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芝麻吧

    照我的印象,《詩經》是不是講究平仄?應該不是講究吧。應該是自從文化“正統”之後,才有的平仄格律。

    格律就是鐐銬。詩詞有格律,文章也有格律,八股文就是不亞於平仄的格律。我骨子裡不是很反對這些東西,好詩詞不說,好的、讓我五體投地的八股文,以前也讀到過,都記不住而已。

    從沒有格律到有格律,是壟斷。從有格律再到沒有格律、或者放鬆格律、或者改變格律,是壟斷的新需要、新機遇、新追求、新發展。

    這裡面有一個動因,市場。流行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是一個時代需求的凝聚。作品能夠在市場流行,就是變的動力源。

    市場使詩到詞,文化迎合了吟唱和市場的需要。這是二者的必然聯絡。

    現在的俗文化、文字文化、媚文化、遊戲文化、神秘文化、虛文化、欺騙文化,也是市場某一個階段的選擇。

    所以,現在的詩詞,不是歷史的詩詞。現在的格律不是歷史的格律。現在的需求不是歷史的需求。

    我不會寫詩詞,可是不自卑,就是這個道理。

  • 2 # 山南樓詩詞

    格律上的關係,實際上只是詩與詞在形式上的關係。

    除了形式上有格律要求這一共同點之外(具體格律要求則有差異),詩與詞作為古典韻文體裁,在內容上,都是可以展現多樣元素的,包括描景、詠物、敘事、抒懷、議論、談史、言情,等等。

    從作用上看,詩與詞也是一樣的,發揮了表達、教化以及記錄這三大功能。

    就表達功能而言,無論詩還是詞,都可以表達某種情緒情感,也都可以表達某種思想見解。

    就教化功能而言,無論詩還是詞,都可以成為美育薰陶,也都可以成為德育濡染,還都可以成為智育啟迪,真善美的教化,都可包涵其中。

    就記錄功能而言,無論詩還是詞,都可以既成為個體史的一種記錄,又成為群體史的一種記錄,都可以既成為文藝史的記錄,又成為社會、政治或思想等非文藝領域歷史的一種記錄。

    而如果放到詩詞發展史裡頭看,則詩與詞都是起源於民間,經文人之手發展壯大,又反哺於民間。

  • 3 # 優質創作者何主編

    據《詩詞大全》介紹,詩和詞有明顯區別的。詩和詞都有平仄格律聲韻。而詞是講究詞牌名的。詞牌名很多,如清平樂,卜算子,十六字令,虞美人,浪淘沙,沁園春,賀新郎,滿江紅等等。詩的字數可相同,而詞的字數根據詞牌名而定,字句可長可短。詞比詩難寫,它的語句比詩更加精練。(本人見解)。

  • 4 # 一水詩書

    詩和詞經常被並稱為詩詞,所以很多人容易把二者混為一談。其實二者在有很多共性之外,也存在很多個性區別。

    古人曾稱詞為“詩餘”,又說“詩莊詞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則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在下不才,試簡述如下:

    共性:

    1.詩詞都是有韻的文體,都是透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2.和格律詩一樣,詞也有平仄規範;

    3.有相似的賦比興手法;

    不同:

    1.格式不同。詩多為整飭美的句式,即便是相對格律詩更自由的古體詩,基本句式也是相同長短的為主。而詞則有參差錯落之美,又稱為“長短句”。

    2.用韻不同。制式的格律詩要求押平聲韻,且必須一韻到底。而詞有押平聲韻,也有押仄聲韻,還有平仄混押,轉韻、換韻的。此外,格律詩一般使用平水韻,而詞則以詞韻為準,較之詩韻,韻部選擇面更寬,發音也更近於現代。

    3.題目不同。詩的題目是自由自擬的,而詞必須含詞牌名為題。

    4.篇幅不同。格律詩只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這四大類,字數固定,最短20字、最長56字(古風比較自由,此處不談及)。而詞牌格式眾多,僅常用的詞格就有上百個,總量近千。各詞牌字數從14字到333字,篇幅可選擇面大得多。

    5.曲調不同。每一個詞牌都有固定的曲調與之相配,都是可以用於傳唱的,而詩與音樂的關係則沒有這麼固定。

    6.語言不同。即所謂的“詩莊詞媚”。詩多用於寫較為正式的場景事情,有詩言志之說。而詞,在李後主寫家國恨、蘇東坡寫文士詞之前,基本上只是伎館民間的小調,多為寫兒女之私、閨帷之趣,被稱為“詩之餘”。簡言之,就是詩更官方,更正式,詞更民間、更通俗。所以二者在語言技法上也有區別。詩可以艱深晦澀、以求鏗鏘之節奏,而詞則需要淺近自然,以求流暢之韻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個高情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