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嘿你還真是個人才
-
2 # 囧列農
數學是邏輯智慧和空間智慧的共生智慧。主要體現在計算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斷能力,換算能力,以及對數字意義的理解力。
我們透過觀察多元智慧理論,我們瞭解到人的各種特長正是由於每人身上可能會同時存在有兩種以上不同於其它智慧型別的較顯著智慧組合分佈現象。比如鋼琴家就有較顯著的音樂智慧和肢體智慧並存;律師或演講大師就一定是有著較強的邏輯思維智慧和語言智慧的並存。所有的各種多元智慧都可以組合成各種職業特長,變成應對各種行業的特殊職業技能。然而,有趣的是,我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任意兩種智慧都可以進行合理的組合,比如邏輯數理智慧和人際關係智慧就不能同時並存於同一個人身上!這個特殊的現象。不由得讓我想起美國的一部電影《雨人》Rain man 。影片中由達斯汀霍夫曼扮演的一位數學天才,他好像患有先天的智障,似乎不懂得怎樣更好的與人溝通和交往。然而在數理方面他卻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比如隨便告訴他一個日期,他可以不加思索的馬上回答出這一天是星期幾!結果都驚人的正確無誤!影片中的這位人物在真實生活中有人物真實寫照。中國也出現過真實的這樣的特殊人才。那麼這個特殊現象是不是在告訴我們,難道這是兩種不可以同時最佳化並存的智慧嗎?
於是我們又進行逆向論證,將那些代表情商的人際關係智慧極高的人進行數理作業分析,結果果然是:這些情商極高的人士中,幾乎普遍偏喜文科。對數學,物理,理科等邏輯思維範疇內的知識表示出較普遍的恐懼和疏離感… 難道在這兩者間是有著相斥的物理特性或淵源嗎?目前還尚未得出最後的權威結論…
-
3 # 科普作家張軒中
數學很厲害也要看跟誰比。
高考數學卷子滿分150分,能答個140以上在中學生眼裡應該是數學很厲害了吧?可是讓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金牌得主來看,高考數學卷子顯然是簡單了些。
可是你要是說奧賽金牌得主數學很厲害,恐怕沒得過金牌的大部分數學家表示不服吧?畢竟金牌得主只是做出了早就有答案的習題,數學家不僅能夠出題,還可以證明定理、解決從前都沒有解決過的問題。
因此,所謂數學很厲害,實在是難以區分誰厲害誰不厲害。
下面就談幾個可能全世界都公認數學“很厲害”的人吧。
陳省身,中國最厲害的微分幾何專家,由於其在整體微分幾何方面的傑出工作獲得過數學界的“終身成就獎”之稱的沃夫獎。他晚年在香港科大做講演的時候,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他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覺得數學對於他容易,數學好玩。由此可見,數學厲害的人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天賦。
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出生於德國,2014年在法國去世,其實我也搞不清他是哪國數學家,因為他放棄了國籍。他獲得過有“諾貝爾數學獎”之稱的菲爾茲獎,並且是代數幾何這個領域的奠基者。就像他放棄了國籍那樣令人無法理解,晚年他放棄了研究數學隱居在一個村莊裡。他悲天憫人,心願是世界和平。因此,數學厲害的人也有對人類對社會充滿同情心的。
拉馬努金,印度數學家,這哥們是我心中“數學最厲害”的人。他沒有獲得過什麼重要獎項,也只活了32歲,發表過少量論文,卻留下了四個厚厚的筆記本。這四個筆記本里面的數學公式、定理,看起來都是隨手寫下的,沒有任何證明和推導,直到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無法全部證明。他符合“天才數學家”的定義,別人都是在苦思冥想做數學,他是做夢做數學。據他說,他那些奇妙的數列求和公式、微分、積分表示式,統統都是在夢裡他的“女神”告訴他的!想這樣一個人,應該是數學“很厲害”吧。
-
4 # 風雪漫千山
我覺得我也挺厲害的:小學時大概10歲左右,第一次接觸到質數,某天中午躺在床上,忽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規律:6=3+3,8=3+5,10=7+3,12=7+5,等等,一直驗證到好幾百的偶數都可以寫成2個質數之和~當時也沒太注意,直到上了初三才知道那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
5 # 新疆騷年
我上的211,學的物理,同宿舍有個特別個性的人,大一一去,白天就沒怎麼在宿舍呆過,天天泡圖書館,大一第二學期想考一個會計資格證,學了一學期感覺沒出路,後來自己有想的設計發動機,圖書館泡了一年終於設計了一個發動機外形還申請了專利,大三開始學德語準備出國,學了兩年能基本交流,出國的德語老師也過了,最厲害的是大學物理本來就難各種符號每次老師都背題背的特別累,還有些符號弄不對,結果大學畢業論文,這個舍友自己證明了一個物理裡面的一個什麼關係,具體的也忘了,幾個大學教授討論了一兩個小時最終證明是對的,最後他是我們哪一年的優秀畢業生,說起來大學能學到他那樣挺好的,做題證明相當厲害,你見都沒見過的關係,符號,人家用起來溜得很
-
6 # 張三170658446
誰知道上帝長啥樣?恐怕這個問題無解。有知道的不妨發個影象。別說什麼這考那考多少分。有意思麼?睜大眼看看,你能看見多少數學符號?
