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阿甘哥
-
2 # 不容小覷
很多天才都和瘋狂有著莫名的關係,甚至達到了一種精神病態。他們有政治家、作家、使人,而在患有精神病的群體中,藝術家大概是最多的了。凡.高就曾經說過"我愈是瘋癲,就愈是藝術家"。
裘力斯.凱撒是一個使古代希臘、羅馬歷史改變程序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又是一名癲癇病患者。在戰場上,他曾兩次由於癲癇發作幾乎嚴重影響到他的命運。另一次,當元老院要向他釋出最高榮譽時,他坐在執政官的席位上,因為喪失意識,怎麼也站立不起來,只是像對待普通市民那樣地來迎接元老院議員。議員們並沒有表現出不滿。凱撒恢復意識後,立即回家,脫去衣服,伸出脖子,大聲說,他準備讓他的喉嚨給任何一個想割的人去割。他解釋是,他對元老院這樣的態度,是由於他有病的關係,他是一個病人,患有這種病的人無法在大庭廣眾中站立著說話,病一發作,他們立即會感到頭腦昏暈、手腳休克,最後完全失卻知覺。莎士比亞把凱撒的這一病況在著名歷史劇《裘力斯.凱撒》的第一幕第二場,透過凱斯卡和勃魯託斯兩人的對話作了描述。
隆布羅索認為癲癇病可能與藝術創造有關,因為"藝術創造中出現的瞬間的間歇和意識經常的突然缺失,其特徵就是癲癇"。俄國大作家費多爾.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情況就是如此。
倫勃朗以後荷蘭最偉大的畫家、畫的價格今日已經高到六七千萬美元天文數字的文森特.凡.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同樣著名的還有因精神病而自殺的結局和曾經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包好要去送給一名妓女。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患,但他卻把這病看成是他的繪畫藝術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說:"一些人儘管瘋了或是病了,還是喜愛自然,這些人就是畫家",這是他的信念,他甚至深信,他自己如果真的成了瘋癲,那麼,"我愈是瘋癲,就愈是藝術家。"
夏爾.波特萊爾是法國現代派的著名詩人,他寫的有幾首情詩被認為已經達到不朽的藝術頂峰;同時他還被人認為是"十九世紀最大的藝術批評家"。但他卻是一個十足偏執反常的人。
波特萊爾因家庭遺傳精神病,使他從童年時起就充滿幻覺和妄想;對生活的狂喜迷醉和恐怖戰慄,知覺時而極端敏感時而又麻木遲鈍,是他自己也感覺到的一種對立的情緒,這導致他把人生看成是"可厭沙漠上的恐怖的綠洲",從而決心要設法逃離。不但如此,他的愛情也是病態的,他所愛的異性是醜陋的、一般人看到會感到毛骨悚然的黑女人,或者是非常高大或非常矮小的女人。他在一首叫《種馬》的詩中這樣寫到一個女子:"她很醜,卻很惹人喜愛";說這個女子是一隻螞蟻、一隻蜘蛛或一具骷髏,"確實生得奇醜不堪",但"總之,她有味道" 他向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所表達的慾望是,把她的雙手懸到天花板上,以便可以吻她的腳:親吻裸露的腳在他便是性行為的等同物。波特萊爾也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強迫症行為,例如他每個月都非要改換一次住處不可;另外,在陷入痴呆狀態之前,他經常難以剋制地向商店的窗子投擲瓶子、罐子什麼的,為的只是能聽到擊破物件的愉快聲音。
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凡.高、波特萊爾等這樣患癲癇病和其它精神病的天才人物,還可以舉出從二十四歲就開始發作驚厥的法國思想家布萊斯.帕斯卡爾,義大利"鬼才"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奧地利音樂家沃爾夫岡.阿邁兌斯.莫扎特,德國大作家約翰.克里斯托弗.席勒,英國大物理家伊薩克.牛頓,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德國最重要的畫家阿爾勃萊希特.丟勒,法國作曲家夏爾.卡米爾.聖-桑,德國著名劇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波蘭偉大鋼琴家弗里德里希.肖邦,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愛倫.坡,俄國大音樂家華西里.康定斯基,法國象徵主義典範詩人阿爾蒂爾.蘭波,美國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英國著名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夫
