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南劍風
-
2 # lyd的視野
思想和行為不協調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知型,這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了。比如說,你說你要認真學習,但是你卻刷起了手機(娛樂)。
問問,是不是自己懶惰?或者太累?
或者你沒有認識到認真學習的重要性?
又或者手機的誘惑太大,意志力耗盡?
這種自知型的,主要是找到為什麼,然後對症下藥。
還有一種是自己都不知道這種“認知失調”。
重複做著同樣一件事情,卻希望有不一樣的結果。
[英]比爾·盧卡斯在《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這本書離提到一個觀點,就是“人應該保持足夠的警醒來喚醒大腦”。
是的,你要時刻覺察自己的思想。要警醒。你的思想開小差了,有時候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等你覺察的時候,已經跑了很遠。
所以,要時常觀察自己的思想。
其中,“覆盤”也是一種好的做法。這是在一個相對較長時間跨度來說的。
我說的這種“觀察”也指你在短時間裡對自己思想的一種觀察、警醒。
比如你怒氣沖天的時候,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你自己是怎麼“扭轉乾坤”,說服自己控制情緒的。
當然,這非常不容易。
但是你可以帶著這種意識去做,有意識地刻意練習,時間長了,你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嘛。
-
3 # 黃土情愫
外在世界是內心世界的反映,思想是人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主導人行為意識的是思想,而行為又受行為意識的支配。所以說思想間接地控制著行為,行為和思想意識是一致的。
當一個人去想什麼的時候,他的想法就會轉化成思想意識,思想意識又操控著人的行為,所以說,不存在行為和行為意識不一致的現象。
如果一個正常的人,他的思想和為不一致,那一定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目的,睜著眼睛說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的騙人的鬼話,閉著眼睛在幹違心的事情和勾當。這種人和事,歷史上並不鮮見,就像貪腐的奸佞小人一樣,口口聲聲為了民族大義,家國利益,卻幹著出賣民族利益,出賣自己的信仰和靈魂的勾當。
一個正常的人,想法和做法是一致的,說法的不相一致,是為了用謊言掩蓋他自己鄙劣的行徑。
“指鹿為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秦二世的時候,丞相趙高專權弄政,野心勃勃,他設計害死前任丞相李斯後,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二世。可朝中那麼多的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多少人又反對他,他心中沒底,就上演了一出指鹿為馬的鬧劇。
一天早朝,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對秦二世說:“陛下,我今天給你獻一匹寶馬”。秦二世一看,對趙高說:“這分明是鹿,哪裡像馬?你怎麼指鹿為馬呢?”趙高眼視群臣,不慌不忙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寶馬良駒”。趙高轉過身,用手指著群臣,勵聲言道:“陛下如果不信這是寶馬良駒,請問眾位大臣”。一時,眾大臣不知所措,一些平時緊跟趙高的奸佞小人立即言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啊!有膽小怕事的大臣,雖然想法不同,但迫於淫威也隨聲應和。有正直的大臣言說是鹿者,皆遭趙高所迫害。
所以說,一個正常的人,思想和行為意識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一方面是迫於淫威,一方面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是一個人思維習慣的反映。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思想產生,總會透過行為在實現,或者說認證。比如說,我從思想上要去學寫作,那麼,行動上就會去找學寫作的書籍,並且開始動筆。這就是正常思維。
而不正常的思維,我思想上要想去學寫作,而行動上卻去看美術作品,又想學書法去……這主要是你腦子裡的定位思維出問題了。當一個人思想上不想有專一的方向時,往往朝三暮四。這是不好的習慣。
大凡成功人士,必定在選擇自己熱愛的事業(或興趣上)上,比較有專一性,恆性……思維定向明確,並不懈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而飄忽不定,猶豫不決,思維混亂的人,將容易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