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心海雪
-
2 # 菜根漫譚
兼愛就是大家都以善良之心坦誠相待,非攻就是不要用功利之心互相傷害以只利幾而不利人。兼愛非攻就要求大家把你當做我,把我當做你,大家的幸福是互聯的,一起嗨才是真的嗨,這種境界很高,是種理想主義。
-
3 # 江雪寒
“兼愛"是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其它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來的。兼愛便必須非攻,非攻即反對攻戰,即“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當然,非攻並不等於非戰,而是反對侵略戰爭,很注重自衛戰爭。自衛是反侵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自衛就會等於不反侵略。兼愛是大到國家之間要兼相愛交相利,小到人與人之間也要兼相愛交相利。只有兼愛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證兼愛。
兼愛
“兼愛”可算是一種古老的“博愛
”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禮運”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發展而來。孔子將“愛人”含義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級制的內容,改造成了“忠恕”含義的“仁”;墨子
主張“使天下兼相愛”,則又抽去了宗法等級制內容,因為庶人
也是可以被舉為天子的,等級制的界限已被打破了。所以,墨家的“兼愛”是對儒家“仁”的發展,更是對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來,儒家不兼愛的“仁”,不能算是“仁”。非攻
“非攻”反映了墨家學派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願望。“兼愛”主張天下人互愛互利,不要互相攻擊,這就必然要主張“非攻”。當時兼併戰爭劇烈,農、工、商、士等庶人階層和下層貴族都希望社會安定,墨家代表了他們要求停止戰爭的願望。攻戰之害,“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而且不僅被攻的國家受害,攻人的國家也要受害;由於兼併戰爭,將會導致“兼國覆軍,賊虐萬民”,古代本有一萬多國,“今以並國之故,萬國有餘皆滅”(《非攻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利都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而人與人之間的互怨互損將激發矛盾引發禍亂。儒家甚至孟子竟以此攻擊墨家,說墨家無君無父,無異禽獸。由此可見墨家的進步和儒家的狹隘。
-
4 # 雕刻歷史
墨子的思想主張有十個方面,“兼愛”和“非攻”是其中兩個方面。
兼愛是墨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兼”的意思是無差別,兼愛的基本含義就是“愛人如己”,無差別地愛一切人,具體表現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墨子廣泛接觸到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利害衝突,看到“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等現象。他認為引起這些混亂現象的原因在於“不相愛”,如果普遍實現兼愛原則,天下便自然大治,即所謂“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但墨子提倡的“兼相愛”是以“交相利”作為基礎的,也是以“交相利”為具體內容的。他認為,只有“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才能真正實現兼愛的原則。他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人人相愛相利,社會上相互殘殺爭奪的現象就自然泯滅,天下從而得到平治。
非攻是兼愛的延伸和具體表現。
非攻,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攻打別的國家。墨子認為,攻伐對於戰爭雙方來說,都是一件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雙方均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因此,他反對王公大人憑藉武力,攻伐“無罪之國”、侵城掠地、殺戮萬民的行為。他認為這種戰爭是最大的“不義”。但墨子並非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爭,他講“非攻”只是反對侵略戰爭,有些征伐戰爭,如“湯伐桀,武王伐紂”,他認為不是“攻”伐無罪,而是”誅“討有罪。
墨子的這些思想主張在今天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些主張表明了他在諸侯紛爭的戰國之世尋求天下太平的努力,而且他也確實制止過某些戰爭的發生。
-
5 # 武俠哲學
墨子是從天下治亂的角度來闡述他的思想的。墨子思想的核心就在於「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一切學說,皆就「興利除害」而言,這個「利」指社會利益而言,並非私利。
墨子認為天下之亂,就在於人們相互衝突侵害,而之所以衝突侵害,就在於不能互愛。
《墨子·兼愛上》:「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墨子以為,只要人人相愛,都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天下就不會有互相沖突侵害。
《墨子·兼愛上》:「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不相愛,就天下大亂。兼愛,就天下大治。既然知道這個道理,那就應該及時改正錯誤。
《墨子·兼愛中》:「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就是墨子的兼愛之說。有衝突就天下就亂,沒有衝突天下就治。這是對的。這很直觀。那如何使人沒有衝突呢?大家相互愛,不就沒有衝突了嗎?這也是對的,也很直觀。但這樣一來,整個「兼愛」理論就變成一個異想天開的理論了。
這就相當於說:人與人有衝突,所以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不應該有衝突,我們要互愛。這話是沒錯,但這話說的也太簡單了,問題在於,這如何可能呢?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沒錯啊,但這如何可能?