俄國作家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格里包耶多夫寫過一個劇本,叫《智慧的痛苦》,描寫主人翁、才智非凡的恰茨基從國外回到莫斯科,發現俄羅斯社會仍舊像以前一樣的渾濁,他自己原來所愛的女伴也已經墮落,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他認識到,這是社會的罪惡,於是便向這個社會發出控訴,但結果卻被上流社會的人看成是"瘋子"。劇本說明,一個非凡天才的人物,在遭受極度痛苦的情境中,是會因這心靈的極大痛苦而陷入癲狂的。
毫無疑問,是嚴重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衝突致使人患上精神病症,格里包耶多夫的現實主義觀察非常正確。發人思索的是:只有極富智慧、對事物極為敏感的人,尤其是天才人物,才最容易產生激烈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衝突,這激烈的心理障礙和心理衝突長期下去,必然會導致主體的精神疾患,最後使他成為一個瘋癲的人。也許這才使天才與瘋狂發生一定的聯絡。
聖經裡寫道,精神病的的產生是由於有惡魔擾亂的關係,亞里士多德對精神病的評價則是"在他們躁狂症發作的時候,就是優秀的出色的詩人,而此病一旦治好,就再也寫不出詩句了。"他們對於精神病的產生看法不同,這也許是一種智慧的痛苦也許是其他的,但是他們均留下了不朽的傳說。
-
3 # 弦上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患有心理問題的天才?
愛因斯坦,自閉症
研究表明,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孤獨症的跡象。愛因斯坦在孩提時期就不合群,他7歲的時候經常會講出一些讓人迷茫的話來,(他7歲以前有嚴重的口吃現象,說話時總是不停地重複著某一句話,以致後來他成為一個人所共知的蹩足的演講者。)而且他也不是一個好的演講者。隨著長大,愛因斯坦結交了不少親密的朋友,也有許多風流韻事,並開始談論政治問題了。儘管如此,研究人員還是堅持認為愛因斯坦患有孤獨症。
牛頓,雙相情感障礙、自閉
牛頓就不善講話,只是專注於工作,以至於經常忘記了吃飯。他對僅有的幾個朋友也很冷淡。他的脾氣古怪,在他演講時,如果沒人聽,他會對著空屋子一直講。牛頓在50歲時精神失常, 由於嚴重的抑鬱症和妄想症而導致了精神衰竭。
貝多芬,躁鬱症
1827年,天才音樂家貝多芬死於肺水腫。對於自己的疾病,他曾經一度藉助酒精麻痺法。1813年,貝多芬經歷了人生中的低谷,那個時候的他絲毫不注重著裝打扮,時而還會在聚會上暴怒。這段時間,他也沒有再作曲。他也曾給哥哥寫過一封信,講述自己的一生,只是那時的他正在考慮自殺。朋友們所熟知的貝多芬是一個性格狂躁的人,只要他處於高潮興奮時期,就能立刻寫出作品。然而,他的大部分世界名曲卻都是在低潮時期完成的。
梵高,癲癇症、抑鬱
梵高有憂鬱症,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1888年,梵高割下耳朵送給妓女的時候,他的抑鬱症已經很嚴重了。在之後的兩年之中,他不斷地嘗試自殺。終於在1890年,不負心理重荷的梵高用手槍終止了自己的痛苦,這位才華橫溢的大畫家死時年僅37歲。
-
4 # 木頭噠噠噠
▼“瘋子”往往會有更傑出的創作能力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天才與瘋子往往也只有一念之差
NO.1:蒙克——急性焦慮症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走在一條小路上,突然間聽到一聲尖叫,而我的朋友不久前在這裡開槍自殺了,對了...附近好像有家精神病院。”於是他動手完成了《吶喊》。
NO.2:狄更斯——抑鬱症如其代表作《霧都孤兒》一般,狄更斯的童年也是非常孤苦的。父親入獄後,他就一直一個人生活。
每當他在創作時,他便會很低沉、封閉、對外界毫不關心。隨著其年齡越來越大,病症也越來越嚴重,最終拋家棄子,與一名年輕的女演員同居。
NO.3:牛頓——幾乎所有的精神疾病上帝有三個蘋果,其中一個就砸中了牛頓。雖然他自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我們不可否認牛頓理論奠定了現代物理學基礎。牛頓是真正的天才,然而他幾乎跟每種精神疾病沾邊兒,例如抑鬱症、精神分裂、躁鬱等等。
4、NO.4:林肯——抑鬱症這位美國總統,在公眾的眼裡幾乎是位完美政治家。他的思想被人們反覆揣摩,他的演講被反覆引言,他的談笑風生被美華人民刻在心中。
然而就是這樣偉大的一個人,卻患有家族遺傳性疾病——嚴重抑鬱症。
