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畝仙客

    我認為佛家的成份更多一些。

    從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來看, 東晉時期,盛行的是道教,不少人成天修道煉丹,而此時佛教也正悄然興起。儒家的最終目的是入世做官,實現政治理想與抱負。顯然,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對此不屑一顧。而道家思想的最終目的是出世成仙,魏晉時期不少名士就成天呆家裡煉丹,導致各種重金屬元素中毒,癲狂行事,而成了魏晉風流。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富貴非我願,帝鄉不可期”。明確表達了自己不想成仙。而佛家思想最終目的是了卻塵緣,修身養性。這倒與陶淵明的想法十分符合,《歸去來兮辭》中說“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充分了表達自己修身養性的快意,《歸園田居》中也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體現了一種忘卻前事的大智慧。與佛家思想不謀而合。所以為我認為佛家思想更多一些。

  • 2 # 山水一樣之間

    從陶淵明的詩詞裡,經常出現對大自然的描寫,如:採菊定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等等之中可以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鍾情。他的這種心向大自然的願意和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有相近之處。

    陶淵明的隱居田園生活,和道家的接天地之氣,修長生不老,有點不謀而合。雖然他不是修煉長生不老,但他那種對大自然的深度瞭解和融合,與道家的迴歸自然,融合自然以及宇宙的本源論是相通的。

    因此當然是道家的成分更多。其實對於我們現在人來說,以前聽到這個真人那個真人的,感覺既神秘又高深莫測,但是假如我們也過上這樣田園的日子,是否也可以像陶淵明那樣,或者像那些道士那樣,過上沒有喧囂沒有佳餚的日子呢!其實我們想,又不想。所以嚮往只是我們的一貫作風。

  • 3 # 小離的私家筆記

    有句話叫,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陶淵明是先隱於朝,後隱於野,算是個儒道隱士。他徘徊於儒道間,最終又以道教為主。

    《歸去來兮辭》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一句,說明他的思想並未侷限於仕隱,田園,而是從自身投向萬物生長,自然規律。

    “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一句,更表明了他的生活態度——將身心寄託於天地,隨心所欲,自在逍遙。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一句,更是他對自己人生哲學的高度概括。

    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讓自己的生命始終順應自然之道,如此“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 4 # 薪火之路傳薪火

    個人淺見道家意味更為濃郁。總覽歷代陶潛畫像風格,仙風道骨,亦如散仙,超脫自然,深閤中國道家飛昇之風采。不入俗流,秀雅高遠。

    丁酉冬月 老安

    飲酒(其五)

    魏晉 ·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詩文共一百四十幾篇,引用《列子》、《莊子》典故多達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說對老莊思想接受甚深。陶淵明崇尚老莊的自然美學觀,同時又是生活勞動在田園之中,很自然地,田園生活便成了他的審美物件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田園詩歌的輝煌。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的詩美思想,閃耀在詩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個性,使讀者強烈感受到詩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體現在內容上,則是把田園生活引進 了詩壇,為中國詩歌的發展開闢了一片新天地;滲透在藝術上,則是產生了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這就是偉大詩人的陶淵明,千百年來,他的品格,他的詩歌,他的田園,連同他的那份悠然,一併成為後世詩人與讀者崇拜和研究的物件,就足以說明他美學思想的無盡生命力。

    軼事典故:

    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無絃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絃,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採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顏公付酒錢

    顏延之在當劉柳後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好。後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後去拿酒方便些。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這樣。

    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於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與不懂事的人相處,覺得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