只要人人成了佛,世界將變成極樂淨土。沒錯啊,可如何可能?
所以墨子所謂「兼愛」,不過是說了個最正確的廢話而已。說的當然很好,可是這如何可能?
非攻直接自「兼愛」而來。既然兼愛,自然就不能提倡戰爭。
墨子論「非攻」,大半還是就現實之「利」而言。
一般以為,功打別的國家,可以得到土地等利處。墨子就說,打仗奪民之時,侵民之利,妨礙生產,還損耗生產力,損耗糧食、裝備、武器等等等等。最終所得的還不如所損耗的多。
《墨子·非攻中》:「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所以,打的什麼仗呢。然後墨子又分別駁斥了為了名聲、為了國家強大、為了方便推行德政而進行的戰爭。當然,也都是從「無利」的角度來論說的。
除了從「無利」的角度來說戰爭之不應該。墨子還認為戰爭是「不義」的。一般人偷個桃,都得被抓,被人唾棄,因為他「虧人自利」,是不義之行。至若殺人那就更不同說了。然後墨子說:
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墨子·非攻上》損害的人越多,罪就越深重。而戰爭,虧人那麼多,簡直是大大的不義。所以戰爭是不應該的。
墨子所云「不義」,不只是一種空泛的道德譴責。因為墨子把價值根源歸於「天志」,即天的意志。老天爺都說,戰爭是不義,你還敢違背天意嗎?
《墨子·天志中》:「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墨子直接說,非攻就是天意。違反天意,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所以,從現實利益角度而言,攻伐是沒有利的,而且會造成天下之大害。從道義角度而言,攻伐是不義的。而「義」又出於天,「不義」即違反了天意,是要受懲罰的。從任何一個角度而言,都不應該攻伐戰爭。這就是墨子的「非攻」之說。
-
6 # 當年青山
“兼愛,非攻”簡單說就是早期俠客吆喝的口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它的產生和墨家門徒的職業背景有關: 墨家門徒的職業是戰國時代的“遊俠”。但和普通遊俠的區別有兩點:一.普通遊俠:只要僱主給銀子,他們就拿上刀劍盾叉為僱主打仗拼命,而無正邪之分;
墨家門徒:僱主即使給一座金山銀山,如果是侵略戰爭(大國侵略小國;大家族侵擾小家庭)絕對不接。而只接“自衛守城戰”(可以參考電影“墨攻”,並非完全虛構) 二.普通遊俠:能武不能文。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墨子:能武還能文。雖然其職業是戰國最大私人武裝軍事團體的鉅子(一號人物)。但墨子還將他職業的“俠客”精神寫成邏輯自洽的理論。試圖證明它的合理性和正當性。 其中“兼愛”和“非攻”,就是“墨家這樣一支不走尋常路的軍事團體”的職業道德精神,由簡單口號到完善文字理論的發揮:
回覆列表
我覺得兼愛就是博愛,廣愛,以愛面對一切人和事情,以德報怨,以愛報怨。
非攻就是不要戰爭的意思吧,拒絕戰爭,無論是所謂的正義還是非正義,都拒絕。
我覺得兩個詞不能分開,用兼愛對待非攻。所有人都很友愛和諧,就沒有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