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單財經簡評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同樣的東西對於不同的人價值不同,交易的雙方一定是各自有利可圖。飯店去買肉,一定是因為買了肉做了菜可以賣更多錢;屠夫賣肉,一定是因為肉的價格比豬的價格高。所以說,雙方都是低買高賣,都撈到了便宜。

  • 2 # 金融投資小農民

    價值有兩個價值含義,一個是效用價值,一個是社會勞動力交換價值。自願交換從來不是等價值交換,這裡說的是效用價值,但二者的社會勞動力交換價值多數情況下是相等的。比如,我是屠夫,你是農戶,你養的豬賣給我,我的豬肉賣給你。之所以買賣會發生,是因為豬對農戶來說沒有效用價值,或者效用價值很小,因為他不能直接吃,但是有交換價值,可以透過賣給屠夫換錢再買別的東西,這個時候的交換是在不等的效用價值下,但是交換價值多數是相等的,因為如果交換價值不等就會產生套利機會,這種不等就會被消滅。反過來也一樣,對屠夫來說,肉的效用價值很低,因為他有很多,也吃不了那麼多……

    總之,這裡的不等價值說的是效用價值,效用價值是遞減的,越多價值對個體來說效用價值越低。但是社會勞動力交換價值是相等的,交換價值相等和效用價值不等同時存在才會產生交易,缺一不可。(如果兩個人都是農戶,都缺豬肉吃,那麼有豬肉的農戶也不會賣給另一個農戶,因為二者的效用價值差不多,都有吃豬肉的需求。)

  • 3 # 伊特魯里亞人

    這個值準確的來說,是偏好,那麼自願交換髮生的前提就是,對於同一個東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偏好不同,那麼他對這個東西的價值衡量就會不同,比如說同一個饅頭,對於已經是酒飽飯足的人和一個飢腸轆轆的人,它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 4 # 韓小寒233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價值!

    對我有價值我才跟你交換,同時當你真的需要某種物品的時候,對方也會基於自身利益降低你的期望值。好比說你想吃餅,用一斤大米來跟我換一斤麵粉,這時候我看出來了你需要麵粉,但是我又不是特別需要大米,怎麼辦呢?那這樣,我就說了:“我不需要大米啊,但是看在你很需要麵粉,我就做回好事,不過我只能拿九兩面粉跟你換”,這時候你一想,其實也差不多,沒啥損失,那就換吧!這個時候就雖然叫自願,但是卻不是等值交換。本來一斤米換一斤面是等值的,結果是九兩換一斤了。

    這裡面參雜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心理,預期,需求,供需,溢價和折價等等,透過這樣的交換可以實現財富增值,推動經濟發展。

    經濟學之所以是一門學問,是因為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而不是一門簡單的技術,上面的例子只是側面性的,不具參考價值。

  • 5 # 廢除握手禮

    這裡說的是等值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交換的物品就存在差異。即使是存在完全相同的物品,那麼交換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事實上,我們認為任何“合法”的交換過程都是一定程度的自願的過程,所謂“等價交換”,歸根到底還是在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的一個道德判斷。即如果我們說一個交換過程是等價的,那就意味著:一方面,這個過程至少基本落實了基礎道德的公平原則,另一方面,處於弱勢地位的交換主體往往承認了基礎道德的效率原則。

    再簡單點說就是交換雙方自願交換自己的物品,也就是承認了雙方物品等價,但並不意味著雙方交換的物品絕對的等值。

    物品的價格也是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等價交換原則要求價格既要反映物品價值,又要反映供求關係的變化。

  • 6 # 我的太陽2696

    這麼理解吧!你把自願交換看成買賣雙方的交易。

    你去買衣服,售貨員給你報完價你就買下了嗎?是不是要考慮考慮。錢不是大風颳來的。

    什麼情況下你就會買了呢?

    急用等著穿,懶得再跑路詢價了。打個折就買了。

    不急用,逛街時多看看,促銷時就買下。

    還有就是是否有同款,廠家直銷什麼的就痛快的買下了。

    但是如果回回是這樣,豈不商家就會賠本了。不會的。

    銷售價裡包含著利潤。不賠。

    批次生產,成本低,安銷售總量合算成本。控制不賠。

    尾貨促銷,打折促銷都是要快速收回資金,再投入。不會賠,只是利潤空間小點。但比貸款還利息要強多了。合算。

    所以每筆買賣——自願交換,都是在雙方都認為相對合適情況下完成的。也就是雙贏。

    只有在不可抗拒的外力將市場經濟破壞了的情況下。經濟危機時,物價毛了,錢不值錢。交換就會出現非正常現象。

  • 7 # 窗外1225

    因為你不會拿一元錢去交換另一個一元錢,在經濟學看來之所以交易能夠在不同的兩件東西,以及不同的兩個主體之間交換,就是因為交易主體對於這兩件東西的價值認同不一樣,其中一方認為自己的要比對方的價值低,而另一方也是這麼認為,這樣交易過程就能發生。

  • 8 # 毛線隊長

    其實立場不同,雙方的感覺都不一樣,現實當中,多數的交易是買的人總覺得自己買貴了,賣的人總覺得自己賣少了,會有一部分交易是在價格和價值不對等的情況之下完成的,這裡會有一個前提,一方對於另一方資源的急需性,越是急需,越容易出現價值和價格不對等,還有一種就是資訊的不對稱導致價格和價值不對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電腦加固態硬碟和什麼有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