-
7 # 家長話題
1.有一個概念叫熱衷於,還有一個概念叫酷愛。這些人見了數學題,會走不動的。不解不休。
2.有一個概念叫激情,還有一個概念叫執著。這些人建了數學題會廢寢忘食的。
所謂的天賦,天才,其實就是這樣產生的。
-
8 # 飄搖的炊煙
同桌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過一等獎,沒覺得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他非常喜歡數學這門課程,做的資料,看的書籍比較多。不過他的英語很差,每次不及格。
-
9 # 天堂咖啡廳
別的學科不好說!但是如果數學比較好,基本就是天賦好 !和勤奮沒多大關係!
數學是唯一一門只有一個答案的學科,
有些天賦好的人 看到數字就像有過目不忘一樣!
-
10 # bratskid
印度的拉馬努金是位超邁古今的數學奇人,他對數學有超強的感知能力,他可以靠對數學的直覺總結大量的數學命題,而事後經證明往往都是正確的。
英國數學家哈代是發現併發掘他的伯樂。而哈代說,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拉馬努金。這個評價可以視為對拉馬努金的最高評價。
-
11 # LIN20170428
說說自己的經歷。
從三年級開始,看了一本講數學的課外書,被深深的吸引了,從此寒暑假最大的樂趣是研究數學題。可惜沒有人指導,只能自己到處找書看,樂此不疲,可以說我在數學上花的時間是理化之和。記得初三時花了人生一筆鉅款買了姚天行教授編撰的 初等數學競賽,然後整整一年反覆研讀。
數學考試滿分是經常的。初中學校數學競賽也記得是滿分。
到了高中,高二開始提前學大一的內容,還有高等數學競賽的書,定了好幾種數學雜誌,沉迷其中。
一般考試當然很簡單。我沒參加高考,只是預考後保送。記得預考應該是很接近滿分。
但是高中數學競賽受了挫折,讓我感到自己不是搞數學的材料,雖然參加了江蘇省數學夏令營,當時姚天行教授還希望我去南師數學系。順便說下,92年在南師夏令營那個夏天,真是讓我開了眼界,這麼多牛人!
大學數學仍然還不錯,高等數學學得還是很好的。但是失去了對鑽研數學的樂趣,也沒有把這個作為方向。
學好數學,最重要的是興趣,然後是花時間。中學幾年,數學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搞定一道難題的快樂,有時候能持續1-2天。
30年後再回顧,數學對於我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巨大的作用。現在我自認思路與邏輯比較清楚。工作與事業均算有成。
-
12 # 西遼月
我除了數學全學渣,數學絕對學霸。解題對我來說就好像玩遊戲一樣,有趣有成就感。很多數學問題不用想,一看就知道就應該那樣解。哈哈別不信都是真的。
術業有專攻,雖然數學好但英語渣的很,人家十分鐘背完的單詞我一小時也不夠,索性高中上一個月後就一點英語都不學了。
-
13 # 小七視聽
數學很厲害的人大多是更聰明些。
數學學好了就有了很好的分析、邏輯推理能力,而且在學數學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感悟與思考能力,學習數學這樣理性強的學科在遇到與感情有關的問題時會讓自己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的頭腦,不會被感覺牽制。
遺憾,我的數學很一般般。
-
14 # 藍色晶片
我感覺數學厲害的人應該是這樣的,他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規律並用簡單的一個方程描述出來,能夠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能夠化繁為簡洞察事情的數學本質,直覺敏銳看一眼問題就能想到解決方法的大體方向,擁有優秀的公式之間聯絡轉換代替比較的活躍思維。
-
15 # 214線1
我覺得數學好和數學厲害應該是兩個概念。
本人自小數學成績也算不錯,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時候才發現上面的題我居然一題也看不懂,上大學學了很多以後才知道數學原來不止是數字,而是一種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就是華人數學成績普遍的好,但大師出的卻不多的原因吧!
-
16 # 亭亭玉立104648451
數學很好的人和物理、化學、生物或大學其它學科很好的人一樣都令人佩服,沒有高低貴濺之分,沒有特殊的三頭六臂的樣子。
數學家偉大,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就不偉大?與外國談判不需要外交家?對付入侵之敵不需要軍事家?不要把自己看得比誰都偉大,還只是學了某門學科,還沒有達到高精尖的程度,有什麼可玄耀的?拿出公認的成就來說服他人才是偉大的!
回覆列表
都是思維空間發達的!每次擁有問題,都會在思維裡想象一下,然後再紙算一下就缺點答案的範圍,雖然我以前這樣,但是現在不學習就不用大腦