5、NO.5:米開朗基羅——阿斯伯格症這是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可以說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社交、沒有朋友、甚至連哥哥的葬禮也沒有參加。
6、NO.6:太宰治——境界型人格障礙患者這是位熱衷於自殺的日本作家,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讀他的書,總讓我的心情十足地陰鬱,沉悶,但有些內容又是直敲我的內心。
這位無賴派作家的代表人物,真是讓人又愛又恨。這樣一直熱衷於自殺的人,最後的生命也以自殺而告終。
-
5 # 心驛社
你所聽到的幾乎都有“心理問題”。因為心理學的判定標準是根據正態分佈中大部分人的表現來的,也就是常態。天才之所以稱為天才,是因為他們在某個領域或某方面尤其突出,甚至到了極端的地步。人正常狀態下是要保持一種平衡,比如時間分配的平衡、社交和獨處的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是你用均衡用力,不能偏執於哪一點,這也是普通人的造就過程。但天才不一樣,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尤其的偏愛,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所謂物極必反,很多看起來有心理問題的人,只不過是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一個具體的目標上。這也提示我們,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有心理問題,不妨也把這些能量聚焦到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或許能獲得不小的成就。
回覆列表
“憂鬱的瘋子” 他們是值得同情的一群人,那個時代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都以多愁善感的敏感神經為榮,因為即便他們創造了無數的文明遺產,自己卻始終處在痛苦的精神折磨中。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昂巴薩德爾音樂咖啡座》| 37×27cm | 布面油畫 | 1876~1877年
所有傑出的哲學家、詩人、藝術家和政治家,哪怕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有著憂鬱氣質,實際上有些還患有憂鬱症。 —— 亞里士多德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Gogh) 荷蘭印象派畫家,據說患有嚴重的抑鬱症和躁鬱症。
悲傷會永遠持續。——梵高生前最後一句話
帕布羅·畢加索(PabloPicasso) 西班牙畫家和雕刻家,患有臨床抑鬱症。那麼,究竟是因藝術而抑鬱,還是因抑鬱而藝術?
藝術家就像是個裝滿情感的容器,這些情感可能來自天空,來自大地,來自一片紙屑,一抹人影,甚至是一張蜘蛛網。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狂暴的脾氣使他看起來擁有惡魔氣質。好走極端的他,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馬克·吐溫(Mark Twain) 妻子和女兒相繼離世後,馬克·吐溫一直被抑鬱症折磨。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著名的作家和畫家,曾在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患有臨床抑鬱症。
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 俄羅斯作家,患有抑鬱症,酗酒成性。
▲
抑鬱與創造力的關係
在1987年,愛荷華大學的南希·安德烈亞松(Nancy C. Andreason)就調查了30名創造性的作家和30名作為對照的普通人, 發現80%的作家都經受過精神疾病,特別是雙相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鬱的困擾,而只有30%的正常人有此經歷。 1995年,肯塔基大學的阿諾德·路德維格(Arnold M. Ludwig)發表了一項涵蓋1004個人的生平資料的研究。
這些人是20世紀的佼佼者,來自藝術、科學、政治,商業、軍事等各個行業。統計發現,他們患有心理疾患的比例顯著高於正常人,如酗酒、吸毒、抑鬱、焦慮、自殺等等。僅抑鬱症一項,就糾纏過50%的藝術家,46%的作曲家和47%的小說家。這一比例在詩人中高達77%。
