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
2 # 歷史君說
春秋時期,隨著井田制的破壞,周王室衰微,多元的政治格局迫使東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統治者紛紛把國力強盛與商業聯絡到一起,他們認識到:“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同富國,下則富家” ,“ 商不出則三寶絕” ,因此,紛紛實行重商政策,爭相招攬商賈。齊桓公任用商賈出身的管仲為相,靠商業富國而“九合諸候,一匡天下” 成為春秋首霸。國視商業發展作為國之存亡的關鍵,為此,鄭國十分重視對商人權益的保護,公元前522年,晉國使者韓起謁求鄭國國君為其向鄭國一位商人索取一隻玉環以拼成一對,子產以鄭國二百年前與商人訂立了只要商人不叛國,國家就不強買或奪取商人貨物,不干涉商人的經營活動為由而拒絕幫助索取玉環的要求。此事雖小,卻足以說明鄭國對保護商人利益的重視。 春秋後期至戰國,著名的大商人不斷出現,范蠡、子貢、猗頓、郭縱、白圭都以其高超的政治和經濟謀略成為縱橫捭闔、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其成就亦為後世商人所推崇。戰國晚期,大商人更趨活躍,富商巨賈往往以其雄厚的財力而得到國君的尊重,有的將政治投資為其獲得更加豐厚的回報,呂不韋以其千金之巨幫助落難趙國充當人質的秦皇子子楚,後來,子楚繼位,任呂不韋為相,封文信侯,賜河南洛陽十萬戶為其食邑。 春秋戰國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大轉型時期,商人以其順應政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成就了幾千年來讓後世商人最為懷念的最美好的黃金時代。
以個人佔有社會財富總量比重來衡量,今人無人能比。
單純靠經商獲得財富的商賈,在春秋戰國時期,無任何政治地位。但人類進化到資本流通的社會以後,沒有相應的政治背景,想獲取豐厚的財富,是不可能的。古代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士農工商。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是最低一等。就算你有錢,連鞋都不能穿同色的。
至於呂布韋,買入了一支潛力巨大的停牌股:秦異人。各種機緣巧合加上運作得當。把作為人質的秦異人推上了秦國國君的寶座。而短命的秦異人屁股還沒有坐熱便一命嗚呼。秦國的大權便落入呂布韋手中。以當今的商人來比,誰能富有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