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系旅法師
-
2 # 歷史春秋網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軍戶衛所制度。這套體制下有其優點:衛所制的優點是在生產力遭到破壞的時候,社會產出弱時,衛所制度可以有效的節省軍費開支,能夠保證軍隊自給自足,減輕百姓的負擔。所以明太祖曾肯定衛所制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之一粒米。”
但缺陷是,一方面,衛所軍除了要作戰還要分出部分兵員去從事屯田任務保證軍糧補給,於是,衛所軍中區分了守軍和屯軍,其中守軍是作戰力量,屯軍負責團體。所以相比募兵,同數量的衛所兵能夠提供的作戰力量有限,另一方面,由於衛所軍世襲,一旦和平時間較長,軍隊中容易老少摻雜,戰鬥力容易下降。由於官兵世襲,很難得到改變,除非皇帝親自下詔。還有部隊的軍事長官可以侵吞國家屯田,這樣一來士兵容易淪為軍事長官的農奴,而且國家軍事屯田,不需要繳納稅務,這般就容易造成國家財政流失。
雖然明朝軍隊有這些弊端,但是明軍的戰鬥力還是相對的強的。在明中期以後,衛所制的弊端顯現出來,但是軍事長官可以招募家兵,軍事長官自行操練。戰鬥素質也十分的強勁。如明嘉靖、隆慶、萬曆朝時代的戚家軍,打完東南倭寇,馬上北調長城一代,防衛韃靼。就連在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就是戚家軍。依舊可以打得努爾哈赤叫爸爸。
再就是李成梁的部隊,李成梁在遼東,女真各部都十分安逸。殺得女真各部見到李成梁部隊就像避貓鼠一般。
甚至到遼東危機的時候,明軍的熊廷弼就是騎著馬在女真腹地巡視,努爾哈赤只能乾巴巴的望著。更不用說袁崇煥一炮把努爾哈赤揍趴下了。雖然明軍在明末時期處於守勢但戰鬥力十分兇悍。
-
3 # 回望昔時路
明朝軍事弊病確實非常多,但是直到明朝滅亡,明朝的很多支軍隊依然能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
中國曆代開國的軍隊都是非常強大的(不強大就沒機會開國了),就連以軍力孱弱而聞名的北宋也不例外,北宋初年的禁軍可以在正面戰場上以步兵硬抗遼國的騎兵,此時的遼軍可不是天祚帝耶律延禧時代,被金兵打得滿地找牙的末代遼軍。但是隨著承平日久,北宋禁軍越來越慫,到金兵馬踏中原,進逼汴梁的時候,其中大部已經變成了廢物。
明軍戰鬥力的保持,很大程度上源自北方蒙古和女真部的巨大軍事壓力。而且明皇室一貫堅持的強硬態度,以及對軍隊豐厚的物質獎勵,也刺激了軍隊渴戰,敢戰。當然,如果在將領的選擇上出現問題,也會發生吃空餉、養賊自重和殺良冒功等惡劣現象。但是明朝並沒有出現宋和清後期那種全軍戰鬥力極度低下的情況。
從明初到明末,始終有相當數量的精銳部隊存在:前期由朱元璋和朱棣親自帶領的初代明軍;明軍土木堡之變後,主力盡喪,但是依舊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的京營;中期痛毆倭寇的戚家軍,隨後北鎮薊縣、遠征北韓、直到天啟年間和白桿兵一同喋血淪河,最終玉石俱焚,死戰不降;直到大明末年,天下風雨飄搖,盧象升手下的天雄軍仍可傲世天下,關寧鐵騎扼守山海關,如果不是吳三桂開啟關門,清兵還是無法南下中原。
明朝軍制存在的弊端,會讓很多人有機可乘,從而中飽私囊,賬面上軍隊的規模不小,實際的戰鬥力實際上大打折扣,但是明朝長期的對外作戰,也錘鍊出了強大的邊軍,再加上明朝武器裝備上的優勢,所以說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體現了,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朱元璋定的兵戶衛所制度,讓軍隊世代都是軍隊,自給自足,所以明朝軍隊龐大,到了後期許多衛所廢弛,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說白了就是冗兵。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明朝戰爭太多,每過個十年八年就得和蒙古人打一仗,安南也總是出問題,西南土司也總不服管,有時候還有藩王作死反叛,還得去北韓幫兒子平場子,遼東還有女真大患,東南還有一堆倭寇,後期西北西南一堆義軍......明軍表示,精銳都是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