丟勒 Albrecht Dürer |《憂鬱 Ⅰ》| 24×20cm| 銅版畫 | 1514年
▲
德國畫家——丟勒《憂鬱I》
畫中的天使鬱鬱寡歡地坐在牆角,左手託著臉頰,右手持著圓規,首如飛蓬,臉色青黑,似乎鬱結著黑膽汁。他的周圍散佈著各種科學工具,例如天秤、沙漏、圓球、菱面體和一幅令人費解的四階幻方。這些富有創造力的玩具, 卻再也提不起主人公的興趣。旁邊的守護神(genius)也撅起小嘴,一起陷入沉思。一隻蝙蝠舉起一條橫幅,揭示出整幅畫的主題。
正如這幅畫展現的一樣,憂鬱與創造力之間,似乎有著一層撲朔迷離的聯絡。歷史上諸多才華橫溢的創造者,彷彿受到某種詛咒,常常和抑鬱等負面情緒如影隨形。他們落落寡合,離群索居;他們憂鬱、酗酒、濫用毒品。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苦艾酒館》| 92×68cm | 布面油畫 | 1875-1876年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ballet rehearsal on stage》| 布面油畫 | 1874年
▲
憂鬱與創造的關係
哈佛大學莫杜配·阿基諾拉(Modupe Akinola)等人的一項研究,首先測量了參與者唾液樣本中的脫氫表雄酮(DHEA)含量。這種由腎上腺分泌的甾體激素,在人體內含量越低,人就越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接著,參與者隨機分為三組,做一個模擬面試的自我介紹,施測人員分別給予讚許、否定或不做評價,引發參與者的積極、消極或中性情緒。最後,參與者創作一幅藝術拼貼畫,由當地的一些藝術家來評判其創造性。研究發現,被否定而引發消極情緒的參與者的作品,比積極情緒的更富有創造性。而且,他們之中體內DHEA含量越低,引發的負面情緒就更加強烈,表現的創造性也更高。
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Gogh |《Vincent s Bedroom in Arles》| 布面油畫 | 1888年
畢加索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科學與博愛》| 197x249.4cm | 布面油畫 | 1897年| 巴塞羅那畢加索美術館藏
▲
不支援抑鬱有助於創造力
依然與這一觀點針鋒相對的相反聲音:抑鬱通常讓人情緒低落,興趣減弱,活動降低,這樣的狀態恐怕並不適合創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凱·賈米森(Kay R.Jamison)就認為:是雙相情感障礙,而不是單純的抑鬱,能夠誘發高創造力(她本人也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她將包括梵高、拜倫在內的眾多藝術家生平的情緒狀態與他們的創作產量對比,發現當情緒轉變時,例如從抑鬱轉為正常,或是從正常轉入躁狂階段,常是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例如,德國作曲家舒曼在躁狂階段寫下了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可在抑鬱發作期間卻沉寂無聲。
畢加索 Vincent Willem vanGogh |《胸部,坐,女人,》| 布面油畫
畢加索 Vincent Willem vanGogh |《土耳其人》| 布面油畫 | 1955年
▲
如何界定抑鬱與創造力的關係依然存疑?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卡斯滕·德勒(CarstenK. W. De Dreu)等人提出的“雙通道模型”認為:消極和積極情緒對創造力的影響方式不盡相同。當情緒啟用到一定強度後,正面的情緒能讓人活躍思維,開闊思路,提高資訊的加工速度,從而引發更高的創造力;負面的情緒儘管會讓思維的範圍和靈活性受限,但可以提高思考的永續性,在任務上堅持更長時間。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雷納德·弗裡德曼(Ronald S. Friedma)等人則認為:不同情緒下,不同的任務設定引發的動機也不同。在娛樂而搞笑的任務中,積極情緒會使人感覺安全,促使人們尋找新奇的刺激,比消極情緒更能提升創造力;在嚴肅而重要的任務中,人們更關注問題的解決,消極情緒反而在增加創造性上更勝一籌(在實驗中,他們甚至用Comic Sans MS和Arial的字型來強調任務情景的搞笑或嚴肅)。
G•F•瓦茨 |《希望》| 布面油畫 | 18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