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麥156
-
2 # 天朗若晴
寶寶在幼兒園裡被欺負,需要關注的不但是身體上的健康,更關鍵的是心理上的健康。寶寶在幼兒園裡被欺負,其實是一個很好學會與人溝通及如何處理衝突的好機會。
我所把握的原則為非暴力溝通。曾經在網路上流行的一篇文章,說小孩子被打後,首先要哭,還要教小孩打回去,吸引了很多家長的眼球。但我想說的是假如那個小孩內心沒有力量,就是你讓他打回去也是缺乏力量的,有可能這種反抗還會遭至對方的進一步攻擊。
-
3 # 探索者Ethan
遇到孩子被欺負,我們的處理原則是:1、不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從這次事件中發現值得鼓勵的行為,2、訓練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社交的能力;
舉個例子:當孩子自己絆倒了,客觀上沒什麼大礙,家長的不同反應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行為:1、很緊張,趕緊的把他扶起來,抱起來安撫,這個時候寶寶大都會哭出來;2、微笑著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孩子也會勇敢的站起來
PS:今天聽到一位家長說起這樣的事情:一位寶寶在幼兒園因為玩玩具把另一位寶寶的臉抓傷了,老師及時的進行了處理孩子之間也和好了,放學時兩位孩子的爺爺奶奶在校門口打了起來,當著孩子的面……我在擔心給孩子們帶來多大的陰影……
-
4 # 堅持寶貝兒
今天女兒睡覺的時間告訴我,她們幼兒園有個小朋友這幾天老打她臉,還脫她褲子,打的很疼,我剛開始沒怎麼在意,就只以為是孩子間的打鬧,我讓她告訴老師,她說她不敢,因為那個小朋友的小姨是老師,說了老師也不管,後來我打電話問了她們班主任事情原委,班主任說,那小孩的姨是鄰班的老師,都是同事她也不好多說,那個小孩在班裡就是很霸道。說白了就是漲勢欺人。瞬間我生氣了,原來女兒一直受欺負不敢言,如果我什麼不說,我女兒就會以為家長也沒辦法保護不了她,下次更不敢說了。第二天我沒坐校車,自己送孩子上的學,我找她老師當面談,老師一直說那個小孩就是那樣,就是霸道,必盡孩子還在上學,我表明我的態度,我很生氣,如果再有下次我直接找園長。
-
5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中國有句古話“吃虧是福”,但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也許更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是更強悍的一方,不去吃虧。
當“溫和派”孩子遇上“強悍派”孩子,多半在爭搶中會吃虧,這時候家長該怎麼辦。
先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受傷了? “孩子之間發生推搡在所難免,但有些家長容易以個人情感,主觀強化了孩子的受傷程度。”其實有些家長所謂的“被搶了玩具不爭不搶乾脆走人”的“沒志氣”做法,對孩子來說也是種自我保護,這是孩子在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且一兩歲的孩子很容易找到更有興趣的東西。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家長不需要急於出手,看看自己的孩子碰到問題的時候會怎麼處理,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很強的失落感,家長大可不必急著為孩子抱不平;如果孩子顯得很著急很無助,家長再站出來調節,也不遲。
家長不必為自己的孩子太著急,在幼兒園家長可以請老師幫忙,家長切忌教孩子硬碰硬。當孩子間發生不友好行為時,“溫和派”孩子的家長不要老覺得吃虧了,而是要冷靜下來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再採取具體的措施。
幼兒這個階段孩子之間的推打還不是成人意義上的打鬥,家長要區分對方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不管什麼情形,家長都要教孩子友好溝通。
如果對方小朋友是不小心碰了你,那就不要太在意;如果是故意欺負,甚至打人,那就要教孩子保護自己,或者及時找爸媽、老師幫忙處理。
回覆列表
進入幼兒園後,與他人的衝突和矛盾是孩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學會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很重要。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還不夠強,很多時候家長其實並不知道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要想辦法讓孩子把事情說清楚。如果孩子不是遭遇了暴力,只是一些同學之間的問題, 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聽聽孩子是怎麼回答的。保持冷靜。如果你感覺憤怒或者焦慮,等自己平靜了再去找孩子談。這是一個以身作則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好機會。幫助孩子用簡單的話總結遇到的問題。可以說:也就是說你在看書的時候小明搶了你的書並把它扔掉了是嗎。孩子感到難過或者害怕都是正常的。可以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害怕,這很正常。避免使用負面的說辭。比如:你就不能勇敢點嗎?不要總是跟我抱怨別人對你怎麼怎麼樣!可憐的小東西,沒關係,你就在家待著吧。也可以和幼兒園的老師交流一下,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