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26年9月10日努爾哈赤駕崩,他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4
回覆列表
  • 1 # 囈語輕嚀

    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眾說紛紜,主流說法有以下幾個。

    史書的記載是這樣:在1626年1月的時候,努爾哈赤發動了寧遠之戰,但是明朝的將領袁崇煥兵足糧廣,再加上武器裝備精良,努爾哈赤敗績,撤退到了瀋陽。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努爾哈赤帶領軍隊征討蒙古喀爾喀,到了五月份的時候,明朝的大將明毛文龍攻打鞍山,努爾哈赤帶領軍隊退到了盛京,到了七月份的時候,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後來雖然逐漸好轉,但是八月份的時候還是一命嗚呼了,終年六十八歲。

    1.有人說在與袁崇煥作戰時努爾哈赤被炮擊,重傷而死,但是在與袁崇煥交戰後努爾哈赤還曾征討蒙古,這種說法顯然不足為信。

    2.有人說努爾哈赤積勞成疾,鬱鬱而終。努爾哈赤作為一個驍勇善戰的老將卻敗在了書生出身的袁崇煥手裡,面子上多多少少有點掛不住,再加上鞍馬勞頓,積勞成疾。當時努爾哈赤年事已高,對於傳位大事,也是深懷隱憂,在這種情況下鬱鬱而終。

    但是關於努爾哈赤真正的死因至今依然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許隨著進一步的考古發現,這一謎團終將被揭開。

    ---Ade!

  • 2 # 以禮觀書

    努爾哈赤之死,很多人認為是遭袁崇煥的紅衣大炮重傷所致命。

    天命十一年即明天啟五年,努爾哈赤趁明朝內訌,防守減弱,於是率領十三萬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西渡遼河,發起寧遠之戰。他卻碰到了不知名的文人守將袁崇煥。小袁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剛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

    袁崇煥一面堅壁清野,一面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奸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裡,可將其全部斬殺。袁崇煥不做短兵相接,而是直接炮轟後金大軍。

    袁崇煥

    後金軍在巨炮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連續攻城兩天,損失慘重,努爾哈赤下令退軍。

    北韓人李星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記載:“地炮大發,自城外遍內外,土石俱揚,火光中見胡人,俱人馬騰空,亂墮者無數,賊大挫而退。翌朝,見賊擁聚於大野一邊,狀若一葉。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日見敗於小子,豈其數耶!’奴兒哈赤先已重傷,及是具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懣恚而斃雲。”

    明朝的官方史料和民間史書,都有一些蛛絲馬跡。《明熹宗實錄》天啟六年四月辛丑記載:“登萊巡撫李嵩疏言:“天啟六年四月十五日,準平遼總兵官毛文龍揭回鄉張有庫等口稱:‘新年老汗於二十四日在寧遠等處攻城,不料著傷。’”這是直指努爾哈赤在寧遠負傷。

    明人張岱在《石匱書後集》中也提到:“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紅衣大炮擊中了黃龍幕的裨王努爾哈赤。滿人也以黃色為尊,努爾哈赤生前統帥兩黃旗,袞服、車轅之類的御用物品都是黃色。張岱雖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史學家和大玩家,明亡後在西湖邊做了一個著名的晚明遺老,曲終人散,月冷風殘,對清朝始終不感冒。這也決定了他要為故國明朝說話,而對清朝開國皇帝並無善意。如果努爾哈赤犯明而死,或許在他看來是一種天命的惡報。

    努爾哈赤之死,應該與其發動的寧遠大戰而失敗有一定的關聯,畢竟他當時已是六十八歲的老人了。寧遠之敗,雖不算大敗,以“奪舟二千,盡焚其軍儲,班師”。

    從二十五歲起兵,征戰四十多年,自然是傷痕累累、年邁體衰。

    但是,《清史稿·太祖本紀》未載其受傷,卻寫到三月後,他又御駕親征蒙古喀爾喀五部,攻城略地,擒獲其首領,掠奪其牲畜。

    如果他在寧遠遭炮轟重傷,不論清朝皇家和史官如何避諱不提,但他也不可能還有精力領兵去對蒙古部落作戰!

    雖然明王朝大廈將傾,但還很強大,然而在努爾哈赤的眼裡,就作戰而言,蒙古騎兵絲毫不遜色於明軍洋炮。喀爾喀五部,是背棄盟約,故而努爾哈赤要親自領兵征戰。

    只有解決了蒙古的威脅,他才有力量與明軍抗衡。也許正因為他臣服了喀爾喀五部,科爾沁貝勒奧巴立即來朝謝恩。

    而《清史稿》寫到努爾哈赤獲病養病,確是寧遠之戰的半年後,“秋七月,上不豫,幸清河溫泉”。八月二日,明東江將領耿仲明向朝廷報告:“老奴背生惡瘡,帶兵三千,見在威寧堡狗兒嶺湯泉洗瘡。”這個諜報是與清史記載努爾哈赤死於“身患毒疽”完全吻合。

    常年征戰的人,是很容易得毒疽的。《明史》記載,開國名將徐達於洪武十七年,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隨後去世。

    故而說,努爾哈赤死於突發性毒疽,而不一定是明軍的炮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打鼾會影響腦部發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