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0
回覆列表
  • 1 # 笑侃江湖

    首先來明確一個問題,嚮往田園,實際上是嚮往歸隱,厭倦了腥風血雨和打打殺殺之後,勘破了名利金線的誘惑之後,靈魂所向往的自由和舒適的境界。

    往往人經歷的越多,對世界看得就越透徹。而越是大俠名士,越看淡名利、金錢。佛家之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越是求而不得的東西,越使人著迷。而真正得到了以後,你會發現你對這種東西的喜愛,一半是由於求而不得的渴望和焦灼。英雄也是如此,大俠一開始,在他們還不是大俠時,都是想要入世的,他們在門派學習武功,或有奇遇遇高人指點,得了武林秘籍,或像段譽一般機緣巧合吞了莽牯朱蛤百毒不侵,意外和奇遇之後他們往往主動或被動的被牽扯到江湖恩怨裡,這也是他們性格的進擊性一面的表現,不是所有稱得上英雄的人都有一身好武藝,但一定都有俠肝義膽,一身正氣,性格的放蕩不羈或優柔寡斷都影響不了他們的正確三觀,有剷除惡人平定江湖者,有保衛家鄉捍衛家國者,這都是他們人格魅力的體現。而在這一段經歷之後,他們得到了許多,有絕世的武功,有佳人的傾心,有其他武林人士的愛戴,有生死之交的兄弟。得到了太多,便看破了,這些普通人所期盼的名利武功在他們眼裡不如朋友送的一壺淡酒,愛人贈的一塊方巾,並且在得到這些之外,他們也看到了許多,看到了人心的醜陋,看見了野心的可怕,經歷過背叛和傷害,看到太多,心會累了,會渴望解脫這一切,安安靜靜的看一方山水,等一個日出。

    我們來看一些例子,以金庸的小說來舉例,因為其書中的人物很多都是從入世修習武藝,經歷了許多事後看破一切,歸隱山林,很符合題主的問題。

    楊過華山論劍得了“西狂”之後便“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大馬猴”令狐沖與任盈盈歸隱相和《笑傲江湖》,袁承志遠渡“勃泥島”,李文秀一句“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便騎著白馬,消失在沙塵裡,就連最終為了心中大義而死的喬峰,也曾想要去塞外牧馬放羊,留下“塞上牛羊空約許”的感慨。

    最有理由歸隱的是張無忌,故事開始在他入世時,所以他出生在冰火島上,身邊只有父母和義父,沒有勾心鬥角也沒有血雨腥風,一家人漁獵畜牧,和和美美的生活,沒有任何的煩惱。這是他最習慣的生活方式。而當平靜的隱居生活被打破,爹孃相繼去世,身受重傷又被逼問義父下落,好不容易治好了病,孤身一人帶著小不悔千里尋父,初次闖蕩江湖還被朱九真一家騙,這個江湖給他的,大多數都是磨難。經歷了許多後,儘管也是得到了許多,身份、武功、地位、愛情,可他本就不是一個適合做領導者的人張無忌的內心所期望的,正是想要回到最初的他最舒適的生活狀態——隱居。

    我只盼此間大事一了,你我隱居深山,共享清福,再不理這塵世之事了。“

    這是張無忌和趙敏的表白,也是他全部的期望,他希望回到那個平靜、自由的世界,沒有凡塵俗事來煩心,在深山中他不再是張大教主,肩上的重擔已經卸下,身體和靈魂都已得到自由。從此便天天“畫眉深淺入時無”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投的基金,分批贖回費用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