在《日記》中寫:“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其亂如此,可為髮指。”他在《日記》有總結:“自湘軍平賊以來,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熱。”7月28日曾國藩到金陵,見“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蕩盡,而貢院倖存。”“群屍山積”, “白骨山積”,“自五季以來,生靈塗炭,殆無逾於今日。”曾國藩的門人黎庶昌在曾國藩《年譜》中是這樣記錄的:“金陵之克,賊所造宮殿行館皆為官軍所毀。”這些出自湘軍眾多親歷者的記錄應該是鐵證如山了,30年後譚嗣同的文章裡所言絕非虛假。
應該明白了,打著理學孔孟之名的湘軍才是真正屠殺江浙一帶的主要兇手!曾國藩被譽為“剃頭”難道是白叫的嗎?我們還可以看他本人的說法,絕非浪得虛名!湘軍李元度以江西人多“從逆”提出大開殺戒,曾國藩在回書中批道:“示中所能言者,手段須能之,無惑於妄殺良民恐傷陰陟之說,斬刈草菅,使民之畏我遠於畏賊。” 可見曾國藩之手段。湘軍朱品隆部駐紮在安徽石埭時,到處燒民房、搶財物,使石埭“城鄉內外房屋安全者百無一二”,連地方上的“紳耆”亦發出“官軍不若長毛之嘆。”另外胡林翼也下達過這樣的命令:要屬下的軍兵“見屋即燒,燒一屋即賞一次,無論是民居還是賊館。” 除軍兵外他還安排團練“專管燒屋”,要將“民居賊館,排隊逐層焚燒,逐次燒入,不過三四日可以一空。”(《曾國藩書札·與李次青》, 胡林翼《撫鄂書牘·致餘參戎》見《胡林翼手翰》捲上。 均見《太平天國資料》)
如譚嗣同所記,太平軍攻城也殺人,但是有限制的,同樣有記錄。如1854年1月15日,太平軍攻克安徽廬州,因城內百姓曾助江忠源守城,太平軍遂大加報復,居民人等自盡者十之三四,直至次日中午太平軍才“封刀”。這一天多時間內,殺人當然不少。到1月17日全城秩序逐漸恢復,胡以晃入城內後,百姓被徵入伍,有的當兵或從事雜務,能識字、讀書者得到優待,謂之“做先生”,充當文書、書手。對不願入伍者,胡以晃貼出安民告示:“工農工商各有生業,願拜降就拜降,願回家就回家。”這種既殺人又放人的現象應是符合實際的。
李應珏在《浙中髮匪紀略》一書中說:李秀成1861年“初入浙三日後,即禁止殺掠。”沈梓在《避寇日記》中說,太平軍攻克杭州後,他詢問從杭州城出來的人關於城區的情況,其人回答:“杭州將軍自刎,滿營官兵放火自燒而死,其餘官員之自刎者不少。城中百姓不甚傷。”“因忠王有令不許傷百姓一人,故杭州百姓並不加兵。”石達開攻破江西吉安城時,除殲滅抵抗的敵軍外,“不戮一人,有擄民間一草一木者,立斬以徇。”一個文人鄒樹榮的紀事詩中描寫:“傳聞賊首稱翼王,仁慈義勇頭髮長,所到之處迎壺漿,耕市不驚民如常。”同樣他還寫有《紀平江勇事》詩,記述湘軍在南昌近郊紮營情況:“伐樹拆屋摧民牆,婦女逃竄毀容妝……相近數里各村莊,用器食物皆奪攘,關門閉戶天昏黃,或有畸寒小地方,深夜公然上婦床。”
太平軍的秩序和經濟,雖然只是半壁江山,但也比其他地區好不少,“如果沒有稠密的人口和持續的生產,是根本不可能生產出如此大量的生絲來的,1862年,截至10月31日,上海出口的生絲比1861年全年出口額還要多23037包,全部來自太平軍領地,太平軍據有並治理產絲區的時候,絲的生產和出口數目之大為以前所未有,而自從太平軍被驅走後,絲的供應立即跌到太平軍統治時期的半數,並且次年還更為下降。這些統計數字比任何歷史和論據更有力證明了究竟是誰破壞了太平天國以前的土地,殺戮了這些土地上的人民!” (見《塞克斯報告》。塞克斯(Sykes,WilliamHenry1790-1872)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國會下議院議員。1862年前後,當英國政府拋棄“中立”的外衣準備武裝干涉中國時,作為當時英國官僚中少有的一員挺身而出,抨擊英國政府的侵略政策,透過一系列的事實和資料竭力為太平天國澄清真相)。
