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聽人講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怎樣才能減少痛苦,多一點快樂。
14
回覆列表
  • 1 # 元元的天下

    追求快樂,即追求幸福。快樂如光明,痛苦是黑暗,追求光明是人之本性。

    維生素對人有益,可你願意吃藥,還是吃蘋果?上天堂往極樂,下地獄墜苦海,要不然祥林嫂也不會去"捐門檻“了。

    痛苦令人緊張,伍子胥過昭關,生死難料,竟一夜白頭;好比緊繃的彈簧,容易發瘋或折斷。

    人哭著來到世間,而現實總有不公,生活充滿坎坷,多少人願做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駝鳥,得過且過。

    常人總是逃避痛苦,選擇性記憶。以傷口示人,總不比快樂感動人長久。因為旁人難以感同身受,多少人不過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悲傷可以成河,而快樂卻如此短暫: 月滿即虧,得不到痛苦,得到了卻無聊。

    古人卻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悲願金剛”地藏菩薩更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誓,救度眾生永離痛苦,這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大神,捨己為人追尋的也不過是度人之樂罷了。

    苦盡甘來人之所願,只是長久的痛苦未必換來快樂,耽於享樂亦不免悲從樂來。傳媒大學教授有這麼一種看法:

    我最討厭那種說教,什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彷彿青春的全部價值,在於為將來的成功而苦苦奮鬥。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是最壞的一種,它把幸福永遠向後推延,實際上是取消了幸福。

    看看那些把幸福寄託在孩子身上,為了賺錢犧牲了健康,為了大房子窩心過上一生的房奴,佛叫人今生忍受苦難,當作修行以求來世快樂,難道不是同出一轍嗎?

    在苦難中開出花來,享受的是過程和結局。快樂無罪,樂觀向上不作無謂犧牲,不擔杞人之憂,笑對人生才是應有的態度。

    "有情人,做快樂事,不問是劫是緣”,活在當下,何妨做快樂罪人?

  • 2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世間有情眾生,本能上都想離苦得樂。即使一隻蚊子,為了吃飽生育後代,都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吸人類的血。人也不例外,想遠離煩惱痛苦,得到幸福快樂。既然這樣,我們就有必要認清苦和樂是如何產生的。瞭解它們產生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得到快樂。

    通常我們說苦、樂,指的是內心對外在環境、事物產生的感受,它是一種情緒。個性敏感的人,別人一句不好聽的話,就可能暴跳如雷;但如果換個有慈悲心的人,聽了可能會覺可以修一修自己的慈悲心、包容心,內心還會覺得快樂。所以苦、樂都來自內心,外在因素也許沒那麼重要,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心態問題。

    同樣的事例很多,比如健康的人,無緣無故給送上手術檯,讓你受一刀,你內心可能痛苦無比;但如果你病得很重,只有做手術才能生存下來,那你可能會感激醫生讓你上手術檯。同樣是一刀,不同情況的人,內心的感受不一樣,有的是苦,有的是樂。也就是說,苦樂不是外在的“緣”決定,而是我們內心產生出來的。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要活的快樂還是痛苦,取決於我們自己。要讓自己活的快樂,下手處就是我們的內心。要從我們的內心深處來尋找快樂。

    一個心態光明、有力量的人,即使遭遇癌症,也依然能快樂無比。因為他明白,快樂是快樂,癌症是癌症;不能因為吃了一粒苦的藥丸,內心就活得痛苦無比。

    如何建設內心呢?其基礎就是要覺知自己的狀態:當我們發現自己不快樂,就要馬上轉心,讓自己快樂;如果心的力量不足以轉動鬱悶的情緒,那就離開那個境界,等平靜之後再來看破它,最後放下它。碰到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心向內來用功,告訴自己用平靜的心態接納它。

    同時,還要對外在事物的無常變化有正確的認識。其實外在的事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不可能一直存在,永遠處於變動的過程中。小時候吃糖葫蘆的快樂、被人打的痛苦,當時刻骨銘心,但現在卻很少能想到。因此沒有永遠的痛苦,也沒有永遠的快樂。一切都會過去,我們要有接受一切事物的勇氣。當事情發生時,我們先是覺察到它,面對它,然後平靜地接納它,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灑脫地放下它。

    在心理建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認識自己當下的狀態和主動希求改變的心。把握住這個關鍵,內心擺脫痛苦的力量會逐步增強,慢慢地,就會痛苦少了,快樂多了。

    學點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積極心理學的技術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方法減少痛苦,增加快樂。人不可能都是快樂,痛苦有時候也是讓我們成長的動力,所以首先要接納,然後再積極地去轉化,帶著痛苦前行也不失為一個現實的方法。祝大家都有個幸福快樂的人生!作者:李靖(韋志中心理學網路學校企業與社群心理學系系主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易烊千璽人氣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