其實,為了攻城掠地,想不殺戮是不可能的。而當時江南所處富饒之地,從鴉片戰爭到太平軍,幾方都在打打殺殺,各地的死傷是慘重的。可不能都歸結於太平軍,不負責任的拿日軍侵華來比喻,簡直就是荒謬了。
太平天國最終還是一個理想破滅的金陵春夢。不管他有多少缺點,它的失敗總歸自身問題要多於外部問題,不是滿清對於它的剿殺,實實在在是自身犯了一個個錯誤,然後才讓滿清步步得手。這個問題似乎到今天都沒能有效的徹底解決。看起來太平天國好像是把外來的東西想移植在中華大地,沒有得到適應,其實,正是因為它內部依然充滿中國特色,尤其在暴露的國民性缺陷等方面十分突出。
一百六十年過去了,今天再度感嘆太平天國。對於人們所爭議的民主和專斷,平等和階級,對於一個合理的政權,哪一方面都是不可少的,不是我們理想的東西都是合理的,或者合乎現實的。太平天國遇到的挑戰正是在於把傳統中華政權進行某種轉型,然而有強大的落後習性相阻礙。假若有較先進和開明的人才得以發揮,例如洪仁玕這樣的人再多一些,能夠完成太平天國的政治理想,可能不至於最後失敗。洪仁玕的理想確實當時超越了時代,而且對於後面辦洋務的清朝大臣,恐怕都還及不上。事實上即便是洪仁玕,也未能完全施展抱負,結果太平天國不是轉型而終究有些扭曲了。
天國的隕落在1840年以來帶給華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不管後來的人怎麼看,也儘管許多人對太平天國可能是一知半解,看起來流傳的資料很多,但能夠讓人認真瞭解的卻還是不夠,何況還有人繼續塗抹歷史。但這些都無法抹殺太平天國,作為普通民眾的不斷覺醒和崛起,歷史的教育意義是深遠的,而且永遠都給人啟迪和智慧,永遠都是前進的動力。
-
8 # 袁魁譚
雖然反清,但用西方的上帝反清。所以我只認可他加速滿清滅亡。辛亥革命那麼多目標,唯一所有人共識是反清,所以連袁世凱這個滿清養育的北洋軍閥也接受了,成了竊國大賊。所以太平天國就發展為妖教
-
9 # bindong1
太平天國,起於貧困的廣西,終於繁華的金陵。口號可以叫的震天響,歸根結底都是咱農民或者農民子弟,他的見識或者理想跳不出農民與生俱來的意識,花樣翻新,萬變不離咱農民祖宗,所以,可以理解,可以批判,可以歌頌,也可以給與農民起事中的6.7分的評級!點評兩個字:不賴!
回覆列表
歷史的長河中,他們提出了一些進步的口號和行動,廢除了婦女纏足,推動了歷史前進,邁出了一大步,為漢人反抗外族壓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前半截,後來比滿清更操蛋。洪秀全封了無數的王,以五大天王為首的王爺們,居功自傲,不但攀比功勞,還要爭奪財富和女人,財富不但比別的王府多,納妾也不能少於其他王府,他們每人手下女將無數,掠財納妾更壞。王府的財富以遠超國庫,每一家都富可敵國,各府王爺為爭奪路權,互不相讓大打出手乃至廝殺,他們的敵人早已不是清政府了。他們自把天府改做南京,他們自己就沒讓南京好受過!不要說清政府逮著他們了。如果是你將如何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